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79)
2023(11032)
2022(9066)
2021(8144)
2020(6630)
2019(14536)
2018(13952)
2017(26186)
2016(13546)
2015(14908)
2014(14071)
2013(13609)
2012(12241)
2011(11029)
2010(11350)
2009(10722)
2008(9628)
2007(8805)
2006(7898)
2005(7084)
作者
(35903)
(29462)
(29209)
(27772)
(18405)
(14087)
(13364)
(11305)
(11164)
(10495)
(10030)
(9976)
(9405)
(9135)
(9126)
(8902)
(8608)
(8529)
(8423)
(8299)
(7254)
(7133)
(7021)
(6770)
(6741)
(6520)
(6427)
(6254)
(5899)
(5759)
学科
(55854)
经济(55810)
管理(35625)
(31097)
(25754)
金融(25753)
(25547)
企业(25547)
中国(23743)
(23180)
银行(23173)
(22570)
地方(19653)
方法(17617)
(15563)
数学(14918)
数学方法(14706)
(13709)
业经(13690)
(12789)
中国金融(11099)
农业(10688)
(10422)
贸易(10409)
(10023)
地方经济(10007)
(9656)
理论(9567)
环境(9205)
(8611)
机构
学院(175663)
大学(171789)
(73919)
经济(72248)
管理(63260)
研究(62799)
中国(54347)
理学(53125)
理学院(52496)
管理学(51460)
管理学院(51136)
(36499)
科学(35731)
(34753)
中心(31428)
(30376)
(27372)
研究所(27206)
财经(26822)
(24737)
(24736)
师范(24524)
(24265)
(23750)
经济学(23208)
北京(23142)
(23028)
业大(21863)
经济学院(20868)
(20002)
基金
项目(116809)
科学(92723)
研究(90418)
基金(83305)
(71536)
国家(70949)
科学基金(61537)
社会(58173)
社会科(55265)
社会科学(55252)
(47307)
基金项目(43207)
教育(40753)
(38614)
编号(37517)
自然(36799)
自然科(35983)
自然科学(35976)
自然科学基金(35256)
资助(32919)
成果(30587)
(27871)
重点(27206)
课题(26821)
(25153)
(24480)
国家社会(24392)
创新(23566)
发展(23172)
(22954)
期刊
(85904)
经济(85904)
研究(55613)
中国(40730)
(32121)
金融(32121)
(25896)
管理(24905)
(23667)
教育(23535)
学报(22791)
科学(22156)
大学(17888)
技术(16357)
学学(16347)
农业(15550)
经济研究(14787)
业经(14599)
财经(12716)
(11069)
问题(10086)
图书(9891)
(9279)
国际(9050)
(8528)
论坛(8528)
理论(8362)
商业(8256)
(8230)
资源(8224)
共检索到284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文静  周晓唯  
"一带一路"背景下,建设区域能源金融中心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在既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空间区位因素入手,构建能够客观且全面反映能源金融特色的区域性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西部11个中心城市进行优势测度,得出西安在能源产业规模、金融发展潜力及科技创新等核心要素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西安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把金融业态和能源要素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打造以能源金融为特色的区域金融中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桂堂  
自由港之所以成为当前改革开放的热议焦点,是因为它是基于我国国情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制度创新探索。自由港功能从便利贸易到优化资源配置,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自由港制度的贡献,"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自由港建设应当着力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为一体、凸显金融服务功能、在"敏感"领域深度合作、打造新型的共享经济同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华  李景腾  
推进金融创新不仅对国家战略的实施有积极推动作用,还有利于加大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布局,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装备制造等产能过剩行业重组和优化,刺激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成为我国走出去直接投资的新契机、新机遇、新引擎和新方式。"一带一路"的金融创新需求(一)融通资金需求。"一带一路"规模大,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巨大。为了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发展,我国联合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凡  韦鸿  
"一带一路"战略下,武汉积极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升级版,将对其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在分析"一带一路"对武汉战略优势、区位优势、经济发展优势、科技人才优势升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武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升级版的定位是立足中部、辐射全国、影响全世界,在功能上推进枢纽功能的重构、对接功能的重构、创新功能和信息集散功能的重构。给出的建议是强化政策倾斜、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推进金融创新、改善金融环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丽君  
东盟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合作区域,同时也是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地区。据此,从金融业务合作规模、合作业务品类与合作机构数量等方面,研究中国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现状与新机遇,并深入探讨双方区域金融合作面临的困境。分析发现,中国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仍面临政策协调难度大、网络支付体系匹配度较差及金融交易安全问题突出等困境。继而基于未来中国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方向,从机制创新、支付方式创新、金融平台创新等五个方面,指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创新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金叶  徐俊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之际,利用Novy(2011)模型测度1995—2017年中国、美国、日本与"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的贸易成本,研究中国在"一带一路"的贸易成本比较优势及5年来取得的进步。结果表明: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成本比较优势日益显现,下降幅度远高于美、日。