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62)
2023(9403)
2022(7958)
2021(7271)
2020(5844)
2019(13187)
2018(12811)
2017(23454)
2016(12531)
2015(13632)
2014(12572)
2013(12227)
2012(11166)
2011(10232)
2010(10370)
2009(9790)
2008(9238)
2007(8554)
2006(7822)
2005(6835)
作者
(35906)
(29867)
(29760)
(28163)
(18954)
(14448)
(13334)
(11438)
(11394)
(10845)
(10253)
(10063)
(9711)
(9407)
(9361)
(9341)
(8779)
(8749)
(8707)
(8613)
(7503)
(7429)
(7338)
(7028)
(6796)
(6646)
(6637)
(6602)
(6207)
(6028)
学科
(46317)
经济(46264)
管理(31664)
(26352)
(19814)
企业(19814)
(16792)
地方(14708)
中国(14469)
方法(14219)
(12598)
数学(11553)
农业(11481)
业经(11362)
环境(11342)
数学方法(11288)
(10266)
(9177)
贸易(9170)
(8842)
(8327)
理论(8216)
(7852)
(7435)
地方经济(7280)
(7238)
(7084)
金融(7082)
教育(6880)
生态(6826)
机构
学院(165460)
大学(162524)
研究(63562)
(60690)
经济(59226)
管理(55625)
中国(47058)
理学(46819)
理学院(46167)
管理学(44895)
管理学院(44636)
科学(41742)
(36458)
(33001)
(32908)
研究所(30012)
中心(28955)
(28070)
(27083)
业大(26633)
农业(25691)
(24979)
师范(24642)
(24016)
北京(22992)
(22027)
财经(21227)
(21185)
技术(20703)
师范大学(19574)
基金
项目(113694)
科学(87727)
研究(83199)
基金(79231)
(71646)
国家(71032)
科学基金(58831)
社会(50794)
社会科(47744)
社会科学(47730)
(46013)
基金项目(41283)
(39078)
教育(38095)
自然(38023)
自然科(37002)
自然科学(36987)
自然科学基金(36272)
编号(34362)
资助(31657)
成果(28207)
重点(27152)
(26598)
课题(25514)
(23540)
(23221)
创新(21976)
科研(21903)
(21531)
计划(21391)
期刊
(76740)
经济(76740)
研究(49399)
中国(40583)
(31753)
学报(30940)
科学(27302)
教育(25096)
大学(22808)
农业(21823)
管理(21713)
学学(21130)
(20785)
(14467)
金融(14467)
技术(14308)
业经(14167)
经济研究(12547)
(11782)
图书(10124)
财经(9883)
(9308)
资源(9291)
问题(9094)
(8684)
科技(8282)
业大(8196)
职业(8072)
(7952)
书馆(7700)
共检索到263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允端  
"一带一路"倡议着重强调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明确提出携手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这就为西北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当前,在实现民族复兴、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征程中,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地区应稳中求变,通过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发挥科学技术强大杠杆作用,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建立联防联控的跨区域生态治理协调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长效机制,逐步推进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胡超   李泰霖   廖万红  
我国海外园区历经30余年建设,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面临一定的困境,亟需转向。党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政府积极贯彻的体制优势,东道国基于政治互信的强烈合作意愿与积极配合,以及参建企业结合东道国环境务实灵活创新是海外园区快速发展的主要经验。我国政府持续经济金融支持引致的合法性质疑,东道国治理环境复杂多变引发的建设风险,以及企业“经济—社会—环境”非协调投入导致的认可度下降是海外园区面临的现实困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我国海外园区建设动力亟需从政府推动转向市场驱动,建设目标从“以经济为中心”转向“经济—社会—环境”协同推进,建设功能从搭建平台转向展示形象。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晓华  刘静芳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外合作办学带来了新机遇。我国西北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承载区域,该地区中外合作办学的水平制约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进程。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合作办学的利益相关者有政府、高等教育机构、学生、家长等,不同利益主体都有各自的价值诉求。受制于西北地区中外合作办学的条件,利益主体的预期利益与西北地区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出现了矛盾与冲突,引发了合作办学的发展需求与政府政策的矛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实践主体执行的矛盾和大众需求与西北地区社会参与缺失的矛盾。要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和各方利益诉求的平衡,培养一批适应"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人才,需要宏观管理主体完善政策保障,实践执行主体提高合作办学质量,社会参与主体积极响应合作办学。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银芬  
目前中国海外园区正处于加速发展和向高水平迈进的新阶段,但建设高水平海外园区仍面临相关阻碍因素,不仅局部园区建设面临较大的政治经济风险、海外园区建设与分布缺乏系统性安排,且海外园区建设的投资运营模式缺乏统筹规划、海外园区建设所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比较缺乏。未来应强化园区建设的制度顶层设计、强调海外园区建设的东道国融入、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完善园区建设的投融资支撑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姚  
在“一带一路”的桥梁沟通下,新时代的中国在经济建设层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深入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地区经济建设的实现路径,应当从区域、政策、社会三重维度推动新时代东北地区经济的有序建设。这不仅是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在立足新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向第2个百年目标不断进取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金磊磊  
人才是任何战略推行的支点与关键,"一带一路"倡议离不开组织、工程、非通用语言等方面人才的保障。然而,由于国家意志及教育定位上阶段性差异,面对"一带一路"的人才需求,目前国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将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需要对当下高等教育路径进行较大的转向。研究认为,为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加快中西部高校建设,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重视"丝路"区域的大学联盟并拓展留学生教育,同时,要建构平台与标准促进"高精尖"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菊霞  
