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3)
2023(11568)
2022(10196)
2021(9568)
2020(8087)
2019(18769)
2018(18666)
2017(34951)
2016(19077)
2015(21766)
2014(22421)
2013(21951)
2012(20627)
2011(18775)
2010(19140)
2009(18032)
2008(18142)
2007(17002)
2006(14735)
2005(13352)
作者
(58378)
(48675)
(48643)
(46348)
(31004)
(23692)
(22310)
(18980)
(18227)
(17554)
(16548)
(16405)
(15754)
(15304)
(15278)
(15071)
(15013)
(14420)
(14215)
(14046)
(12085)
(12074)
(11713)
(11197)
(11165)
(10918)
(10866)
(10815)
(9892)
(9854)
学科
(78520)
经济(78436)
管理(59812)
(56091)
(47262)
企业(47262)
方法(34000)
数学(28800)
数学方法(28403)
中国(23541)
(20901)
地方(19540)
(18974)
技术(18709)
(18140)
业经(17201)
(15428)
理论(14883)
(14880)
贸易(14865)
(14359)
农业(13838)
(12650)
(12610)
银行(12577)
技术管理(12548)
(11927)
环境(11857)
(11706)
财务(11665)
机构
学院(282091)
大学(281839)
(108207)
管理(106334)
经济(105377)
研究(94162)
理学(90316)
理学院(89184)
管理学(87383)
管理学院(86833)
中国(71732)
(61349)
科学(61078)
(50226)
(48549)
(47787)
(46099)
中心(44788)
研究所(43868)
业大(42473)
财经(39470)
(38789)
北京(38785)
师范(38364)
农业(37578)
(37306)
(35399)
(33994)
技术(32558)
经济学(32348)
基金
项目(182565)
科学(142445)
研究(132037)
基金(129379)
(113371)
国家(112410)
科学基金(95957)
社会(81259)
社会科(76788)
社会科学(76763)
(73466)
基金项目(69349)
自然(63257)
自然科(61781)
自然科学(61765)
(61717)
教育(61709)
自然科学基金(60622)
编号(54447)
资助(52321)
成果(44525)
(41898)
重点(41236)
(39452)
(38880)
课题(38439)
创新(38382)
科研(34426)
大学(34147)
计划(33761)
期刊
(124702)
经济(124702)
研究(82157)
中国(61807)
学报(45484)
(42394)
科学(41585)
(40611)
管理(40257)
教育(35765)
大学(33655)
学学(31230)
农业(28089)
技术(28069)
(24241)
金融(24241)
业经(20658)
财经(19207)
经济研究(18727)
问题(17669)
图书(17083)
(16658)
(16245)
技术经济(15425)
科技(15220)
(14279)
商业(13182)
统计(13182)
资源(13127)
现代(13067)
共检索到429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辉  夏光  
文中首先阐释"三区联动"创新网络的内涵,然后对城市创新系统相关理论进行综述;接着通过模型分析"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更好地提高"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以及城市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夏辉  夏光  
"三区联动"是大学校区、科技园区与公共社区三者紧密结合、互动发展的区域创新网络。文中首先介绍了"三区联动"创新网络的内涵,然后对城市创新系统相关理论进行综述;接着通过模型分析"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分析如何将之与城市创新系统进行高效对接,以提高"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以及城市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并提出了汲取、辐射和结网是二者高效对接的重要路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程德理  
产业集群是大城市郊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带动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在大城市郊区规划产业集群既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又能够得到大城市功能和辐射,是自然和必然的有机结合。本文以上海郊区发展为背景,对产业集群网络创新系统进行了分析,论述了郊区经济发展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关系。旨在对城市的建设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光辉  甘德安  
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在提升区域竞争力、获得区域竞争优势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含义和特点,并在对武汉区域科技创新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在积极创建创新型文化,不断更新创新观念,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机制,建立和完善适应创新的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构建武汉新型区域创新网络的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连远强  
培育区域产业创新网络是江苏省苏中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路径。针对苏中地区的产业创新网络发展现状与问题,应构建以大企业为主导的产业联盟创新网络、以集群联动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以区域共生发展为主导的产业生态创新网络三种模式。同时,从创新制度安排、创新扩散战略、创新分工战略以及创新共生系统角度建设苏中产业创新网络综合试验区,打造苏中协同创新共同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雷  徐凤兰  
