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79)
2023(11819)
2022(9942)
2021(9382)
2020(7468)
2019(17337)
2018(17012)
2017(30620)
2016(17320)
2015(19735)
2014(19671)
2013(18898)
2012(18082)
2011(16942)
2010(17125)
2009(15320)
2008(15280)
2007(13706)
2006(12626)
2005(11897)
作者
(47310)
(39538)
(39241)
(37466)
(25393)
(18973)
(17936)
(15440)
(15275)
(14215)
(13691)
(13214)
(12844)
(12790)
(12696)
(12353)
(11853)
(11416)
(11399)
(11262)
(10310)
(9647)
(9491)
(9084)
(8959)
(8867)
(8787)
(8725)
(8011)
(7976)
学科
(74979)
经济(74908)
管理(40654)
(39648)
中国(31241)
(29635)
企业(29635)
方法(24885)
数学(21664)
地方(21554)
数学方法(21440)
(21425)
教育(20590)
业经(16658)
(16253)
贸易(16236)
(15789)
(14580)
(14558)
农业(14490)
(14158)
(13903)
(13285)
银行(13270)
(13032)
(12717)
金融(12717)
地方经济(12206)
理论(12153)
技术(11665)
机构
大学(242582)
学院(238928)
(103844)
经济(101778)
研究(97207)
管理(82101)
中国(70721)
理学(68717)
理学院(67741)
管理学(66699)
管理学院(66186)
(55466)
科学(54509)
(49191)
(46375)
研究所(44422)
(42142)
师范(41864)
中心(41460)
(38086)
北京(37001)
(36346)
财经(35549)
(34805)
教育(34722)
师范大学(34355)
经济学(32955)
(32450)
(30228)
经济学院(29484)
基金
项目(149176)
科学(119589)
研究(118157)
基金(106181)
(92027)
国家(91112)
科学基金(76443)
社会(75216)
社会科(71260)
社会科学(71248)
教育(60017)
(56797)
基金项目(53827)
(50693)
编号(48731)
自然(44763)
资助(43745)
自然科(43738)
自然科学(43727)
自然科学基金(42975)
成果(42781)
(39048)
课题(37964)
(35843)
重点(35574)
发展(32517)
(31933)
教育部(31565)
(31425)
国家社会(31093)
期刊
(123996)
经济(123996)
研究(89001)
中国(64656)
教育(56694)
(34964)
管理(34431)
(33633)
科学(32889)
学报(32538)
大学(26359)
(25363)
金融(25363)
农业(24227)
技术(23573)
学学(22999)
经济研究(20756)
业经(19504)
财经(18465)
(16264)
问题(16184)
(15636)
世界(14365)
(14306)
国际(14293)
职业(14097)
(13222)
论坛(13222)
图书(12024)
(11648)
共检索到400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史秋衡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理论的精髓。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了许多历史性突破,我们快步走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行列,正在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迈进,我国高等教育人才总量已居世界前列。重温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战略思想,并结合当今我国高等教育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正图  
“三个面向”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李正图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党一贯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伟大事业中的战略地位上来看待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华民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国荣  施亚玲  杜娟  
认为在新形势下,要提升工程硕士教育质量,应该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指导,瞄准现代化、拓宽视野、放眼未来,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同时努力建立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通过国际化、校企合作、跨学科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效促进工程硕士教育与现代化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宋剑  
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位革命家、政治家,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方针。并且,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邓小平同志又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思想,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信息化浪潮,1984年,邓小平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总书记也曾说过:“四个现代化,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未来世界的竞争是科技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谁拥有一流的教育,一流的人才,谁将取得未来的发展优势。教育面向信息化,是实现和落实教育三个面向的必然课题,是中国实现富强、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卫红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30周年。我们怀着深厚的感情,在小平同志的故乡广安举行"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暨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深切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深情回顾小平同志对教育事业的亲切关怀,深入总结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俞曙霞  
坚持“三个面向”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俞曙霞21世纪正在捷步向我们走来。在这世纪之交,如何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以适应党中央制定的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①,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新世纪输送合格人才?...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宗武  陈浩川  余国源  
重庆市渝北区是全国首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1994年国务院决定撤销江北县,建立渝北区,标志着这方拥有78万人口、幅圆面积1400余平方公里的热土光荣地走完了在农业县的行政区划格局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步入了农村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为此,必须高举“三个面向”旗帜,以面向21世纪和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战略眼光来规划和实施渝北教育现代化工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振峰  
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已经30年了。30年来,"三个面向"战略思想对指导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纪念"三个面向"战略思想提出30周年之际,认真学习研讨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战略思想的背景原因、深层蕴意和时代价值,对进一步坚持我国教育的办学方向、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蓉生  
"三个面向"思想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中最具有标志性、特征性的战略思想。30年来,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党的十八大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改善民生和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苗作斌  
一、两大潮流虽然现在还没有进入21世纪,但是21世纪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有两股涌动的潮流在影响并推动着历史和时代的发展,一个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革命,一个是曲折而又蓬勃的科学社会主义运动。这两大潮流自19世纪以来,就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熊建辉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科学谋划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要围绕"开放再深化、影响再扩大"这一核心任务来统筹擘画。其中的政策要点可以考虑从以下八个方面来思考:一是明确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二是提升战略认识,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毫不动摇,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三是优化战略布局,打造以"四点"为引领的新一轮教育对外开放战略高地,辐射带动"一线一面"教育全面对外开放;四是开创战略新局,构建新时代"一体两翼"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五是突出重点领域,聚力培养国家战略急需"五类人才";六是聚焦优先领域,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助力做强中国教育;七是参与全球治理,持续夯实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合作,积极参与多边框架下的全球和区域教育治理机制;八是完善开放治理,促进教育对外开放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基础上,推动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事业转型升级、内涵发展,开启更高水平、更为战略、更加有用、更可持续的教育对外开放新征程。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一飞  
自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来,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界定、具体表现与发生原理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实力、科技与全球化三大方向。本文以世界范围、百年时长、质变现象、全新事物为边界,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定义为"全世界范围内,在至少过去百年的时间长度中所未见的质变现象",并从激情、理性和欲望的深度分别论述了全球性故事弱化、战争乏利可图、智能迅速崛起三种"大变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生的根本原理在于人类正处于从物质主义时期向后物质主义时期的过渡时期,而后物质主义时期的图景尚未清晰,致使人类在新生变局中陷入各种两难境地。本文还为中国在大变局中提出了广泛承认他国独特性,专注解决国内后物质主义问题,尽快投入未来伦理与法律问题研究三种自处之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