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09)
- 2023(14265)
- 2022(12490)
- 2021(11738)
- 2020(9845)
- 2019(23200)
- 2018(23003)
- 2017(45287)
- 2016(24171)
- 2015(26718)
- 2014(26381)
- 2013(25944)
- 2012(23761)
- 2011(21412)
- 2010(21372)
- 2009(19403)
- 2008(18995)
- 2007(16541)
- 2006(14515)
- 2005(12857)
- 学科
- 济(97789)
- 经济(97687)
- 管理(65324)
- 业(62579)
- 企(51775)
- 企业(51775)
- 方法(46189)
- 数学(39658)
- 数学方法(39151)
- 贸(26053)
- 贸易(26039)
- 易(25260)
- 农(24325)
- 中国(24068)
- 财(23450)
- 学(22719)
- 业经(21297)
- 地方(20115)
- 理论(16929)
- 农业(16335)
- 制(16097)
- 务(14786)
- 财务(14713)
- 技术(14709)
- 财务管理(14691)
- 和(14670)
- 银(14323)
- 银行(14271)
- 融(14082)
- 金融(14079)
- 机构
- 大学(341558)
- 学院(337494)
- 济(136069)
- 经济(133292)
- 管理(132235)
- 理学(115484)
- 研究(115016)
- 理学院(114143)
- 管理学(111937)
- 管理学院(111338)
- 中国(82560)
- 科学(72385)
- 京(72306)
- 财(61152)
- 所(58014)
- 农(55377)
- 研究所(53337)
- 业大(51198)
- 中心(50766)
- 财经(49883)
- 江(48220)
- 经(45494)
- 北京(45200)
- 范(45184)
- 师范(44739)
- 农业(43665)
- 院(42014)
- 经济学(41496)
- 州(39122)
- 经济学院(37756)
- 基金
- 项目(235767)
- 科学(185474)
- 基金(172765)
- 研究(169353)
- 家(151827)
- 国家(150660)
- 科学基金(128742)
- 社会(107043)
- 社会科(101514)
- 社会科学(101489)
- 基金项目(91769)
- 省(90783)
- 自然(85018)
- 自然科(83120)
- 自然科学(83097)
- 自然科学基金(81600)
- 教育(77427)
- 划(76994)
- 资助(71408)
- 编号(67592)
- 成果(54921)
- 重点(52997)
- 部(52095)
- 发(49758)
- 创(48906)
- 课题(46425)
- 创新(45641)
- 科研(45514)
- 教育部(44625)
- 国家社会(44326)
- 期刊
- 济(141951)
- 经济(141951)
- 研究(98857)
- 中国(59631)
- 学报(57755)
- 科学(51620)
- 农(49370)
- 管理(47640)
- 财(44907)
- 大学(43185)
- 学学(40533)
- 教育(36212)
- 农业(34655)
- 技术(27270)
- 融(26296)
- 金融(26296)
- 经济研究(24741)
- 财经(23805)
- 业经(22981)
- 经(20348)
- 问题(19281)
- 贸(19015)
- 图书(18679)
- 业(18206)
- 科技(16290)
- 版(16115)
- 理论(16036)
- 国际(15897)
- 技术经济(15867)
- 商业(15338)
共检索到485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周迪 李晓蕙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初衷是实现各国的共赢共享发展,那么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是否能在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彼此差距、实现包容性增长呢?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4个国家2006~2015年的贸易数据,借助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得到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网络结构特征,进而采用GMM模型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考察期内,"一带一路"贸易关联网络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中国、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国家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合作能实现包容性增长,这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初衷一致。在合作网络中,接近中心度的影响作用最高,点度中心度次之,中介中心度排在最后,说明"一带一路"贸易关联网络的"直接联系"有着最显著的影响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乔 程成
基于1990—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6国文化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文化贸易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印度、泰国、俄罗斯等国逐步演变成"一带一路"文化贸易网络中心;沿线国家已经从"散兵游勇"状态,逐步形成了6大"朋友圈"。另外,提高相对点度数和网络密度、降低雪崩规模能促进文化贸易网络的空间公平性;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的提高能有效促进本国及伙伴国的文化贸易量,形成空间溢出效应。当前,中国文化影响力已经走出东亚及南亚地区,中国拓展海外文化贸易颇有成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伟 王芯芮 龙燕 赵晞泉 刘志高
文章借鉴复杂网络理论内涵,综合运用多种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测度贸易网络韧性的分析框架,从节点韧性和结构韧性2个维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网络韧性开展综合测度,探讨其演变过程、发展特征和趋向。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贸易联系日趋紧密,贸易网络密度不断提升,不均衡态势逐渐显现,贸易网络拓扑结构呈现由松散向紧密发展、由多极向单极演变的趋势;(2)“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网络节点韧性具有明显异质性,并处于动态演化中,逐渐形成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国家为强韧核心的贸易格局;(3)综合考虑连通性、抗毁性、恢复性和稳健性4个维度,随着时间演化,“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网络结构韧性有所提升,网络结构异质性不断增强。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提升贸易网络连通性和稳健性,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畅通走向更高水平和更宽维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誉夫 谢建国
