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27)
- 2023(18787)
- 2022(16066)
- 2021(14802)
- 2020(12606)
- 2019(28639)
- 2018(28296)
- 2017(54461)
- 2016(29389)
- 2015(32780)
- 2014(32189)
- 2013(31710)
- 2012(28913)
- 2011(25826)
- 2010(25988)
- 2009(24493)
- 2008(24194)
- 2007(21662)
- 2006(19383)
- 2005(17499)
- 学科
- 济(120990)
- 经济(120823)
- 业(105279)
- 管理(100289)
- 企(93580)
- 企业(93580)
- 方法(51744)
- 数学(41365)
- 数学方法(40808)
- 财(37475)
- 农(35951)
- 业经(35092)
- 中国(31130)
- 制(27122)
- 务(25708)
- 财务(25628)
- 财务管理(25590)
- 技术(25248)
- 农业(24875)
- 地方(24575)
- 企业财务(24268)
- 理论(22863)
- 学(22492)
- 和(21146)
- 贸(20297)
- 贸易(20281)
- 划(19770)
- 易(19643)
- 体(19483)
- 银(18830)
- 机构
- 学院(415211)
- 大学(414068)
- 济(168258)
- 管理(168039)
- 经济(164704)
- 理学(144352)
- 理学院(142785)
- 管理学(140546)
- 管理学院(139761)
- 研究(135580)
- 中国(104212)
- 京(88674)
- 科学(81831)
- 财(80924)
- 所(67216)
- 农(65895)
- 财经(63482)
- 江(62990)
- 中心(61668)
- 研究所(60460)
- 业大(59795)
- 经(57638)
- 北京(55958)
- 范(53250)
- 师范(52816)
- 农业(51247)
- 州(50542)
- 经济学(50004)
- 院(49517)
- 财经大学(46944)
- 基金
- 项目(277020)
- 科学(219484)
- 研究(206693)
- 基金(200960)
- 家(173604)
- 国家(172113)
- 科学基金(149512)
- 社会(131388)
- 社会科(124541)
- 社会科学(124508)
- 省(108763)
- 基金项目(106302)
- 自然(95567)
- 教育(94182)
- 自然科(93371)
- 自然科学(93350)
- 自然科学基金(91688)
- 划(90116)
- 编号(84009)
- 资助(81565)
- 成果(68097)
- 重点(61652)
- 部(61095)
- 创(60878)
- 发(59143)
- 课题(57757)
- 创新(56198)
- 制(54032)
- 国家社会(54007)
- 教育部(52827)
- 期刊
- 济(191663)
- 经济(191663)
- 研究(125353)
- 中国(84610)
- 管理(67188)
- 财(65646)
- 农(61184)
- 学报(60613)
- 科学(57956)
- 教育(47688)
- 大学(47230)
- 学学(44219)
- 农业(42241)
- 技术(39460)
- 融(37174)
- 金融(37174)
- 业经(32620)
- 财经(31512)
- 经济研究(29507)
- 经(27058)
- 业(24509)
- 问题(24427)
- 技术经济(22877)
- 科技(21157)
- 现代(19964)
- 图书(19932)
- 理论(19231)
- 版(18787)
- 财会(18583)
- 商业(18551)
共检索到625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伦晓波 刘颜
数字化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构成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识别“一带一路”倡议相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绿色技术创新,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数字化转型综合指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赋能。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规模相对较大企业、竞争程度较低行业企业、东部地区企业样本中,“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有更明显的改善效应。文章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战略机遇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竹 左晶晶
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通过案例研究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实现创新驱动的路径:(1)观念创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应该秉持开放包容的原则,突破地域局限,合理开放地利用外部资源。(2)市场驱动和创新驱动并举。"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意义,应该是通过创新驱动的方式推动制造业的成长。(3)开放式创新和自主创新并重,以开放式创新促进自主创新。利用好"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广泛深入地学习吸收沿线国家或地区,特别是沿线发达国家的优势资源"为我所用",以开放式创新促进自主创新,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制造业 创新驱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潘雨晨 张宏
基于共生理论,从融合、竞争、互补、依存四个维度构建"产业共生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的共生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拓展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在共生环境下2008—2016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在市场域层面和产品域层面的贸易效率。结果显示:双边制造业具有较好的共生水平;融合性与依存性对双边贸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竞争性和互补性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市场域层面,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整体贸易效率偏低且相对稳定,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效率较高而与中东欧地区的贸易效率较低;在产品域层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初级产品领域内的贸易效率较低,而在工业制成品领域内的贸易效率较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盼 韩天阳 郝立丽
以“一带一路”17个沿线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SBM模型对2010—2019年沿线省份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在测得效率值的基础上,建立Tobit回归模型进行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9年沿线省份创新效率整体均值为0.43,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从时间上看,创新效率表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从内部投入影响因素来看,人员投入与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资本投入与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从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来看,对外开放显著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企业规模对创新效率具有阻碍作用。最后从内部投入和外部环境的角度提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创新效率提高的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伍俊晖
随着"一带一路"和制造强国建设深入实施,以高铁和工程机械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率先走出国门,装备制造类外向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国际产能合作,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湖南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提出了构建校企协同外向型人才培养需求机制、课程体系、培养途径、保障体系及评价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斌 黄建 董敏 祁玉青
选取2009—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在考虑碳排放的情况下运用三阶段DEA和Malmquist方法,搭建指标体系对该区域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规模效率是制约17个省份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当受到环境及随机扰动因素影响时,该区域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整体呈现“沿海高,内陆低”的地区差异化特征。SFA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等因素,对效率有显著影响;从动态角度分析,技术进步是提高Malmquist指数的主要因素。最后为我国整体先进制造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建议措施,使得先进制造业由要素驱动升级为效率驱动。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先进制造业 生产效率 低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斌 黄建 董敏 祁玉青
