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72)
2023(14182)
2022(12380)
2021(11899)
2020(9838)
2019(22808)
2018(22559)
2017(43251)
2016(23870)
2015(27103)
2014(27221)
2013(26581)
2012(24488)
2011(22317)
2010(22807)
2009(20857)
2008(20498)
2007(18255)
2006(16582)
2005(14527)
作者
(67298)
(55652)
(54870)
(52912)
(35742)
(26574)
(25249)
(21690)
(21209)
(20296)
(19032)
(18605)
(17727)
(17588)
(17128)
(17005)
(16627)
(16374)
(15966)
(15777)
(13881)
(13718)
(13351)
(12915)
(12554)
(12423)
(12394)
(12361)
(11261)
(10967)
学科
(90126)
经济(90008)
管理(67425)
(65823)
(52244)
企业(52244)
方法(37920)
(34981)
数学(32359)
数学方法(31764)
中国(26281)
(24092)
农业(22903)
业经(22498)
地方(19415)
(19282)
(18820)
理论(17306)
教育(16831)
(16529)
贸易(16520)
(16148)
(16042)
(14785)
财务(14709)
财务管理(14680)
(14470)
银行(14437)
(14236)
企业财务(13923)
机构
大学(335410)
学院(331244)
管理(131317)
(127777)
经济(124492)
理学(112883)
研究(111959)
理学院(111569)
管理学(109434)
管理学院(108814)
中国(84191)
(72526)
科学(67709)
(61150)
(55513)
(53842)
中心(51302)
(50673)
研究所(49801)
(48813)
师范(48509)
业大(47941)
财经(47631)
北京(46838)
(43127)
(41274)
(40699)
农业(40697)
师范大学(39049)
经济学(36096)
基金
项目(219078)
科学(172679)
研究(167018)
基金(156709)
(133980)
国家(132728)
科学基金(114461)
社会(102879)
社会科(97068)
社会科学(97043)
(85878)
基金项目(82755)
教育(78728)
自然(73324)
(72406)
自然科(71570)
自然科学(71555)
编号(71082)
自然科学基金(70204)
资助(64718)
成果(60400)
课题(49633)
(48761)
重点(48437)
(46329)
(44829)
项目编号(43173)
大学(42749)
教育部(42217)
人文(41450)
期刊
(149262)
经济(149262)
研究(107278)
中国(72092)
教育(53549)
(53541)
学报(49288)
管理(48286)
科学(46193)
(45780)
大学(39314)
农业(36248)
学学(35317)
(32529)
金融(32529)
技术(28954)
业经(26452)
财经(22648)
经济研究(22115)
图书(20371)
问题(19398)
(19274)
(16565)
理论(16529)
(15827)
科技(15623)
技术经济(15373)
实践(15213)
(15213)
现代(15152)
共检索到509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智平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中的学习者大多是农村基层干部和一些种养殖大户,他们整体上文化程度不高,对于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进行学习的适应能力不强,加上学习时间难以保证,故此,他们学习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针对这一特定学习对象的学习适应性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江小青  杨立志  赵燕飞  赵婷婷  
教育部2004年启动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旨在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促进该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农村远程学习者提供更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北京、河北、湖南、浙江、福建等八省市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者为样本,对农村远程学习者的来源、学习状况、学习动机等学习者特征以及学习支持服务现状进行了调研。研究表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六年多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四点建议:换位思考农村远程学习者;专业和课程设置应契合农村远程学习者需求;进一步完善学习支持服务;加快考...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晓梅  钟志贤  沈建华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简称"一村一")是电大系统实施的一个特别教育项目。它依托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将高等教育伸向农村,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带头致富"的乡土实用人才,以调整农村人才结构,培养新型农民,实现"人才强农"政策。本研究根据实施"一村一"教育教学的需要,紧紧围绕其人才培养目标,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基础上,遵循快速原型技术原则构建了专门面向"一村一"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雏形,并依此编制专家调查问卷,以Delphi法完善与修正评价指标体系雏形,再以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终形成系统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试图凸显客观性、科学性和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施蕾芬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发展农村高等教育的新举措,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某些不公平的现象,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且会影响到"一村一"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影响"一村一"发展的政府、高校、社会、农民大学生等四维度入手,对"一村一"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实现"三个转变"、推进"三项改革"、做好"三项服务"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发展诉求。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曼茵  李广德  夏冬梅  
国家开放大学2004年启动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应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形式就地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计划实施14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的经验,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政治素质高、有管理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带动地域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新时期,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吸收借鉴项目实施的先行经验,通过加大办学支持、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均衡发展、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扩展社会参与等方面推动项目持续发展,以更好培育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广德  付晋峰  赵婷婷  赵燕飞  宁可  
