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63)
2023(19835)
2022(16758)
2021(15509)
2020(13259)
2019(30206)
2018(29374)
2017(55639)
2016(30158)
2015(33479)
2014(32582)
2013(32177)
2012(29395)
2011(26407)
2010(26100)
2009(24409)
2008(23685)
2007(20768)
2006(17760)
2005(15701)
作者
(86434)
(72136)
(72067)
(68418)
(45531)
(34748)
(32716)
(28246)
(27317)
(25517)
(24525)
(24267)
(22732)
(22501)
(22442)
(22293)
(21919)
(21371)
(20818)
(20808)
(17910)
(17634)
(17601)
(16396)
(16342)
(16088)
(15991)
(15682)
(14508)
(14208)
学科
(124720)
经济(124596)
管理(83475)
(80395)
(65947)
企业(65947)
方法(58346)
数学(51668)
数学方法(51027)
中国(33723)
(33199)
(32067)
业经(27268)
(25511)
(25494)
贸易(25482)
(24805)
地方(23035)
(22800)
农业(21828)
(20272)
财务(20215)
财务管理(20168)
企业财务(19133)
(18546)
银行(18474)
技术(18409)
(18164)
金融(18161)
理论(18127)
机构
大学(423102)
学院(421992)
(176053)
经济(172855)
管理(161694)
研究(144208)
理学(140832)
理学院(139279)
管理学(136644)
管理学院(135899)
中国(108587)
科学(89798)
(88499)
(78516)
(75215)
(72743)
研究所(66626)
中心(66384)
业大(66059)
财经(63605)
(60739)
农业(59697)
(58073)
北京(55097)
经济学(54900)
(53418)
师范(52720)
(51922)
经济学院(49708)
(48234)
基金
项目(291423)
科学(229562)
基金(214030)
研究(205951)
(189509)
国家(188023)
科学基金(160718)
社会(132665)
社会科(126005)
社会科学(125970)
(112906)
基金项目(112425)
自然(105749)
自然科(103433)
自然科学(103399)
自然科学基金(101603)
(96077)
教育(95219)
资助(88143)
编号(81147)
重点(66521)
成果(65027)
(64333)
(62597)
(61081)
创新(57137)
科研(56916)
国家社会(56158)
课题(55835)
教育部(55023)
期刊
(182964)
经济(182964)
研究(116701)
中国(77998)
学报(72599)
(67107)
科学(64901)
(61209)
管理(58403)
大学(54331)
学学(51337)
农业(45695)
教育(40142)
技术(35624)
(35613)
金融(35613)
经济研究(31743)
财经(31188)
业经(30117)
(26893)
(25473)
问题(24152)
(22163)
统计(21817)
(21245)
技术经济(20429)
(20003)
科技(19723)
图书(19516)
商业(19064)
共检索到609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传谌  王艺璇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原因是受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无形而有力地推动。本文梳理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文献后,构建了相关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20012015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从"一带一路"建设的视角下分析了实证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贸、投资和外资因素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具有正向作用;最终消费有负向影响作用;R&D因素影响不明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树广  李亚光  
本文在测算了产业结构变动值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和文献,构建了关于产业结构变动与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市的产业结构变动值呈现一种波动上升的趋势;在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中,人力资本、最终消费、投资和外资因素具有正向影响作用;R&D强度有负向影响作用;外贸、城市化、区位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较弱,并且不显著。最后,本文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薛桥  段宇洁  郭瑞洁  
本文根据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出口数据,运用断点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断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且对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略大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毓  胡海亚  李浩  
绿色信贷作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金融支持,其对第二、第三产业间以及对地区间产业结构升级是否存在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存在区域差异和产业差异,是产业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引入绿色信贷政策虚拟变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绿色信贷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整体回归后发现:绿色信贷对整体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分区域回归后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对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分产业回归后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蕴含的"倒逼"机制,会对第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却具有反向抑制作用。因此,统筹区域经济与绿色金融的协调发展,构建政府、银行与企业间"绿色"数据的实时对接与共享机制,促进绿色信贷资金在区域间与产业间的良性互动,是推进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易昕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2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有着显著的影响,但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却各不相同;其中,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有着一定程度的抑制效应,而对第三产业则起着促进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肖慧敏  
