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12)
2023(4654)
2022(4080)
2021(4036)
2020(3362)
2019(7361)
2018(7498)
2017(14899)
2016(8203)
2015(9185)
2014(9345)
2013(9371)
2012(8765)
2011(8015)
2010(8292)
2009(7868)
2008(7931)
2007(7533)
2006(7097)
2005(6398)
作者
(23028)
(19880)
(19309)
(18589)
(12148)
(9681)
(8706)
(7535)
(7528)
(7005)
(6842)
(6561)
(6197)
(6066)
(6036)
(5795)
(5760)
(5738)
(5476)
(5475)
(5001)
(4897)
(4845)
(4815)
(4564)
(4481)
(4342)
(4257)
(4097)
(3972)
学科
(44253)
(38055)
经济(37905)
(31232)
农业(29361)
管理(16967)
业经(15269)
(12526)
企业(12526)
中国(11003)
方法(10685)
(9965)
农业经济(9832)
地方(9756)
(8994)
农村(8989)
(8384)
(7653)
数学(7480)
土地(7402)
数学方法(7314)
(7178)
劳动(7174)
发展(7157)
(7143)
(7010)
收入(6973)
(6943)
人口(6538)
及其(6430)
机构
学院(119207)
大学(113413)
(51744)
经济(50648)
管理(45481)
研究(42139)
(41875)
理学(38534)
理学院(38148)
管理学(37533)
管理学院(37330)
中国(35253)
农业(31382)
科学(24854)
业大(24098)
(23903)
(22607)
(22240)
中心(20930)
(20619)
研究所(19459)
农业大学(18820)
财经(16766)
(16550)
(16469)
师范(16395)
经济管理(15935)
(15812)
(15255)
(14994)
基金
项目(72673)
研究(58116)
科学(57142)
基金(51350)
(43526)
国家(42957)
社会(38661)
科学基金(36481)
社会科(34906)
社会科学(34891)
(30240)
基金项目(27524)
编号(26544)
(25804)
教育(24941)
(23647)
成果(21758)
自然(21094)
自然科(20557)
自然科学(20555)
自然科学基金(20182)
资助(19733)
(17232)
课题(17194)
(16670)
重点(15855)
(15683)
(15319)
(15294)
国家社会(14819)
期刊
(71555)
经济(71555)
(49082)
研究(36677)
农业(33038)
中国(30098)
业经(18282)
学报(17778)
科学(17402)
(16411)
(16017)
金融(16017)
大学(14645)
(14635)
学学(13919)
农业经济(13525)
农村(13406)
(13406)
教育(13260)
管理(12794)
问题(10969)
技术(9643)
农村经济(8859)
世界(8760)
经济问题(8464)
(8320)
财经(8161)
社会(7855)
经济研究(7540)
(7008)
共检索到197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小勇  石颖  
“三农”问题是农民基本生存与发展问题,农村、农业、农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之间出现的差距,使作为共产党执政基础的主要社会群体日益弱势化。“三农”问题隐含的实质是社会公正失衡与社会排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阿马蒂亚·森  王燕燕  
“社会排斥”目前已经成为西方社会政策的研究重点。本文考察了社会排斥与贫困、能力剥夺之间的关系,论述了能力剥夺的关系特征,并指出“社会排斥”兼具建构性和工具性两种特征。最后,文章分析了“社会排斥”的多样性,讨论了不平等与关系贫困、劳动力市场上的排斥、信贷市场上的排斥、与性别相关的排斥与不平等、医疗保健、食品市场与贫困等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蒋凯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重要的道德法则,是全部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作为一个典型的公共领域,大学负载着实现公共利益的办学目的,在体现、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培养具有社会公正意识的人是大学的一项重要使命;大学传播、倡导社会公正观念,有利于促进大众的社会公正意识的形成;实现社会公正,还要求大学自身在程序上努力体现和维护公正。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前进  周建明  
本文主要讨论当前收入是否存在分配不公、基尼系数是否适用于分析我国的分配不公问题以及国际上关于进行再分配的不同经验和如何实现公平发展等三个问题。其目的在于指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已经不是一个简单分配的问题 ,而是事关社会公正和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在致力于追求社会公正与公平目标的过程中 ,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国家具有责无旁贷的职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毕芬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缺失严重,源于失地农民受到的社会排斥,包括结构性排斥和功能性排斥两个方面。一方面,户籍制度、社会阶层、社会文化产生了不合理的社会结构,对失地农民进行排斥;另一方面,由于失地农民自身人力资本水平偏低和社会资本存量不足,导致受到功能性排斥。要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必须从制度改革、文化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方面入手,努力消除失地农民受到的社会排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隽  
