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37)
- 2023(11947)
- 2022(9981)
- 2021(9421)
- 2020(7847)
- 2019(17553)
- 2018(17387)
- 2017(31454)
- 2016(17073)
- 2015(18385)
- 2014(17992)
- 2013(17273)
- 2012(15901)
- 2011(14382)
- 2010(14660)
- 2009(14092)
- 2008(14190)
- 2007(12743)
- 2006(11591)
- 2005(10639)
- 学科
- 济(61193)
- 经济(61086)
- 管理(57039)
- 业(55075)
- 企(47601)
- 企业(47601)
- 方法(22364)
- 财(20510)
- 制(19910)
- 中国(19342)
- 农(19004)
- 数学(17560)
- 业经(17463)
- 数学方法(17247)
- 技术(17091)
- 学(14757)
- 体(13873)
- 理论(13510)
- 农业(13199)
- 银(13192)
- 银行(13159)
- 行(12648)
- 融(12518)
- 金融(12516)
- 技术管理(12423)
- 体制(11694)
- 地方(11605)
- 务(11436)
- 财务(11410)
- 财务管理(11374)
- 机构
- 大学(237644)
- 学院(234835)
- 济(95959)
- 经济(93919)
- 管理(88185)
- 研究(84396)
- 理学(75018)
- 理学院(74158)
- 管理学(72892)
- 管理学院(72437)
- 中国(64759)
- 京(50595)
- 财(50464)
- 科学(49620)
- 所(42361)
- 江(38146)
- 农(38046)
- 研究所(37888)
- 财经(37600)
- 中心(37576)
- 经(34053)
- 业大(32724)
- 北京(32101)
- 范(31237)
- 院(31120)
- 师范(30837)
- 经济学(29897)
- 州(29570)
- 农业(29468)
- 财经大学(27953)
- 基金
- 项目(153988)
- 科学(122788)
- 研究(114408)
- 基金(111795)
- 家(98509)
- 国家(97638)
- 科学基金(83736)
- 社会(74043)
- 社会科(70037)
- 社会科学(70022)
- 省(60572)
- 基金项目(57900)
- 教育(53759)
- 自然(52713)
- 自然科(51518)
- 自然科学(51499)
- 划(51350)
- 自然科学基金(50655)
- 编号(44621)
- 资助(43926)
- 成果(38242)
- 创(37845)
- 重点(35927)
- 创新(34484)
- 部(34324)
- 制(34153)
- 课题(33331)
- 发(33032)
- 国家社会(31262)
- 教育部(29873)
共检索到376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全
"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简称)肇始于贵州六盘水,盘活了农村"三资"(资源、资产、资金),激活了农民"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建立起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资产增值的长效机制,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农村改革新路,为实施精准扶贫、防止脱贫又返贫,以及加快乡村振兴、决胜全面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杨
在决战贫困背景下,社会组织应在贫困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然而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制度与行动间存在明显张力,社会组织在精准扶贫场域中仍然严重缺位。制度—关系—行为的制度化过程是解决社会组织参与困境的核心面向。政社关系与合作关系双重关系系统塑造和问题瞄准式公共产品与服务递送,是实现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制度规范化、持续化和再生产的关键。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精准扶贫 制度化 关系系统
[期刊] 改革
[作者]
檀学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探索资产收益扶贫。2017年5月,财政部、农业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尤其是要严格选好项目实施主体,注重形成物化资产,实施贫困户优先的分配政策。资产收益扶贫是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生动实践方式。一方面,资产收益扶贫在
关键词:
资产收益 贫困户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慕良泽
中国农村精准扶贫具有道义承诺、均衡发展和制度保障的政治诉求,具有行政发包、技术保障、选择性实施和复杂事务的简约治理等行政表征,也具有追求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目标。从上述政治维度、行政维度和社会维度检视下的精准扶贫,将其诉求、表征和目标叠合在一起,有要素和逻辑相匹配、相适应所发挥的积极效应,也有要素变异和逻辑矛盾所产生的消极效应。为此,精准扶贫战略的持续实施与精准脱贫目标的按期实现,需要找准对精准扶贫内在逻辑张力进行调适的"标准"和"共通点",畅通上下联系,培养内生性动力,在调适中达到最大程度的耦合,以此获得精准扶贫的最大合力并实现扶贫成效的最大化。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治理贫困 脱贫攻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邢成举
政府主导是中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经验和基本特征,理解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偏离现象需要从政府贫困治理的逻辑入手。本文研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级政府在贫困治理当中遵循的主导行动逻辑及其在贫困治理中的主要表现。研究发现,不同层级间政府拥有差异化的贫困治理逻辑,其中中央与省级政府在贫困治理当中主要遵循政治逻辑,地市级地方政府主要遵循行政逻辑,而县乡(镇)地方政府主要遵循治理逻辑,不同的贫困治理逻辑在实践中形成紧张关系甚至是带来目标冲突,进而导致精准扶贫实践的偏离。因此,解决精准扶贫的实践偏离问题,本文认为需要系统地弥合多层级政府贫困治理的逻辑张力,形成责权利深度融合的贫困治理机制,强化对基层政府贫困治理逻辑的支持,避免行政逻辑对贫困治理逻辑的不当干预,以此形成政府贫困治理的强大合力,推动脱贫攻坚任务的早日完成。
关键词:
贫困治理 多元逻辑 精准扶贫 逻辑弥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晓峰 邢成举
农民合作社的制度安排具有益贫性的显著特征,这使其能够成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理想载体。农民合作社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在于普通农户无股权,使合作社与普通农户之间难以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整合国家财政扶贫资源与合作社进行对接,再吸纳贫困农户的自有资源,一方面有助于依托合作社推动建立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合作金融扶贫与农业科技扶贫相结合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贫困农户在合作社中的股权份额,改善合作社的产权构成,使贫困农户能够更好地参与合作组织并逐步提升合作自治能力,推动合作社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走上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锐 眭睦 吴比
本文基于新时期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背景,利用动态贫困理论分析了精确瞄准贫困人口、精确帮扶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机制,提出针对不同贫困动态类型的贫困农户进行动态识别,为其提供相适宜的、精细化的帮扶政策;针对当前非贫困但贫困脆弱性较高的群体,应完善风险防范和社会保障机制,阻止其返贫;建立针对贫困人口的动态追踪和退出机制,及时调整帮扶政策,在巩固扶贫成果的同时实现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精准扶贫效率,发展和创新精准扶贫机制,按期实现全面脱贫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动态贫困 扶贫瞄准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正松 徐彩瑶 陆雨 王苓 孔凡斌