“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需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治理”,探索跨域治理的新型治理模式。职业教育准公共产品的公益性与外溢性、资源稀缺与组织互赖性、国际化与区域竞争力、合作治理网络化等四要素诠释了国际合作跨域治理的动因、基础、需求及主要工具,构成了国际合作跨域治理的基本逻辑。然而,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跨域治理面临宏观政策与微观机制衔接错位、资格框架国际衔接互认缺位、高职院校和境外企业融入空位、合作主体价值与认知框架更新失位等主要挑战。为走出困境,提出探索强化治理制度统筹,完善国际合作配套政策与工作机制;打通治理工具壁垒,探索资格互认制度与试点实施;发挥企业治理主体作用,加强国际产教融合机制协同与校企联结;强化建立治理规范,把握外部特征提升内涵建设。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永丽  王博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它不仅是中国在世界崛起的标志,而且也全面体现了中国发展的国际视野,并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是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地,在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伊斯兰金融,对地域经济甚至全球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伊斯兰金融的特征、发展态势和中国西北地区发展伊斯兰金融的优势进行研究,认为中国西北地区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发展伊斯兰金融的时机已成熟,并对西北地区发展伊斯兰金融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雅琴  白中科  张继栋  潘健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对东南亚地区进行生态安全现状评估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东南亚地区10国(未包含东帝汶)为研究靶区,紧扣生态安全本质构建基于经济—自然—社会(EES)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采用TOPSIS模型对研究区各国生态安全状况进行测算。研究发现研究区各国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得分区间为0.350~0.599,总体在0.45附近波动;新加坡、文莱达到较安全等级,生态安全状况良好;老挝、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为临界安全,自然资源贫乏,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体系薄弱;柬埔寨、缅甸和印度尼西亚为较不安全等级,经济发展缓慢,生态系统脆弱。为此,亟须提出针对不同生态安全等级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空间管控能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地区的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余爱芳  贺曲夫  
通过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西北与中亚在能源、经贸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的贸易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梳理,分析双边的贸易结构、基础设施、开放程度和政治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及其对双边的贸易合作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借助"一带一路"实施与推进,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与贸易合作。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彭亮  刘国城  
以西北地区118家上市公司2010-2017年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样本公司投资效率及其分解,并应用Tobit回归模型检验影响因素,从而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西北地区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对于西北地区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短期效果显著,长期效果偏弱;投资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地区经济水平与投资效率正相关,且该关系受地区行业结构特征等影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课题组  李红娟  刘现伟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东北亚开发之窗"的我国东北地区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对于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新兴产业、发掘民营经济的巨大经济潜力、突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瓶颈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东北地区民营经济面临有效投资严重不足、制度供给不到位、民营企业对外开放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专业分工协作性差等问题。为此,东北地区民营经济需要借助地缘优势,尽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合作大通道、大平台。企业应内外兼修进行制度创新,提升对外合作水平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课题组  李红娟  刘现伟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东北亚开发之窗"的我国东北地区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对于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新兴产业、发掘民营经济的巨大经济潜力、突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瓶颈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东北地区民营经济面临有效投资严重不足、制度供给不到位、民营企业对外开放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专业分工协作性差等问题。为此,东北地区民营经济需要借助地缘优势,尽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合作大通道、大平台。企业应内外兼修进行制度创新,提升对外合作水平和能力,开拓对外合作新途径,为新一轮东北振兴和发展提供新动能。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汪德荣  
在阐述港口物流体系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北部湾港物流体系建设的相关情况,基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提出了广西北部湾港现代物流体系的构建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虹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存在着"两高两低"现象。我国向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农产品受困于质量管控体系亟须完善,出口供求存在信息不对称,易于受到后者贸易壁垒掣肘等问题。为化解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困境,我国应健全农产品质量管控机制,以完善的出口信息服务机制化解农产品出口供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采取不同渠道和策略科学跨越贸易壁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