失地农民寻求就业时面对着社会关系网排斥、制度排斥、经济排斥等,社会排斥既影响和限制农民权益,也有损社会公正,进而危及社会的整体利益。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反对社会排斥是消除歧视、消除贫困、消除偏见和各种障碍,进而维护社会公正、公平、安全的重要方式。现阶段,我国正在推进城镇化进程,失地农民的数量会不断提高,他们面对的社会排斥问题会更加突出和严峻。降低社会排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浩  
基于社会排斥视角,本文对失地农民的社会权益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制约失地农民保障权益的内外部因素,最后从制度改革、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来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努力消除失地农民面临的社会排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援朝  
社会公正与制度贺援朝(一)公正是人类追求的最高道德理想,它渗透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着人们的共同利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互利为原则的平等要求。作为伦理的公正观念从远古发端形成,至今存在和延续,并不是因为人们对道德理想的心理体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慧博  
失地农民是在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群体因受到来自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体制、劳动力市场就业、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的排斥,而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因此,消除社会排斥、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真  
教育公正有利于促进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是社会公正的体现;与此同时,社会公正又是教育公正的保障。本文分析了教育公正与社会公正的关系,阐述了教育不公正在社会层面的主要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教育公正的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甘露  潘怀明  
由于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并没有取得平等的就业资格,他们仍然是社会排斥的对象。文章以社会排斥为中心概念,通过定性分析和研究发现,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等要素构成了独特复杂的社会排斥主体系统,共同作用于社会排斥客体即农村剩余劳动力。文章最后得出了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基础是法制与公共政策要先行的结论。
[期刊] 改革  [作者] 秦晖  
社会公正与中国改革的经验教训秦晖中国改革已进行了20年了,但中外改革成败的比较研究严格地说还是在90年代苏东剧变后才真正开始的。因为在那以前所有前计划经济国家的改革无论微观上有何不同,宏观上都属于所谓的体制内改革。而90年代前苏联东欧国家走上了另一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  
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与社会排斥共同构成了其"驻"与"返"判断的两个重要因素。不同的社会资本类型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拓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途径,为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相关组织系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活动效率。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面临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的"社会排斥"却制约了这种资本的效力,从而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要想留在城市完成继续社会化的过程,必须明确以下路径:从滞留(共栖),到城市适应,再到城市融入(竞争、合作、内化与认同等),最后实现融合(共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会贵  龚波  
农民工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已成为一支重要力量。然而,随着国家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和转型,农民工的社会排斥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他们的社会排斥问题也逐渐由个人发展问题扩大成为群体发展问题。本文立足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现状、社会需求及其群体特质反思其社会排斥,站在大教育的范畴,探索教育在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进程中的作为机制,以求为特殊群体的社会排斥和教育作为、进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一些理论思考和实践探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帅  郭铖  张琴  
社会排斥如何影响和制约农民工生计,人情支出成为农民工脱贫的助力还是束缚有待考量,针对农民工的多维脱贫研究有利于拓展贫困治理的思路。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4年平衡面板数据,运用Biprobit模型分别分析了社会排斥、人情支出对农民工长期多维贫困和摆脱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工摆脱多维贫困可从减少社会排斥着手,然而社会排斥却不是农民工长期多维贫困恶性循环的致因。人情支出较低成为农民工长期多维贫困的束缚,摆脱多维贫困却不能倚重增加人情支出。提升农民工主观福利感受对多维贫困治理具有能动作用,工作满意度提高对农民工多维脱贫产生积极影响,社会地位提升有利于减缓农民工长期多维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