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82)
2023(22368)
2022(18757)
2021(17137)
2020(14605)
2019(33124)
2018(32416)
2017(61758)
2016(33519)
2015(37429)
2014(36928)
2013(36565)
2012(33768)
2011(30541)
2010(30932)
2009(29120)
2008(28612)
2007(25825)
2006(22989)
2005(21055)
作者
(98614)
(82014)
(81913)
(77662)
(52268)
(39602)
(37299)
(31943)
(31370)
(29565)
(28175)
(27808)
(26257)
(26141)
(25755)
(25493)
(24438)
(24389)
(23980)
(23755)
(20444)
(20403)
(20219)
(19055)
(18633)
(18529)
(18360)
(18235)
(16686)
(16427)
学科
(143351)
经济(143195)
(108746)
管理(101637)
(92937)
企业(92937)
方法(60054)
数学(49577)
数学方法(48891)
中国(42633)
(42253)
(40009)
业经(37739)
地方(33000)
(30744)
金融(30740)
(29730)
银行(29662)
(29614)
农业(29508)
(28605)
(28432)
(26974)
财务(26899)
财务管理(26847)
(25749)
贸易(25728)
企业财务(25493)
理论(25303)
(24937)
机构
学院(479749)
大学(476455)
(196350)
经济(192282)
管理(181581)
研究(164891)
理学(155119)
理学院(153315)
管理学(150409)
管理学院(149526)
中国(130298)
科学(102319)
(101871)
(92314)
(87305)
(85171)
研究所(77064)
中心(76613)
(75474)
财经(72513)
业大(72313)
农业(68696)
(65678)
北京(64028)
(62760)
师范(62019)
经济学(59988)
(59887)
(59449)
经济学院(54054)
基金
项目(314770)
科学(248068)
基金(228116)
研究(226862)
(200231)
国家(198498)
科学基金(170042)
社会(143913)
社会科(136410)
社会科学(136373)
(125129)
基金项目(119551)
自然(110947)
自然科(108455)
自然科学(108418)
自然科学基金(106512)
教育(105039)
(104774)
资助(94079)
编号(91173)
成果(74211)
重点(71859)
(70968)
(68586)
(67124)
课题(64322)
创新(62339)
科研(60791)
国家社会(59568)
教育部(58375)
期刊
(223123)
经济(223123)
研究(140007)
中国(100863)
(80446)
学报(77623)
(74422)
科学(71909)
管理(71579)
大学(58674)
学学(55409)
(54564)
金融(54564)
农业(54207)
教育(51976)
技术(43690)
业经(37430)
财经(36416)
经济研究(34982)
(31418)
(30803)
问题(28837)
技术经济(24809)
(23794)
(23396)
统计(23067)
世界(21683)
商业(21681)
现代(21662)
科技(21642)
共检索到735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车明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取决于我国"一带一路"所辖地区金融业发展水平。本文从劳动力和资本双要素投入视角探讨"一带一路"金融业发展的差异性现象及其成因,发现区域间金融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变化趋势与劳动生产率差异性一致,且区域间金融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归因于区域间差异的贡献,区域内差异贡献较弱;劳动力投入、资本投资、劳动生产率、资本投资效率的总体差异归因于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的贡献较弱。"21世纪海路"金融业要注重FDI的引进质量,发挥正向溢出效应,同时要积极学习FDI在人才吸引力方面的经验,提高人才的竞争能力;对"丝路经济带"而言,不仅要引进高质量FDI,还要将FDI的引进规模作为重要任务;减少FDI在投资政策、可投资领域的超国民待遇,提高FDI投资门槛,降低对"一带一路"金融业资本投资效率提升的挤出效应;对"一带一路"金融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投资效率"低水平"地区而言,在提高地区教育水平的同时,要将留住人才作为地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车明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取决于我国"一带一路"所辖地区金融业发展水平。本文从劳动力和资本双要素投入视角探讨"一带一路"金融业发展的差异性现象及其成因,发现区域间金融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变化趋势与劳动生产率差异性一致,且区域间金融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归因于区域间差异的贡献,区域内差异贡献较弱;劳动力投入、资本投资、劳动生产率、资本投资效率的总体差异归因于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的贡献较弱。"21世纪海路"金融业要注重FDI的引进质量,发挥正向溢出效应,同时要积极学习FDI在人才吸引力方面的经验,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恒  魏修建  杜勤  
物流业的发展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且取决于内部因素的驱动。文章基于时间与空间视角,应用LMDI指数分解法对劳动力投入的驱动效应进行考察,进而识别"一带一路"物流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动态轨迹演变。研究发现:劳动效率是两大区域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并且两区域物流业发展之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劳动效率的差距。此外,"丝路经济带"依靠劳动力规模扩张并不能有效驱动物流业发展,但改善劳动力地区结构可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而"21世纪海路"劳动力规模扩张、劳动力地区结构改善均可驱动物流业发展。因此,制定差异化的劳动力规模扩张政策、优化劳动力地区结构、提升劳动效率是促进"一带一路"物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恒  苏航  魏修建  
随着我国区域协调战略的深入推进,金融业发展格局产生了动态演化。本文从劳动力和资本双要素投入与产业分布匹配视角,探讨了我国金融业发展格局的动态演化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金融业发展格局的动态演变具有三个特征:我国东南方向—西北方向—西南方向,以2010年为节点,金融业发展格局从东部开始缓慢转向我国中部地区。且金融业发展格局演变可能具有动力转换特征,表现为由资本要素投入与产业分布匹配度提高驱动,转化为依托劳动力要素投入与产业分布匹配度提高驱动。(2)以东部地区金融业最为典型,高涨的劳动工资已经波及到劳动就业,抑制了劳动力要素投入与产业分布匹配度提高,而劳动力流动能力增强有利于提升匹配度,但东部地区房地产价格提高通过对劳动力流动能力的调节,抑制了劳动力要素投入与产业分布匹配度的提升。(3)东中部地区之间金融业发展对劳动力的竞争关系表现出非良性特征。而中西部地区金融业可能存在资本要素投入过度现象,东西部地区可能存在投机性资本要素投入,以上均不利于金融业资本要素投入与产业分布匹配度的提高。(4)我国经济增长中所包含的实体经济增长能力较弱,导致无法以需求为导向促进金融业发展规模扩大,致使金融业双要素投入与产业分布的匹配度无法有效提高。而要素投入与产业分布匹配度较高地区具有的特征为:金融业双要素供给处于相对有效竞争市场,且金融业发展对资本要素的吸引力高于劳动力要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娟  胡洋  
文章采用2005-2017年"一带一路"中国沿线省市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从对外开放和要素流动视角研究了区域流通业发展的理论逻辑。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中国沿线省市流通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对外开放对沿线省市流通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开放所带来的新一轮竞争等原因,其促进作用尚不明显;要素流动对流通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较大,其空间外溢效应明显;经济增长、人口城镇化率及连锁化程度对流通业发展水平产生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对流通业发展水平存在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白璐  赵少平  蒋满霖  
