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35)
- 2023(17168)
- 2022(14417)
- 2021(13351)
- 2020(11180)
- 2019(25558)
- 2018(25424)
- 2017(48432)
- 2016(26648)
- 2015(29990)
- 2014(29733)
- 2013(28765)
- 2012(26081)
- 2011(23388)
- 2010(23680)
- 2009(21998)
- 2008(21234)
- 2007(18759)
- 2006(16516)
- 2005(14979)
- 学科
- 济(99459)
- 经济(99316)
- 管理(77234)
- 业(71007)
- 企(59539)
- 企业(59539)
- 方法(41413)
- 数学(34718)
- 数学方法(34225)
- 中国(29472)
- 农(28465)
- 财(27518)
- 业经(24472)
- 制(23291)
- 学(21653)
- 地方(19973)
- 理论(19841)
- 贸(19130)
- 贸易(19120)
- 农业(18584)
- 易(18570)
- 银(17263)
- 银行(17215)
- 融(17112)
- 金融(17108)
- 务(16837)
- 财务(16756)
- 财务管理(16721)
- 行(16403)
- 体(16382)
- 机构
- 大学(368329)
- 学院(366543)
- 济(142610)
- 管理(140773)
- 经济(139320)
- 研究(124195)
- 理学(120905)
- 理学院(119522)
- 管理学(117281)
- 管理学院(116614)
- 中国(92141)
- 京(79259)
- 科学(75540)
- 财(68695)
- 所(61909)
- 农(57143)
- 研究所(56022)
- 中心(55556)
- 江(54970)
- 财经(53947)
- 业大(53068)
- 范(50634)
- 师范(50186)
- 北京(50175)
- 经(48897)
- 院(45470)
- 州(44485)
- 农业(44421)
- 经济学(42642)
- 师范大学(40444)
- 基金
- 项目(246821)
- 科学(193696)
- 研究(184837)
- 基金(177016)
- 家(153274)
- 国家(151968)
- 科学基金(130505)
- 社会(114896)
- 社会科(108676)
- 社会科学(108649)
- 省(96771)
- 基金项目(93355)
- 教育(86254)
- 自然(83318)
- 自然科(81359)
- 自然科学(81340)
- 划(81309)
- 自然科学基金(79814)
- 编号(77027)
- 资助(72228)
- 成果(64067)
- 重点(55589)
- 部(54044)
- 课题(53886)
- 发(52264)
- 创(51370)
- 创新(47840)
- 项目编号(47554)
- 制(47433)
- 国家社会(46811)
- 期刊
- 济(161420)
- 经济(161420)
- 研究(112525)
- 中国(76769)
- 学报(57403)
- 管理(53574)
- 农(53512)
- 财(52995)
- 科学(52218)
- 教育(51103)
- 大学(44171)
- 学学(40973)
- 农业(36789)
- 融(33082)
- 金融(33082)
- 技术(32636)
- 业经(26621)
- 财经(26217)
- 经济研究(25731)
- 经(22397)
- 问题(21054)
- 图书(20184)
- 业(19256)
- 理论(17580)
- 科技(17484)
- 版(17259)
- 贸(17172)
- 现代(16569)
- 技术经济(16253)
- 实践(16047)
共检索到552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新奇 苏伟琳
国际化人才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关键与支点,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带一路"的实施效果,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国际化人才流动的新趋势与新特点,构建符合"一带一路"背景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新内涵,梳理与总结国际化人才流动的新特点,提出构建政府、高校和企业"三位一体、联动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以期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献计献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信
自从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后,中国就开始与"一带一路"沿路各国的经贸往来与合作。之后,中国与中亚和欧洲各国的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也逐步加大。中国首创的"一带一路"倡议,契合了沿线各国共同发展和共同需求的愿望,也开启与搭建了沿线各国优势互补、开放发展的新机遇,体现了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与共赢的精神。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的"一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多语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晓洋
"一带一路"建设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深化国际化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带来了契机,国际教育交流是"一带一路"各建设主体之间互联互通的平台和有力支撑。通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职业院校 国际化 人才培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艺
<正>近年来,中俄两国农产品市场均进行了结构调整、消费转型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升级,双方合作不仅包含了传统的粮食,还扩展到渔业、林业及其深加工等领域。在“一带一路”及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的新机遇下,中俄贸易发展迅速,成为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据统计,2023年1-11月,中俄两国贸易总额达2181.76亿美元,历史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6.7%。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沈光临 薛晓 杨继瑞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国际交流人才对于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需要加强对国际化人力资源的开发,尤其应对国际交流人才进行多元化培养,以更好地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当前,我国对国际经贸交流人才的培养,如工程技术类法语人才的培养,在高等教育和企业管理两个方面均存在短板。