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09)
- 2023(3394)
- 2022(2645)
- 2021(2613)
- 2020(1799)
- 2019(4132)
- 2018(3919)
- 2017(6565)
- 2016(3773)
- 2015(4139)
- 2014(4009)
- 2013(3795)
- 2012(3650)
- 2011(3204)
- 2010(3348)
- 2009(2877)
- 2008(2926)
- 2007(2459)
- 2006(2274)
- 2005(2217)
- 学科
- 济(13232)
- 经济(13208)
- 管理(8724)
- 业(7392)
- 企(6131)
- 企业(6131)
- 中国(4893)
- 农(4696)
- 理论(4359)
- 地方(4282)
- 方法(4105)
- 业经(3999)
- 教学(3701)
- 教育(3663)
- 学(3350)
- 农业(3212)
- 制(3034)
- 数学(3015)
- 数学方法(2928)
- 学法(2630)
- 教学法(2630)
- 财(2618)
- 和(2425)
- 策(2269)
- 银(2255)
- 银行(2250)
- 融(2247)
- 金融(2247)
- 行(2182)
- 地方经济(2156)
- 机构
- 大学(48618)
- 学院(48385)
- 研究(18805)
- 济(16978)
- 经济(16481)
- 管理(15932)
- 中国(14165)
- 理学(13024)
- 理学院(12831)
- 管理学(12564)
- 管理学院(12459)
- 科学(11088)
- 京(10766)
- 江(9285)
- 所(9111)
- 中心(8667)
- 农(8524)
- 范(8466)
- 财(8429)
- 师范(8356)
- 研究所(8240)
- 技术(7286)
- 州(7251)
- 院(7099)
- 师范大学(6921)
- 北京(6776)
- 业大(6632)
- 教育(6508)
- 职业(6436)
- 农业(6428)
共检索到83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祺 梁大伟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其形成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务必”之间价值同向、逻辑互补、相辅相成,分别从根本要求、作风保障、动力支撑三个方面阐释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强化什么样的政治自觉、保持什么样的政治品格、具备什么样的政治能力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践行“三个务必”,必须以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根本、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为前提、以加强党的组织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管党治党的体制机制为关键,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祺 梁大伟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其形成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务必”之间价值同向、逻辑互补、相辅相成,分别从根本要求、作风保障、动力支撑三个方面阐释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强化什么样的政治自觉、保持什么样的政治品格、具备什么样的政治能力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践行“三个务必”,必须以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根本、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为前提、以加强党的组织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管党治党的体制机制为关键,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永穆 王丽萍 祝林林
中国道路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坚持这一宝贵历史经验。坚持中国道路并不是坚持其他道路,而是坚持以持续发展为第一要义的道路、以共同富裕为价值旨归的道路、以社会主义为基本底色的道路、以中国特色为显著特征的道路、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方法的道路。坚持中国道路需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中汲取养分,从而赓续发展中国道路与续写中国道路的辉煌成就,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方向。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戴妍 黄佳攀
教育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继续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教育强国建设是担当民族复兴教育历史使命的时代之变,观照内外形势教育现实境遇的顺势之为,锚定人民满意教育理论旨趣的应有之义,推进中国特色教育实践创新领跑之路,全面体现了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教育强国建设由递进式核心要义构成,依次是以强条件为重要支点,以强自身为本体蕴含,以强支撑为功能延伸,以强认同为责任担当。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直面世界风云激荡,扎根中国现实情境,前瞻未来时空变幻,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筑教育科技人才聚合地,助推构建全球教育共同体,已成为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实践着力点。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冉育彭
习近平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其内涵丰富,核心要义体现在以理想信念坚固青年的精神之钙、以肯定青年的价值和地位作为青年工作的出发点、以提升青年的能力和本领作为青年工作的宗旨、以青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作为青年工作的目标和归宿等4个方面。习近平青年观的形成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其深厚的历史逻辑、丰富的理论逻辑和生动的实践逻辑,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
习近平 青年观 理想信念 生成逻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一凡 付坚强
习近平大农业观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强国建设取得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理论原则,借鉴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历史经验,并最终在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锤炼成熟。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回答了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原则、立场、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蕴藏着对新发展阶段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从价值意蕴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的成功实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为世界粮农发展与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一凡 付坚强
习近平大农业观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强国建设取得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理论原则,借鉴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历史经验,并最终在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锤炼成熟。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回答了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原则、立场、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蕴藏着对新发展阶段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从价值意蕴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的成功实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为世界粮农发展与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一凡 付坚强
