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6)
- 2023(14533)
- 2022(12440)
- 2021(11621)
- 2020(9473)
- 2019(21776)
- 2018(21599)
- 2017(41184)
- 2016(22251)
- 2015(25116)
- 2014(25234)
- 2013(24915)
- 2012(23263)
- 2011(21048)
- 2010(21239)
- 2009(19161)
- 2008(18649)
- 2007(16286)
- 2006(14620)
- 2005(13137)
- 学科
- 济(94216)
- 经济(94110)
- 管理(61323)
- 业(60916)
- 企(49098)
- 企业(49098)
- 方法(37097)
- 数学(31522)
- 数学方法(31124)
- 中国(28575)
- 农(26872)
- 地方(25500)
- 业经(22397)
- 财(20260)
- 学(20219)
- 农业(18309)
- 制(16400)
- 贸(16349)
- 贸易(16333)
- 易(15767)
- 银(15227)
- 和(15223)
- 银行(15186)
- 环境(15131)
- 技术(15067)
- 理论(14996)
- 融(14897)
- 金融(14896)
- 行(14667)
- 发(14049)
- 机构
- 大学(316903)
- 学院(315802)
- 管理(124940)
- 济(124779)
- 经济(121935)
- 研究(111587)
- 理学(107375)
- 理学院(106110)
- 管理学(104308)
- 管理学院(103742)
- 中国(82473)
- 科学(69574)
- 京(69461)
- 财(56515)
- 所(56449)
- 农(52123)
- 研究所(51381)
- 中心(49910)
- 江(47244)
- 业大(47097)
- 财经(44639)
- 范(44543)
- 北京(44495)
- 师范(44136)
- 院(40704)
- 经(40554)
- 农业(40448)
- 州(38624)
- 经济学(36135)
- 师范大学(35778)
- 基金
- 项目(215177)
- 科学(168935)
- 研究(159605)
- 基金(154082)
- 家(134826)
- 国家(133363)
- 科学基金(113696)
- 社会(99079)
- 社会科(93769)
- 社会科学(93744)
- 省(84622)
- 基金项目(81956)
- 自然(73303)
- 教育(72826)
- 自然科(71548)
- 自然科学(71533)
- 划(71478)
- 自然科学基金(70222)
- 编号(65895)
- 资助(63096)
- 成果(53932)
- 发(49615)
- 重点(48283)
- 部(46929)
- 课题(46035)
- 创(44729)
- 创新(41613)
- 科研(40486)
- 项目编号(40115)
- 教育部(40097)
- 期刊
- 济(143764)
- 经济(143764)
- 研究(97198)
- 中国(65574)
- 学报(49900)
- 农(48591)
- 管理(47388)
- 科学(47015)
- 教育(40783)
- 财(40735)
- 大学(37656)
- 学学(35130)
- 农业(34079)
- 融(28704)
- 金融(28704)
- 技术(28616)
- 业经(24627)
- 经济研究(22176)
- 财经(21135)
- 图书(18782)
- 问题(18585)
- 经(18018)
- 业(17617)
- 科技(16069)
- 理论(15495)
- 技术经济(15085)
- 现代(14641)
- 资源(14372)
- 版(14278)
- 实践(14218)
共检索到478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鹏 刘铖
中职教育历史上的辉煌在一定程度上与多子化家庭有一定关联。新时期"三孩"政策的开放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实施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地位的巩固带来新的机遇。以来自全国4个省份的10户多孩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探究多孩家庭的职校选择逻辑,试图揭示新时期多孩家庭与中职教育选择的关系。研究发现,多孩家庭父母普遍接受中职教育,部分父母有着更具弹性化、客观化的教育行动逻辑,往往根据子女的兴趣弹性化地选择职校;部分父母由于自身职业教育和技能型职业的经历使他们更易于接受职校。在此基础上,多孩家庭父母希望子女在选择职校后能够继续升学。为此,建议应充分挖掘多孩家庭选择职业教育的意向,合理引导技能兴趣者选择职校,进一步拓宽职校生的升学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屈毅 陈翔
测度各省中多孩农民工家庭的子女随迁公平性,有利于增进对各省农民工子女随迁状况的了解。基于反事实框架,文章提出了一种测度多孩农民工家庭子女随迁公平性的方法,并运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四川省为代表的八个地区的随迁公平性较低,而西藏、河南两地的随迁公平性较高;各地区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并不存在长幼次序上的歧视,但农民工父母在选择子女随迁时存在长幼次序方面的考虑。
关键词:
多孩随迁公平性 反事实 最近邻匹配法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冬梅
为适应新的人口形势,我国对生育政策进行了逐步调整,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再到现在的全面二孩,但数据显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常州市新生儿出生率并没有明显增长,反而出现了下降。调查显示,教育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全面二孩政策后常州市人口的变动情况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调查了二孩家庭对教育数量、质量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全面二孩 二孩家庭 教育需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晓青 黄彩虹 张强 陈双双 范其鹏