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广泛推进和长远发展,满足国际经贸交流对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大量需求,高校和企业都应创新人力资本培养机制,并建立高校—企业协同培养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许穗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该倡议的提出,不仅能够促进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还能带动沿线国家旅游业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发展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高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国际化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文章对"一带一路"进行简述,就"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旅游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林春香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和中国高铁"走出去"不断推进,铁路职业院校作为铁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既迎来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在对铁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铁路职业院校构建"技能+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相芬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协同创新对高职教育的意义。通过梳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为高职教育明确目标、完善理念、修正不足提供参考,以此满足国际市场对复合型高端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协同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戴家毅
"一带一路"建设使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成为发展前沿,成为与周边国家对接与交流的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东盟陆海相邻,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窗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担负着国家赋予的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三大定位"的历史使命。要推动广西"三大定位"历史使命的实现,培养大批中国—东盟跨文化人才是关键,这也成为广西高校的时代新使命。本文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时代背景,考察和分析广西高校跨文化人才培养现状,发现高校在中国—东盟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地域失衡和东盟留学生生源不均衡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而提出广西高校跨文化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与路径:(1)立足边疆区位优势和学校特色,科学规划跨文化人才培养;(2)跨越各种固有界限与疆界,构建灵活开放的跨文化人才培养体系;(3)打好东盟牌,改善和优化东盟留学生生源和结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鹏熠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与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联和内涵,我国高校可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一带一路"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以从树立"一带一路"国际化教育理念和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强化人才培养与项目建设的结合、优化培养方案和改革课程体系等内生途径层面以及从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招生培养规模、打造来华留学教育品牌课程和专业、增强留学生教育管理等外延途径层面进行改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红荃 肖渝琪
"一带一路"战略为高职教育国际化带来多重机遇和挑战,高职教育的自身属性也决定了其在"一带一路"背景中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二者之间存在着耦合关联。针对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在供给方面存在的理念意识不强,教学资源不足,多元牵涉复杂等问题,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应关注供给侧的持续优化调整。供给侧优化包含要素端和生产端两个方面,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从生产端方面要开放办学理念、建设运行机制、参与职教标准制定,从要素端方面应优化专业布局、共建学习平台、促进文化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质、高效、创新性供给。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剑飞
"一带一路"倡议,给国内众多产业带来走出去的重大机遇,也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需求。随着"高铁出海",轨道交通产业首先实现"走出去",使得轨道交通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尤显突出和迫切。创新模式和途径,在"借船出海"助推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轨道交通 国际化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海燕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对外开放的新步伐做出相应调整,培养能够进行跨文化理解与沟通的新型国际化人才是当务之急,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强外语能力、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同时增加经济贸易基础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内容,并尝试建立与国内国外相关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勇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对外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以我国东盟地区小语种人才培养储备为例,就国内主要外国语高校和一些地方院校的东盟地区小语种专业开设、人才培养层次规模、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就业领域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揭示我国东盟地区小语种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总体趋势和情况,为相关教育机构制定语言发展战略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阚阅 周谷平
"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而结构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迫切要求。作为推动"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一带一路"对助推供给侧结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结构改革的驱动力量在于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创业精神。经济持续增长有赖于对这三个动力要素给予有效的激发。只有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着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通过形成科学理解和正确认识,加强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注重整体推进和构建生态,突出面向全民和贯穿终身,重视国际合作和教育交流,才能有效应对发展动力转换面临的挑战,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