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7)
- 2023(9449)
- 2022(7981)
- 2021(7373)
- 2020(6281)
- 2019(13552)
- 2018(13606)
- 2017(24280)
- 2016(13695)
- 2015(15554)
- 2014(15012)
- 2013(13853)
- 2012(12544)
- 2011(11341)
- 2010(11614)
- 2009(10788)
- 2008(10704)
- 2007(9899)
- 2006(8750)
- 2005(7898)
- 学科
- 管理(47832)
- 济(42737)
- 经济(42662)
- 业(42555)
- 企(37794)
- 企业(37794)
- 技术(16235)
- 中国(14698)
- 制(14681)
- 财(14380)
- 方法(13868)
- 业经(12546)
- 农(12365)
- 技术管理(12036)
- 数学(11038)
- 地方(10967)
- 数学方法(10855)
- 理论(10571)
- 体(10034)
- 教育(9736)
- 银(9128)
- 银行(9108)
- 行(8736)
- 划(8638)
- 务(8603)
- 财务(8586)
- 财务管理(8560)
- 融(8451)
- 金融(8448)
- 学(8387)
- 机构
- 大学(181280)
- 学院(180631)
- 济(69447)
- 经济(67766)
- 管理(67497)
- 研究(60030)
- 理学(57094)
- 理学院(56446)
- 管理学(55465)
- 管理学院(55100)
- 中国(44393)
- 京(37924)
- 财(35972)
- 科学(34707)
- 江(30445)
- 所(28856)
- 中心(27159)
- 财经(26922)
- 研究所(25741)
- 农(25645)
- 范(25534)
- 师范(25319)
- 业大(24359)
- 经(24175)
- 州(23865)
- 北京(23819)
- 院(22491)
- 技术(21147)
- 经济学(20933)
- 财经大学(19743)
- 基金
- 项目(119645)
- 科学(94928)
- 研究(93891)
- 基金(83219)
- 家(71217)
- 国家(70565)
- 科学基金(61471)
- 社会(58530)
- 社会科(55347)
- 社会科学(55333)
- 省(50056)
- 教育(45923)
- 基金项目(44289)
- 划(41038)
- 编号(38645)
- 自然(37734)
- 自然科(36844)
- 自然科学(36832)
- 自然科学基金(36188)
- 成果(32996)
- 资助(31841)
- 创(31402)
- 课题(29309)
- 制(28606)
- 创新(28316)
- 重点(27705)
- 部(26041)
- 发(25853)
- 年(24266)
- 性(23886)
共检索到288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雷 徐凤兰
"三区联动"指的是大学校区、产业园区(或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之间的联动式发展,校区为产业园区提供智力支持,是社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而产业园区为校区创设成果转化平台,社区则是高校教学的第二课堂。三区间的联动与融合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创造契机。高校可以从三方面需求出发,确立全方位人才培养目标,利用三方面资源,构建人才培养新平台,探索与践行多种培养模式,培养差异化人才。
关键词:
三区联动 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万强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合作是发展的内在需求。高等院校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的具体表现,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一、依托产业链,构建校"区"合作平台高等教育既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基本功能,也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现代功能。高等院校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姻,不仅可以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亮军
文章就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展开思考与探索,通过"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机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机制、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机制、应用型人才质量评价机制、领导激励机制等局部机制的建设,探索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机制创新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
培养机制 创新 高校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单长河
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也是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认识与要求,人才培养已经从规模扩大转变为教育内涵式发展模式,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将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创新人才 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宇
创新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形式,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及国家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所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迎接这种挑战,高等教育需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进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着眼点,也是教育发展实现其社会功能的根本要素。
关键词:
创新教育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宇飞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已是大势所趋。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中,应用型院校一方面应坚持本质定位、分类定位、创新定位的基本原则,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有效性;另一方面,应正确把握应用型院校的本质与特殊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应用型院校国际化进程,保证应用型院校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同时,应用型院校应坚持构建完善的自我实现机制、创新动力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社会评价机制,保障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应用型院校 管理机制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娜
大学生可雇佣技能是使大学生成功获得并胜任一定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包括以通识技能为基础的人际技能、国际化技能、应用技能、自我发展技能、随机应变技能和创新技能。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技能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和解决人才瓶颈问题的关键。在深刻理解大学生可雇佣技能内涵和生成机制的基础上,高等教育要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清晰的定位,转变教育观念,以应用教育为导向,创新通识教育、专业实践和综合素质的集成课程体系和可雇佣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通过引导式教育、校企合作订单式教育、中外合作国际化教育和创业教育等途径培
关键词:
雇佣技能 生成机制 通识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悟真 黄越
实现依法治国离不开法治人才及其教育机制的创新,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和后备力量是法学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当下法治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同时确立了法治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建设法治中国亟须当代法学教育的转型和变革,法治国家建设的法治人才培养目标应是精英教育;人才培养的性质其实是职业教育;而复合型法律人才将是法治人才的基本培养模式。中国未来的法学教育发展应当结合四中全会的精神,革新法学教育理念,并从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上予以创新。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法治人才 法学教育 培养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洁 牛彦飞
文章以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研究主线,通过分析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存在缺乏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创新创业师资不足等问题,并提出要健全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加强师资拓展和培训、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加强统筹管理,由此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创新创业人才 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达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更多的需要依靠创新驱动,而不再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将对实施创新驱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因此,通过科学规划、落实中央政策要求,在我国培养并形成一支适应国情要求、更高水平、结构合理、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已刻不容缓。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理 韦成龙
动力机制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深层次问题,内生动力不足是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是突破既有人才培养模式赖以延续的利益格局,打破高校人才培养的路径依赖,解放教育生产力,通过重塑高校社会利益关系构建导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动力机制。
关键词: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动力机制 政策支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桂芹
中国实现"强国强军梦",必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科学技术进步和快速发展重要而关键的助推器。然而,我国创新型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科技创新的发展的效果与进程,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技术进步、高校科研发展、社会科技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文章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剖析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突出困难,提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琳玮
根据势科学原理,从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人品格、身心和谐四方面构建了创新型人才素质8维对称化模型,并从内外系统的作用机理提出创新能力形成的数理公式。这既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也是培养的有效路径。研究提出,信息社会创新的机制在于营造信息强势。培养创新型人才,要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信息势,加强学科间联系,营造有效信息量,理论学习与实践互动培养创新思维,加强心理教育和身体锻炼形成稳定的创新人格,以创新型师资队伍激发创新潜能,从而在教育场中营造出最强的教育信息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东红 吴永祥
本文以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从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制、创新教学机制、实践育人平台、大学创新文化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以便使学风建设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学风建设 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卞梅
本文从分析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入手,着重阐述某大学JD学院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实践基地为载体,科技活动为手段,全员参与为基础"的"四位一体"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型人才 培养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