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8)
2023(10342)
2022(8431)
2021(8036)
2020(6530)
2019(15216)
2018(15705)
2017(28103)
2016(15294)
2015(16769)
2014(16908)
2013(15658)
2012(13960)
2011(12407)
2010(12959)
2009(11709)
2008(11740)
2007(10454)
2006(9358)
2005(8435)
作者
(40555)
(33759)
(33536)
(32112)
(21591)
(16196)
(15301)
(12977)
(12855)
(12189)
(11658)
(11389)
(11060)
(10714)
(10451)
(10377)
(10082)
(9795)
(9793)
(9652)
(8512)
(8226)
(8205)
(7873)
(7683)
(7599)
(7564)
(7497)
(6822)
(6592)
学科
(55160)
经济(55103)
管理(45651)
(42276)
(37620)
企业(37620)
方法(24222)
数学(21217)
数学方法(20587)
技术(17115)
中国(17066)
(14828)
(13995)
业经(13866)
理论(13488)
地方(12247)
(12034)
技术管理(11984)
教学(11495)
教育(10226)
(9921)
银行(9909)
(9864)
(9657)
(9542)
农业(9442)
(9244)
金融(9242)
(8338)
(8336)
机构
学院(198794)
大学(196554)
管理(78239)
(75567)
经济(73631)
理学(66469)
理学院(65755)
研究(65441)
管理学(64181)
管理学院(63786)
中国(50113)
(42395)
科学(39357)
(35679)
(32582)
(31755)
中心(30124)
研究所(28603)
(28039)
(28022)
师范(27740)
北京(27153)
业大(27151)
财经(26780)
技术(26286)
(26080)
(24576)
(24211)
师范大学(22009)
经济学(21972)
基金
项目(131992)
科学(104338)
研究(101333)
基金(91617)
(79116)
国家(78408)
科学基金(68500)
社会(61496)
社会科(58235)
社会科学(58225)
(55406)
教育(50211)
基金项目(47397)
(45680)
自然(43404)
自然科(42515)
自然科学(42506)
编号(42316)
自然科学基金(41719)
资助(37323)
成果(34719)
(33251)
课题(31685)
重点(30251)
创新(30056)
(28582)
(27954)
(26046)
项目编号(26013)
规划(25205)
期刊
(88576)
经济(88576)
研究(61236)
中国(52870)
教育(39675)
管理(34513)
(28206)
学报(26613)
科学(25942)
(25659)
技术(25469)
大学(21598)
学学(19489)
(17918)
金融(17918)
农业(17389)
业经(14446)
经济研究(13669)
职业(13175)
财经(12888)
科技(12107)
(11499)
技术经济(11307)
统计(11283)
(11255)
图书(11045)
(10720)
(10433)
论坛(10433)
问题(9956)
共检索到315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马丹竹  贾冯睿  王卫强  潘颢丹  
分析了高校向创新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而突显出的主要问题,揭示了缺乏激励、脱离专业、评价体系不合理是影响其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元协同式"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想,并通过开展的具体改革实践,促进了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转型发展,提高了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元元  李正  徐向民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创新”的根本在实践。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学生学会横向思考,学会联系实际地学习,学会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综合,处理好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学会团队合作。同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敏  于丽静  王海峰  
以需求导向理论及协同教育理论为支撑,针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供需错位"和校企合作融合度低等实际问题,重点在区域经济需求导向下的专业特色方向选择、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技能标准化与标准技能化协同育人路径、校企一体化"多维协同"实施等方面探讨了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友金  廖湘岳  向国成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多元化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彰显自身办学特色,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在实践探索中,把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创新型应用人才,提出了"大经管人才培养观",并通过基于柔性架构的课程模块设计、基于内外部优势有效开发的平台建设、基于知识转化的课堂整合、基于实践认知的教学多维互动,建构了教学研究型地方综合性大学独具特色的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葛崇勋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原有培养主体单一、培养模式僵化、课程体系老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高校应积极协同政府、企业,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路径,加强协同平台建设,实现校政企三方的合作与互补,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使用、继续教育等一体化发展。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共同营造创新创业人才育人环境,改进育人用人理念,建构创新创业人才"校政企协同"培养体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雪芳  陈礼辉  黄六莲  
福建省轻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遵循"厚基础、精专业、博知识、重实践、求创新、强能力"的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三模块、三环节、三平台"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并建立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实施保障机制,重新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冯华  汪娟  
本文通过分析新升本科院校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结合新升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规律,提出构建一套包含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适合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杨冰  谢飞雁  杨积堂  
以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为例,围绕着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系统化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创新为导向,实现其个性发展的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内外有机结合、产学相互融通的教学体系,推动地方高校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箫音  
文章基于CG应用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当前动画产业发展形势和场景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根据学生的特点、动画专业需求特点以及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三训练一标准"的模块教学方式,改进了教学方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友林  曹文华  
"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教学模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途径。"学分制、导师制、书院制"管理模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保障。"理论与实践、教书与育人、课内与课外三融合"育人模式是"三化""三制"的目标。高等教育从大众化阶段迈入普及化阶段的同时,我国踏上了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征程,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一流本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所在。为了更好地响应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古广灵  
协同创新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在国家大力倡导科技创新的背景下,面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协同创新对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协同创新视阈下,地方高校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立  
在厘清实践取向,产学研用的基础上,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动画学院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例,建构基于实践取向的二级学院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主要手段的人才培养平台支撑环境,构建"共赢驱动"的产学研用运行机制,建构多层级的功能组织机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文良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校在制定提升质量的实施方案时,一要客观,二要科学。所谓"客观"就是客观分析自身的办学层次、发展水平、特色和优势,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所谓"科学"就是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有效实施。要以国家实施"质量工程"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投入,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荣胜  
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培养新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共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共同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组建政产学研联盟等,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企联合培养新型高职人才方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