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56)
2023(3136)
2022(2741)
2021(2576)
2020(2056)
2019(4612)
2018(4579)
2017(8362)
2016(5004)
2015(5818)
2014(5870)
2013(5497)
2012(5231)
2011(4847)
2010(5240)
2009(4827)
2008(4875)
2007(4740)
2006(4334)
2005(4370)
作者
(13884)
(11333)
(11314)
(10991)
(7415)
(5524)
(5221)
(4419)
(4351)
(4297)
(3883)
(3875)
(3845)
(3774)
(3706)
(3585)
(3526)
(3441)
(3396)
(3357)
(3119)
(2849)
(2836)
(2759)
(2757)
(2647)
(2607)
(2593)
(2394)
(2333)
学科
(16190)
经济(16164)
(15154)
管理(14721)
(13839)
企业(13839)
中国(5725)
(5393)
理论(5310)
(5302)
业经(4988)
教学(4713)
地方(4636)
教育(4579)
(4336)
(4168)
方法(4110)
(3971)
银行(3970)
(3814)
(3644)
(3630)
农业(3492)
(3429)
贸易(3423)
(3334)
经营(3297)
技术(3276)
(3227)
(3159)
机构
学院(69707)
大学(68061)
管理(23969)
(23511)
研究(23413)
经济(22720)
理学(19342)
理学院(19094)
管理学(18736)
管理学院(18578)
中国(17901)
(15147)
(13566)
科学(13403)
(12691)
(12286)
师范(12203)
(11757)
中心(11133)
(11009)
研究所(10318)
北京(9920)
技术(9845)
教育(9581)
师范大学(9568)
财经(9284)
职业(9215)
(9173)
(8630)
(8272)
基金
项目(37668)
研究(31008)
科学(28692)
基金(24345)
(20456)
国家(20195)
社会(17306)
科学基金(17020)
教育(16556)
社会科(16299)
社会科学(16294)
(15715)
编号(14674)
成果(13494)
(13206)
基金项目(11989)
课题(11428)
资助(10363)
自然(10303)
自然科(10070)
自然科学(10069)
(10038)
自然科学基金(9894)
项目编号(8806)
重点(8795)
(8418)
(8374)
规划(8289)
(8080)
(7648)
期刊
(33824)
经济(33824)
研究(24649)
中国(18815)
教育(18653)
管理(11792)
(10558)
(9265)
学报(9029)
科学(8546)
(8508)
金融(8508)
技术(8093)
大学(7261)
图书(6297)
学学(6174)
业经(5867)
农业(5775)
职业(5687)
(5051)
论坛(5051)
书馆(5024)
图书馆(5024)
财经(4946)
经济研究(4399)
(4313)
问题(4141)
(4001)
技术教育(3785)
职业技术(3785)
共检索到122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明全  
"七艺"课程诞生于古希腊和罗马的社会需求和相对丰厚的文化积淀之中。"智者学派"提了"三艺",柏拉图提出了"四艺",二者珠联璧合,共同构筑了西方古典人文主义课程的基础。在罗马时期,"七艺"课程继续发展,但在中世纪,"七艺"课程则被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神学的烙印。"文艺复兴"之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起来,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化逐步形成,传统的"七艺"也随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并最终消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德华  
自由教育的根本精神源于西方古典自由教育。目前人们对古典自由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存在模糊认识,原因是未能深入理解古希腊的自由观念和古希腊人对待自由的态度。古希腊有三种自由观念,分别是欲望的自由、德性的自由和沉思的自由;古希腊人对三种自由的态度大相径庭:抑制欲望的自由,倡导德性的自由,限制沉思的自由。他们对待自由的态度规定了古典自由教育的特征:非实用性,公共性和闲暇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杜成宪  蒋丽萍  
从春秋起中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变革,诸侯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之争,时代对教育提出新课题。作为政治改良人物,孔子主张实行利民的德政,将平民中的士人培养成有道德、知识和才能的国家治理者。既有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课程难以满足新的人才培养需要。孔子扬弃前代课程遗产,借鉴前人经验,整理古代典籍,编制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文献典籍用作教材,设为课程,讲学授徒,成效显著。之后这六种文献作为一套课程广泛传播开来,并被称为“六经”,逐渐替代“六艺”,实现由古典分科课程向古代文献课程的转型,这成为中国学校课程史上的重大事件,由此学校成为读书的场所。“六经”曾经滋养战国时期几乎所有学派。文献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完全确立地位是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五经为课程开办太学的时候。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凡  
音乐是感知天地和自身、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窗口,若在学生塑魂过程中适当加入音乐欣赏教育,将对其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潜在影响。西方古典音乐从中学阶段开始走入课堂,若能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认知态度对待古典与流行的关系,定位自身的音乐欣赏方向,将对其工作和学习起到良好的疏导作用。让更多的学生领略古典音乐营造的情感语境,提升艺术鉴赏品位,是当下教育应重视的课题。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丽华  
随着大众化、市场化、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冲击,德国高等教育正进行着一场革命。这是自19世纪初柏林大学建立以来,最巨大的变革。它肇始于上世纪60年代,在推进"博洛尼亚进程"中得以深化与扩散。面对此变局,我们不由得想探寻一下200年前形成的制度安排是如何在演化与变迁中延续与变化的?本文从德意志邦联时期开始,以政府更替作为阶段标志,梳理了德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演化过程,试图勾画出200年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之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彭巧  傅德亮  徐剑锋  
