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50)
- 2023(3132)
- 2022(2804)
- 2021(2504)
- 2020(2124)
- 2019(5372)
- 2018(5076)
- 2017(9731)
- 2016(4375)
- 2015(4954)
- 2014(4634)
- 2013(4472)
- 2012(4065)
- 2011(3819)
- 2010(3791)
- 2009(3562)
- 2008(3543)
- 2007(3101)
- 2006(2932)
- 2005(2836)
- 学科
- 济(21591)
- 经济(21578)
- 贸(17254)
- 贸易(17245)
- 易(16726)
- 管理(10493)
- 业(9020)
- 方法(8526)
- 企(8220)
- 企业(8220)
- 关系(7460)
- 数学(6464)
- 数学方法(6351)
- 出(5691)
- 地方(5541)
- 口(5207)
- 出口(5204)
- 出口贸易(5203)
- 业经(4610)
- 中国(4603)
- 对外(4520)
- 理论(4387)
- 农(4054)
- 国际(3990)
- 贸易关系(3514)
- 学(3457)
- 概况(3344)
- 经济关系(3315)
- 进出(3178)
- 进出口(3178)
- 机构
- 大学(66103)
- 学院(64655)
- 济(31794)
- 经济(31322)
- 管理(24952)
- 研究(22538)
- 理学(21586)
- 理学院(21331)
- 管理学(20927)
- 管理学院(20796)
- 中国(15779)
- 京(13604)
- 财(12379)
- 科学(11883)
- 所(10348)
- 财经(10004)
- 贸(9944)
- 经济学(9850)
- 中心(9770)
- 江(9613)
- 研究所(9296)
- 经(9081)
- 范(9013)
- 经济学院(8969)
- 师范(8966)
- 院(8519)
- 北京(8443)
- 州(7674)
- 师范大学(7416)
- 财经大学(7415)
- 基金
- 项目(42808)
- 科学(34485)
- 基金(32614)
- 研究(32091)
- 家(28049)
- 国家(27917)
- 科学基金(24369)
- 社会(21757)
- 社会科(20774)
- 社会科学(20770)
- 基金项目(16887)
- 省(15596)
- 自然(15091)
- 自然科(14829)
- 自然科学(14826)
- 自然科学基金(14559)
- 教育(14493)
- 资助(13131)
- 划(12894)
- 编号(12704)
- 成果(10412)
- 重点(9691)
- 部(9687)
- 国家社会(9495)
- 发(9383)
- 创(9206)
- 教育部(8739)
- 人文(8726)
- 创新(8580)
- 大学(8580)
共检索到102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钮潇雨 陈伟 俞肇元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核心环节。基于“一带一路”贸易网络数据库,论文综合集成组团识别、核心—边缘轮廓、视差滤波等网络中尺度分析方法,构建探索贸易网络连通性的分析框架,从节点和连边双维度揭示“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时空格局、拓扑关系以及连通性演化,以期能为新时期“一带一路”框架下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贸易网络联系持续增加、网络密度不断提升、贸易规模分布空间异质性突出,逐步形成了联系日益紧密、层级结构明显、空间上非均衡分布的贸易网络格局;(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形成了5个贸易组团,组团结构存在地理邻近效应,地理距离在全球及区域尺度的国际贸易分工体系演化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3)“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核心结构和边缘结构呈现出明显分化,极化效应凸显;(4)“一带一路”贸易骨干结构不断拓展和丰富,呈现出向核心国家集聚的变化趋势,形成了以中国为绝对核心,印度、俄罗斯和土耳其为次核心的骨干网络格局。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结构、优化贸易发展格局以及提升贸易网络韧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江会 唐瑶琦 王强 陈雷
基于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经营推动商品、资金、技术、人员和信息在不同城市间的流动并导致"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结节成网这一事实,利用363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公司的5534个不同层级机构在142个"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空间分布数据,并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从多维度测度了"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及国内关键节点城市的影响力。结果显示: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体系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网络连通性要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网络的网络连通性;以北上广深港为代表的我国城市,具有很高的网络节点地位和链接力,但是内陆城市的网络链接力相对不足;国内关键节点城市在由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跨国公司构建的城市网络中的影响力和链接力相对薄弱,亟待提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周莺 车姝韵 杨宇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建设开放型经济、确保自由包容性贸易。本文基于社区发现法、拓扑网络可视化等方法,对比分析"一带一路"贸易网络与全球贸易网络的拓扑关系,明确其贸易在全球的地位,以期为"一带一路"自由包容性贸易体系建设提供科学支撑。研究发现:(1)全球贸易网络可以识别出5个组团,其核心节点分别是中国、美国、德—荷—法—英等欧洲发达国家、俄罗斯、印度—阿联酋。(2)"一带一路"沿线可以识别出3个主组团及2个次组团,其中,亚欧大组团以中国为核心、俄罗斯为次核心,南亚—西亚组团以印度、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为核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贺胜兵 许宸昊 周华蓉
