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25)
- 2023(6169)
- 2022(5235)
- 2021(4835)
- 2020(3882)
- 2019(8779)
- 2018(8391)
- 2017(16446)
- 2016(8920)
- 2015(9585)
- 2014(9510)
- 2013(9002)
- 2012(8482)
- 2011(7742)
- 2010(7979)
- 2009(7506)
- 2008(7402)
- 2007(6584)
- 2006(6111)
- 2005(5642)
- 学科
- 济(33295)
- 经济(33253)
- 管理(27663)
- 业(27383)
- 企(21376)
- 企业(21376)
- 农(12481)
- 方法(11187)
- 财(11068)
- 中国(10197)
- 数学(10025)
- 数学方法(9827)
- 地方(9654)
- 策(8629)
- 农业(8381)
- 制(8333)
- 贸(7850)
- 贸易(7846)
- 易(7660)
- 业经(7617)
- 务(6633)
- 财务(6616)
- 财务管理(6603)
- 企业财务(6304)
- 银(6286)
- 银行(6284)
- 及其(6144)
- 行(6072)
- 政策(5806)
- 融(5720)
- 机构
- 学院(120862)
- 大学(117914)
- 济(51649)
- 经济(50463)
- 管理(47620)
- 研究(41032)
- 理学(40271)
- 理学院(39869)
- 管理学(39290)
- 管理学院(39041)
- 中国(32945)
- 财(26157)
- 京(23921)
- 科学(22296)
- 所(19755)
- 江(19690)
- 财经(19594)
- 中心(19461)
- 经(17711)
- 研究所(17419)
- 农(17154)
- 范(16290)
- 师范(16188)
- 州(15610)
- 院(15150)
- 北京(15138)
- 经济学(15130)
- 业大(14750)
- 财经大学(14244)
- 经济学院(13517)
- 基金
- 项目(76928)
- 科学(61660)
- 研究(60791)
- 基金(55531)
- 家(46826)
- 国家(46388)
- 科学基金(40495)
- 社会(39133)
- 社会科(37143)
- 社会科学(37136)
- 省(30242)
- 基金项目(28215)
- 教育(28005)
- 编号(25694)
- 划(25300)
- 自然(24491)
- 自然科(23915)
- 自然科学(23911)
- 自然科学基金(23498)
- 资助(22766)
- 成果(21930)
- 课题(18227)
- 部(17346)
- 发(17323)
- 重点(17118)
- 制(16201)
- 性(16127)
- 创(16125)
- 国家社会(15774)
- 项目编号(15392)
共检索到192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应良
中央在政策文本中提出要落实"三权分置"政策,也提出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三权分置"与"长久不变"之间有何关系?在实现"长久不变"和落实"三权分置"时,是否存在政策协同上的困境?这些问题都有待深入探讨。一、"三权分置"与"长久不变"的关联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祖辉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是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有效举措。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三权分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璐璐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有利于稳定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在"三权分置"制度框架下,解决流转期限过短带来的短期行为以及处分权能不足等经营权难题,均需以长期稳定的承包权为基础。构建"三权分置"与"长久不变"政策协同的保障机制的核心内容是"三保三限三变动"。"三保"即提供承包户土地家庭经营保障,提供经营者规模利用保障,提供微观占有相对公平的保障;"三限"即限制承包期内集体改变承包关系,限制承包户的囤地和短期流转行为,限制扩大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对规模经营的冲击;"三变动"即允许承包关系微观调整,包括继承变动、退出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道林 高帆 黄祖辉 张应良
"长久不变"是"三权分置"有效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而"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有助于巩固"长久不变"的制度基础。"三权分置"与"长久不变"政策协同困境主要表现在政策目标、政策制定、政策范围、政策执行四个层面。促进"三权分置"与"长久不变"政策协同,应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成立"集体经济组织"机构,赋予土地"所有权"完整权能,落实土地"所有权";二是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土地"承包权"权利内涵,稳定土地"承包权";三是探索多种途径农业经营模式,界定土地"经营权"物权性质,放活土地"经营权"。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三权分置 “三农”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守英 王佳宁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遵循。农地制度的完善基本朝向稳定农民与土地关系并使其长期化的方向,旨在形成农民对土地制度的稳定预期。明确集体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各自的权利界定与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创新和实施农地"三权分置"的关键,关乎转型期农地权利体系的重构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集体所有权是农民集体的所有权,土地承包权是赋予集体成员的财产权,土地经营权是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享有的耕作权。"三权"要同等保护,不可偏废。在放活经营权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对承包权的产权保护。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农地制度创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鹏
基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背景,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构建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具体制度。"长久不变"是"三权分置"的逻辑起点,"三权分置"是对"长久不变"的重大理论发展。我国农村土地权利结构从"两权分置"到"三权分置"的变革,为更好地落实"长久不变"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应当在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稳定土地承包权,构建"长久不变"的具体规则,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应当是其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长久不变"的具体制度设计,应当坚持承包期内和承包期届满不再调整承包地块,这将通过明确持续承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德超 周媛媛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由实践问题引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到国家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规范的过程。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政策体系。这就需要结合不同地区开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不断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从服务完善、激励保障和产业扶植等方面,健全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农地融资保障体系、农业产业扶植体系、承包地有偿退出机制。同时,探索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供给体系的保障措施,包括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政策,健全农村土地融资风险规制体系,创新农业产业扶植模式,审慎设计承包地有偿退出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申始占
