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44)
- 2023(15889)
- 2022(13701)
- 2021(12846)
- 2020(10628)
- 2019(24395)
- 2018(24492)
- 2017(46458)
- 2016(24602)
- 2015(27712)
- 2014(27271)
- 2013(27117)
- 2012(24530)
- 2011(22307)
- 2010(22227)
- 2009(20727)
- 2008(19905)
- 2007(17513)
- 2006(15504)
- 2005(13467)
- 学科
- 济(103901)
- 经济(103796)
- 业(69994)
- 管理(65011)
- 农(51929)
- 企(47984)
- 企业(47984)
- 方法(44046)
- 数学(38017)
- 数学方法(37586)
- 农业(34049)
- 业经(26824)
- 贸(26382)
- 贸易(26368)
- 中国(25747)
- 易(25546)
- 财(22061)
- 地方(22016)
- 学(19955)
- 制(18088)
- 理论(16078)
- 环境(15009)
- 技术(14726)
- 发(14570)
- 银(14151)
- 银行(14115)
- 策(14022)
- 和(13978)
- 融(13647)
- 金融(13645)
- 机构
- 学院(349045)
- 大学(345937)
- 济(144832)
- 经济(141925)
- 管理(138671)
- 理学(121039)
- 理学院(119824)
- 管理学(117722)
- 管理学院(117139)
- 研究(116107)
- 中国(86973)
- 京(71806)
- 农(71411)
- 科学(70653)
- 财(61264)
- 所(57312)
- 业大(56901)
- 农业(54725)
- 中心(53520)
- 研究所(52128)
- 江(50566)
- 财经(49604)
- 范(45875)
- 师范(45520)
- 经(45303)
- 北京(44509)
- 经济学(42167)
- 院(41771)
- 州(40819)
- 经济管理(38487)
- 基金
- 项目(240355)
- 科学(188982)
- 研究(179282)
- 基金(174362)
- 家(150722)
- 国家(149400)
- 科学基金(128620)
- 社会(113621)
- 社会科(107370)
- 社会科学(107344)
- 省(94284)
- 基金项目(92852)
- 自然(82054)
- 教育(80855)
- 自然科(80116)
- 自然科学(80099)
- 自然科学基金(78604)
- 划(77551)
- 编号(75312)
- 资助(70605)
- 成果(59813)
- 重点(53055)
- 部(53049)
- 发(52051)
- 课题(50090)
- 创(49748)
- 国家社会(46634)
- 创新(46301)
- 教育部(45489)
- 科研(45484)
共检索到510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涛
全球贸易格局一体化加速了我国贸易开放,在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贸易开放不断加深并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对国内商品流通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贸易的价格传导机制理论分析贸易开放对农村消费品的价格影响,同时定量分析由贸易开放扩张导致的消费价格变化对农村流通市场的扰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农村消费品的价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贸易开放对农村消费品的价格传导具有空间异质性和商品异质性,贸易开放度对农村食品价格的影响更大,这也与“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有较大关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刁莉 邓春慧 李利宇
基于地理环境、自然禀赋以及与中国贸易的互补性等因素,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了2001-2016年我国对西亚六国的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研究显示:进出口国的人均GDP和进口国的人口规模可以促进我国对西亚六国的出口贸易;区域贸易协定、基础设施水平和政府效率等因素对贸易非效率有重要影响。由此建议我国对西亚国家贸易中,应有针对性地出口,进一步推进地区合作平台建设、重视港口利用、开展执法合作,并警惕贸易风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思奇
中亚是中国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域。自"一带一路"推进以来,中国与中亚贸易有了长足发展,但各种非关税壁垒仍然制约着双边贸易畅通,贸易便利化有很大提升空间。本文运用GTAP模型研究得出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将促进中国与中亚五国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增加,贸易条件改善;但除美国外的其他国家经济将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从产业层面来看,贸易便利化对矿产资源、纺织服装、轻型制造业及重型制造业部门产生较大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洪瑞 郭海红 殷健
文章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各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绿色生产率效应,探讨了中国与东盟各国进行木质林产品贸易对东盟各国绿色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策略调整,以及消除沿线国家对于绿色经济增长的担忧和质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此,文章基于2003-2019年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在测度东盟各国绿色经济增长水平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双方木质林产品贸易对东盟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1)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显著正向提升了东盟各国绿色生产率,影响系数达到了0.134,各国平均技术进步指数达到了1.369,说明技术进步是推动绿色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2)"一带一路"相关贸易政策对东盟各国绿色生产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影响系数为0.143,显示与我国进行木质林产品贸易并未削弱东盟地区发展的绿色红利;(3)木质林产品贸易对技术进步指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161,表明东盟各国林业企业技术与设备得到有效的进步与升级。但受制于人力资本差异与水平限制,当地的林业企业在管理水平、资源配置与规模生产等方面提升效果不佳。基于此,提出四点政策启示:一是进一步优化现有贸易体制,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加快推进贸易政策自由化与便利化;二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出口退税等措施积极引导中国林业企业"走出去";三是加大林业教育投入与支出,不断强化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林业行业高端人才储备;四是林业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得产品差异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谭晶荣 王丝丝 陈生杰
文章采用1995-2013年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与中亚五国主要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其结构,并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中亚五国主要农产品贸易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就中国与中亚五国如何进一步开展合作,以便更大程度地提升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潜力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洪秋妹
文章首先从贸易规模及结构两方面分析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现状,其次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一带一路"政策变量,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增幅较大,但总量仍偏低,且进出口结构和市场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人均GDP差额、物理距离、农业增加值占比以及两国是否接壤会对农产品贺易产生影响。最后,为更好地促进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亚五国 农产品贸易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冰 徐艳
