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85)
- 2023(15450)
- 2022(13071)
- 2021(11998)
- 2020(10351)
- 2019(23772)
- 2018(23618)
- 2017(43794)
- 2016(24300)
- 2015(27564)
- 2014(28055)
- 2013(27176)
- 2012(25151)
- 2011(22630)
- 2010(23389)
- 2009(21711)
- 2008(22073)
- 2007(20575)
- 2006(18018)
- 2005(16516)
- 学科
- 济(96711)
- 经济(96580)
- 业(90855)
- 管理(81691)
- 企(80756)
- 企业(80756)
- 方法(41119)
- 农(32069)
- 数学(31791)
- 数学方法(31361)
- 财(30831)
- 业经(30300)
- 中国(27093)
- 理论(22514)
- 技术(22372)
- 制(22244)
- 农业(22044)
- 务(21699)
- 财务(21648)
- 财务管理(21605)
- 企业财务(20396)
- 地方(18957)
- 学(18592)
- 和(18121)
- 贸(17003)
- 贸易(16989)
- 体(16800)
- 策(16633)
- 易(16423)
- 划(16101)
- 机构
- 学院(347061)
- 大学(344328)
- 济(136619)
- 经济(133455)
- 管理(131431)
- 研究(114498)
- 理学(111380)
- 理学院(110110)
- 管理学(108079)
- 管理学院(107419)
- 中国(88039)
- 京(74201)
- 科学(70329)
- 财(66104)
- 农(62809)
- 所(59103)
- 江(58131)
- 研究所(52993)
- 中心(52765)
- 业大(51634)
- 财经(50988)
- 农业(49327)
- 范(47138)
- 北京(47045)
- 师范(46645)
- 经(45886)
- 州(45591)
- 院(41305)
- 技术(41123)
- 经济学(40275)
- 基金
- 项目(218595)
- 科学(171200)
- 研究(165371)
- 基金(152982)
- 家(132200)
- 国家(130898)
- 科学基金(112156)
- 社会(101235)
- 社会科(95588)
- 社会科学(95561)
- 省(90443)
- 基金项目(80439)
- 教育(79022)
- 划(74227)
- 自然(71121)
- 编号(69663)
- 自然科(69505)
- 自然科学(69482)
- 自然科学基金(68271)
- 资助(61802)
- 成果(57858)
- 创(50395)
- 课题(50119)
- 重点(49513)
- 发(47780)
- 部(47714)
- 创新(46125)
- 业(44976)
- 项目编号(42493)
- 大学(42384)
- 期刊
- 济(161185)
- 经济(161185)
- 研究(106662)
- 中国(82188)
- 农(58724)
- 财(57041)
- 教育(55756)
- 学报(54034)
- 管理(53956)
- 科学(48252)
- 大学(41685)
- 农业(39486)
- 学学(37819)
- 技术(35821)
- 融(31351)
- 金融(31351)
- 业经(28890)
- 财经(25980)
- 经济研究(24652)
- 业(24174)
- 经(22562)
- 问题(20737)
- 技术经济(19600)
- 图书(18127)
- 科技(17628)
- 版(17329)
- 财会(16821)
- 贸(16736)
- 商业(16502)
- 职业(16124)
共检索到545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洁茹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一是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待提高,二是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不统一,三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环境欠佳,四是尚未建立系统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五是没有完善的质量监管制度。然后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最后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学生个人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社会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
三位一体 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体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双寿 李乐飞 孙宏斌 杨斌
在分析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构建理念。训练体系围绕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基于OBE教育理念,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融为一体,融合创意、创新、创业全生态培养,统一规划本科生至研究生培养过程,服务于国家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的总体目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思思 林幼文
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建立政府与行业部门、职业院校、项目教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相结合、社会资源融合互通的"五位一体"培养模式,其践行路径为:以学习为主要标准,实现人才的分层次选拔;以实践为依托,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以竞赛为载体,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以制度和文化为支撑,将示范和辐射相结合,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少雄
鼓励支持大学生在农业领域创业,培养农科专业创业型人才,对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步伐,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况,分析了我国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后续扶持"三位一体的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以期培养农科专业大学生"学农爱农""以农开创事业"的创业精神及提高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若璇 吴革 谢书培
本文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PAcc项目为例,充分解析其"三位一体"的MPAcc教育培养体系,并对信息化平台进行了介绍,同时主要针对课程体系、授课方式、师资建设、学生活动等关键培养环节进行讨论。
关键词:
MPAcc教育 培养体系 三位一体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若璇 吴革 谢书培
本文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PAcc项目为例,充分解析其"三位一体"的MPAcc教育培养体系,并对信息化平台进行了介绍,同时主要针对课程体系、授课方式、师资建设、学生活动等关键培养环节进行讨论。
关键词:
MPAcc教育 培养体系 三位一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清娥 王启元 肖芳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人才供给侧改革的客观需要。目前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亟待提高,应该从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创新教育理念,努力建构创业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观念,提升学生创业价值观和实践能力,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供给的要求。
关键词:
高职 创新创业 能力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秋江 赵伐
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在创业教育的导向、实施和评价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重点介绍宁波大学自主建构的"课程渗透、实训导向、管理先行"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具体内涵、实践运行与支持条件进行细致的讨论。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 “三位一体”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虎 罗兴社
创业教育的关键和难点在于构建一个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本文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提出官产学三位一体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构想,即充分利用高校内部资源建立创业实践平台、建立校企合作创业实践平台和政府、行业、高校共同支持的创业实践平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福明 谢冬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加强高职院校与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创建高职产业园,实现人才培养、创业孵化、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高职教育体系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应该以高职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强化政行企校紧密合作,打造人才培养、创业孵化、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高职教育平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桢
"著名大学中学校长峰会"已经举办了五届,我参加过两届,都是作为中学校长在峰会上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五届峰会聚焦的主题是"大学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那么,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大学和中学衔接什么?在此,我着重论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的困惑,二是我们的创新实践。困惑在哪?今天的衔接有两个突出的背景,一是高考改革,二是走班带来的管理方式变革。我在东北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瑞
三位一体的教师培养体系是将国家、高校、社会等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国家制定的政策作为引导,高等院校作为教师创新的原点和主要基地,社会则为教师发展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通过国家、高校、社会三位一体进行高等院校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建设,有力地促进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三位一体 教师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敬枫蓉 肖正平 祖霞
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是新形势下国防生培养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国家培养国防建设所需人才、实现强军梦、国防梦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为国防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特殊使命,是国防生实现成才理想的内在需要。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作为培养国防生的依托培养高校,10余年来始终围绕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这一目标,以"一个融合、一种理念、三种意识"为统领,构建了"培养方案、实践平台、军事文化环境"三位一体的国防生培养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桑椹
当前高职毕业生作为大学毕业生群体的一部分,就业压力巨大。创业能够带动就业,不但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而且有利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文章指出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对创业过程中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及个人的多位一体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喆 朱雪苗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存在企业、高校、孵化基地之间缺乏统一、合作与协同等问题,这导致一些大学生无法享受到更多的国家提供的创新创业福利,也无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为此,高校应积极为大学生构建一个具备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的协同创新体系,鼓励大学生在这一体系的引导下开展更加有效的创新创业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