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6)
- 2023(9473)
- 2022(7994)
- 2021(7124)
- 2020(5716)
- 2019(13130)
- 2018(12852)
- 2017(23797)
- 2016(12522)
- 2015(13782)
- 2014(13895)
- 2013(14040)
- 2012(13803)
- 2011(12889)
- 2010(13469)
- 2009(12456)
- 2008(12156)
- 2007(10856)
- 2006(10304)
- 2005(9900)
- 学科
- 济(80085)
- 经济(80022)
- 管理(29590)
- 业(27381)
- 地方(27164)
- 中国(22586)
- 方法(19590)
- 企(19463)
- 企业(19463)
- 农(18002)
- 数学(16766)
- 数学方法(16601)
- 地方经济(16453)
- 业经(16171)
- 学(15191)
- 农业(12672)
- 融(12180)
- 金融(12179)
- 发(11976)
- 制(11266)
- 银(11096)
- 银行(11085)
- 环境(10970)
- 行(10935)
- 贸(10851)
- 贸易(10835)
- 易(10286)
- 财(10270)
- 和(8980)
- 发展(8688)
- 机构
- 学院(186237)
- 大学(184789)
- 济(88074)
- 经济(86377)
- 研究(78174)
- 管理(63667)
- 中国(59534)
- 理学(52315)
- 理学院(51539)
- 管理学(50671)
- 管理学院(50300)
- 科学(45475)
- 京(42207)
- 所(40968)
- 财(38563)
- 研究所(36673)
- 江(35943)
- 中心(33654)
- 农(31291)
- 财经(28789)
- 院(28200)
- 范(27792)
- 经济学(27748)
- 师范(27524)
- 北京(27060)
- 经(25771)
- 省(25209)
- 州(25083)
- 业大(24456)
- 经济学院(24420)
- 基金
- 项目(113589)
- 科学(89240)
- 研究(85325)
- 基金(80097)
- 家(69670)
- 国家(69058)
- 科学基金(58017)
- 社会(55626)
- 社会科(52771)
- 社会科学(52758)
- 省(46054)
- 基金项目(41425)
- 教育(37604)
- 划(37580)
- 自然(34413)
- 编号(33618)
- 自然科(33532)
- 自然科学(33523)
- 自然科学基金(32887)
- 资助(32749)
- 发(32078)
- 成果(28154)
- 重点(26813)
- 发展(26445)
- 展(26019)
- 课题(25872)
- 部(24377)
- 国家社会(23033)
- 创(22963)
- 创新(21595)
- 期刊
- 济(117457)
- 经济(117457)
- 研究(67324)
- 中国(47970)
- 农(29979)
- 财(28052)
- 管理(27897)
- 学报(26650)
- 科学(26188)
- 教育(22856)
- 融(22767)
- 金融(22767)
- 大学(20386)
- 农业(20300)
- 经济研究(19548)
- 学学(18907)
- 技术(18109)
- 业经(18032)
- 财经(15224)
- 问题(14665)
- 经(13365)
- 贸(11842)
- 世界(11506)
- 业(11131)
- 国际(11128)
- 技术经济(10930)
- 资源(10318)
- 经济问题(9563)
- 商业(9392)
- 经济管理(9321)
共检索到323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陆德明 王战
笔者认为,要加速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外向扩张能力,必须建立以浦东为“发展极”,沿海铁路、沿长江和沿东海岸为三条“增长轴”的经济外向发展格局。这一格局,可称为“一极三轴”的长江经济三角洲经济外向发展格局。一、“发展极”建设,浦东的开放与开发 1.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历史教训。长江三角洲地处中国大陆“黄金海岸”(东部沿海开放带)和“黄金水道”(沿长江产业密集带)“T”型分布的结合部,具有独特的区位运输条件。她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佘之祥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经济区,其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人口占6%,但GDP占全国的20%(2003年),为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22%。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的富庶之区,也是中国和东南亚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最早的地区之一;现代的科技、文化、教育亦比较发达。近25年来,长江三角洲的高速发展和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为:①吸引了大量外资,促进了本区的经济增长;②对外贸易大幅度增加;③外资企业获得了丰厚利润,也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和税收。目前长江三角洲对外经济联系主要是欧美、日本和韩国;台湾、香港、澳门在中国的地位特殊,对该区投资也不断增加。东南亚在该区的对外经济贸易中所占比重不高,...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发展 外向型经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益澄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同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对 2 1世纪中国经济全面走向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史过程看 ,这两个地区都是秦岭淮河以南开发历史较早地区 ,鸦片战争后长江三角洲逐渐崛起 ,而珠江三角洲一度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两个三角洲地区发展不快。改革开放以来 ,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异军突起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区和港澳回归对这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未来趋势看 ,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和知济经济的严峻挑战 ,这两大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 ,将共同成为 2 1世纪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发动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史和平
中国加入WTO以后,面对滚滚而来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如何在宏观经济的大环境、大背景中找准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谋求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关键是顺应发展规律,趋利避害,科学确定战略。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镇江经济发展 战略构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郑魁浩 乔观民 刘键初
本文运用区域分析法分别从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南翼层次对宁波市发展进行定位 ,指出宁波市城市特色是港城 ,城市建设目标是多功能综合性港口城市 ,并对宁波市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宁波 长江三角洲 城市功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佘之祥
