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58)
2023(15480)
2022(12961)
2021(12261)
2020(10062)
2019(22876)
2018(22797)
2017(43887)
2016(23249)
2015(25968)
2014(25411)
2013(24620)
2012(22168)
2011(19751)
2010(19802)
2009(18368)
2008(17578)
2007(15302)
2006(13308)
2005(11547)
作者
(62204)
(52185)
(52102)
(49578)
(33114)
(25217)
(23453)
(20313)
(19776)
(18357)
(17735)
(17683)
(16227)
(16192)
(16139)
(15931)
(15346)
(15227)
(15141)
(14882)
(12765)
(12692)
(12483)
(12218)
(11731)
(11711)
(11401)
(11301)
(10469)
(10174)
学科
(99151)
经济(99045)
(68053)
管理(60785)
(51175)
(46982)
企业(46982)
方法(43785)
数学(38554)
数学方法(37844)
农业(34044)
业经(26305)
中国(24290)
(22845)
(21387)
贸易(21378)
(20875)
地方(20439)
(18056)
(17549)
理论(16304)
技术(14358)
(14086)
(13380)
环境(13312)
(13289)
(13077)
(13069)
银行(13054)
(12848)
机构
学院(321492)
大学(315223)
(133156)
经济(130559)
管理(127081)
理学(110986)
理学院(109882)
管理学(107698)
管理学院(107125)
研究(100007)
中国(77572)
(64506)
(63597)
科学(60382)
(58420)
业大(50549)
中心(48774)
农业(48554)
(47742)
(47450)
财经(46975)
研究所(43423)
(42994)
(41869)
师范(41472)
经济学(40999)
北京(39093)
(37709)
经济学院(37119)
(36048)
基金
项目(222272)
科学(176788)
研究(166035)
基金(162115)
(139835)
国家(138622)
科学基金(121027)
社会(106971)
社会科(101144)
社会科学(101120)
(87614)
基金项目(85413)
自然(77015)
教育(76872)
自然科(75285)
自然科学(75271)
自然科学基金(73881)
(72656)
编号(69076)
资助(66005)
成果(53925)
重点(49555)
(49521)
(48600)
(46877)
课题(46351)
国家社会(44411)
创新(43719)
教育部(42899)
科研(42584)
期刊
(146198)
经济(146198)
研究(87864)
(65680)
中国(60742)
学报(45749)
农业(44949)
(44022)
科学(43885)
管理(43389)
大学(36949)
学学(35126)
教育(34235)
业经(30704)
技术(29923)
(28872)
金融(28872)
财经(22156)
经济研究(21853)
(21579)
问题(20588)
(19086)
(16809)
统计(15924)
技术经济(15399)
世界(15300)
农业经济(15153)
农村(15134)
(15134)
(14629)
共检索到463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冯娜娜  沈月琴  孙小龙  刘雅慧  
[目的]基于对义乌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调研和观察,对宅基地退出的3种典型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剖析各种模式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各种模式成功和推广的前提和基础。[方法]运用“三圈理论”,从价值、能力、支持3个角度对宅基地3种退出模式进行剖析。[结果]义乌市宅基地退出的3种模式表现各不相同,但均处于公共价值、能力、支持三圈相交的“耐克区”,是成功的宅基地退出模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显化宅基地财产价值是宅基地退出追求的价值目标,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执行能力是保证宅基地退出顺利推进的基础条件,农户的支持是宅基地退出能够成功推进的前提条件。[结论]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应注重各种模式的适用性,切忌照搬滥用;政府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量力而为,切忌为了退出而退出,使改革陷入“风险区”;要统筹兼顾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利益,最大程度的保护农民利益。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汪明进  赵兴泉  黄娟  
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处理好农民与土地、政府与市场两大关系。放活农村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正是处理上述两大关系的关键性"切口"。本文立足于浙江省义乌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现实实践,明确提出应明晰宅基地权属,赋予宅基地更丰富的使用权权能,保障村民宅基地资格权,维护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者权益,有效增加村集体和农民财产性收入,进而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能。最后,就加快推进完善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从谋  苑韶峰  李胜男  夏浩  
研究目的:从宅基地流转功能损失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模型,探寻基于土地发展权的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模型测算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义乌市制定的"集地券"流转模式的实质是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土地发展权空间转移,通过"集地券"形式获得的宅基地增值收益约为1152元/m2;宅基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应补偿宅基地居住保障、社会保障以及文化服务功能价值损失,约为234元/m2;基于发展权和功能损失角度,义乌市政府、村集体和农民分享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的比例为40∶11∶49。研究结论:建立在基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彬  
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浙江省义乌市主要承担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任务。试点实施两年多来,义乌市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根据中央改革要求,义乌市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平衡各方利益,结合各项国家级改革,逐步探索出农民住房保障的多种实现形式。多形式完善宅基地取得及置换方式。义乌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彬  
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浙江省义乌市主要承担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任务。试点实施两年多来,义乌市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根据中央改革要求,义乌市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平衡各方利益,结合各项国家级改革,逐步探索出农民住房保障的多种实现形式。多形式完善宅基地取得及置换方式。义乌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从谋  苑韶峰  李胜男  夏浩  
研究目的:从宅基地流转功能损失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模型,探寻基于土地发展权的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模型测算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义乌市制定的"集地券"流转模式的实质是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土地发展权空间转移,通过"集地券"形式获得的宅基地增值收益约为1152元/m2;宅基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应补偿宅基地居住保障、社会保障以及文化服务功能价值损失,约为234元/m2;基于发展权和功能损失角度,义乌市政府、村集体和农民分享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的比例为40∶11∶49。研究结论:建立在基准地价基础上对宅基地的土地发展权价值进行分配,并结合宅基地功能损失补偿农民体现公平原则,也接近地方政策规定及实际分配比例,符合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改革方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勇  包婷婷  