“一带一路”倡议已然历经十年征程,在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效,本文基于2005—2021年跨国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基于社会流动性指数的包容性增长指标,以探讨“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驱动沿线国家经济包容性增长,且这种影响具有长期效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包容性增长效应在处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内部治理水平较高、对华情感水平较高的参与国中更加突出;“一带一路”建设能够通过基建改善、贸易惠及、政策合作、文化包容、绿色共享五大机制来推动沿线国家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本文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中国对包容性增长理念的重要实践,有效弥合了沿线国家的发展鸿沟并助力世界减贫,引领推动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的到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唐晓彬 张岩 王亚男 崔茂生
在“一带一路”贸易网络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以贸易群体为视角,创新性地引入含有互惠性和网络闭合机制的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探讨和比较2014年、2018年与2020年涉及双边贸易和群体贸易的“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结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贸易群体已经成为现阶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网络的主要特征;贸易网络呈现出由多个核心国家带动周边小国贸易联动并促使已有贸易群体逐渐融合的贸易格局;从贸易整体角度看,贸易网络表现为以高度节点和重叠三角结构为核心的“松散的”核心-外围结构。从贸易群体角度看,2014—2020年,贸易方式从具有传递闭合的直接贸易转化为具有循环闭合的间接贸易,进而又转为具有扩张性闭合的贸易方式。贸易群体的存在放大了贸易网络互补性与大国效应的积极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所在的中国-东南亚贸易群体逐渐扩大,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升了我国的影响力,也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贸易关系发展。本文根据贸易网络和贸易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种照辉 覃成林
基于2012年、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贸易数据,运用块模型及QAP等网络分析方法,对贸易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动态比较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贸易网络的联系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印度、新加坡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可划分为四个贸易板块,中国等21个国家属于双向溢出板块,以色列等20个国家属于经纪人板块,阿富汗等16个国家属于主溢出板块,马尔代夫等8个国家属于主受益板块;(3)国家间的空间邻近关系、文化差异、贸易协定关系、贸易结构及制度差异对于贸易网络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种照辉 覃成林
基于2012年、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贸易数据,运用块模型及QAP等网络分析方法,对贸易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动态比较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贸易网络的联系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印度、新加坡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可划分为四个贸易板块,中国等21个国家属于双向溢出板块,以色列等20个国家属于经纪人板块,阿富汗等16个国家属于主溢出板块,马尔代夫等8个国家属于主受益板块;(3)国家间的空间邻近关系、文化差异、贸易协定关系、贸易结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钮潇雨 陈伟 俞肇元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核心环节。基于“一带一路”贸易网络数据库,论文综合集成组团识别、核心—边缘轮廓、视差滤波等网络中尺度分析方法,构建探索贸易网络连通性的分析框架,从节点和连边双维度揭示“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时空格局、拓扑关系以及连通性演化,以期能为新时期“一带一路”框架下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贸易网络联系持续增加、网络密度不断提升、贸易规模分布空间异质性突出,逐步形成了联系日益紧密、层级结构明显、空间上非均衡分布的贸易网络格局;(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形成了5个贸易组团,组团结构存在地理邻近效应,地理距离在全球及区域尺度的国际贸易分工体系演化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3)“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核心结构和边缘结构呈现出明显分化,极化效应凸显;(4)“一带一路”贸易骨干结构不断拓展和丰富,呈现出向核心国家集聚的变化趋势,形成了以中国为绝对核心,印度、俄罗斯和土耳其为次核心的骨干网络格局。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结构、优化贸易发展格局以及提升贸易网络韧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葛纯宝 于津平 刘亚攀
本文基于UNCTAD-Eora增加值贸易数据,采用SNA法和QAP法考察2003—2018年沿线国家增加值贸易网络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沿线国家增加值贸易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联系日趋紧密、融合度逐渐加深,已形成以中国、俄罗斯、新加坡和印度为中心的“多极化”分布格局和联结疏密差异明显但结构相对稳定的五大社团凝聚子群;各国的网络地位分布并非匀质,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居于“桥梁”和枢纽地位;各国地理相邻、共同语言、直接投资关系和产业结构差异可解释36%的贸易网络演变,这四者的积极作用具有阶段性的差异。据此,我国应从全局考量各国利益及关切,发挥中心联结作用,以投资促进贸易,推动沿线国家深度包容性融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优树 冉丹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石油产业链的构建,选取2010、2013、2016、2019年数据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石油产业链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沿线区域国家石油产业链贸易网络密度整体上不断增强、贸易联系愈加紧密,呈现"小世界"特征,但贸易合作具有偏向性致使不同链条环节的网络特征演变呈现不同的特点。进一步,各环节的中心性国家具有差异性,原油贸易网络中心性较强的国家主要为石油资源国和运输通道国,原油产品贸易网络、有机化学产品贸易网络以及合成产品贸易网络中心性较强的国家主要为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国家,且该三个网络的中心国家具有较高的重合度。经济距离、工业化阶段距离、制度距离和地理距离皆是重要影响因素,但对无权网络的解释力度更优且在不同链条环节上影响程度各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顾玲妹 陈永强