培育新型农民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以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例分析发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农村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支持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学习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未来要进一步加强资源建设,完善相关服务;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实力;发挥系统优势,推进项目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春雨  
当代农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一村一名大学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在分析我国一村一名大学生农民教育的发展与现状基础上,针对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借鉴高素质人才回流农村的鼓励政策,形成共识,加强引导,向农民投资,加快培养农村本土人才队伍。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铁军  
“春天的河北农大,一派生机。天还没亮,38岁的荆春平就轻轻地起床了,她要去西校区上食用菌实验课。荆春平是河北农大‘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首批学员中年纪最大的一个,她和她的202名同学一样都来自农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翁贞林  刘馨怡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是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一懂二爱"、扎根农村本土人才的重要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以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为例,分析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价值意义,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完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招生政策,优化一村一名大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强化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教育过程管理,改革一村一名大学生的考核办法,构建一村一名大学生激励机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佳伟  吴芝花  乔金笛  邹佳敏  廖文梅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将人才留在农村,对于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家庭农地流转的角度,以“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为例,利用江西省12县(市、区)2 55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农民参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的“留农”效果,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参加过“一村一名大学生” 人才培养工程的农民其家庭转入农地的概率比没有参加过的高56.7%,表征农民参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能显著地促进农民其家庭转入农地的概率,提高了“留农务农”的人才培养政策效果。人才培养的留农效果因培养方式、学历层次和农民年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函授教育方式比远程教育方式高7.1%、专科教育比本科教育高17.9%、低龄组比高龄组高23%。因此,为提高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留农效果,政府要加大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投资和宣传力度;根据不同培养方式、学历层次和农民年龄,制订差异化培养方案;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积极提升教育水平,优化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迎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农村生源大学生的数量大规模增加,这一群体的入学适应性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据相关数据统计发现,农村生源大学生在学习上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所学内容缺乏学习动力""缺乏自学方法",在经济上的不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基本生活费不足",在人际关系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异性同学相处有困难"。通过入学阶段的新生入学教育、学业规划与指导、奖助体系建设、人际交往渠道的拓宽,以及之后学年中的持续关注,可以较好地解决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入学适应性问题。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庄榕霞  王铟  
本文主要对远程教育成人学习者学习适应性研究的现状及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应从多角度、多层次来理解和研究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适应性: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层次来分析和强调成人学习者与远程教育院校之间的彼此主动适应;可以从内外两方面以及观念、制度、活动三个层面对成人学习者远程学习适应性作一结构化的理解;可以从教与学相关联的角度,从学习者所处的不同群体层次来考察他们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在提高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适应能力方面,除了学习者自身的努力外,还应注重远程教育院校对学习者的引导和帮助,注重学习者与他人(包括老生在内)全方位的人际往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边丽  张海丛  刘建平  
为了解听力障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状况,随机抽取某特殊教育学院的听障大学生和健听大学生共30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听障大学生和健听大学生学习适应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听障大学生在学习动力和专业兴趣上显著高于健听生,在学习自主、学习行为、信息利用、学业求助上非常显著低于健听生。听障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存在显著年级差异,管理策略存在显著专业差异,听障大学生的学习自主、学习行为存在年级与专业的交互效应,环境选择存在年级与性别的交互效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冯维  杨兢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对高职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差异显著;在年级比较中,差异主要在新生和中年级学生;在性别比较中,高职大学男生和普通大学男生差异不显著,但女生在四个分量表上都有显著差异;并就两类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育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