习近平大农业观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强国建设取得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理论原则,借鉴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历史经验,并最终在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锤炼成熟。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回答了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原则、立场、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蕴藏着对新发展阶段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从价值意蕴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的成功实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为世界粮农发展与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安国
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特点的立体化“全域思政”育人体系,是立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聚焦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主体性多维需求和成长期待与教育供给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彰显“跨界教育”特质,应对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挑战的一种实践探索。其核心要义在于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教育的思想,强调教育中实践和环境、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全域思政”育人体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要求提升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系统性,依托现代技术将思政育人工作贯穿于高职院校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其实践逻辑在于开发集成平台整合校内各个机构和教学单位,推进产教融合,形塑新时代的校园生活,创建“学习·实践·生活”全方位育人载体,形成“课程·社区·社会”三课堂全程联动教学体系,强化文化育人场效应,推动社会实践课程化,形成精准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全域思政 育人体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世强 永林钇
金融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金融理论为基础,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安全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金融安全的形势与任务,深刻反思西方国家金融治理困境,提出了一系列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回答了新时代金融安全工作“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习近平关于金融安全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实现了事实性和价值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做好金融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方可 吕林倥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是其基本立场、价值归宿和实践路径的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情怀,生发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观,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两个大局”,面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致力于促进人类文明共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坚持立足本国,胸怀天下,深刻体现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维护人类利益的文化正义观、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文化价值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文化责任观。坚持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对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世界文化格局、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瑜
《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蕴涵着恩格斯丰富的生态思想。从其生态思想的生成逻辑来看,恩格斯对旧有的生态思想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超越,在汲取近代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立足生态问题,形成了极具辩证性的生态思想。恩格斯深刻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以及生态危机的逻辑起源和化解路径。对恩格斯的生态思想进行深度理解和精准把握,这对我们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开创具有生态意蕴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跃胜 李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也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个伟大决议。深入贯彻学习第三个历史决议,包括深刻认识总结百年党史的必要性,牢牢把握百年党史四个历史时期的主题主线。三次飞跃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理论逻辑的重要牵引力;历史主动、历史自信是第三个历史决议历史逻辑的主要推动力;“两个确立”是第三个历史决议实践逻辑的必要行动力。把握第三个历史决议蕴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于正确理解百年党史中的重要问题、树立正确党史观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障。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露 郭晴
本文首先对碳标签引领低碳消费以实现减排的逻辑依据进行了探讨,继而对世界各国碳标签推广的实践进行了回顾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上碳标签推广实践的问题和启示。碳标签推广的核心要素可归结为组织者、参与者、标签类型、认证标准、推广强度、覆盖范围五个方面;目前,国际上对于碳标签的推广存在碳足迹测度标准多元化以及碳标签推广缺乏规范性的问题;未来中国推广碳标签需要由政府组织完成中国碳足迹测度标准的顶层设计,明确碳足迹认证的官方审核机构,对碳标签的授予和推广活动进行规范管理。
关键词:
碳标签 国际实践 逻辑依据 核心要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振家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任务。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赓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科技强国思想,立足现代国际竞争的形势特点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能问题,阐明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导向、动力来源、首要资源和战略构想。这一重要论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问题导向的求是精神、把握发展脉搏的敏锐洞察、人类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对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技强国 党的二十大 新征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