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80)
2023(17505)
2022(14292)
2021(12996)
2020(10718)
2019(23640)
2018(23370)
2017(43892)
2016(24060)
2015(26858)
2014(26665)
2013(26051)
2012(23945)
2011(21475)
2010(22074)
2009(20821)
2008(20734)
2007(19118)
2006(17494)
2005(16299)
作者
(68568)
(57094)
(56975)
(53828)
(36339)
(27402)
(25732)
(22157)
(21818)
(20736)
(19636)
(19248)
(18442)
(18365)
(17916)
(17558)
(16771)
(16728)
(16648)
(16597)
(14555)
(14443)
(13932)
(13402)
(13156)
(12900)
(12816)
(12785)
(11619)
(11358)
学科
(102530)
经济(102382)
(93285)
管理(75884)
(74361)
企业(74361)
(49199)
业经(34672)
中国(33706)
农业(33026)
方法(32928)
地方(29001)
(28921)
数学(24058)
数学方法(23788)
(23144)
技术(19968)
(19243)
财务(19196)
财务管理(19162)
(18321)
理论(18126)
企业财务(18066)
(17934)
贸易(17913)
(17891)
(17770)
(17606)
(17292)
(17232)
机构
学院(338976)
大学(328699)
(139795)
经济(136732)
管理(129228)
研究(117011)
理学(108416)
理学院(107285)
管理学(105646)
管理学院(105021)
中国(93296)
(71281)
科学(69239)
(67887)
(65368)
(59040)
(58527)
中心(54991)
研究所(52605)
业大(52486)
农业(51177)
财经(49366)
(46013)
(45912)
师范(45520)
北京(44932)
(44441)
(42706)
(42306)
经济学(40252)
基金
项目(214517)
科学(169439)
研究(164380)
基金(151123)
(130333)
国家(128969)
科学基金(111231)
社会(104755)
社会科(98764)
社会科学(98738)
(89861)
基金项目(79571)
教育(74091)
(71609)
编号(69396)
自然(68295)
自然科(66654)
自然科学(66639)
自然科学基金(65422)
资助(59443)
成果(55804)
(52183)
课题(49006)
重点(48370)
(46860)
(45703)
(43101)
创新(43067)
发展(42669)
国家社会(42244)
期刊
(178854)
经济(178854)
研究(104153)
中国(82002)
(68667)
(52794)
管理(52281)
学报(49083)
科学(48168)
农业(45766)
教育(43666)
大学(39014)
(38354)
金融(38354)
学学(36488)
业经(36149)
技术(33165)
经济研究(25400)
(24688)
财经(24325)
问题(23962)
(21131)
技术经济(18079)
世界(17375)
(17365)
图书(16847)
现代(16692)
农村(16418)
(16418)
(16377)
共检索到550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国斌  张东爽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三化"同步发展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拥有丰富的天然禀赋、发展迅速的县域经济、突出农业优势的"工业反哺农业"、稳定的农业核心地位和农业科技投入等优势,但同时又面临着工业化结构失衡、城镇化制度缺失、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转化与推广能力不足等劣势。因此,吉林省在坚持同步性、创新性、特色化、低碳化四大原则的前提下,提出通过"三化"统筹发展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姜会明  王振华  闫爽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三化"统筹的基础。基于因子分析法对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但与发展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应用统计回归得出财政支农比重和农业贷款比重是影响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公共投资的大小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冯献  李宁辉  郭静利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与信息化不断融合,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四化同步发展,关键在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本文基于在四化同步发展背景下,认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按照统筹一体化发展思路,要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用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用农业现代化的理念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以及用现代信息化的理念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四个重点方向。并结合四化同步理念与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华坚   李菁  
[目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因地制宜。吉林省作为规划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有必要对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并分析吉林省县域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方法]基于对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逻辑机理分析,构建县域层面农业供给保障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农业绿色发展现代化等4个维度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结合省内水土资源分异特点,运用泰尔指数和障碍度模型探究其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结果](1)2011-2020年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经历“稳定(2011—2014年)—下降(2015—2017年)—提高(2018—2020年)”演进过程。(2)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间差距显著,总体表现为由东向西梯度递增态势。(3)泰尔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1-2015年区域内差异是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2016-2020年区域间差异的贡献度最大。(4)影响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因子主要来自农业供给保障现代化和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两个方面。[结论]吉林省各地应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全面布局弥合区域差异、统筹发展突破主要障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马敏娜  李国荣  罗胜  
以吉林省为例,通过建立"三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协整分析方法,对"三化"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化"两两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发生了脱节,农业现代化对工业化的影响滞后4年才出现,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支撑作用不明显,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缺乏有效的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卢良恕  
世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在即将来临的世纪中,科学技术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主导因素,将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科技与其它领域科技一样,从50年代以后迅猛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迅速提高,在下一个世纪,这种推动作用将会愈加明显,尤其是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科技的进步将对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麟文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全新认识和深刻把握 ,是我们进行全面小康建设的指导思想。针对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加快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 ,必须树立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康贫  李秉柏  施德堂  
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马康贫李秉柏施德堂1978年我国农村改革之始,就明确提出了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农业发展的奋斗目标,自那时起,迄今已近20年,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展如何?本文根据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苏南地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柯福艳  
建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的长效机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与城镇化"三化"同步推进的基石,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与制度等障碍性因素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认为要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在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与农业发展在农业劳动力减量提质、农业土地转用增值、农业基础建设、农产品生产、三次产业合作等方面建立起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政府要围绕这些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撑与公共服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晓瑞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几代人追求的梦想。本文在对吉林省的现代化进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应实施的创新战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建平  
在这次“全国持续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研讨会”上,我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供大家讨论。 1 对农业基础产业地位与农业现代化的再认识问题 80年代,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年平均增长速度达6.4%,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全世界尚有7.8亿人饥饿和营养不良、12亿人处于贫困线以下的情况下,中国基本上解决温饱并正在迈向小康,这对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具有重要深远影响。我国农业成就来之不易!如何加以巩固发展,是值得高度重视的一大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总的看来,我国农业基础脆弱,综合生产力水平不高,效益较低,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并不牢固。近来乱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戴丽君  丁宏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大大影响推进乡村振兴目标建设的进程,影响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应如何发挥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使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且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春风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从根本上摆脱农村落后面貌的重要手段,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农业走向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组织发展历程和现阶段发展态势,并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组织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而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组织形式,这对于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轶囡  单魁贤  隋丽莉  
吉林省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但城乡二元差距仍很明显。按当前的发展趋势,在城乡居民收入和福利水平"双提高"的基础上,要弥合城乡差距,达到一体化发展水平,以目前常态化发展手段,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要缩短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加大改革和城乡统筹的力度,进行强有力的政策调节。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突出发展县域中心城市、降低城镇化成本,让农民低成本就近进城;以强有力的改革措施激活农村要素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对户口迁出的农民,探索其原有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流转方式和保障方式;政府进一步放权,激发县域活力,引导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在推进乡村布局改革前提下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一过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东阳  
传统的观点认为,农村家庭经济属于小农经济。由于小农经济是自发地受价值规律支配的小商品经济,排斥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和协作,不能有效地配置生产要素,同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应;同时由于生产上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承受风险大,商品率低,而且缺乏有效的物质投入进行扩大再生产,同现代化生产也是格格不入的。基于上述认识,为避免小农经济导致农村中的两极分化,我国对改造小农经济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次是50年代初期,改造的思路是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实行农业合作化,再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实现以农业机械化为中心环节的农业技术改造;第二个时期是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