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2)
- 2023(13349)
- 2022(11253)
- 2021(10133)
- 2020(8604)
- 2019(19028)
- 2018(18768)
- 2017(36377)
- 2016(19104)
- 2015(21107)
- 2014(20692)
- 2013(20683)
- 2012(19325)
- 2011(17835)
- 2010(18249)
- 2009(17564)
- 2008(16935)
- 2007(15480)
- 2006(14176)
- 2005(13217)
- 学科
- 济(100522)
- 经济(100418)
- 管理(54003)
- 业(47913)
- 企(37436)
- 企业(37436)
- 方法(34939)
- 数学(31075)
- 数学方法(30785)
- 中国(26466)
- 地方(23258)
- 农(22814)
- 财(22328)
- 制(18990)
- 业经(18640)
- 学(18412)
- 贸(16148)
- 贸易(16137)
- 易(15614)
- 地方经济(15303)
- 农业(15204)
- 融(14963)
- 金融(14962)
- 银(14870)
- 银行(14835)
- 行(14343)
- 环境(13959)
- 体(13497)
- 务(12174)
- 财务(12145)
- 机构
- 大学(283316)
- 学院(283130)
- 济(129752)
- 经济(127254)
- 研究(102635)
- 管理(102534)
- 理学(87011)
- 理学院(86010)
- 管理学(84614)
- 管理学院(84069)
- 中国(78353)
- 财(62553)
- 京(59471)
- 科学(58630)
- 所(52461)
- 财经(48671)
- 研究所(46873)
- 中心(44780)
- 经(44023)
- 农(43277)
- 江(42806)
- 经济学(42075)
- 北京(38336)
- 经济学院(37670)
- 业大(37402)
- 院(37101)
- 范(36527)
- 师范(36217)
- 财经大学(35842)
- 州(34067)
- 基金
- 项目(177997)
- 科学(140069)
- 研究(130742)
- 基金(129839)
- 家(113678)
- 国家(112827)
- 科学基金(95365)
- 社会(86028)
- 社会科(81694)
- 社会科学(81671)
- 省(67918)
- 基金项目(67337)
- 教育(59111)
- 自然(58914)
- 自然科(57533)
- 自然科学(57512)
- 划(57503)
- 自然科学基金(56453)
- 资助(53213)
- 编号(51667)
- 成果(42897)
- 重点(40884)
- 发(40174)
- 部(39859)
- 课题(36588)
- 国家社会(36583)
- 创(36361)
- 教育部(34305)
- 创新(34215)
- 制(33495)
- 期刊
- 济(155052)
- 经济(155052)
- 研究(93621)
- 中国(55381)
- 财(47707)
- 学报(42109)
- 管理(40559)
- 农(39867)
- 科学(38751)
- 大学(31969)
- 学学(30316)
- 融(30111)
- 金融(30111)
- 经济研究(27011)
- 教育(26959)
- 农业(26611)
- 财经(25411)
- 技术(23639)
- 业经(22868)
- 经(22039)
- 问题(20313)
- 贸(18300)
- 国际(16527)
- 技术经济(15394)
- 统计(14563)
- 业(13761)
- 商业(13724)
- 世界(13366)
- 策(13085)
- 现代(12873)
共检索到444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尹响 易鑫 杨继瑞
经济新常态下,由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我国东部和部分中西部资源密集型省份出现了边际投资效益下降和经济增速下滑的现象,但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较大差异。本文引入基础设施投资密度概念,通过格兰杰检验和回归分析,比较基础设施投资密度对我国东北、东部沿海、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显示:总体上看,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升级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仍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显著,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密度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率差异比较明显,东北三省基础设施投资密度对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尹响 易鑫 杨继瑞
经济新常态下,由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我国东部和部分中西部资源密集型省份出现了边际投资效益下降和经济增速下滑的现象,但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较大差异。本文引入基础设施投资密度概念,通过格兰杰检验和回归分析,比较基础设施投资密度对我国东北、东部沿海、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显示:总体上看,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升级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仍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显著,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密度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率差异比较明显,东北三省基础设施投资密度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够显著,东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密度对该地区增长效率的作用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征。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追赶型经济体,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应将长期存在;而努力缩小其区域间的差异,实现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是中国经济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的一项重要潜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白洋 卓乘风 邓峰
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是有效实施供给侧改革以及顺利进行"一带一路"战略工作的根基,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中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借助DEA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对比分析全国与"一带一路"国内段沿线地区硬软性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及其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带"的硬性基础设施投资,"一路"的软性基础设施投资呈现较高的技术效率水平;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呈鲜明的空间依赖性;与全国比较,硬软性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对"一带一路"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硬性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对"一带"沿线的效应较大,尤其是对西北地区产生的本地和溢出效应最大;软性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最明显促进"一路"沿线的集约化水平及带来显著的积极外溢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白洋 卓乘风 邓峰
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是有效实施供给侧改革以及顺利进行"一带一路"战略工作的根基,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中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借助DEA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对比分析全国与"一带一路"国内段沿线地区硬软性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及其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带"的硬性基础设施投资,"一路"的软性基础设施投资呈现较高的技术效率水平;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呈鲜明的空间依赖性;与全国比较,硬软性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对"一带一路"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显著的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娟莉
