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14)
2023(12367)
2022(10317)
2021(9515)
2020(7471)
2019(16667)
2018(16426)
2017(30270)
2016(16343)
2015(18084)
2014(17775)
2013(17549)
2012(16360)
2011(15138)
2010(15395)
2009(14384)
2008(13843)
2007(12650)
2006(11593)
2005(10660)
作者
(46543)
(39183)
(38836)
(36426)
(24331)
(18827)
(17319)
(15046)
(14844)
(13998)
(13424)
(12931)
(12372)
(12214)
(12152)
(11850)
(11410)
(11353)
(11277)
(10970)
(9887)
(9776)
(9576)
(9206)
(8937)
(8888)
(8805)
(8545)
(8088)
(7822)
学科
(73500)
经济(73426)
(50171)
(46791)
管理(36751)
农业(33688)
地方(26514)
中国(25517)
(23725)
企业(23725)
业经(22033)
方法(17869)
(15863)
数学(14930)
数学方法(14753)
(14544)
农业经济(12814)
地方经济(12811)
(12625)
贸易(12610)
(12603)
发展(12528)
(12500)
(12498)
银行(12488)
(12440)
(12334)
金融(12332)
(12244)
(12106)
机构
学院(228036)
大学(218616)
(93866)
经济(91734)
研究(85030)
管理(82242)
理学(69031)
理学院(68213)
管理学(67028)
管理学院(66624)
中国(66401)
(57485)
科学(51166)
(47878)
农业(43462)
(43052)
(40730)
中心(40216)
业大(38842)
研究所(38452)
(38082)
(33694)
师范(33396)
(30740)
财经(30267)
(30164)
北京(29963)
(29846)
(27238)
(26953)
基金
项目(147150)
研究(115383)
科学(114823)
基金(101363)
(87962)
国家(87044)
科学基金(73320)
社会(72523)
社会科(68082)
社会科学(68069)
(61421)
基金项目(53583)
教育(51137)
编号(50686)
(49702)
自然(42991)
自然科(41878)
自然科学(41870)
成果(41152)
自然科学基金(41051)
(39623)
资助(38787)
课题(35756)
重点(33553)
(32630)
发展(32480)
(31916)
(31465)
(30976)
(29808)
期刊
(123812)
经济(123812)
研究(70341)
(63092)
中国(60135)
农业(42816)
学报(34193)
科学(33356)
教育(32394)
(28649)
管理(28315)
业经(27535)
(26955)
金融(26955)
大学(26912)
学学(25145)
技术(21666)
(20468)
经济研究(17047)
问题(16843)
农业经济(15492)
农村(15276)
(15276)
财经(13818)
(13293)
世界(12955)
资源(12577)
经济问题(12315)
图书(12241)
(12038)
共检索到373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拜琦瑞  马治鑫  
我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使得东西部差距不断加大,从城乡差距的角度来看,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城市部门的积聚效应,形成了农村生产要素单向流向城市的弊端,使得农村长期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边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舟  
农家书屋肩负着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重任,有助于改善西部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状况,促进新农村建设。当前,我国西部农村读者对农家书屋有着多样化的需求,但使用效果频率不高,效果欠佳。应在充分了解读者使用动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农家书屋的长效发展。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朱莉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中必然涉及到耕地占用问题。基于西部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特征,本文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用地与耕地保护的冲突,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节约集约用地、开展土地整理、改革现有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地利用率、发展非农产业、科学规划和严格用地管理等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娟  
资金投入不足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难中之难。新农村建设对金融业提出新的要求。立足于西部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研究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是金融业和西部地区迫切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国平  石磊  
为对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西部地区农村的特点,在遵循可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灵敏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的前提下,构建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二级分指标的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各层指标的设立依据和内容加以说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艳华  乔颖丽  
本文以中国西部12省为研究对象,在工业反哺农业、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框架中,分析了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二元结构的特征:城乡收入及地区间农民纯收入差距大、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低、人文贫困甚于收入贫困等,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为资源型重工业约束及传统农业制约、人口生态问题、区域自我积累与投资水平制约。据此讨论了区域新农村建设中二元结构转换的有效途径,诸如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在产业布局中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闫春  黄燕玲  罗盛锋  
从分析中央农村政策和西部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入手,探讨了西部农村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因素之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农业集群来指导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观点。然后从农业集群的内涵、特点、西部地区发展农业集群的优劣势和意义等角度全面论证了西部地区发展农业集群的可行性,最后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农业集群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凌霄  
首先根据已有研究和国家政策解读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新农村建设的投资需求,最后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支持的新要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青  
分析了新世纪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机遇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挑战 ,揭示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矛盾的特殊性 ,阐述了西部大开发创新思路和跨跃意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国锋  张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三农"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在我国西部地区实现这一任务尤为艰巨。文章从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农村产业发展、生产技术要素、人力资源素质、产业组织现状、基础设施配置和村镇建设规划六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产业择优发展、技术配套保障、人力资源建设、专业组织壮大、基础设施配套和村庄布局规划等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新前  
我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诸多困难与问题,其产生的基本原因在于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太弱。因此,应继续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坚持量力而行的逐步推进原则、加大中央支持的力度、吸引外部资本参与、提高"职业农民"素质等,以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俊华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概括。根据西部地区大多数农村自然条件差、民族聚居区多、经济发展落后等自然和经济的实际情况,从西部地区存在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工业化进程缓慢、城镇化进程滞后、大量贫困人口特殊性出发,探讨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点,加快西部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差距,进而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晏良  
全面、深刻、准确领会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把改善西部农民生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关键环节,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万光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我国的少数民族大都聚居于边远的农村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凸现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民主权利;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使之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琼慧  
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的新产业和新的经济支柱,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然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加快经济提升的同时,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增加了碳的排放。因此,发展"低碳乡村旅游"将成为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本文将从政府、乡村旅游开发者和乡村旅游主体的角度就西部民族地区如何发展"低碳乡村旅游"进而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