在二氧化碳(CO2)排放影响因素的模型框架内,利用1995—2008年中国省级的面板数据,着重分析产业结构演变对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演进决定CO2排放的基本走向,刚性产业结构演进特征使单位CO2排放居高不下;二产主导的产业结构对我国CO2排放产生了明显的增速效应,延缓了CO2排放倒"U"型变化过程。因此,依托低碳经济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第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向低能耗低CO2排放的产业结构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范晓莉  李秋芳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数字经济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程度不断增强。为探究数字经济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发挥的作用,首先基于理论层面进行机理分析,其次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最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验证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应强调数字经济与产业的融合,加强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地区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大海  祝志川  
在借鉴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基础上,建立基于时间序列的贸易引力扩展模型,并通过回归分析对模型进行优化,随后构建嵌入文化输出的出口贸易模型。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与中国贸易往来最为密切的4个国家(即韩国、越南、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为例,分别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中国的净出口因素影响较小,对越南而言影响甚至为零。建立孔子学院对中国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但总体影响系数较小,其中对越南的影响系数最大,其次为韩国和俄罗斯,而对哈萨克斯坦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金叶  沈晓敏  
境外园区日益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其对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参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03-2017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建设的82个园区的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境外园区建设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境外园区建设能显著促进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分类型来看,加工制造型园区与资源利用型园区促进中国投资的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多元综合型园区,商贸物流型园区促进作用最弱;分区域来看,中国在东南亚与南亚参与建设的园区能显著扩大中国投资,但欧洲与非洲的境外园区建设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暂时存在负向影响,中亚与西亚地区园区建设的投资促进效应尚不明显。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境外园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创新中国在对外开放新阶段参与国际合作模式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志安  李梦涵  
基于中国2001—2014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矩估计实证分析方法,通过支出角度和自有收入角度来构建财政分权指标体系,探讨财政分权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效果。研究结论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与全国作用效果保持高度一致。中西部地区作用效果则不然,该地区的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提高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志安  李梦涵  
基于中国2001—2014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矩估计实证分析方法,通过支出角度和自有收入角度来构建财政分权指标体系,探讨财政分权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效果。研究结论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与全国作用效果保持高度一致。中西部地区作用效果则不然,该地区的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提高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磊  刘晓宁  张猛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模型(SFA)测算了2001-2014年中国总体及29个省份的产能利用率,并利用系统GMM实证分析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以及其他因素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总体以及东部、中部、西部的产能利用率均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东部地区产能利用率要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考察期内产能利用率均值为82.9%,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考察期内产能利用率均值则分别为76.9%和64.2%。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对外出口以及技术创新活动均可以促进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有效缓解产能过剩。地方政府的过度投资以及国有企业比重过大则不利于提升产能利用率,加剧了产能过剩。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良沛  揭筱纹  
基于东道国不同类型国家的比较视角,实证检验东道国市场规模、政府治理、资源禀赋和金融资本等因素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市场规模、资源禀赋和政府治理等因素具有显著正向关系;与其他类型国家相比,资源禀赋和政府治理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建议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风险分析和预警,国内企业之间则应进行相应的沟通和协调。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良沛  揭筱纹  
基于东道国不同类型国家的比较视角,实证检验东道国市场规模、政府治理、资源禀赋和金融资本等因素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市场规模、资源禀赋和政府治理等因素具有显著正向关系;与其他类型国家相比,资源禀赋和政府治理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建议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风险分析和预警,国内企业之间则应进行相应的沟通和协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翊烜  扈钟方  
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的贸易便利化测度体系,首先运用均值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一带一路"沿线十七个亚洲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之后基于拓展的引力模型,探究其对中国对外直接贸易的影响。本文通过具体实证发现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差异显著,除贸易便利化外,国内生产总值、劳动力规模、自然资源禀赋、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贸易也有显著促进作用;税负水平、距离成本呈现出显著的负向效应。本文认为,中国在稳定贸易便利化程度较高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同时,需要推动中亚、西亚和南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促进贸易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