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07)
- 2023(17179)
- 2022(14713)
- 2021(13432)
- 2020(11578)
- 2019(26510)
- 2018(26080)
- 2017(50783)
- 2016(27446)
- 2015(30589)
- 2014(30061)
- 2013(30124)
- 2012(27823)
- 2011(25041)
- 2010(25205)
- 2009(24006)
- 2008(23895)
- 2007(21780)
- 2006(19374)
- 2005(17343)
- 学科
- 济(121802)
- 经济(121659)
- 业(103283)
- 管理(87235)
- 企(84248)
- 企业(84248)
- 方法(54063)
- 农(50253)
- 数学(44631)
- 数学方法(44226)
- 财(37710)
- 业经(34285)
- 农业(33351)
- 中国(29337)
- 地方(26453)
- 制(24254)
- 务(24182)
- 财务(24147)
- 财务管理(24101)
- 企业财务(22825)
- 贸(22392)
- 贸易(22379)
- 易(21597)
- 学(20382)
- 技术(20094)
- 理论(19122)
- 和(19054)
- 策(18416)
- 划(17705)
- 体(17400)
- 机构
- 学院(394297)
- 大学(388071)
- 济(165550)
- 经济(162220)
- 管理(156162)
- 理学(134649)
- 理学院(133236)
- 管理学(131061)
- 管理学院(130349)
- 研究(126696)
- 中国(100066)
- 京(80482)
- 财(77376)
- 农(76286)
- 科学(76117)
- 所(64126)
- 江(62120)
- 财经(61048)
- 中心(60171)
- 业大(59676)
- 农业(58690)
- 研究所(57531)
- 经(55290)
- 范(50029)
- 经济学(49952)
- 北京(49882)
- 师范(49633)
- 州(49104)
- 经济学院(45361)
- 院(44825)
- 基金
- 项目(257799)
- 科学(204702)
- 研究(190750)
- 基金(188428)
- 家(162453)
- 国家(160951)
- 科学基金(139901)
- 社会(123239)
- 社会科(116432)
- 社会科学(116399)
- 省(102802)
- 基金项目(100374)
- 自然(89510)
- 自然科(87495)
- 自然科学(87472)
- 教育(86997)
- 自然科学基金(85956)
- 划(83920)
- 编号(78469)
- 资助(75952)
- 成果(62680)
- 部(57397)
- 重点(57129)
- 发(56072)
- 创(55327)
- 课题(52679)
- 创新(51074)
- 国家社会(50660)
- 教育部(49470)
- 业(49268)
- 期刊
- 济(192021)
- 经济(192021)
- 研究(113429)
- 中国(76676)
- 农(74871)
- 财(62796)
- 学报(57859)
- 管理(57653)
- 科学(56052)
- 农业(50202)
- 大学(44615)
- 学学(42187)
- 融(39266)
- 金融(39266)
- 业经(36803)
- 教育(36532)
- 技术(34200)
- 财经(30471)
- 经济研究(28841)
- 业(27643)
- 经(26182)
- 问题(26037)
- 技术经济(21237)
- 版(19982)
- 贸(19531)
- 世界(19510)
- 商业(19055)
- 统计(18641)
- 现代(18432)
- 资源(17884)
共检索到593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颜景辰 雷海章
“一退两还”即退耕还林还草,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生态环境重建的重要内容。“一退两还”作为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不仅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良好作用。本文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志丹县为例,实证分析了“一退两还”背景下的农户畜牧业行为与其收入之间的关系,得出了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一项能够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重要结论。这对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实施“一退两还”,不断加快结构调整,切实推进舍饲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
一退两还 畜牧业行为 农户收入 实证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龚直文 姚顺波 党晶晶
根据陕北志丹县1997~2006年(退耕前,退耕后)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利用对应年份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建立社会经济驱动力模型,分析引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草地是该县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实施,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居民用地和耕地类型之间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其中主要是耕地和林地之间发生双向转化,且主要是在于1999~2006年间。人口和经济是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自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好转,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改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龚直文 姚顺波 党晶晶
根据陕北志丹县19972006年(退耕前,退耕后)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利用对应年份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建立社会经济驱动力模型,分析引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草地是该县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实施,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居民用地和耕地类型之间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其中主要是耕地和林地之间发生双向转化,且主要是在于19992006年间。人口和经济是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自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该地区土地利用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张文胜
现阶段我国草原畜牧业的生产由草原存量和简单劳动的投入量决定,牧户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收入的行为会加大草原环境的负荷,必然导致简单劳动—资源掠夺式生产—牧户生产效率性下降的恶性循环局面。通过增加牧户人力资本存量来提高草原保护利用及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是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草原畜牧业 牧户人力资本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党晶晶 姚顺波 黄华
县域生态环境系统、经济及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依据DPSIR概念框架构建了县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志丹县为实证对象,对其1997-2010年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志丹县生态指数、经济指数及社会指数均迅速增加,且生态指数均不同程度高于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植被恢复阶段生态、经济及社会指数增幅减缓并趋于稳定。协调度、发展度及协调-发展度均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协调度明显高于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总体而言,由于社会进步、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植被恢复措施的实施,志丹县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者间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雅丽 王建军
根据2000~2010年的志丹县逐月MODIS/NDVI数据,以乡镇为单元,结合志丹县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志丹县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从气候尺度上,气温对植被覆盖影响显著且与其呈负相关关系;从区域尺度上,志丹县各乡镇11年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均有所增加,其中张渠乡增加幅度最大,永宁镇增加幅度最小;从经济尺度上,农村经济总收入、农业科技水平以及政策对植被覆盖的影响显著且与之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提高各乡镇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业科技水平,加强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能加快植被覆盖的增加,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关键词:
