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92)
- 2023(13155)
- 2022(11115)
- 2021(10440)
- 2020(8551)
- 2019(18936)
- 2018(18717)
- 2017(35239)
- 2016(18650)
- 2015(21141)
- 2014(20694)
- 2013(20681)
- 2012(19274)
- 2011(17811)
- 2010(18079)
- 2009(17209)
- 2008(16656)
- 2007(14976)
- 2006(13882)
- 2005(12634)
- 学科
- 济(103598)
- 经济(103501)
- 业(52991)
- 农(50420)
- 管理(46704)
- 农业(33515)
- 方法(32718)
- 企(30850)
- 企业(30850)
- 数学(29207)
- 数学方法(28929)
- 中国(27685)
- 地方(24773)
- 业经(24246)
- 制(18508)
- 贸(18285)
- 贸易(18272)
- 财(17858)
- 易(17757)
- 学(17304)
- 发(15443)
- 银(14292)
- 银行(14280)
- 融(14047)
- 金融(14045)
- 行(13869)
- 地方经济(13848)
- 体(13610)
- 环境(13595)
- 策(12688)
- 机构
- 学院(276779)
- 大学(272186)
- 济(131652)
- 经济(129345)
- 研究(102455)
- 管理(101040)
- 理学(86034)
- 理学院(85062)
- 管理学(83759)
- 管理学院(83261)
- 中国(82095)
- 农(58636)
- 科学(57511)
- 京(56969)
- 财(56240)
- 所(51853)
- 中心(46310)
- 研究所(46305)
- 农业(44322)
- 财经(44105)
- 江(41732)
- 经济学(41313)
- 业大(41252)
- 经(40034)
- 经济学院(36911)
- 范(36760)
- 师范(36537)
- 北京(36363)
- 院(35500)
- 州(32842)
- 基金
- 项目(175004)
- 科学(138901)
- 研究(133202)
- 基金(128614)
- 家(111015)
- 国家(110025)
- 科学基金(93626)
- 社会(89556)
- 社会科(84539)
- 社会科学(84523)
- 基金项目(66928)
- 省(66483)
- 教育(58912)
- 自然(55450)
- 划(54939)
- 自然科(54137)
- 自然科学(54124)
- 编号(53778)
- 自然科学基金(53158)
- 资助(52154)
- 成果(43828)
- 发(40586)
- 部(40259)
- 重点(39267)
- 国家社会(38163)
- 课题(37160)
- 创(35695)
- 教育部(34720)
- 性(34394)
- 中国(34216)
- 期刊
- 济(162072)
- 经济(162072)
- 研究(89416)
- 农(62707)
- 中国(58521)
- 农业(42491)
- 财(40747)
- 科学(39396)
- 学报(39329)
- 管理(35714)
- 融(31882)
- 金融(31882)
- 大学(31241)
- 学学(29847)
- 业经(29310)
- 经济研究(25466)
- 教育(25026)
- 财经(22861)
- 技术(22475)
- 问题(22281)
- 业(20442)
- 经(19930)
- 世界(18915)
- 贸(17595)
- 国际(15675)
- 农村(15516)
- 村(15516)
- 农业经济(15448)
- 技术经济(14955)
- 经济问题(14936)
共检索到439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青松
中国农村经济法律关系的形成受制于计划经济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安排、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深层矛盾以及权力本位的根深蒂固,从而导致其在主体、内容、客体方面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但同时,经济法律关系也必然随着政治、经济、思想基础的变化发展产生重构的现实要求。在中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准确把握经济法所具有的体现政府意志与市场意志、尊重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以及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在特质,是实现经济法律关系重构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经济法律关系 重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樊云慧
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部门所独有的范畴 ,它的构成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即经济法主体 ,包括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两大类。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仍然是权利义务。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行为 ,它可以分为经济活动主体所从事的基本经济行为与经济管理主体所从事的经济管理行为两大类。
关键词:
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主体 权利义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强胜
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 ,但是 ,经济法学界对此探讨并不多。对经济法概念的界定只能使我们抽象、模糊地认识经济法 ,更进一步探讨经济法律关系则使我们更具体地把握经济法的内涵和外延 ,从而有助于认识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区别。
关键词:
经济法律关系 要素 种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德林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形成了城市化发展模式。为了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当前社会广为关注的重点。而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为进一步实施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牢固基础,并且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由唐小凤著、中国原子能出版社于2020年3月出版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一书,梳理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情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晓河
我看《中国农村经济》马晓河《中国农村经济》是一份实证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刊物。十年来,她为广大农村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新动向、新问题和新经验,并为探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热点问题提供了难得的园地。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璇
我国农村电商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工农产品对接、线上线下互补、商流物流信息流合一、服务与消费并重、传统与现代化生产相结合的新型发展路径,但在"城乡双向流通"视角下,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的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文章结合双向流通模式背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造流通化、电商化和农业现代化三类指标,采用基于离差系数的融合度模型分析我国31个省份的融合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双向流通模式中,流通化水平显著滞后于电商化与农业现代化;我国农村电商的流通融合度整体偏低,并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阶梯式分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丽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影响,面对逐年下降的出生率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输出,致使农村留守老人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在我国农村也日益凸显。农村老人数量的增加,导致老人抚养比例提高,同时,也降低了农村的经济生产效益,并弱化了传统养老模式的地位。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农村 养老保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玲 黄锡生
