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3)
- 2023(10640)
- 2022(8289)
- 2021(7256)
- 2020(5678)
- 2019(12800)
- 2018(12598)
- 2017(23083)
- 2016(12624)
- 2015(13865)
- 2014(14323)
- 2013(13934)
- 2012(13176)
- 2011(12058)
- 2010(12137)
- 2009(11132)
- 2008(11227)
- 2007(10094)
- 2006(9382)
- 2005(8964)
- 学科
- 济(59057)
- 经济(58997)
- 业(32550)
- 管理(32228)
- 企(23161)
- 企业(23161)
- 中国(22871)
- 地方(21089)
- 农(19400)
- 业经(15985)
- 方法(14938)
- 农业(13748)
- 发(12717)
- 数学(12239)
- 数学方法(12072)
- 学(11617)
- 地方经济(11441)
- 银(11192)
- 银行(11164)
- 融(11102)
- 金融(11102)
- 行(10905)
- 制(10717)
- 财(10504)
- 贸(10111)
- 贸易(10098)
- 发展(9869)
- 展(9837)
- 易(9684)
- 环境(9568)
- 机构
- 学院(180989)
- 大学(178414)
- 济(73771)
- 经济(72114)
- 研究(71571)
- 管理(62927)
- 中国(54988)
- 理学(51954)
- 理学院(51285)
- 管理学(50328)
- 管理学院(50008)
- 科学(44141)
- 京(40339)
- 所(37251)
- 财(34350)
- 农(33522)
- 研究所(33455)
- 中心(31778)
- 江(30466)
- 范(27195)
- 师范(26911)
- 院(26207)
- 北京(26200)
- 业大(26077)
- 农业(25855)
- 财经(25752)
- 州(24604)
- 省(23268)
- 经(23168)
- 经济学(22317)
- 基金
- 项目(115397)
- 科学(90458)
- 研究(86908)
- 基金(80193)
- 家(70656)
- 国家(70017)
- 科学基金(58642)
- 社会(54832)
- 社会科(51933)
- 社会科学(51924)
- 省(46894)
- 基金项目(41328)
- 划(39329)
- 教育(38904)
- 编号(35654)
- 自然(35264)
- 自然科(34401)
- 自然科学(34395)
- 自然科学基金(33745)
- 发(31933)
- 资助(31711)
- 成果(30086)
- 重点(27213)
- 课题(26857)
- 发展(25787)
- 展(25312)
- 部(24125)
- 创(24044)
- 国家社会(22764)
- 创新(22642)
共检索到302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漆向东
在我国,如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三化"协调中,工业化是核心,城镇化是引擎,农业现代化具有基础地位。"三化"协调的标准可归结为:一是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呈同一方向变动,结构水平应尽可能保持一致,二者偏差应限制在合理范围内;二是工农业发展平衡,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缩小至合理范围;三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至合理范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侯淑芳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是指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适应、配合得当。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现实问题、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雷世平 姜群英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是指高职院校统筹各个领域治理主体、处理各种主体关系,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水平与质量。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进化过程,具体是指以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为依托,借助制度、机制、政策、技术等因素,促使高职院校多元治理能力保持协调进步、务实高效的一种趋向与动态过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表现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制度的体系化、治理方式的民主化、治理手段的统筹化以及治理环境的协同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治理能力现代化 内涵 衡量标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红艺 李武好
经济发展是与经济增长相对应的概念。经济发展可以狭义地理解为提高一国可得资源的利用过程,这一过程将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从而增加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一般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低收入阶层在国民收入的增量中获得的越多,经济发展的效应就越明显。理论研究表明,没有发展效应的增长将最终损害长期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久文 史文杰 胡俊彦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区域协调发展应坚持统筹协调、轴带引领、群区耦合、开放合作的基本思路,以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为战略指导、以国土空间体系为空间引领、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为发展动能、以区域政策体系为长久保障,以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罗云开
很多研究者在分析一国资本是流入还是流出以及流量的大小时,通常是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情况加以判断的。本文对该做法提出了异议。本文认为在判断一国资本的流向及流量时,应以实际资本的流动情况为准,本文还考察了金融资本与实际资本流动的一致性程度。
关键词:
资本流动 金融资本流动 实际资本流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新斌 曾令华
近些年来,"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和金融运行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本文对这些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货币政策 研究综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范歆
本文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方式归纳为股本调整类(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非流通股缩股、流通股扩股)、现金对价和权证对价三大类,通过归纳两类股东的对价水平评价指标,以及两类股东的对价效用函数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等,通过7个命题依次证明了股本调整类对价方式的完全等效性,以及在忽略一些次要变量的情况下股本调整与现金对价、现金对价与权证对价的等效性,由此得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各种对价方式统一起来、以一种单一对价方式表示,以及不同类或者混合的对价方式之间可以比较对价水平的结论。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对价方式 对价水平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文进
保持公有制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在现代经济中,公有制及公有化程度的衡量标准值得重新探讨。生产资料公有制已不能代表公有制的全部内容,无论是生产方面,还是分配方面,公有制的内容都是多方面的,其公有化程度的衡量标准也是多重的。为此,必须重建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革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有化程度将不可避免地下降,但我们可以提高其他方面的公有制比重来保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叶民强 张世英
本文研究区域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问题,文中通过几何空间描述和弹性分析两角度的研究,分别提出区域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衡量的静态与动态评价模型,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和评价提供决策参考与定量模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晓梧
2000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提出振兴东北战略,2004年提出中部崛起战略,这三大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008年至今,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国务院相继通过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等15个国家级区域规划、纲要或方案。近期酝酿出台的还有几个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太碧
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包括:城乡制度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素统筹和城乡制度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表现为三种模式:自上而下型、自下而上型和自上自下混合型。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内涵 动力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桑锦龙
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政策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但有关"教育协调发展"内涵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教育协调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其实质是实现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是指教育发展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是我国教育普及化水平日益提高后迫切需要面对的课题,判断教育发展协调状况的主要依据是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状况,支撑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形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教育结构,实现教育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就是把握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重点和节奏。
关键词:
教育 协调发展 内涵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于源 黄征学
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中"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区域冲突、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手段。目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以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为重点,努力缩小区域差距,使全社会成员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区域间差距保持在适度范围内。适度的区域差距是指区域间的差距不至于因差距过小而损害经济效率,又不至于
[期刊] 求索
[作者]
吕朝辉
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分别从不同角度表征了地方治理内涵,反映了地方治理外延。相应地,地方治理现代化就是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为此,需从体系和能力的"一体两面"关系视角双向衡量地方治理现代化。对应地方治理体系核心要件的地方治理现代化标准,应当从目标体系全面化、组织体系协同化、制度体系规范化、政策体系民主化、方略体系科学化、运行体系法治化等维度考察。对应地方治理能力关键要素的地方治理现代化标准,应当从达成目标、适应环境、整合资源、满足需求、凝聚共识等维度考量。推进地方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动态平衡发展基础上的互动前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