基于2002—2019年双边贸易数据,分析“一带一路”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特征及演化机制。研究发现:贸易网络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网络节点地位演化稳中有变,亚洲成为“一带一路”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的核心,并形成以中国为枢纽的多极化格局。内生机制检验表明,互惠结构效应驱动节点对积极展开互惠贸易;负向扩张结构效应促使出度明星节点抑制依附节点数量的增加;传递闭合结构效应推动网络产生传递闭合三角,形成贸易集群;时间结构效应既保持贸易关系相对稳定,又促进新关系的形成。经济体量、工业就业占比、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产生发送(接收)者效应,地理、语言和贸易组织邻近有利于促进贸易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内生结构效应和节点趋同效应出现明显变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林青 陈紫若 田毕飞
传统国际贸易研究聚焦双边关系,然而多边关系有助于审视整个网络的内生性结构依赖特征,推动国际合作与贸易繁荣。文章采用最新发展的指数随机图模型,对结构依赖是如何影响"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形成及演化进行实证分析。文章认为,传统国际贸易研究中地理距离、语言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外生变量的解释性降低,但是内生性结构依赖却更加显著,这表明贸易关联是相互依存并由其自身网络结构决定的。结构依赖特征包括星型、互惠和三角形结构,共同促进贸易网络的形成与演化,且具有明显稳定性。为此,中国应该遵循"稳中求进"原则,重点强化对邻近国家的贸易渗透与贸易辐射,推动贸易关系的双向流动与平衡发展并提升贸易网络的传递性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艺文 李二玲
农产品贸易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但现有贸易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贸易网络的格局演化。该文构建了一个四维菱形分析框架,并将社会网络分析与空间计量分析相结合,基于1993—2016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贸易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①"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粮食贸易网络密度不断提高,贸易关系和贸易强度不断加深,在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呈波动上升态势,并出现明显的贸易俱乐部现象;②该粮食贸易网络呈现由无核到多核再到重塑的演化历程;③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粮食贸易经历了从出口导向到进口导向的演化历程,"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了中国在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的地位;④"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贸易网络的演化是受资源禀赋、经济环境、文化认同和政治博弈4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因素在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粮食贸易较其他贸易而言特色鲜明,其稳定性更强。研究结果对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贸易的健康繁荣,建设开放包容的经济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伟 王芯芮 龙燕 赵晞泉 刘志高
文章借鉴复杂网络理论内涵,综合运用多种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测度贸易网络韧性的分析框架,从节点韧性和结构韧性2个维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网络韧性开展综合测度,探讨其演变过程、发展特征和趋向。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贸易联系日趋紧密,贸易网络密度不断提升,不均衡态势逐渐显现,贸易网络拓扑结构呈现由松散向紧密发展、由多极向单极演变的趋势;(2)“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网络节点韧性具有明显异质性,并处于动态演化中,逐渐形成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国家为强韧核心的贸易格局;(3)综合考虑连通性、抗毁性、恢复性和稳健性4个维度,随着时间演化,“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网络结构韧性有所提升,网络结构异质性不断增强。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提升贸易网络连通性和稳健性,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畅通走向更高水平和更宽维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乔 程成
基于1990—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6国文化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文化贸易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印度、泰国、俄罗斯等国逐步演变成"一带一路"文化贸易网络中心;沿线国家已经从"散兵游勇"状态,逐步形成了6大"朋友圈"。另外,提高相对点度数和网络密度、降低雪崩规模能促进文化贸易网络的空间公平性;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的提高能有效促进本国及伙伴国的文化贸易量,形成空间溢出效应。当前,中国文化影响力已经走出东亚及南亚地区,中国拓展海外文化贸易颇有成效。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高佳汇
文章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结合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拓扑特征及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在引入TPP、TTIP和RCEP等巨型自贸区贸易网络进行对比的同时,充分考虑了贸易无效率项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区域贸易网络逐渐形成明显的"马太效应",分别以德国、法国和美国为核心的贸易网络社区规模持续扩大,以中国为轴心的贸易网络社区凝聚力不足、离心力增大,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任务贸易与价值链条交织产生的网络张力,有助于提升我国出口效率、缓解不确定性冲击;对于高中心性发达国家能源资源、高技术产品进口的过度依赖不利于提升进口效率,且长期被动进口的劣势地位也将加剧进口效率的波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种照辉 覃成林