本文首先阐释了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制,接着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实证研究了2007-2016年浙江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路径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通过提升技术进步水平、推动结构优化调整、增强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积累和增加人力资本等路径对包容性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但在四大路径中,推动结构优化调整的中介效应作用最大,人力资本积累和人才素质提升次之,再次为技术进步,增强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所起中介效应最小。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浙江应将服务外包纳入包容性增长行业,制定和实施更为开放和公平的服务外包鼓励和促进政策,推动各路径效应发挥最大化,在巩固传统离岸市场的基础上,提升"一带一路"服务外包承接能力,以加快促进浙江包容性增长。
关键词:
国际服务外包 包容性增长 中介效应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盛斌 靳晨鑫
最初由亚洲开发银行提出的"包容性增长"新理念在金融危机后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诸多国际组织和机构先后出台针对包容性增长的评价标准以及政策评估框架。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利用重大国际场合阐述包容性增长的"中国理念",并提出包容性全球化的发展新方向。"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中国对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引领实践,它具体表现为公平参与、共同决策、战略对接、成果共享、文化包容。六年来,"一带一路"促进包容性增长的成果主要体现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鼓励绿色投资与合作以及完善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等领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要从关注减贫扶贫合作、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项目建设、深化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加强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促进包容性增长平稳深入推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候杰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较强的贸易互补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其在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增长上有着可以有效降低贸易成本、释放市场需求潜力、降低企业预期风险等现实基础。具体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在密切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贸易关系、优化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以及通过沿线国家基础投资建设等方面,会产生积极的贸易效应。研究认为,应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安全互信、扩大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发挥人民币在沿线国家项目中使用、推动"六大经济走廊"建设等措施,不断释放和扩大"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效应。
关键词:
“一带一路”建设 贸易效应 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培源 程钦良
"一带一路"是创新之路,科技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和支撑。那么,当前合作的主要国家和模式有哪些?其促进沿线国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效应如何?合作该如何提质增效?文章在分类梳理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9-2017年44个沿线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与中国的科技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合作较多的为东南亚及南亚等地理临近国,且具有偏向性,以技术转移类合作为主;(2)各种科技合作可归并为研发合作类和技术转移类,两者分别通过影响研发能力和知识存量而促进沿线国的经济增长,且对不同技术基础条件的国家作用不同;(3)两类合作在产生经济增长效应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加强,因此两类科技合作同时开展才能充分发挥其效应;(4)若将沿线国分为创新落后者和创新追赶者,则研发合作类的作用效果在两类国家存在明显差异,这既与合作的技术层次和难度有关,也与技术转移类合作直接的生产率效应有关。上述结论说明,"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要因国(地)施策,坚持研发合作和技术转移并举,注重研发合作的基础和质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素豪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重新解构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的关联关系,并基于QAP模型检验了农业资源禀赋、消费人口等因素与农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组成的农产品贸易网络具有复杂性、稳定性、等级性特征,各国在贸易网络中占据不同的地位,可以归为内向型、外向型、双向型三种板块类型;人均农业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农产品出口依赖性不能完全解释贸易网络的关联关系,而"相邻效应"、自贸协定、消费人口基数差异、经济总规模差异都会增强国家间农产品贸易的关联关系。中国需要嵌入到农业价值链的高端位置,避开租地种粮,增强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市场的控制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