文章利用2001—2015年我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一带一路"战略下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医疗、道路、通讯、科技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以医疗的作用最为突出,同时,全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村电力在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教育和通讯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方面具有负向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各类基础设施对其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娟莉
文章利用2001—2015年我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一带一路"战略下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医疗、道路、通讯、科技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以医疗的作用最为突出,同时,全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村电力在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教育和通讯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方面具有负向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各类基础设施对其的贡献大小有异。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惠君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的突破口。交通基础设施先行正是为实现"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奠定基础。中国与中亚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必要而可行,并且空间巨大。本文基于中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视角,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国与中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惠君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的突破口。交通基础设施先行正是为实现"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奠定基础。中国与中亚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必要而可行,并且空间巨大。本文基于中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视角,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国与中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隋广军 黄亮雄 黄兴
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影响世界、对世界做出贡献的重要手段,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采用2003年~2012年64个沿线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的关系。首先以主成分法构建基础设施评价指数来衡量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发现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正不断完善,区域差异在缩小;再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增长1%,即能显著促进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增长0.01%,中国投资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2%;最后通过检验中介效应模型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效应约有30%是通过完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来实现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献国
本文将基础设施投资划分为经济基础设施投资和社会基础设施投资,根据永续盘存法估算了中国2003-2015年省级层面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存量,然后将其作为变量引入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经济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又明显大于社会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从地区层面,东中西部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但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明显。
关键词:
社会基础设施投资 经济增长 产出弹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姚鸿韦
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融资将奠定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共赢的基础。文章基于美国铁路建设、马歇尔计划和拉美公共投资与债务危机,分析国际资本、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这三个史实的共性与特性。在肯定国际资本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作用、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增长效应、突出东道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基础上,阐明了共赢的客观必要性。这些史实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推进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国际资本 经济增长 投融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蕾 郭婧云 钱隆 任旭敏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我国逐渐从资本输入国向资本输出国转化,对外基础设施投资更是不断增长。然而对外投资面临的法律风险比国内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因此法律先行是必经之路。以山西某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以及相应成因为例,引入结构方程模型,找出成因中的静态显变因子与动态潜变因子之间的关系,确立风险成因系统的评价指标权重,通过计算得出法律风险成因指标,旨在降低企业对外基础设施投资遭遇法律风险的可能性,并提出法律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投资 法律风险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锐 谭英双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与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推动基础实施项目投资及合作建设,需要注重吸引、发展和保留与其有关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加强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合作,关键是要确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机制,核心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真正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沿线国家、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联系在一起。深化投资商、东道国合作企业、东道国政府、承包商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多方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合作共赢的必然选择。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锐 谭英双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与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推动基础实施项目投资及合作建设,需要注重吸引、发展和保留与其有关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加强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合作,关键是要确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机制,核心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真正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沿线国家、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联系在一起。深化投资商、东道国合作企业、东道国政府、承包商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多方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合作共赢的必然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