中亚五国凭借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与其加强贸易合作的必要性。本文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基于产品技术含量的分类,根据中国和中亚五国的一般贸易额,分析了其贸易技术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双方贸易额虽然逐年增长,但整体规模较小且呈现地区间不平衡,中国对五国的出口技术结构以低技术、中技术产品为主,从五国进口的技术结构主要是资源性产品为主。未来,建议优化双方贸易产品结构,促进双方贸易结构多元化,并加快建设中国—中亚五国贸易自由区,为双方贸易合作升级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晓东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服务贸易成为中国国际贸易发展新的增长点,"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国服务贸易尽管规模较大,但还存在开放度不高、贸易竞争力行业差别大等问题,未来在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建筑服务、通信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技术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应着力促进服务贸易优势行业发展;推进中西部服务贸易发展,改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金融服务贸易发展;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扩大旅游服务贸易出口。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服务贸易 贸易竞争力 比较优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志中
传统的全球贸易治理体系由美国等发达国家掌控,受霸权主义、单边行动影响,应对经济全球化问题步履维艰。在自身经济增长乏力、民主制度和发展模式逐步暴露不足的情况下,美国等发达国家参与全球贸易治理的意愿有所下降。目前,全球贸易治理处于比较严重的"治理困境"和"治理赤字"状况,全球性贸易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构建更加均衡普惠的全球贸易治理模式,这种全球贸易治理新模式的宗旨是共同治理,实现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贸易治理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实践将有助于解决当前全球贸易治理的失灵、失衡和失序问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金叶 徐俊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之际,利用Novy(2011)模型测度1995—2017年中国、美国、日本与"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的贸易成本,研究中国在"一带一路"的贸易成本比较优势及5年来取得的进步。结果表明: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成本比较优势日益显现,下降幅度远高于美、日。从区域看,中国在亚洲大洋洲的贸易成本优势最明显,在非洲和拉美地区贸易成本较高;中国在"一路"国家贸易成本下降幅度大于"一带"国家,均好于美、日;自"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成本下降了6个百分点,远超美、日,表明"贸易畅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要继续深化贸易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 新比较优势 贸易成本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 张宇璇 陈小辛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2002—2017年中国从"一带一路"参与国进口最终消费品的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而后构建贸易非效率模型,从双边制度差异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贸易潜力实现的因素,并基于此探讨了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参与国最终消费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与前景。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的经济发展规模对中国进口最终消费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理距离是抑制中国进口贸易的主要因素。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的文化差异对中国从其进口最终消费品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政治制度差异对中国从其进口最终消费品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整体而言,中国从"一带一路"参与国进口最终消费品的贸易效率很低,但近些年有上升趋势。现阶段,中国从"一带一路"参与国进口最终消费品的增长速度较快,且面临的贸易阻力逐年下降。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具有为"一带一路"参与国提供广阔最终消费品市场的巨大潜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中海 冯梅 袁凯彬
通过运用分位数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中亚区域对外直接投资的能源进口贸易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与中亚区域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能源进口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人均收入水平对能源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呈"U"型特征,能源进口产品从初级产品规模扩张向高附加值产品提质转变;地理距离对能源进口的负面影响随着条件分位点的提高呈现下降趋势,贸易投资便利化将弱化距离成本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中海 冯梅 袁凯彬
通过运用分位数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中亚区域对外直接投资的能源进口贸易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与中亚区域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能源进口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人均收入水平对能源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呈"U"型特征,能源进口产品从初级产品规模扩张向高附加值产品提质转变;地理距离对能源进口的负面影响随着条件分位点的提高呈现下降趋势,贸易投资便利化将弱化距离成本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丽珍 张兴国
"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使得我国与沿线各国贸易来往日益频繁,深化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本文从整体、地区和代表国家三个角度出发检验我国对外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旨在为我国各地区借力"一带一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结果表明:在整体上,相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国存在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和劳动力要素比较优势。在地区中,相对于东亚、中亚、东南亚、中东欧,我国表现出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和劳动力要素比较劣势;相对于南亚、西亚北非,我国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在国家中,相对于蒙古、泰国、缅甸、伊拉克、俄罗斯、马其顿和摩尔多瓦,我国表现出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