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42)
- 2023(15784)
- 2022(13110)
- 2021(11990)
- 2020(9605)
- 2019(21458)
- 2018(20830)
- 2017(39666)
- 2016(21177)
- 2015(23402)
- 2014(22644)
- 2013(22595)
- 2012(20664)
- 2011(18878)
- 2010(18641)
- 2009(17409)
- 2008(16730)
- 2007(14783)
- 2006(13125)
- 2005(11821)
- 学科
- 济(90897)
- 经济(90770)
- 业(64707)
- 管理(60507)
- 农(51438)
- 企(42151)
- 企业(42151)
- 农业(34157)
- 方法(33166)
- 数学(29526)
- 数学方法(29294)
- 中国(28113)
- 业经(25700)
- 财(24628)
- 制(22668)
- 贸(18510)
- 贸易(18498)
- 易(18145)
- 环境(17671)
- 地方(17416)
- 体(16272)
- 银(15633)
- 银行(15620)
- 学(15414)
- 发(15165)
- 行(15102)
- 融(14582)
- 金融(14576)
- 划(13176)
- 策(13157)
- 机构
- 学院(299054)
- 大学(294533)
- 济(136151)
- 经济(133824)
- 管理(112973)
- 研究(104542)
- 理学(97582)
- 理学院(96580)
- 管理学(95212)
- 管理学院(94659)
- 中国(82576)
- 农(62987)
- 财(62151)
- 京(60312)
- 科学(58747)
- 所(50754)
- 财经(48854)
- 中心(48346)
- 农业(47921)
- 业大(45738)
- 研究所(45681)
- 经(44733)
- 江(44094)
- 经济学(43371)
- 经济学院(39169)
- 范(37458)
- 北京(37212)
- 师范(37160)
- 院(37036)
- 财经大学(36127)
- 基金
- 项目(201993)
- 科学(161772)
- 研究(152743)
- 基金(150375)
- 家(130481)
- 国家(129356)
- 科学基金(111408)
- 社会(103227)
- 社会科(97730)
- 社会科学(97713)
- 基金项目(78705)
- 省(77019)
- 教育(68412)
- 自然(67395)
- 自然科(65842)
- 自然科学(65826)
- 自然科学基金(64655)
- 划(64276)
- 编号(60833)
- 资助(59457)
- 成果(48666)
- 部(46944)
- 重点(45413)
- 发(45225)
- 国家社会(44672)
- 制(44379)
- 创(42746)
- 课题(41557)
- 教育部(40770)
- 创新(40063)
- 期刊
- 济(155099)
- 经济(155099)
- 研究(90931)
- 农(67014)
- 中国(63090)
- 财(46853)
- 农业(45498)
- 学报(44218)
- 科学(42863)
- 管理(39334)
- 大学(35476)
- 学学(33812)
- 融(32199)
- 金融(32199)
- 业经(30294)
- 教育(27210)
- 经济研究(24499)
- 财经(24433)
- 技术(23130)
- 业(22059)
- 问题(21411)
- 经(21178)
- 世界(17777)
- 贸(16586)
- 版(15988)
- 农村(15851)
- 村(15851)
- 农业经济(15578)
- 经济问题(14407)
- 国际(14048)
共检索到452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聪 夏恩君 黄洁萍 仝昊天
[目的]促进乡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其经济作用不言而喻,但乡村共同富裕在生态方面是否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尚需深入探讨。研究从农业-农民-农村维度构建乡村共同富裕指数,明确乡村共同富裕对碳减排的影响效果与机理,为乡村共富和低碳农业协同发展提供经验依据。[方法]基于2010-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门限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对乡村共同富裕指数和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及机制进行检验。[结果](1)乡村共同富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富业和富民的减排效果最为显著。(2)乡村共同富裕的减排作用具有边际递减效应。粮食非主产区的减排效应优于主产区;城镇化高水平组减排效应优于低水平组。(3)农业技术进步、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受教育水平在乡村共同富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中存在门限效应。(4)我国乡村共同富裕指数和农业碳排放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空间溢出效应存在。[结论]因地制宜的乡村共同富裕举措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对实现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兴锋 王斌 王力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两大维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动态GMM及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我国共同富裕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表现出“东强西弱”的时空非平衡性;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驱动效应,且数字经济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市场配置和创业带动三种渠道提高共同富裕水平。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系统GMM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晓华
文章以2012—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了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具有促进作用,区域差异调节了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乡村振兴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省份的农村共同富裕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兴锋 王力 董伟萍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途径。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共同富裕与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与共同富裕水平均在上升,且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中西部地区的“追赶”效应明显;(2)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其促进共享富裕的“分好蛋糕”效应强于促进总体富裕的“做大蛋糕”效应;(3)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主要通过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创业活力和农村产业融合三种渠道促进共同富裕;(4)在空间异质性视角下,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从东部到西部依次递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婉婷 卢秀茹
【目的】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间的机理关系,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富裕”和“共同”两维度选取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构建共同富裕发展综合指标体系,从数字设施建设、数字平台建设、数字金融建设三方面选取5个指标构建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①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②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的驱动效果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但没有证据证实对中部地区共同富裕有影响。③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④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随着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强。【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数字乡村建设,重点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兴锋 王力 董伟萍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途径。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共同富裕与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与共同富裕水平均在上升,且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中西部地区的“追赶”效应明显;(2)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其促进共享富裕的“分好蛋糕”效应强于促进总体富裕的“做大蛋糕”效应;(3)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主要通过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创业活力和农村产业融合三种渠道促进共同富裕;(4)在空间异质性视角下,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从东部到西部依次递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新蜀 李丹怡 刘越
