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3)
- 2023(8972)
- 2022(7637)
- 2021(7305)
- 2020(5805)
- 2019(13071)
- 2018(13464)
- 2017(23867)
- 2016(13489)
- 2015(14864)
- 2014(14623)
- 2013(13730)
- 2012(12317)
- 2011(10762)
- 2010(11217)
- 2009(10288)
- 2008(10272)
- 2007(8786)
- 2006(7915)
- 2005(7405)
- 学科
- 济(38303)
- 经济(38238)
- 管理(34407)
- 业(27107)
- 企(23624)
- 企业(23624)
- 财(22771)
- 税(21807)
- 税收(20361)
- 收(20187)
- 中国(14521)
- 财政(13985)
- 制(13448)
- 农(13117)
- 政(11610)
- 方法(11526)
- 理论(10946)
- 业经(10847)
- 地方(10412)
- 教学(9874)
- 体(9776)
- 教育(9689)
- 数学(9137)
- 数学方法(8860)
- 学(8725)
- 体制(8176)
- 务(7984)
- 财务(7963)
- 财务管理(7930)
- 农业(7873)
- 机构
- 学院(164470)
- 大学(159104)
- 济(57210)
- 经济(55568)
- 研究(54930)
- 管理(52772)
- 中国(43581)
- 理学(43134)
- 理学院(42586)
- 管理学(41601)
- 管理学院(41274)
- 财(41195)
- 京(34175)
- 科学(33046)
- 江(29505)
- 所(28053)
- 财经(27032)
- 范(25475)
- 师范(25239)
- 中心(24869)
- 研究所(24146)
- 经(24112)
- 州(23411)
- 北京(22111)
- 技术(21990)
- 农(21949)
- 省(21020)
- 职业(20764)
- 院(20265)
- 师范大学(19897)
- 基金
- 项目(96616)
- 研究(79557)
- 科学(73404)
- 基金(63633)
- 家(54072)
- 国家(53517)
- 社会(45927)
- 科学基金(45024)
- 社会科(43148)
- 社会科学(43140)
- 省(40111)
- 教育(39392)
- 编号(37120)
- 划(32713)
- 成果(32450)
- 基金项目(32208)
- 课题(27013)
- 自然(25949)
- 资助(25620)
- 自然科(25261)
- 自然科学(25253)
- 自然科学基金(24730)
- 年(24260)
- 项目编号(22679)
- 重点(22509)
- 性(22443)
- 发(21135)
- 创(20718)
- 部(19997)
- 制(19612)
共检索到281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陶丽丽 王赞杰 侯树成
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使命,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教育系统,从而构建一个“合力育人”的教育理念。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将《税法》课程与思政教学内容相融合,既可以不改变专业教学的性质,还能在专业课程中引入思政要素,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精神等,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提升专业教学的品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关锐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发展的核心要义。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作为新时代高校加强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对二者的概念与价值内涵正确理解的前提下对其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协同育人教学目标的必要前提。由傅畅梅等编著、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一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原续菲
“互联网+”对高校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提高地方高校教学质量,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首先介绍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其次,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地方性普通高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为例,结合“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通过教学设计,对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旨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实务处理能力;最后,结合当前发展需求,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应实施措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瑞荣 吴琪
“课程思政”是将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的教育理念,旨在实现“学中想”“学中做”与“学中立”,同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思政素质。土木类专业作为培养基建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贯彻“课程思政”理念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必要性与必须性,可以为推动中国基建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由阚雅玲名师工作室编写、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21年7月出版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一书,重点探讨“课程思政”如何开展落实,内容取材于真实案例与教学经历,所总结出的课程思政理念、路径、方法等具有较强参考价值,能为土木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帮助与支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萍
通过实证干预研究探索“三全育人”背景下会计类实训课程思政融入的实效性。在实训课程教学中期,采取方便取样的方式选取职业学院会计类实训课程大学生干预组30人和等待组30人,干预组接受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训课程,等待组接受不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训课程,两组会计类大学生在实验前后均采用会计类实训课程思政融入实效性问卷进行测评,检验“三全育人”背景下会计类实训课程思政融入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干预组后测与等待组后测在会计类实训课程思政融入程度、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意味着“三全育人”背景下会计类实训课程思政融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实效性较好。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潘媛