生育意愿是影响实际生育水平的超前变量,为预测生育水平提供重要参数。通过对山东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的大样本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两类政策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和理想子女数基本相同,且愿意生育二孩的主观因素、地区差异及户口性质、文化程度、现有1孩性别等对两类家庭生育意愿的影响是类似的;生育安排、不愿意生育的主观因素、属相偏好等则存在显著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现有1孩性别、年龄、地区因素、主观因素等对两类家庭二孩生育意愿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全面二孩"政策家庭更主要从一个孩子的风险性方面考虑二孩生育,"单独二孩"政策家庭则更多从自身养老和精神需求的角度做出二孩生育选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卢亚娟 刘澍
家庭结构是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因素之一,"全面二孩"政策将对中国家庭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通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使用倾向值匹配(PSM)的方法研究了这一政策引起的家庭结构变化对家庭金融资产以及风险资产配置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多生育一个子女将使得家庭金融资产和风险资产总量下降,风险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例下降,并且根据老年人数量的不同,风险资产的投资类别和数额也有差异。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庆
人口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新的人口政策无疑是2021年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大动向之一。这正如始于20世纪中后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助力经济发展,在长达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重塑了我国经济面貌。无论是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推出,还是"三孩""双减"等重磅政策的发布,都标志着我国人口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这些政策对各行各业日后的产业布局产生着潜在的作用,其影响之深远关系到千家万户。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人口普查数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倩倩 洪秀敏
了解"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二孩家庭儿童的发展差异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基本保障,亦是贯彻落实人口新政配套政策体系的重要诉求。本研究以3818个二孩家庭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二孩家庭儿童社会适应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二胎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更高,社会能力显著高于头胎儿童,愤怒攻击、焦虑退缩显著低于头胎儿童;头胎儿童中,适应不良型占比最高;二胎儿童中,适应良好型和适应一般型占比较高;家庭环境和父母积极教养对二孩家庭儿童社会适应的解释率均大于出生次序的解释率,且父母积极教养的解释率最高。为促进二孩家庭儿童的社会适应,家庭、幼儿园、社区三大系统应协力共创适宜的教育环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智雷 杨云彦
"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为我们重新认识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提供了机会。文章对湖北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进行了二孩生育意愿的大样本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符合"单独二孩"政策人群超过2/3在城市,农村相对较少;"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0;明确要二孩的比重只有21.51%,农村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略高于城市;育龄妇女年龄越大,二孩生育意愿越低;文化程度越高,城市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越弱,农村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反而越强。就业迁移明显降低了农村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和男孩偏好。在符合"单独二孩"政策但不打算要二孩的家庭中,50%的家庭是因为经济压力大。相对于结构性生育堆积风险,超低生育率陷阱更应该引起学术界和各级政府的重视。
