- 年份
- 2024(12006)
- 2023(17542)
- 2022(14740)
- 2021(13789)
- 2020(11614)
- 2019(25816)
- 2018(25804)
- 2017(48665)
- 2016(26459)
- 2015(29291)
- 2014(28950)
- 2013(27975)
- 2012(25497)
- 2011(23271)
- 2010(23648)
- 2009(22091)
- 2008(21159)
- 2007(18528)
- 2006(16867)
- 2005(15229)
- 学科
- 济(121730)
- 经济(121586)
- 业(74429)
- 管理(73563)
- 企(54884)
- 企业(54884)
- 农(49244)
- 方法(44781)
- 数学(38372)
- 数学方法(37840)
- 农业(32569)
- 中国(30072)
- 业经(29175)
- 财(27606)
- 地方(27221)
- 制(25968)
- 学(24424)
- 体(20145)
- 理论(18952)
- 银(17847)
- 银行(17820)
- 贸(17364)
- 贸易(17350)
- 融(17163)
- 金融(17155)
- 行(17147)
- 易(16778)
- 环境(16319)
- 策(16120)
- 和(15975)
- 机构
- 学院(365994)
- 大学(362024)
- 济(156798)
- 经济(153625)
- 管理(140215)
- 研究(124349)
- 理学(119948)
- 理学院(118741)
- 管理学(116716)
- 管理学院(116031)
- 中国(96666)
- 京(75084)
- 科学(72800)
- 财(72749)
- 农(69851)
- 所(61195)
- 中心(58886)
- 江(57275)
- 财经(56516)
- 研究所(54940)
- 业大(54742)
- 农业(53505)
- 经(51336)
- 范(48496)
- 师范(48014)
- 经济学(47887)
- 北京(46469)
- 院(44475)
- 州(44433)
- 经济学院(42608)
- 基金
- 项目(241271)
- 科学(191329)
- 研究(180978)
- 基金(175216)
- 家(151609)
- 国家(150295)
- 科学基金(129856)
- 社会(116967)
- 社会科(110415)
- 社会科学(110388)
- 省(95271)
- 基金项目(91733)
- 教育(84111)
- 自然(81510)
- 自然科(79594)
- 自然科学(79576)
- 划(78922)
- 自然科学基金(78131)
- 编号(74520)
- 资助(70689)
- 成果(60492)
- 重点(54619)
- 部(54062)
- 发(52943)
- 课题(51560)
- 创(50226)
- 国家社会(48526)
- 创新(46965)
- 教育部(46858)
- 制(45738)
- 期刊
- 济(185434)
- 经济(185434)
- 研究(111360)
- 中国(78514)
- 农(69572)
- 财(57366)
- 学报(53636)
- 管理(52577)
- 科学(50692)
- 农业(46530)
- 教育(43099)
- 大学(42599)
- 学学(40152)
- 融(37314)
- 金融(37314)
- 技术(34077)
- 业经(33185)
- 财经(28768)
- 经济研究(28385)
- 经(24978)
- 问题(24390)
- 业(22949)
- 世界(18449)
- 版(18359)
- 技术经济(18156)
- 统计(17004)
- 贸(16424)
- 经济问题(16360)
- 农村(16200)
- 村(16200)
共检索到563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宁 汪险生
本文把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分析的约束条件,基于对上海松江区家庭农场模式中集体经济组织对农地承包权与农地经营权有效运行的治理分析与思考,探究了如何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以实现农地三权有效分置的理论命题。研究发现: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以期通过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达到落实农地集体所有权的目的具有理论和操作上的可行性,但在治理内容上需要尽可能剥离集体成员权对农地实际经营与处置附加的交易成本。同时,坚持农户家庭经营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环节的核心主体地位,以及为农地经营权的细分和多种经营主体之间的联合提供社会化服务,引导并深化农业生产分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志强 高丹桂
现行农地制度混同了农村社区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使国家的基层代理人——社区组织替代集体经济组织行使土地所有权,残损了农民应有的土地权利,而且在正义和效率两方面都造成了负面影响。重构农地集体所有制,关键就是要重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使之成为独立于社区组织的实体,真正行使农地所有权。"新的制度安排"将能使多数农民得利而少数既得利益者受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梦秋 陈家泽
在家庭承包制基础上实施以确权颁证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产权改革,并且维持这一土地关系"长久不变",是破解"三农难题"在重点领域的基础性制度变迁,而固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则是推行这一土地关系"长久不变"的逻辑前提。家庭承包制在财产权结构上对不同成员权的包容性,决定了以新增人口来持续调整土地这一绝对平均主义的伪公平性。固化成员权不仅是建立排他性农民家庭土地财产权的基础,而且还需要在固化成员权过程中充分表达农民主体意志,实行用手投票的公共选择,完善村级治理机制。