我国农村饮用水在水质和水量上均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城市中心主义"立法理念下,农民的饮用水安全利益被忽视,现行监管体制和偏向性制度安排难以满足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需要,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法律供给严重不足。为切实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必须使立法理念向"城乡统筹立法"转变、理顺监管体制、分类构建适宜的法律监管制度并完善城乡均衡化的融资保障制度,以实现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城乡一体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顾焕章
对中国农村经济研究若干问题的认识顾焕章一、多角度、多层面地研究中国农村经济问题经济运行十分复杂,很难用一个笼统的格式去调控他的运作,只能借助于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子系统间的竞争与协调来调控经济系统的运行方式和运行轨迹。由于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及各部分之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顺武
精准扶贫是我党扶贫工作的元理论创新。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实现对农村倾斜性金融支持的精准性,是破解农村金融瓶颈的关键。基于法经济学的视野,农村倾斜性金融支持的精准实现有三个关键节点:一是"定调"——关于农村倾斜性金融支持之"度"的权衡,宜多采用轻度的权利义务配置方式,慎用重度的权利义务配置手段;二是"定人"——要明确农村倾斜性金融支持的目标对象,即搞清楚谁才是需要被倾斜性金融予以支持的,这就要对受益主体进一步细分以各得其所;三是"纠偏"——如何应对倾斜性金融支持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问题,这本质上是一种纠错机制,重点在于矫正非演进型制度变迁中可能产生的诸种弊端以防对新制度的瓦解。
关键词:
倾斜性金融 金融扶贫 精准性 法经济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君 周林
近年来,国家提出加快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在建设城市的同时也注重农村建设,协调城市和农村的建设,实现农村和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回顾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历史变迁和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置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相关变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寻找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采用1994~2010年的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得出农村基础设施在交通方面的投资收益率最大,效果最好,而在能源方面的投资收益率最小,效果最差;然后结合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找出最优投资组合,根据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政策目标,测算出在最优投资组合下2018年将达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卢昌军
农村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非农产业发展缓慢以及农民城市化进程中的弱势地位等发展困境,而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各种保障制度以及金融服务欠缺等因素构成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最后就缓解困境、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作出探讨。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城市化 财政投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立杰 杨伟坤 景志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农民人均收入也随之增加,也带动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本文分析了中国1978-2008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在认清农村居民消费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提出引导和促进中国农村居民合理消费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中国 农村居民 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蔷馨 苏昕
本文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引入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中介变量,综合分析数字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路径,深入分析其影响效果的地区异质性,这对于推进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相结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农村电子商务、政府农村关注度和金融发展水平能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而过大的城乡差距则阻碍农村经济发展。数字经济能通过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正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赋能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在间接影响路径中,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明显发挥了正向的部分中介效应,综合验证了“数商兴农”的现实意义;数字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效果具有地区异质性,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特点,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稳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带动下,尽管我国的农村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农民工法律援助方面问题重重,直接制约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本文在阐释农民工法律援助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其当前存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如何有效推进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提出几点参考建议。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民工 法律援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