关键词:
“单独二孩”政策 生育意愿 理想子女数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葛润 施新政
为了应对人口出生率的急剧下降以及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于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方法发现全面二孩政策显著提高了家庭生育的可能性,且这一效果在2016—2018年没有出现衰减。因为这一政策而多出生的人数占2016—2018年我国每年出生人数的14.8%。本文的计算表明,我国于2021年实施的三孩政策将会使我国短期内每年多出生约28.32万人。
关键词:
全面二孩政策 家庭生育行为 三孩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洪侠
近几年,围绕全面二孩是否放开,正反两方面观点一直激烈交锋。支持放开者认为,我国人口生育率下降、人口红利消失影响了经济增长,放开生育可以增加劳动力要素。反对者认为,生育率下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现象,政策放开作用有限,相反还有短期增加社会负担的弊端。我赞成全面放开二孩,因为这是人的基本权利。但是,用经济发展、人口红利、缓解人口老龄化等概念作为放开二孩的理由,则把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本末倒置了。而且,所谓人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洪侠
近几年,围绕全面二孩是否放开,正反两方面观点一直激烈交锋。支持放开者认为,我国人口生育率下降、人口红利消失影响了经济增长,放开生育可以增加劳动力要素。反对者认为,生育率下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现象,政策放开作用有限,相反还有短期增加社会负担的弊端。我赞成全面放开二孩,因为这是人的基本权利。但是,用经济发展、人口红利、缓解人口老龄化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靳永爱 吴林峰
文章基于2016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性别偏好对家庭二孩生育计划的影响,重点探讨夫妻性别偏好一致性及类型对家庭二孩生育计划类型和二孩性别期望的影响。结果发现:夫妻在性别偏好上一致的比例(59%)略高于不一致的比例(41%);儿女双全偏好是主要的偏好类型,其次是无偏好,纯男或纯女孩偏好的比例相对较低。性别偏好一致的夫妻更可能在二孩生育计划上达成一致的意见,也更可能对二孩性别表现出一致的期望。夫妻性别偏好不一致不一定会降低家庭生育二孩的可能性,因为即使偏好不一致,夫妻中任意一方存在性别偏好都会显著提高家庭有二孩生育计划的可能性。一致有二孩生育计划的夫妻中,对二孩性别的期望与丈夫的而非妻子的性别偏好更吻合。
关键词:
性别偏好 二孩生育计划 二孩性别期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雪融
家庭农场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微观经济组织。随着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将会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模式选择。本文首先对家庭农场的发展条件、困境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存在问题对进一步完善家庭农场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土地流转 农业现代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范晓韵 潘爱民 袁永发
产业智能化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离不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支撑。在当前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中,相较于数据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算法基础设施建设是核心也是短板,故亟需加强,进而发挥其赋能产业智能化发展的积极作用。算法基建赋能产业智能化发展的理论逻辑在于,以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生产力再造、生产关系重构实现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与创新发展。但由于存在科技创新资源支撑不足、算法技术水平不高、体制机制改革尚待深化等现实问题,需要从要素、制度、生态三个层面设计实践对策,即通过加强算法基建要素供给、加快算法基建制度供给、构筑算法基建生态共同体来使算法基建赋能产业智能化发展。
关键词:
算法基建 产业智能化 新基建 大模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宇 原新 韩昱洁
中国目前的生育政策处在由一孩到两孩的重要转折期,而流动人口规模大,育龄人口比重大,生育观念处于转变期,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对中国总体人口变化影响巨大。利用2016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应用家庭决策的分析方法,IV Tobit和IV Ordered Probit模型回归发现,流动人口生育率已经降至低水平,全面两孩政策能对年轻家庭产生正向影响,一孩为男性的家庭选择不要两孩的比例更高,女性生育意愿较低。要想保证全面两孩政策贯彻落实,政府需要完善配套公共医疗卫生设施,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保障妇女生育及就业权益。
关键词:
生育政策 流动人口 家庭决策 两孩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