关键词:
集体经济组织 成员权 长久不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米运生 罗必良
为洞察农地集体所有权的本质,本文研究选择了功能主义而非传统的结构主义视角。从功能主义视角看,农地集体所有权承载了三重不同维度的制度功能:维护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关系、助推国家发展战略和保障农业基础性地位。然而,城乡"二元"思维和地方政府等既得利益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了制度异化。这集中体现于《农村土地承包法》中有关农地发包方权利与义务的相关规定。本文研究表明:原本由地方政府承担的制度功能以"权利"或"义务"的形式被转嫁到集体;作为"回馈",集体被赋予一定的农地处分权和隐性的收益权。制度异化导致的结果是:因缺乏资质与能力,有关集体"权利"和"义务"的诸多规定成为"写在纸上的制度"。制度异化助长了违规征地等问题,并影响到制度功能的充分实现。本文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国土规章制度;明确地方政府需承担的应有职责;集体需要回归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中心缔约者"角色并获得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米运生 罗必良 徐俊丽
集体所有权被认为是农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基础,但因为如下问题而亟待深入改革:教条式"坚持"、形式化"落实"和虚无化"完善"。本文认为,基于历史经验、实践诉求和操作可行性,需要从功能角度出发推进农地集体所有权改革。"坚持"就是以服务"三农"、发展生产力和弥补市场失灵的实践标准来体现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关系"。落实"的重点是明确农地集体所有权人即承包户以完整财产权,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产权行使主体且经授权而拥有监督、管理农地之事权,作为中心签约者而服务于农业规模化。"完善"的主要内容是赋予集体经济组织对等的事权与财权,厘清自治组织和产权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同时亦需推进农地监管体制和征地制度等配套改革。
关键词:
农地 “三权分置” 集体所有权 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童列春
中国农地集体所有权以集体成员、农用土地和农业产业为基础,针对农村群体生活安排而设计,旨在保障农民生存、农业生产和社会安全;它脱胎于公有权,是资源性质、社区性质的所有权,处于国家意志严格约束之下;它将农地归属于农民集体,排除了国家所有和私人所有,保障农业生产组织和农地资源整合。农民集体是群体主体,农地与道路、水利设施等财产协同发挥功能,通过生产经营机制实现运行,并得到多层次法律机制的保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童列春
虽然中国农地集体所有权存在虚化现象,利益关系人不明农地集体所有权归属,土地承包经营权掏空了农地集体所有权,使之成为没有收益的财产权。但是,中国农地集体所有权的虚化属于功能性虚置,并且受制于粮食安全政策约束,它的一些权能处于潜伏状态。未来方向是优化农地权利体系、运用所有权的弹力性,发挥对外排除功能和对内调整功能。
关键词:
农地 集体所有权 虚化 实在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列春
流行理论认为中国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度设计脱离物权固有逻辑,主体不明确、客体不确定,还存在权能虚化与承包经营权关系不清等诸多缺陷。这种理论误解原因在于未能把握农地资源所有权特质,对于农地集体所有权的群体性主体理解不当;脱离中国社会情境所预设的制度功能,没有在公有制政治前提下理解农地的归属和利用问题。中国农地集体所有权是本土性物权,它是农民集体对于农地所享有的所有权,其权能依照情势选择性地休眠或者激活,在现阶段可以采用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模式。
关键词:
农地 农民集体 集体所有权 物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昭军
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目的性的制度设计,其产权关系的模糊性是为了实现公有制的政治目的。界定农民集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法权关系,应重点考量两个要素:立足现行法律中关于二者角色和功能的规定;隔断破产风险,保障集体土地公有制不被危及。农民集体为集体所有权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法定的集体所有权行使主体,二者之间形成法定信托关系。除依法不得转让的财产(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部分林地使用权等)之外的集体财产均为信托财产,在信托关系下具有独立性,能够隔断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可能带来的破产风险。信托的目的性有利于实现集体财产为农民集体所共同分享、使用、收益的目的,制约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异化与角色扭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肖万春 李媛媛