基于2012年、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贸易数据,运用块模型及QAP等网络分析方法,对贸易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动态比较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贸易网络的联系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印度、新加坡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可划分为四个贸易板块,中国等21个国家属于双向溢出板块,以色列等20个国家属于经纪人板块,阿富汗等16个国家属于主溢出板块,马尔代夫等8个国家属于主受益板块;(3)国家间的空间邻近关系、文化差异、贸易协定关系、贸易结构及制度差异对于贸易网络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种照辉 覃成林
基于2012年、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贸易数据,运用块模型及QAP等网络分析方法,对贸易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动态比较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贸易网络的联系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印度、新加坡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可划分为四个贸易板块,中国等21个国家属于双向溢出板块,以色列等20个国家属于经纪人板块,阿富汗等16个国家属于主溢出板块,马尔代夫等8个国家属于主受益板块;(3)国家间的空间邻近关系、文化差异、贸易协定关系、贸易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丽梅 翟婧帆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内容和核心环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巨大的贸易潜力使得研究该区域的贸易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7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2年与2016年的出口贸易额构建贸易网络,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的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贸易网络中国家之间贸易联系比较紧密;中国、印度、韩国等国家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贸易网络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2016年相比2012年的贸易网络格局更加平衡。
关键词:
贸易网络 “一带一路” 贸易畅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唐晓彬 张岩 王亚男 崔茂生
在“一带一路”贸易网络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以贸易群体为视角,创新性地引入含有互惠性和网络闭合机制的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探讨和比较2014年、2018年与2020年涉及双边贸易和群体贸易的“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结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贸易群体已经成为现阶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网络的主要特征;贸易网络呈现出由多个核心国家带动周边小国贸易联动并促使已有贸易群体逐渐融合的贸易格局;从贸易整体角度看,贸易网络表现为以高度节点和重叠三角结构为核心的“松散的”核心-外围结构。从贸易群体角度看,2014—2020年,贸易方式从具有传递闭合的直接贸易转化为具有循环闭合的间接贸易,进而又转为具有扩张性闭合的贸易方式。贸易群体的存在放大了贸易网络互补性与大国效应的积极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所在的中国-东南亚贸易群体逐渐扩大,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升了我国的影响力,也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贸易关系发展。本文根据贸易网络和贸易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丛海彬 邹德玲 高博 邵金岭
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工具,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沿线国家间新能源汽车贸易网络密度和关联性均较高,具有极佳的连通性,贸易潜力巨大。(2)在贸易网络中,中国处于网络中心地位,中东欧、西亚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处于重要网络节点位置,中亚、南亚、西亚部分国家处于贸易网络边缘位置。(3)整个贸易网络分为4个板块,各板块主要表现为内向贸易、外向贸易和双向贸易,不存在经纪人板块,体现出贸易网络极佳的互惠性。(4)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新能源汽车贸易关系建立有显著正向作用;锂电池贸易差异、是否为接壤国对新能源汽车贸易关系建立和贸易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相近的营商便利指数、物流绩效指数、关税水平、燃料贸易水平及地理距离有利于国家间建立新能源汽车贸易联系和提升贸易强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远 徐俐俐
文章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天然气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微观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天然气贸易网络密度及互惠性较低,网络节点间贸易联系微弱;俄罗斯、卡塔尔、新加坡、中国属于天然气贸易网络的中心国,对整体网络结构及其他节点国家存在较强的控制力及影响力;天然气贸易分布格局符合"马太效应",但加权网络结构的异质化程度在降低,贸易大国与贸易小国的差距在减小;不均衡的、缺乏互惠性的贸易模式所占比例较高,中国、印度属于进口发起国和核心国,卡塔尔是进口的重要来源国,新加坡是贸易枢纽中心;人均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