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58)
2023(14312)
2022(11880)
2021(10978)
2020(8713)
2019(20187)
2018(19652)
2017(36906)
2016(19709)
2015(22164)
2014(21953)
2013(21734)
2012(20573)
2011(18980)
2010(19125)
2009(17781)
2008(17578)
2007(15726)
2006(14338)
2005(13496)
作者
(55894)
(46833)
(46549)
(44093)
(29825)
(22226)
(20922)
(18061)
(17933)
(16673)
(16184)
(15625)
(15120)
(15076)
(14855)
(14463)
(13969)
(13573)
(13509)
(13196)
(12079)
(11408)
(11237)
(10745)
(10555)
(10464)
(10371)
(10290)
(9338)
(9187)
学科
(90520)
经济(90399)
管理(56135)
(50861)
(39721)
企业(39721)
中国(31164)
方法(29155)
(25290)
数学(25132)
数学方法(24855)
地方(23161)
(21305)
业经(20777)
(20313)
(18327)
贸易(18308)
(17757)
(16707)
银行(16687)
农业(16642)
(16299)
金融(16295)
(16263)
(15674)
(15326)
环境(14737)
(14395)
(13125)
技术(12978)
机构
大学(282616)
学院(281429)
(126405)
经济(123966)
研究(107998)
管理(102016)
理学(85768)
理学院(84709)
中国(84180)
管理学(83482)
管理学院(82926)
(62057)
科学(60427)
(59839)
(54111)
研究所(48364)
中心(47621)
财经(45624)
(43861)
(43802)
(41503)
北京(40626)
经济学(39864)
(39269)
(39260)
师范(38936)
业大(36122)
经济学院(35577)
(34617)
财经大学(33663)
基金
项目(180085)
科学(143479)
研究(137730)
基金(131279)
(113766)
国家(112793)
科学基金(95958)
社会(90570)
社会科(85927)
社会科学(85913)
(68307)
基金项目(67683)
教育(62880)
(58192)
自然(57145)
自然科(55804)
自然科学(55790)
自然科学基金(54806)
编号(54793)
资助(53199)
成果(46856)
(44517)
重点(41662)
(41427)
课题(40096)
国家社会(38662)
(38297)
(37745)
发展(36650)
教育部(36057)
期刊
(151487)
经济(151487)
研究(95033)
中国(68556)
(45145)
(43160)
管理(41987)
学报(40314)
科学(39638)
教育(36415)
(32240)
金融(32240)
大学(32012)
学学(29323)
农业(29237)
经济研究(24943)
技术(24807)
业经(23840)
财经(23443)
(20386)
问题(19722)
(18262)
国际(16812)
世界(16645)
(15851)
图书(14143)
技术经济(13559)
(13525)
论坛(13525)
现代(12505)
共检索到461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吕江   张可  
“一带一路”倡议已走过十余个年头。这期间,尽管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诸多重大而深远的事件和变化,但共建“一带一路”却始终如一地向前迈进,成为国际合作中的时代典范。“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一个项目合作的具体实践过程,更是一个制度合作的不断建构过程。其既承载了历史所赋予的文化传统,又彰显了时代所蕴含的制度生命力。而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缩影,能源合作极好地反映了这种制度建构的过程和优势。无论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的建立,还是能源治理观的变革,都充分凸显了这一点。未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必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应着眼于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碳中和“1+N”政策体系,通过创新性地运用涉外法治,保障“一带一路”更高质量地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文淑惠  胡琼  程先楠  
文章基于2003-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和系统GMM检验东道国制度环境在东道国金融发展影响中国OFDI区位选择中是否具有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东道国制度质量高低显著影响其金融发展对中国OFDI的吸引作用,且存在一个制度质量临界值,样本国家中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亚国家、以科威特为代表的中东国家、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国家等17个国家金融配置效率较高,有利于中资企业获取海外融资,建议具有强烈融资动机的中资企业选择上述国家进行投资。其次,东道国金融发展本身对中国OFDI有促进作用,对于沿线其他制度环境相对较差、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东道国,建议中央政府进行更加广泛的制度性安排切实加强金融合作,最大程度解决海外投资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困境,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颜少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10年来,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当前,在美对华遏制持续深化、俄乌冲突加剧世界格局演变、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纵深演进、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等新形势下,需要高度重视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战略制衡和在其战略拉拢和舆论影响下相关国家的战略疑虑,以及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一些国家的战略防范等战略竞争风险,外部环境中的地缘政治风险与安全风险,建设推进过程中宏观经济风险与投融资风险、国际舆情风险,以及自身存在的短板和体制机制等不健全带来的国内风险。要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分类施策化解有关战略竞争对冲风险,巩固以中国周边为基础的“一带一路”建设基本面,全面加强“一带一路”机制化建设,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周理  
"一带一路"建设下,中国与中东、中亚以及非洲的能源合作面临不同的发展态势与瓶颈制约:中东地区资源民族主义势力的抬头、资源投资环境的制约以及受到油气合作中不良舆论的负面影响等;中亚地区国家权利的高度集中、油气管道运输的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非洲地区油气资源政策复杂多变、一些公司对油气项目的主导力度不断加大以及西方油气公司的吸引力等。因此,中国要通过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强国防建设以及创新外交理念等路径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郑国富  
东盟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者与参与者,近年来,双边农产品贸易急剧飙升,成效显著,东盟已成为中国农产品贸易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基于中国与东盟在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产业格局、产品结构、消费层次等互补优势,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构建区域性农产品贸易合作新体系,未来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郑国富  