三权"分置"政策的出台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实现土地经营权和承包经营权相分离是农地产权结构调整的大方向。造成现有三权"分置"改革困境的原因有三:一是西方产权理论无法适应我国传统的罗马法权利派生结构,二是现有学界的研究路径存在逻辑错误,三是学界并未认真反思"集体所有"的公法特性。本文借鉴英国历史上的土地"保有权"制度,并结合我国特有的农地产权结构,提出建立基于"占有权"为"母权利"的新型农地权利派生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文龙 谢璐
宅基地"三权分置"既要从理论上厘清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权能边界、内涵及相互关系,也要从实践中探索各项权能的实现机制。宅基地"三权分置"面临着所有权主体虚置和处分权缺失、资格权界定和退出机制不健全、使用权流转范围受限等权能困境。落实所有权需要实现所有权主体一元化和所有权主体法律化,还权赋能、给予所有权主体一定的处分权;稳定资格权需要严格界定资格权的取得范围,探索宅基地资格权有偿退出机制;放活使用权应该允许宅基地使用权在单个"农民集体"和多个"农民集体"内部流转、租赁和入股,允许农民在宅基地上建房自住或营商,探索闲置宅基地直接入市的实现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
三权分置 权能内涵 权能困境 还权赋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舒雯 叶剑平
随着"三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入,宅基地制度步入市场化改革阶段,宅基地流转已是大势所趋。在宅基地流转推进过程中,存在基层地方政府治理的缺位与越位、村级组织的错位与失位、村民自身的弱化与失声等基层治理失灵的困境,亟待构建基层地方政府、村级组织、村民等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结构。协同治理因清晰的治理结构、明确的主体职责、平等的沟通机制和统一的约束标准而有着独一无二的优越性,SFIC模型为协同治理程序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演绎框架。以协同治理为理论基础,以SFIC模型为分析框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使各参与主体达成共识并持续推进宅基地流转目标的实现,创新乡村治理体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舒雯 叶剑平
随着"三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入,宅基地制度步入市场化改革阶段,宅基地流转已是大势所趋。在宅基地流转推进过程中,存在基层地方政府治理的缺位与越位、村级组织的错位与失位、村民自身的弱化与失声等基层治理失灵的困境,亟待构建基层地方政府、村级组织、村民等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结构。协同治理因清晰的治理结构、明确的主体职责、平等的沟通机制和统一的约束标准而有着独一无二的优越性,SFIC模型为协同治理程序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演绎框架。以协同治理为理论基础,以SFIC模型为分析框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使各参与主体达成共识并持续推进宅基地流转目标的实现,创新乡村治理体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文学舟 谭中明 李昕
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经济的巨大贡献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受当前经济金融环境以及小微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正面临严重的融资困境。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系统归纳了小微企业融资扶持的现状,全面分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表现及多方面原因;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扶持、加快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实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差别化的政策、大力扶持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多方协同策略,这些策略和建议对我国其他地区扶持小微企业融资也具有较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小微企业 企业融资 融资困难 破解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书萍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适度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村土地流转在打破土地对人的束缚、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土地碎片化状况、丰富土地经营主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农民对土地流转认识有偏差、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土地非农化经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困境。推进土地健康有序流转,要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宣传力度,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强化对土地流转用途监管,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土地流转 困境与出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馨苇 谢家智
基于2009—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检验财政金融协同对研发投入结构的作用。研究发现,财政金融协同能够显著改善研发投入结构,且改善作用在财政分权、金融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以及规模小、国有产权低和吸收能力强的企业中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发现,财政金融协同通过提升企业风险承担和投资效率改善研发投入结构。基于创新环境的拓展分析发现,高技术产业聚集、人才集聚和知识产权保护在财政金融协同与研发投入结构间发挥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兴明
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是筑牢农村集体经济基本盘的客观需要,契合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必须坚守集体所有底线的基本逻辑。本文基于《民法典》视角,阐释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政策逻辑,分析其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探讨“三权分置”下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实践路径。研究表明,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对于巩固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保障农民财产权利和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然而,受困于农民集体所有权行使主体虚化、宅基地利益主体复杂多元和宅基地使用权主体“封闭性”等多重因素,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学术界需要加强法治实践研究,需要将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研究放置于国家法治建设的逻辑之下,在学术研究与法治建设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因此,建议结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围绕着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这条主线,从明晰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主体、强化集体所有权权能、建立新型宅基地管理模式等方面探索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实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