植被变化 NDVI 退耕还林 驱动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霞 陈丽华
水土流失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不能仅从单因子入手,而应该从景观水平上综合考虑,从中找出主要的生态影响因子,寻求减轻水土流失的途径和方法。该文以罗玉沟流域为研究区域,以遥感解译的3期土地利用图、实地观测的水文泥沙数据为数据源,利用ARC/VIEW的景观格局分析模块,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景观格局对水土流失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土流失过程受自然、人为等多因素综合影响;多样性大,均匀度高,破碎度低,稳定性高的景观格局有较高的水土保持效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华 落合博贵
该文对在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滑坡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当地黄土滑坡的主要类型:滑坡与滑塌,分析了当地这两种不同类型滑坡产生的具体条件,并提出了减缓坡度、增加拦挡、改善水分条件等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陇东黄土高原 黄土滑坡 防治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艳红 康慕谊
生态补偿措施是退耕还林(草)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以退耕还林(草)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实施情况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应用生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生态补偿机制:首先,建立退耕还林(草)的补偿组织体系;其次,以退耕还林(草)所造成的农民机会成本的损失来确定补偿标准,根据工程的进程和资金的投入情况,可将生态补偿划分为基本补偿、产业结构调整补偿和生态效益外溢补偿三个阶段;第三,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所需的时间来确定补偿年限;最后提出退耕还林(草)的补偿方式及可能的资金渠道来源。生态补偿计量方法的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卜晓燕 米文宝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类型多样且组合度变化复杂,以宁夏彭阳县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灰色线性规划法,分析了使区域土地利用优化的模式,构建集数量与空间、微观与宏观于一体的优化模型,提出了土地利用优化的对策,力求使区域土地利用不仅空间布局趋于优化,而且数量结构要素组合趋向合理。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优化模式 彭阳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计平 陈利顶 汪亚峰
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景观格局演变对认识该地区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变化,乃至全球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剖析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格局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从定量化分析、时空特征和尺度效应等方面对黄土高原地区景观格局演变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深入分析了当前研究在景观数据选择与应用、尺度依赖性分析和标准确定等方面的现状特征与不足之处,并对今后在景观格局演变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景观格局与过程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东海 任志远 刘焱序 冯雪铭 刘宪锋
选取地形、植被、水资源、气候和灾害等自然因子构建人居自然适宜性模型,进行人居自然适宜性测评,并基于人居自然适宜性对黄土高原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地区人居自然适宜指数整体上呈现由内向外逐渐升高的对称分布,并以城市为据点形成高人居环境指数包围格局。②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整体上呈现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减少的趋势,局部由城区向周围地区依次减小。人口密度与人居环境指数显著相关,随着人居环境适宜度的降低,人口密度降低。③黄土高原地区人居环境面积分配相对均衡,而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相较于2000年,2010年人口空间分布格局趋向于不均衡化,其中人口空间分布与降水和湿度的趋于不均衡化,与地形、植被覆盖和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趋向于均衡,但程度不明显。
关键词:
人居适宜性 人口空间格局 黄土高原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雷骁勇
畜牧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建设畜牧强国、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畜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实现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大农业和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畜牧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和相关数字技术的应用三方面进行了概述,指明了畜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对畜牧业数字化案例开展了深入剖析,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措施,以此有效推进农业背景下辽宁省畜牧业数字化转型,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数字化 畜牧业 大农业 辽宁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方松海 孔祥智 张云华 马九杰 庞晓鹏
中国农业处在转折阶段 ,选择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思路 ,畜牧业是其中的主要内容。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我国西部许多地区具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许多农户通过规模化养殖畜禽发家致富① 。本文将根据课题组于 2 0 0 3年 8月和 1 1月对陕西、宁夏、四川三省区 42 0个农户和 5个县市的农业、畜牧业等技术推广机构的调查数据 ,分别对羊、牛、猪、鸡的养殖从品种、饲养管理等方面论述畜牧业技术现状和应用效果
关键词:
畜牧业 技术水平 技术效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军 沈政
本文利用陕西省榆林市2个县11个村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二项分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舍饲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户主年龄、户主接受过舍饲养羊技术培训、家庭年收入、农户认为舍饲补贴的重要程度对农户舍饲选择意愿有正向作用;家庭养羊数量对农户舍饲选择意愿有负向作用;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种植规模、同村居民舍饲行为的影响程度、农户对禁牧罚款数额的评价以及政府对禁牧的监管力度对农户舍饲选择意愿影响不显著。本文认为,为提高农户选择舍饲的意愿,应开展关于舍饲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户收入水平,提倡养羊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舍饲的补贴力度。
关键词:
封山禁牧 舍饲 选择意愿 陕西省榆林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退耕还林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影响预测
投入低还是效率低——贫困农户畜牧业收入低的原因剖析
苹果优势区生产技术效率变化特征及收敛性——来自黄土高原地区5省573户果农的数据
草原生态敏感地区牧户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低碳背景下畜牧业甲烷排放现状与减排策略研究
退耕还林工程对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以陕西省安塞县为例
青藏高原社区传统畜牧业形态与旅游开发增收途径研究——以四川省红原县哈拉玛村为例
黄土高原土石山区退耕还林对农户福祉的影响研究——以宁武县为例
基于农户视角的畜牧业污染处理意愿研究——基于长三角生猪养殖户的调查
基于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退耕还林政策评价——黄土高原区3县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