选取2009—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在考虑碳排放的情况下运用三阶段DEA和Malmquist方法,搭建指标体系对该区域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规模效率是制约17个省份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当受到环境及随机扰动因素影响时,该区域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整体呈现“沿海高,内陆低”的地区差异化特征。SFA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等因素,对效率有显著影响;从动态角度分析,技术进步是提高Malmquist指数的主要因素。最后为我国整体先进制造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建议措施,使得先进制造业由要素驱动升级为效率驱动。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先进制造业 生产效率 低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琦 黄永春
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发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中技术赶超、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三阶段五系统网络数据包络分析(network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在测度研发效率的基础上对研发效率进行分解,进一步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在不同研发阶段中技术赶超和技术创新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结果发现:(1)从专利产出到新产品生产,“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全要素研发效率指数明显提高,主要依靠技术效率水平提高而非技术进步;(2)专利产出阶段研发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3)研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研发技术效率,而研发技术效率中纯技术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4)各要素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同,申请专利有效数在第二阶段的贡献更大,新产品销售收入在第三阶段的贡献更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彭蕙 亢升
合作动机、合作领域与合作共赢产生谐振,才是国家间长期合作的持久动力。随着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进一步对外开放,"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国别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议题,制造业共赢合作是关键选项之一。在国际制造业竞争的"畋猎场"中,中国的制造业拥有独特优势,也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印度新政府完成了发展制造业的顶层设计,却难掩其短板,特别是随着印度莫迪政府"印度制造"宏伟蓝图的提出,长期以服务业为其经济"发动机"的印度,开始了振兴制造业之路,并希望通过国际合作尽快提升制造业能力和打造"印度制造"国际品牌。缘于此,以"中国制造"誉满世界并提出制造业升级新方略的中国,与作为"一带"和"一路"同时覆盖并欲提升制造业能力的关键国家印度,藉"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展开制造业合作成为可能。在欧美世界"逆全球化"运动再次勃兴之际,中印政府若能策略性地避开掣肘因素并展开务实合作,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契机下实现制造业共赢合作,将裨益于思考中印产能优化合作、经济发展形成共振和经济关系良性互动的路径,共筑中印增信释疑与长久和平的经济基础,为发展中国家的共赢合作积累经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彭蕙 亢升
合作动机、合作领域与合作共赢产生谐振,才是国家间长期合作的持久动力。随着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进一步对外开放,"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国别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议题,制造业共赢合作是关键选项之一。在国际制造业竞争的"畋猎场"中,中国的制造业拥有独特优势,也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印度新政府完成了发展制造业的顶层设计,却难掩其短板,特别是随着印度莫迪政府"印度制造"宏伟蓝图的提出,长期以服务业为其经济"发动机"的印度,开始了振兴制造业之路,并希望通过国际合作尽快提升制造业能力和打造"印度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孟祺
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形式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但面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局面,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需要构建新型全球价值链,"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此提供了机遇。本文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工业竞争力指标,计算了"一带一路"分区域的制造业竞争力状况,发现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构建全球价值链,区域内部分国家迫切需要制造业合作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区域内国家制造业可以合作构造全球价值链以打造命运共同体。构建"一带一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需要优化制造业贸易结构以促进贸易平衡,扩大制造业产能合作以推动共同发展,根据不同国家要素禀赋特征差异化进行制造业产业合作等。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构建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瑞瑞 刘永旺 古丽娜尔·玉素甫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不断增长。文章基于2003—2017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46个国家面板数据,通过OLS、SLM、SEM回归方法论证了我国对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空间效应。以东道国市场潜力及制造业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以制造业OFDI为被解释变量的空间计量模型。结果发现: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潜力影响显著;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存在多重效应,包括空间集聚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第三国效应;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空间效应主要表现为空间溢出效应,一定程度上对制造业OFDI有显著推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德成 方璘 宋志龙
文章首先利用DSBM模型对2009—2016年中国29个省份的21个制造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进行了测度,然后运用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制造业整体还未出现产能过剩情况,但是产能利用率在逐年下降,有出现产能过剩的趋势,部分细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情况。东部地区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最高,有产能不足的情况出现;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能够提高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对存在产能过剩的行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3)投资比重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劳动投入和外资占比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研发投入比重和国有占比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向小东 陈丽芬
从技术创新系统的内部过程出发,将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研究与开发、技术应用与改造、环境污染治理三个阶段;然后运用虚拟系统法构建出制造业三阶段链式网络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并利用熵值法来确定交叉效率矩阵中各决策单元的权重,再通过加权求和法计算最终评价值;最后将此模型应用于福建省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中。研究表明,福建省制造业各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无论是整个技术创新系统,还是技术创新系统的各个子阶段,其交叉效率值普遍偏低,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