系统梳理中国扶贫政策的施政理念、实施效果、政策体系及演变后发现,从2010年开始,中国生态扶贫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在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工作机制等方面呈现出积极特征,各地区根据自身条件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生态扶贫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如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内生发展动力不强、基础设施薄弱、长效机制不够健全等不足。为了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需要将生态扶贫纳入国家中长期扶贫与乡村振兴规划,健全生态脱贫成果拓展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脱贫同乡村振兴协同机制,以及生态扶贫成果共建共享机制。
关键词:
生态扶贫 实践探索 政策成效 机制创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晨
扶贫资源在从上到下的传递过程中极易出现"瞄不准"和"瞄不久"现象:村民在扶贫实践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导致扶贫资源在传递过程中层层偏离;县乡政府追求自身政绩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依托资源优势影响扶贫信息及资源传递;村干部为完善乡村治理利用亲缘关系影响贫困户识别结果。因此,探索长效脱贫机制激发贫困者的内生发展能力;优化贫困者在资源分配过程中位置;转变基层政府在扶贫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真正成为扶贫实践工作中的协作者;健全多元扶贫监督机制及扶贫绩效评价体系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会战
在我国的精准扶贫实践中,旅游扶贫作为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形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贫困问题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巩固拓展旅游脱贫攻坚的成果仍任重而道远。后扶贫时代,如何通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创新,实现脱贫的可持续性,对于具备一定旅游发展基础与条件的乡村来说至关重要。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张琦等编著的《扶贫机制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全面阐述了扶贫攻坚机制创新的目标任务,对于后扶贫时代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启示意义和实践启发价值。笔者在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增权视角下我国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与路径优化研究"(16XGL008)的研究过程中,结合该书关于扶贫机制创新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尝试基于增权视角创新后扶贫时代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体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兆阳
我国农村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历史交汇期,农村金融面临深刻变革。论文以金融精准扶贫丰富实践为基础,与推进银行业务转型相结合,强化了金融在脱贫攻坚和农村经济社会运行管理中的功能。
关键词:
金融扶贫 精准 农村金融 制度供给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作为新时期面向全局的战略性部署,必然影响扶贫开发工作。精准扶贫作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基本方略,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和机遇。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深刻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进行机制创新。在扶贫资源的集聚、利用方面引入市场主体和市场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把扶贫管理重点放在"投入侧",构建政府、社会、贫困人口都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扶贫机制;建立和完善扶贫主体之间的协同机制、扶贫资源整合机制及精准扶贫考核机制等。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精准扶贫 机制创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眭海霞 陈俊江 董亮
农村公共服务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助推器,是衡量精准扶贫成效的重要标准。本文以成都为例,系统研究了村级公共服务改革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文教卫事业、实施就业和社会保障、治理人居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提出应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以投入机制、供给决策机制、人才保障机制、管理和监督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机制体系。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村公共服务 供给效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汪仁洁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支持扶贫,有助于财政扶贫资金撬动扶贫资源,从而扩大扶贫资金覆盖面,加大扶贫力度,加快扶贫进度,有利于培育特色产业。金融扶贫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驱动能力,承担着扶贫攻坚的重大社会责任,对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工作体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贫困户 机制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松龄
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积累为资本,有利于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可持续开发和应用于生产。资本购买人工智能技术商品并应用于生产,形成的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超额剩余价值,不由个别劳动生产。通过出售个别商品使用价值,资本有偿占有超额剩余价值不是对个别劳动的剥削。资本支付工资购买科技劳动力,用于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有科技劳动的贡献。构建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和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相结合的新型股份制,能够保障科技劳动占有超额剩余价值。非物质生产的第三产业的劳动成为生产劳动,能够生产商品和剩余价值,增殖资本,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有利于扩大社会劳动和社会价值,形成超额剩余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