中国古典园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艺术精神与性格,并由此体现在园林的风格、布局以及审美情趣上。而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儒、道、禅以及风水的哲学思想对于这些建园因素,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各派思想的精神实质出发,探讨它们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参2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刚平  夏永庚  
我国古代课程评价制度是以学业考试为主导而建立起来的课程评价系统,历经三代时期"小成"与"大成"的学业评价思想萌芽、两汉时期以"射策"和"对策"为考试形式的"岁课"制度建立、隋唐时期以"通经"和"科举"为核心的学业评价制度发展、宋明时期"誊录封弥"和"八股文"等公平客观评价措施等重要发展阶段,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学业考试文化。特别是通过考试促进学习、提高教育质量、选拔人才以及重视考试公平的传统,成为我国课程评价制度现代转型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需要在当代课程评价制度建设过程中予以充分的尊重和合理的扬弃。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蔡彤  颜鹏飞  
现代经济从本质上已经成为一种人文现象。消费理论作为最直接体现人的利益与个体需要的理论,在古典经济学那里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色彩,而在新古典经济学那里,则被抽象为理性经济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机械理论,新古典对消费者脱离现实的抽象在行为经济学那里得到矫正,消费理论重新关注社会文化结构等社会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从古典、新古典到行为经济学,消费理论从最初具有浓厚人文精神到对这种精神的背离和回归的发展历程,折射出现代经济学的主题和核心也转向了对"人及其行为"的关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伟群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郭新华  郁惠英  
亚当·斯密在创立“经济人”的理论假设时,不会想到它会对西方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也决不会想到它会成为经济学思想史上争论最多的问题。本文从“经济人”所反映的三方面特点,辨析它的真正归宿。 “经济人”假设第一个方面的特点,是对现实经济生活的远离,表明它已经超出经济学的范畴。 围绕着“经济人”的理论假设,西方经济学家已经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来加以证明,似乎现在离证明的结束还遥遥无期。主流经济学家都把它看成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前提,单纯的为己、利己的自利行为,既不损人、也不利人,这是最低的和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是所谓的“底线伦理”。“底线伦理”一端连着法律,另一端连着类似宗教的信仰、信念的东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楚小利  
无论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节奏均衡还是在浪漫主义时期的乐思升华,合唱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无不彰显出不同时期的美学特征。合唱音乐依托其历史沿革展现出的美学理念和美学张力,使之成为研究欧洲音乐美学之确立与转型的关键对象,很多美学论著都集中在欧洲合唱艺这一领域,对合唱音乐的美学特征进行研究,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由田晓宝撰写的《西方古典合唱的美学特征》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学峰  
中国传统文人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作者均为士大夫文人,他们有共同的审美思想和艺术情趣。中国古典园林被称之谓文人园,在其设计和建造中多借用文人画的理论。文人画与文人园在题材的选择和艺术表现中强调“师法自然”,追求自然之天然情趣;借物咏志,借景抒情,传达文人情怀。在立意和布局上遵循“以少胜多”“意到笔不到”的原则,强调疏密虚实的对比关系。在意境的创造中,追求诗情画意,以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境。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思想的精神内核,这种人文精神不仅透射在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亭一榭,也必将在中国现代园林发展中重放光芒。参6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国新  杨絮飞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视觉为主要感知方式的综合的空间造型艺术。其中,听觉美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追求的高妙境界之一。要实现中国古典园林"雅静之至"的理想境界,确实也离不开令人荡气回肠的听觉因素。在园林中听觉与视觉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建构园林的各种因素,包括人为因素都可以形成听觉美。园林听觉美对现代景观的效果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易红郡  姜远谋  
英国具有深厚的自由教育传统,"牛桥"作为英国最古老的两所大学,一直是自由教育传统的传承者和实践者。英国古典大学自由教育传统具有浓厚的精英主义色彩,它以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为核心,旨在培养有教养的绅士,这种自由教育的理念始终在"牛桥"占据主导地位。直到19世纪中后期,在内外压力的推动下,以皇家调查委员会的成立为开端,"牛桥"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最终古典大学的自由教育传统被打破,科技教育登堂入室,科学研究逐渐成为古典大学的重要职能,古典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也趋于多元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文娟  
西方古典共和传统中的公民教育,从教育目标上讲是一种旨在培养良善公民的德性教育。从实施途径来讲,包括公共教育和家庭教育两种模式。在当今社会,古典共和传统的公民教育对于反思西方现代所谓"民主教育"之弊端有一定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