"三区联动"指的是大学校区、产业园区(或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之间的联动式发展,校区为产业园区提供智力支持,是社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而产业园区为校区创设成果转化平台,社区则是高校教学的第二课堂。三区间的联动与融合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创造契机。高校可以从三方面需求出发,确立全方位人才培养目标,利用三方面资源,构建人才培养新平台,探索与践行多种培养模式,培养差异化人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翘楚  王佳希  
在全球创新活动网络化特征凸显的背景下,本文以全球十大创新城市集群在美国专利商标局中的专利文本为数据源,建立城市、细分技术领域和典型企业的多属性节点创新网络,划分时间段对上海网络地位的演化进行测度和分析。本研究有助于清晰掌握上海创新发展的态势,为上海进一步的创新突破提供方向。研究发现,上海嵌入全球创新网络后,整体上地位稳步提升。细分技术领域来看,上海在集成电路等重要领域的网络地位提升趋势也十分显著。同时,出现了一些具有网络优势的典型企业。上海在创新网络中的地位沿着“边缘者”到“跟随者”再到“领跑者”的路径不断攀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马腾  贾荣言  刘权乐  宋景华  
以1998-2015年CSSCI引文数据库中的创新网络文献为数据基础,运用CiteSpaceⅢ工具对我国创新网络研究团队、创新网络研究演进脉络以及前沿热点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创新网络研究有3条基本路径,并从研究背景、对象、方法、主题4个方面探讨我国创新网络研究现状。最后,分析我国创新网络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为未来创新网络研究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坤  
在对分布式创新、协同创新、知识协同、信息共享空间等理论进行整合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空间的平台基础、核心过程机制及运行目标的系统逻辑,总结梳理并构建理论模型,并分别对其要素系统、过程系统及效能系统的构成展开理论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对分布式创新网络核心功能及目标机制的分析,构建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空间的运行载体及其与知识协同过程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分别对其机制载体和技术载体的构成及功能展开初步探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坤  
在对分布式创新、协同创新、知识协同、信息共享空间等理论进行整合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空间的平台基础、核心过程机制及运行目标的系统逻辑,总结梳理并构建理论模型,并分别对其要素系统、过程系统及效能系统的构成展开理论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对分布式创新网络核心功能及目标机制的分析,构建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空间的运行载体及其与知识协同过程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分别对其机制载体和技术载体的构成及功能展开初步探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毛荐其  俞国方  
企业、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是建设创新城市的关键,构建以此为核心的点、链、群相结合的有机、立体、交叉的创新网络,不断提升点、链、群的创新能力,才能提升城市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促进城市资源有效配置,实现城市生态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建高  张敏  朱兰亭  王敏  张杰  
在对社会治理协同创新系统内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治理协同创新系统框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析了社会治理协同创新系统网络结构,对社会治理协同创新系统网络结构的小世界网络、无标度网络、社团结构、结点度、桥、割点、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等特性进行了机理分析,丰富了社会治理协同创新机制基础理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佳希  杨翘楚  
在全球创新活动网络化特征凸显的背景下,本文利用Python爬虫技术,提取中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中申请以及与中国申请专利存在互引关联的所有专利文本。利用文本中专利联合申请和互引信息,按国家(地区)整体、细分国内省份、细分技术领域和典型企业等维度构建创新合作和专利互引网络,对中国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国际专利的合作广度、合作强度以及被引用次数不断增加。但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度仍然较高。在全球创新网络地位提升的过程中,境内各省份间跨区域创新协同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从细分技术领域看,中国在信息通讯和集成电路等领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程度不断加深,与国(境)外领先者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但在稀土矿产等领域的合作伙伴数量有限。此外,核心技术领域出现了部分具有网络优势的龙头企业。中国正与其他创新国家(地区)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网络格局。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李正锋  叶金福  
在分析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网络模型。从资源要素、管理要素、组织要素和战略要素等4个方面分析了系统集成商在创新网络中的领导角色和核心作用,探讨了协作商、用户与系统集成商在技术知识共享、资源整合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关系,对政府在创新网络中扮演的角色和支持作用进行了阐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媛华  
企业集群的创新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从感知反应的角度对企业集群创新系统进行动态探讨是一个新的视角。企业集群创新系统具有感知反应的一系列特征,基于感知反应系统理论将整个企业集群创新系统分为创新主体子系统、创新边界子系统和创新环境子系统三个部分,对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具体探讨了各子系统中行为主体的感知反应行为,并建议通过调节控制边界系统中要素,促进集群创新系统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