立足实际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运行制度是确保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落地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运行面临所有权人权利行使不充分、财产权益体现不明显,以及农村集体组织成员的高度封闭性、资格条件不明晰不统一、资产权益实现难等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运行制度,确保宅基地权益“三权”共享,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三权分置” 改革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志强 高丹桂
现行农地制度混同了农村社区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正义和效率两方面都造成了负面影响,其深层次利益动因是国家通过其基层代理人——社区组织替代集体经济组织行使土地所有权从而获取制度收益。重塑农地集体所有权主体的实质是以增进农地使用效率和满足农民的土地利益诉求为目标的制度变迁。新的制度安排的核心内容是:使农民成为农地的终极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农民的直接主体,两者通过产权联系构成一个复合主体系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兴明
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是筑牢农村集体经济基本盘的客观需要,契合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必须坚守集体所有底线的基本逻辑。本文基于《民法典》视角,阐释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政策逻辑,分析其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探讨“三权分置”下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实践路径。研究表明,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对于巩固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保障农民财产权利和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然而,受困于农民集体所有权行使主体虚化、宅基地利益主体复杂多元和宅基地使用权主体“封闭性”等多重因素,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学术界需要加强法治实践研究,需要将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研究放置于国家法治建设的逻辑之下,在学术研究与法治建设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因此,建议结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围绕着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这条主线,从明晰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主体、强化集体所有权权能、建立新型宅基地管理模式等方面探索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雷红
提高农地经营效率,需要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但现有农地制度不完善,农地权利结构安排制约了农地流转,成为农地经营效率提高的瓶颈。只有通过对土地权利细分,建立新型的农地“面、底权”分离制,完善农地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才能实现农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高土地经营效率,推动“三农”问题解决。
关键词:
农地制度 效率形式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哈罗德·德姆塞茨 徐丽丽
本文对产权理论进行了拓展。除了关注外部性问题重要性的变化之外,作者还对交易的相当不同的内容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这些内容基本在朝着使资本主义比集体主义更有生产力的方向变化。虽然文中强调的交易本质或许与外部性问题之间没有某种必然的联系,但是并不排除二者之间存在联系。所以,文章讨论了参与交易活动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特征。此外,为了对其他主要的概念性和理论性讨论作补充,文章考察了相关历史事件。
关键词:
产权 所有权 交易 外部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丽霞 张一珂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股权配置的目标是突破集体经济组织股权流动的封闭性,为后续股权流动创造条件。基于昆明市27个村庄的实地调研,重点关注股权设置、股权管理模式、成员增减后的股权管理模式以及股权流转等方面的实践对集体经济组织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影响。实践证明,集体经济发达程度是影响股权量化和分配具体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而这也直接会对集体经济组织封闭性和开放性形成产生影响。现阶段,股权还是作为身份权利呈现,但未来将逐渐发挥其经济权利的功能。因此,以注重经济属性为基础的开放性的集体经济组织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