基于推拉理论视角,本文构建了农村宅基地退出的驱动力分析框架,揭示了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农村宅基地退出受到推力和拉力两种力量的共同驱动。其中,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推力包括农村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推力、乡村空间整合与重构的推力、农村宅基地功能变迁的推力、农村宅基地财产权价值实现的推力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演变的推力;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拉力包括新常态下城镇化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拉力、农村转移人口"离土离乡"的拉力、农户居住生活空间需求层次提高的拉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拉力和宅基地退出相关政策实施的拉力。文章为探索和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完善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勇  包婷婷  
基于推拉理论视角,本文构建了农村宅基地退出的驱动力分析框架,揭示了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农村宅基地退出受到推力和拉力两种力量的共同驱动。其中,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推力包括农村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推力、乡村空间整合与重构的推力、农村宅基地功能变迁的推力、农村宅基地财产权价值实现的推力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演变的推力;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拉力包括新常态下城镇化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拉力、农村转移人口"离土离乡"的拉力、农户居住生活空间需求层次提高的拉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拉力和宅基地退出相关政策实施的拉力。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卢江海  钱泓澎  
本文梳理宅基地制度变迁后发现,其主要遵循三条逻辑主线:是否允许非农户购买宅基地经历一个允许到禁止的过程;要求土地集约利用,以提高用地效率;逐步放开宅基地及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允许其有偿使用。义乌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把市场化作为改革方向,在原先村集体内部流转这个唯一合法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将一些隐形市场公开化、合法化,农民对此项改革的满意度较高。市场化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在制度变迁中各级政府应明晰自身定位,谨慎推广试点地区的改革经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曲衍波  柴异凡  朱伟亚  平宗莉  宗海柠  王森  
农村宅基地退出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突破口,科学设计宅基地退出模式并有效识别其运行机制,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和优化城乡要素配置的重要支点。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利用系统理论设计4种宅基地退出模式,基于"诊断—设计—结果"框架编制宅基地退出行动编码手册,运用原型分析方法识别不同宅基地退出模式的行动逻辑与运行过程,进而明晰不同宅基地退出模式的适用条件。研究表明:(1)综合农村居住环境改善和农户多层次需求导向的资产置换、货币补偿、以地养老和土地入股4种模式具有明显的"内核—外缘"性系统特征,适应了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需求。(2)不同宅基地退出模式的本质是以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指引农户有序退出,表现出政府主导的资产置换激励、政村合作的经济性补偿激励、政企合作的以地养老激励和村企合作的土地入股激励等多类原型,并形成了差别化的运行过程和特定的适用条件。受地域环境差异、政策驱动转型和主体需求层次升阶影响,宅基地退出模式将随之变动和多样,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应因地因时进行适当调整、择优用之,以适应不同地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和乡村发展的需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海龙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与此同时大量农村宅基地则被闲置。为确保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亟须对农村宅基地资源进行整合与再配置。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农户自愿退出农村宅基地的意愿并不强烈。那么,制约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构建宅基地退出机制、引导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冬  韩立达  张勰  陈晓航  
政府主导下的宅基地有偿退出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实践中或为追求建设用地指标而损害农民利益,或因忽视了土地市场规律而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基于四川、重庆、浙江、西藏、吉林等地的实地调研,从宅基地退出涉及的产权主体和实施主体角度归纳当前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实践类型,分析不同主体情景下的成效与问题。结果表明,当前宅基地有偿退出实践有是否履行住房保障职能两种情景,根据政府介入方式和程度的不同又可细化为农民偶然退出、隐性市场行为、经济或社会导向型政府主导等类型,尽管实施主体和驱动力有所不同,但普遍存在退出主体不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贯成  戈楚婷  
以推拉理论为视角,分别从农村宅基地作为资源和资产属性以及拥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民迁移到城市这两个角度,重新梳理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建立了农村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的推拉分析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在南京市栖霞区农村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归纳主要影响农户退出意愿的推力和拉力因素。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农户年总收入、家庭居住人口数和农户是否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是宅基地退出的主要推动因素;而非农业收入占比、外出务工人口数、是否参加城镇养老保险、是否拥有城镇住所、是否有宅基地产权证书以及宅基地抵押权认知情况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主要拉力因素。基于以上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梁发超  林彩云  
开展不同模式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风险评价及其防范对策研究是合理引导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前提条件。基于农户的微观福利视角,构建宅基地退出后的风险识别指标体系,利用福建省晋江市的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模式下宅基地退出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并提出对应的防范对策。结果表明:晋江市农村宅基地退出主要有指标置换和资产置换两种模式。总体来看,两种宅基地退出模式的综合风险分值均处于中警级别,两种模式对农户宅基地退出都具有比较较大的影响。政策了解程度在两种模式中均处于重警级别,农户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切实保障;家庭日常支出和人均居住面积在资产置换模式下处于重警级别。研究表明,不同模式下宅基地退出的基本动机和政策安排存在差异,使其对农户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因此,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应科学设定补偿标准和范围、规范宅基地退出程序和采取差别化的方式来推动农户参与,进而为农户退出宅基地提供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泽颖  孙灵  
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普遍存在着低效闲置的问题,构建起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对农村宅基地在退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推力与补偿机制,指出在构建补偿机制的过程中应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做出科学的规划,提高农民的福利,实现公平的补偿与利益分配。只有这样,农村宅基地退出才会拥有足够的推力,获得农民的支持与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