文章分别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和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中西部地区享受到的数字乡村建设红利比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且数字乡村建设的共富效应对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的影响大于粮食主销区;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丽
普惠金融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能够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本文基于2015-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边际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在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中西部地区,这一正向边际影响更大。此外,普惠金融被证实能够加速农村电商的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振兴。为此,在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加快普惠金融与农村电商的融合发展,以农村电商为突破口,为乡村振兴提供平台支持,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建 徐康 陈彬
乡村振兴是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分析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基础上,选取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地区来看,在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乡村振兴主要通过技术创新、绿色普惠金融、公共服务正向影响共同富裕,其中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最强、绿色普惠金融次之、公共服务最弱。因此,应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筑牢共同富裕根基底盘;着力建设技术创新引领高地,贯通科技循环通路;强化绿色普惠金融服务,延伸金融覆盖范围。打造多元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供给,力求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中伟 焦方义
构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农民富裕度与共同度的影响强于农村共享性与可持续性;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政府支持与金融发展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在不同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具有明显差异。据此,提出注重数字乡村建设的赋能作用,夯实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基础底座;充分发挥政府支持与金融发展的中介作用,拓展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多维路径;探索区域差异化发展道路,落实多层次、有重点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策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德涛 张景静
基于中国2006-2019年地级市及以上城市数据,计算财富指数和绿色发展效率,实证检验财富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财富水平的提高显著提升了绿色发展,此结论在解决内生性偏误及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财富的绿色发展提升效应只存在于财富水平较高的地区。(3)以污染行业或资源产业为经济支柱的地区,财富的污染属性侵蚀了绿色发展。(4)政府明确设定绿色发展目标会强化财富对绿色发展的作用。(5)高财富水平缔造的公众环境偏好效应和技术革新的资金条件是财富诱导绿色发展的形成逻辑。据此,为助力中国实现经济和生态的高阶次共同富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财富 绿色发展 绿色偏好 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辛璐璐
数字政府的全面布局与纵深发展为城乡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多维度考察数字政府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政府建设可有效驱动城乡共同富裕,且对共享子维度的驱动作用明显高于共建和共富,这一结果在经历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证实,新型城镇化、要素市场化、产业数字化在数字政府建设驱动城乡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证实,相比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及高级城市而言,数字政府建设对东部地区、一般城市城乡共同富裕的推动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新业 肖寒 韩奕
新近研究发现,多数国家经济增长的成果并不能通过市场机制从高收入群体惠及低收入群体,即“涓滴效应”并不显著。中国是否存在“涓滴效应”,以实现“先富带动后富”?本文使用2012—2018年的微观数据研究发现:高收入者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农村低收入群体的贫困概率,表明中国存在显著的“先富带动后富”现象。机制研究表明,财政转移支付和国有企业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政府通过建立亲贫财政体系,在不盲目扩张债务的前提下将来自高收入者的税收转化为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和公共服务,从而带动低收入者脱贫;为电力、铁路交通、通信网络提供基础设施的国有企业通过提供服务满足高收入者的需求进行盈利,同时以提供普遍服务或降价的方式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基础设施,保证其获得基础设施接入的权利,从而带动低收入者脱贫。本文为理解我国“先富带动后富”的机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考和证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淑英 杨明珠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教育类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选取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系统分析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及其各维度均有正向影响,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职业教育能够通过推进城镇化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对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基于上述研究发现,应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水平,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以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云凯 邓汉慧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关系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数字经济的人力资本结构、产业效率理论,利用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正向影响共同富裕;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劳动报酬、提高就业能力、提升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机制渠道;提高企业补助和行业准入门槛可以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并促进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