东盟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者与参与者,近年来,双边农产品贸易急剧飙升,成效显著,东盟已成为中国农产品贸易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基于中国与东盟在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产业格局、产品结构、消费层次等互补优势,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构建区域性农产品贸易合作新体系,未来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任虎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参与的区域合作新模式,也为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能源国际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能源合作,并通过双边条约形式开启能源合作制度化进程。但是受历史、经济及政治原因的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在能源双边合作法律制度方面存在前瞻性不足、合作制度体系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协调等问题。今后应明确能源国际合作主管部门,创新以能源发展为目标的合作匹配制度,发展能源区域合作制度,为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下能源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丁锋  
"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与区域内其他国家产能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埃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一带一路"战略中关键节点。中国和埃及具有产业互补性,再加上中国有必要、也有能力进行产业合作,而埃及也积极对接中国"一带一路"的产业合作项目。为积极推动中国埃及的产业合作,应该设计产业合作的原则和机制,选定重点合作的产业,构建中国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完善金融支持,形成多样化的金融支持体系及产业园区集群性合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沐野  成思思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计划是新时期我国深化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宏观合作规划,也是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探索和深化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推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计划涵盖欧亚非三大洲近60多个国家与地区,各国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迥异,因此,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计划推进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基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能源生产国的地理位置与重要程度,将其划分为四大区域,并通过建立"1+1+6+5+N"石油圈框架,深入分析合作框架内国家能源供应格局及其能源合作的一系列风险。最后得出结论:深化合作内容,深挖合作潜力,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沐野  成思思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计划是新时期我国深化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宏观合作规划,也是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探索和深化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推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计划涵盖欧亚非三大洲近60多个国家与地区,各国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迥异,因此,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计划推进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基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能源生产国的地理位置与重要程度,将其划分为四大区域,并通过建立"1+1+6+5+N"石油圈框架,深入分析合作框架内国家能源供应格局及其能源合作的一系列风险。最后得出结论:深化合作内容,深挖合作潜力,构筑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是加速推进我国能源国际合作步伐、加速形成区域共同体的有效路径和战略重点。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智铭  杨月元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中新经贸合作带来更大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新经贸合作受到双方外交关系、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投资环境和彼此文化认同等因素的影响。要抓住发展机遇,改善现状,就要在正确分析其存在问题原因的基础上,强化中新高层战略沟通、推进中新经贸纵深合作、优化中国西部投资环境和实现中新民心相通互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振宇  汪宝  
绿色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新理念。为践行这一理念,应以"绿色产品"为突破点。鉴于此,以探究和完善"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绿色产品合作发展路径为主要目的,将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并看成有限理性的博弈方,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分析我国与绿色产品资源国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的合作博弈是发展绿色产品的理想状态,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绿色产品的初始意愿对此状态的形成具有正向作用,绿色收益、溢出收益及惩罚成本对此状态的形成具有正向作用,绿色成本及净转移成本对此状态的形成具有逆向作用。上述结论的提出不仅为发展绿色产品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绿色发展的相关理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郑国富  
新时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农业合作是我国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和优先方向。中越两国地理毗邻、人文相近、自然优势互补,农产品贸易合作卓有成效,但仍存在贸易数量偏低、贸易失衡、层次低下、种类单一、互补性潜能优势尚未挖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发展不足等突出问题。深化政治互信,完善协商机制,构建中越农产品贸易合作体系,推进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深化农产品跨境电商合作,实现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德慧  
文章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视角,探讨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需求与发展路径。文章认为,"一带一路"与供给侧改革的固有关联,需求管理制度与经济发展缺乏匹配性,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都是实施供给侧改革战略的内在需求,供给侧改革需要通过完善宏观政策机制、强化国内省际产业协作、调控和引导化解产能过剩、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双边或多边合作等路径加以实施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