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3)
2023(10356)
2022(8666)
2021(8334)
2020(6623)
2019(14880)
2018(14724)
2017(29366)
2016(16102)
2015(17980)
2014(18061)
2013(17986)
2012(16852)
2011(15417)
2010(15820)
2009(15171)
2008(14981)
2007(13958)
2006(13046)
2005(11818)
作者
(45031)
(37836)
(37583)
(36103)
(23794)
(17941)
(16885)
(14354)
(14300)
(13666)
(12825)
(12418)
(11969)
(11915)
(11715)
(11424)
(11120)
(11063)
(10891)
(10778)
(9507)
(9407)
(9173)
(8771)
(8673)
(8632)
(8539)
(8224)
(7672)
(7575)
学科
(68447)
经济(68370)
(52411)
(50504)
管理(42135)
农业(33498)
(29710)
企业(29710)
中国(23292)
方法(21916)
业经(20773)
数学(19698)
数学方法(19382)
(18382)
(18279)
地方(16181)
(14067)
贸易(14057)
(13774)
(13770)
(13390)
银行(13378)
(12882)
(12569)
农业经济(12522)
(11798)
及其(11355)
(10824)
金融(10821)
(10533)
机构
学院(234488)
大学(227244)
(102677)
经济(100440)
管理(89343)
研究(80492)
理学(75564)
理学院(74834)
管理学(73795)
管理学院(73359)
中国(66728)
(53019)
(49756)
(47550)
科学(44708)
(40604)
农业(39788)
中心(38240)
(38131)
财经(37457)
业大(36098)
研究所(35644)
(33798)
(31094)
师范(30910)
北京(30344)
(30052)
经济学(29841)
(27989)
财经大学(26949)
基金
项目(141853)
研究(113080)
科学(111942)
基金(100777)
(85162)
国家(84278)
社会(72128)
科学基金(71789)
社会科(67906)
社会科学(67891)
(56333)
基金项目(52405)
教育(50532)
编号(49611)
(46190)
成果(41853)
自然(41825)
自然科(40751)
自然科学(40743)
资助(40713)
自然科学基金(39984)
课题(33832)
(33201)
(32372)
重点(31126)
(30864)
(30282)
(29169)
(29018)
国家社会(28923)
期刊
(128070)
经济(128070)
研究(75479)
(58517)
中国(52829)
农业(39326)
(35818)
(32243)
金融(32243)
科学(30491)
学报(30319)
管理(30018)
业经(26970)
教育(26076)
大学(25032)
学学(23700)
技术(19673)
问题(18725)
财经(18330)
经济研究(18019)
(17575)
(15795)
农村(15642)
(15642)
农业经济(15555)
(13276)
世界(12903)
经济问题(12888)
(12492)
理论(11688)
共检索到376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晓霞  
本文分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表现及产生根源,探讨了从农村就地转移、跨地区转移分流、国外劳务输出三个层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三农”问题的途经;并从城乡统筹、制度创新、技能培训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现行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内部的转移和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军香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是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经济现象。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反思了当前几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思路的困境,指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必须重新定位。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中,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最理想的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倪建国  
当前农村劳动力是否剩余?剩余劳动力应通过什么途径和形式转移?转移到何处?这是一个与农村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大问题。一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这是客观事实。所谓“剩余劳动力”就是闲置的生产要素,是浪费了的活劳动。我国八亿人口在农村,同时由于人口增长规律的作用,自然增长的数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冬梅  豆志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进行,内蒙古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内蒙古也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既为内蒙古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又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农村形成了巨大压力。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有效的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将显得尤为重要。 一、内蒙古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 内蒙古是一个地处祖国北疆,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安良  金彦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转移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方运战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兼业性和不彻底性、就业环境亟需改善、转移速度逐渐减缓的突出问题,并在转移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究其原因: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社会保障不到位、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乡镇企业发展受阻等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对策是创新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索更加灵活、更加适合于农民工参加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服务,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引导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发展相结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元春  肖亚成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寻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上,许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的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的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锦国  
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一些重点工程相继动工及市、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加快,需要征用大量土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呈逐年上升趋势,构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特殊群体。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1/3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农民工的身份转移到非农产业,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约有1亿人。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劳动力不足的有效补充,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不可或缺的就业主体。但是,过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也给城市管理和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现已成为当前政府最为关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鲁士海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鲁士海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人口大国,现有农村劳动力4.6亿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80%,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信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到本世纪末能不能再增加500亿公斤粮食,上一个新台阶,农村小康能不能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影响着我国农业和社会发展,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原因及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