世界的经济发展与大江大河关系密切,长江作为我国流域范围最大和水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从东向西跨越东、中、西三大地带,集聚全国19%的土地、40%的人口和近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汪长江
长三角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也是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人口数量最多、密度最高和城镇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根据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Jean Gottman)在上世纪50年代所提出的得到公认的城市带的划分标准,长三角已被公认为全球六大城市带之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蔡海亚 徐盈之
文章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采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和空间计量模型,对长江三角洲物流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15年来长江三角洲整体物流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城市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差距有所扩大;城市物流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关联性,空间格局经历由集中向分散再到集中的演变;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城市规模和消费流通水平对物流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影响程度在上升;对外开放程度在初期对物流发展促进作用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促进作用不显著;基础设施对物流发展存在消化吸收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德友 李小建 陆玉麒 樊新生
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TOPSIS法对长三角地区各县市1992、1998、2004和2010年4个年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进而采用马尔可夫链法和空间关联分析对长三角经济发展格局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增强,区域差异不断缓解;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和空间自相关性,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集聚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由">"型向"Z"型,进而向"∑"型转变的态势,多中心、多轴线和均衡化发展态势日益突出。最后指出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全区的带动作用,以经济区来组织城市经济发展将是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均衡、协调和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空间格局 长三角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云波 徐长乐 彭秀芬
开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提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全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参考大量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发展、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生态环境质量4个方面,选取18项代表性指标,建立了城市循环经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循环经济综合指数,并对其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②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由城市群外围向中心逐渐递增;③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上升,循环经济水平呈不规则"W"变化。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朝林 张敏 张成 张晓明 陈璐 汪淳
概观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城市发展,区域化正在形成巨型城市区域,地方化使城市集群各具特色。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在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首要的全球区和全球城市形成地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布局应该顺应这些潮流,发展全球城市,建设巨型城市区,组建网络城市,规划走廊城市。
关键词:
全球城市区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云波 彭秀芬 徐长乐
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的形成与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探讨区域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提出优化策略,对提升区域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不均衡,空间差异显著;海洋产业地域空间集聚态势明显;形成了以上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和舟山为中心的三角地带,以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为中心的北部轴线,以台州和温州为中心的南部轴线,所组成的"三角两翼"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江三角洲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海洋经济 空间格局 长江三角洲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天成 朱晓华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1978年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采用1978-2005年长江三角洲16市GDP数据,首先计算分析区域GDP增加的总量与速度,定量描述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进而引入区域重心的概念,定量表示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以来GDP重心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GDP增长速度较高的城市主要沿宁沪杭甬铁路呈"Z"型分布;发展速度较低的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边缘及两翼地区;上海市与第二位城市的差距有所减小;区域GDP重心整体上表现出缓慢、定向的向西南移动趋势,表明区域差异总体上在不断缩小。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区域经济 空间格局 演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