监测"一带一路"沿线省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协同合作和推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文章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评价、影响因素和效应研究三个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构建区域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一带一路"沿线的18个省域金融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从地理区域和经济距离两个维度分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特征;从金融发展水平和制约因素两个角度分析造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原因。得到如下结论:"一带一路"沿线省域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地理差异性特征,且影响因素也具有区域差异。对区域金融发展造成影响的核心因素,按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状况、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雪青  
文章以"一带一路"战略重点涉及省份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区域物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模型分析了2009—2013年间区域物流效率变动、差异及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娟娟  孙未未  
后金融危机时代,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随着电商规模的快速扩张,资金流在第三方支付领域已经形成垄断格局,并以直连、反接等方式游离于银联之外,这不仅不利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也不利于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为此,出现了以监管第三方支付、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网联。由于我国的第三方支付承载着"一带一路"区域电子商务领域大量的现金流业务,因此,网联必然对"一带一路"区域的电子商务产生重大影响。从短期看,以强制性手段介入网络经济的网联会使发展能力有限的电商平台运营商忽略部分"一带一路"市场,延缓引入市场尚不明确的优势产品。但从长期看,网联会倒逼"一带一路"区域的电子商务加速精细分工、主动应用新技术、形成发展特色,以便找准在世界电商格局中的定位,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降低短期损失、获得长期收益,"一带一路"区域的电子商务需要谋划网联时代的发展方案,如出台前瞻性较强的运行方案和保障措施、政府明确共担发展风险、沿线国家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确保各子系统高效对接等,使"一带一路"区域的电子商务切实融入专业化、分工化的世界电商浪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巍  
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所涉及区域的经济概况与我国物流发展形势,可以发现现代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表现在多个层面。在此背景下,需要做好物流的顶层设计,通过强化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化"一带一路"的实际效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巍  
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所涉及区域的经济概况与我国物流发展形势,可以发现现代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表现在多个层面。在此背景下,需要做好物流的顶层设计,通过强化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化"一带一路"的实际效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巍  
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所涉及区域的经济概况与我国物流发展形势,可以发现现代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表现在多个层面。在此背景下,需要做好物流的顶层设计,通过强化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化“一带一路”的实际效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琴  
当前中国对外金融合作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促进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对外金融合作机制,二是规避国际金融风险的对外金融合作机制。中阿金融合作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双方金融合作机制的建立主要存在两个难题:一是中阿之间缺乏高层次的官方金融合作对话机制和决策机构,二是中阿之间的经济体制存在较大差异,使双方进行深入的金融合作出现困难。建立中阿金融合作机制需要形成双方高层金融合作对话机制,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之上,继续扩大货币互换、本币结算的范围,便利中阿经贸发展;搭建中阿产能合作的官方对话平台和机制,建立中阿金融合作机制;积极推动阿拉伯国家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选择海合会国家进行金融创新合作,以点促面,促进中阿金融深入合作。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光辉  
本文通过对国际贸易中心、中国国家统计局、新加坡统计局等官方公开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详细描绘出2007年至2018年期间中新贸易与投资合作的发展变化;同时总结了两国区域合作的模式选择,即自由贸易协定模式、跨国城市共建模式、跨国经济走廊开发模式;并且对报告期内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的14个城市与新加坡的经济联系强度作出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两国贸易与投资地位不对称,商品结构与投资领域仍有优化与扩大的空间;我国沿海各发达城市与新加坡的经济联系密切,为中新两国的合作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闫妍  
本文系统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下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物流效率的动态变化以及内外部影响因素,不仅对物流业的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且也是促进我国“双碳”目标完成的重要动力之一。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物流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然而,自“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东西部地区的效率差距已逐渐缩小。另外,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还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物流专业化程度对物流效率的正向作用均显著,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正效应)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负效应)沿线地区之间的开放水平对物流效率的提升具有相反的影响作用。据此本文提出我国物流产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峰  陈俊婷  
文章从"一带一路"重点涉及的五大区域中选取18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2013年现代服务业面板数据,应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五大区域18省各年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6年间18省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有大幅度提升,差距有所减小,发展水平等级由低水平为主升级为以中等水平为主,五大区域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东南地区、内陆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最后在分析各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后提出提升策略,以促进各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