从区域看,中国在亚洲大洋洲的贸易成本优势最明显,在非洲和拉美地区贸易成本较高;中国在"一路"国家贸易成本下降幅度大于"一带"国家,均好于美、日;自"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成本下降了6个百分点,远超美、日,表明"贸易畅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要继续深化贸易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梓麒  蔡宏波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能源合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得到了沿线国家积极响应,截至2016年,中国已同三十多个沿线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二十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二十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涉及多个领域,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5%,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梓麒  蔡宏波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能源合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得到了沿线国家积极响应,截至2016年,中国已同三十多个沿线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二十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二十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涉及多个领域,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5%,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中海  冯梅  袁凯彬  
通过运用分位数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中亚区域对外直接投资的能源进口贸易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与中亚区域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能源进口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人均收入水平对能源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呈"U"型特征,能源进口产品从初级产品规模扩张向高附加值产品提质转变;地理距离对能源进口的负面影响随着条件分位点的提高呈现下降趋势,贸易投资便利化将弱化距离成本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中海  冯梅  袁凯彬  
通过运用分位数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中亚区域对外直接投资的能源进口贸易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与中亚区域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能源进口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人均收入水平对能源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呈"U"型特征,能源进口产品从初级产品规模扩张向高附加值产品提质转变;地理距离对能源进口的负面影响随着条件分位点的提高呈现下降趋势,贸易投资便利化将弱化距离成本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昭  
"一带一路"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大战略,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在国际绿色金融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扩大我国的影响力,使得我国积极参与到全球命运体改造中。绿色金融不仅已成为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支点;而且它也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绿色金融发展应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融合起来,积极探究并创新方法与路径,从而实现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的深度融合,推动区域经济的大发展。文章首次建立了绿色金融战略发展SWOT模型,这是财务管理学领域的一个创新与突破。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唐世辉  刘文翠  
国际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实现形式,中哈产能合作在这一契机下已开始取得多方面的积极进展,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但是目前中哈产能合作过程中融资仍存在诸多问题,中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海外服务网络不足,中资企业的国际信用评级较低,哈国金融市场发展缓慢,难以利用哈国金融市场融资,即便在海外获得融资但是企业对货币、利率、期限等进行管控的能力有限。为进一步促进中哈产能合作持续深入发展,必须大力推进中哈金融合作。本文将结合中哈产能合作的进展现状、企业在融资需求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与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昭  
"一带一路"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大战略,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在国际绿色金融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扩大我国的影响力,使得我国积极参与到全球命运体改造中。绿色金融不仅已成为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支点;而且它也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绿色金融发展应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融合起来,积极探究并创新方法与路径,从而实现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的深度融合,推动区域经济的大发展。文章首次建立了绿色金融战略发展SWOT模型,这是财务管理学领域的一个创新与突破。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永起  
中越历来是友好邦邻、传统的贸易国,在中国"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的倡导之下,中国与越南的经济联系将会越来越紧密。研究中国与越南的金融合作在当今时代背景之下是可行性研究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和越南近年来国内的金融基本面,包括有:GDP、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外汇储备等方面,以要素禀赋为理论依据,比较两国金融的要素禀赋,概述两国当前金融合作现状、两国金融合作问题,提出深化两国金融合作的措施,最终旨在寻求两国金融合作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德祥  周雪晴  孙权  
本文基于2003-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沿线18个重点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金融发展和对外经济开放对区域市场整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国内沿线重点省份金融发展规模对区域市场整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金融抑制下信贷深度和股票交易效率的提升加剧了区域市场分割;同时,随着各地区对外经济开放水平的提高,区域间市场将逐渐趋于整合。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