本文以《审计学》课程为例,探讨了在“一流课程”与“课程思政”双重建设背景下,高校如何在审计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并凭借“互联网+教育”平台在教学互动上的优势,构建“一中心,两结合,三阶段,四支撑”的循环互补教学体系,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审计人才提供思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顾华玉
“三全育人”是新形势下凝聚教育资源的重要举措,“三全育人”需要通过课程思政来有效开展。同时需要结合课程专业的特质,才能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所以说,课程思政即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具体实践,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具体表现。《人身保险》课程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深入探索《人身保险》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时代接班人。
关键词:
“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 人身保险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姜春茂 段莹
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对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这些工具的正确应用可提升学习效果和学生能力培养,实现“人机共强”。然而,学生也可能利用这些模型完成编程作业,引发作弊问题,违反学术诚信原则,削弱学生学习和掌握技能的动力,不利于独立设计能力提升,可能导致“创新惰性症候群”。该文首先梳理计算机实践教学形态,分析ChatGPT对教学的正面、负面及不确定影响,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然后通过两个实践案例,阐明这些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以期为应对技术带来的挑战,促进教育与技术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晓哲
当前,各大院校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学校纷纷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强调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这是目前院校专业课程改革的切入点。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朝阳撰写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基于农林院校学科特点的研究》一书强调农林院校“大思政”建设面临的一个新时代主题一将农林院校学科特点与思政课程相融合。该书对农林专业新形势下的课程思政教学体制改革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剖析,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厘清了改革目标层次、制度层次和要素层次的关系,同时,作者从教材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试图使课程思政与农林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充分结合,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目的。
关键词:
思政教育 专业课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胡泊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经济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思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高校经济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之后,不仅能够提高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应当合理规划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应当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综合教育理念,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雪娇
今年5月1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通知》,指出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及水资源税改革试点自7月1日起实施。对比现行资源税征收方式,新方案能够有效调节资源税税收格局,加快形成与市场运行相协调的税收机制,为产业转型、经济稳增长奠定基础。现行资源税存在的问题首先,资源税定位设计不合理,范围窄、税率低。在资源税施行的过程中,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晁洁 龚航
“大思政课”是我国高等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课程和必然要求,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关键的环节和重要的载体。高校要全面贯彻并落实中央“大思政课”建设方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效增强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成效。文章探讨了“大思政课”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品牌项目协同育人模式,并对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达到好的育人成效,持续不断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大思政课 社会实践品牌 协同育人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玮超 郭瑾瑜 张云燕
课程思政背景下,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质量,而且有助于引领主流文化,让大学生产生情感价值共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需要基于两对矛盾关系与两对统一关系的理性分析,从理念引领、教师引航、课程资源引流、制度保障护航4个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 教学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沈旭伟
<正>“大思政”是对传统思政教育的扩大化,包括课程载体扩大化、教育队伍扩大化、育人过程扩大化三个方面。其中,课程载体扩大化是指将高校通识课、专业课、双创课、实践课等各种课程作为“思政拓展媒介”,赋予其思政教育职能与价值。教育队伍扩大化是指除了思政理论课程师资外,将专业教师、高校政工、党员干部、学生父母及网络领袖等纳入到教育主体的范畴,以此汇集全员化育人合力。育人过程扩大化是指打破思政理论课体系约束及学校教育藩篱,将思政教育引入到社会场域场域,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实践场景、实践方式加速思政元素价值的内化。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必须脱离“课时主义”的桎梏,按照知行合一的原则、学以致用的要求展开新一轮探索。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顾玉军
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如何立足区情,在已有的基础上确保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是西部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西部基础教育 发展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