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29)
- 2023(14784)
- 2022(13026)
- 2021(12089)
- 2020(10164)
- 2019(23248)
- 2018(23056)
- 2017(44150)
- 2016(23952)
- 2015(26731)
- 2014(26243)
- 2013(25729)
- 2012(23289)
- 2011(20965)
- 2010(20999)
- 2009(19784)
- 2008(18854)
- 2007(16418)
- 2006(14414)
- 2005(12860)
- 学科
- 济(90178)
- 经济(90045)
- 管理(70872)
- 业(64226)
- 企(54909)
- 企业(54909)
- 方法(38629)
- 数学(32751)
- 数学方法(32300)
- 财(25155)
- 农(23870)
- 中国(23456)
- 业经(21096)
- 学(20770)
- 制(20743)
- 地方(17620)
- 贸(16686)
- 贸易(16677)
- 易(16176)
- 理论(16162)
- 务(15761)
- 财务(15685)
- 财务管理(15653)
- 农业(15488)
- 环境(15072)
- 和(14930)
- 企业财务(14795)
- 体(14693)
- 银(14576)
- 银行(14526)
- 机构
- 大学(331427)
- 学院(329652)
- 管理(128657)
- 济(127263)
- 经济(124372)
- 研究(112049)
- 理学(111230)
- 理学院(109925)
- 管理学(107875)
- 管理学院(107265)
- 中国(82791)
- 京(71225)
- 科学(69778)
- 财(61103)
- 所(56278)
- 农(51236)
- 研究所(51167)
- 中心(49785)
- 业大(48734)
- 江(48329)
- 财经(48249)
- 北京(44978)
- 范(44636)
- 师范(44242)
- 经(43731)
- 院(41356)
- 农业(39978)
- 州(39049)
- 经济学(37539)
- 师范大学(35909)
- 基金
- 项目(227023)
- 科学(178357)
- 研究(167365)
- 基金(164224)
- 家(142996)
- 国家(141828)
- 科学基金(121740)
- 社会(103920)
- 社会科(98319)
- 社会科学(98296)
- 省(88332)
- 基金项目(87036)
- 自然(79489)
- 自然科(77578)
- 自然科学(77560)
- 教育(76756)
- 自然科学基金(76103)
- 划(74668)
- 编号(69086)
- 资助(66923)
- 成果(56461)
- 重点(51273)
- 部(49482)
- 发(48008)
- 课题(47614)
- 创(47238)
- 创新(44055)
- 制(43649)
- 科研(43235)
- 项目编号(42779)
- 期刊
- 济(142809)
- 经济(142809)
- 研究(98957)
- 中国(64449)
- 学报(52715)
- 科学(48617)
- 管理(48359)
- 财(47184)
- 农(47035)
- 大学(39982)
- 教育(39897)
- 学学(37371)
- 农业(32425)
- 技术(27905)
- 融(27742)
- 金融(27742)
- 业经(23588)
- 财经(23110)
- 经济研究(22948)
- 经(19648)
- 问题(17855)
- 图书(17574)
- 业(16681)
- 科技(16307)
- 理论(16117)
- 版(15470)
- 实践(14793)
- 践(14793)
- 现代(14748)
- 技术经济(14711)
共检索到486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璐瑶 陆玉麒
"一带一路"是基于全球化背景下,旨在打造利益、命运与责任共同体的发展举措。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在复杂的利益关系博弈中占有积极主动的地位,成为新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在纵观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历程的基础上,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各主权国家和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举措,提出中国特有的响应机制,为树立良好的国家外交形象和有效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困境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全球气候变化 响应机制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辉 易天 唐毓璇
现阶段,"一带一路"作为重要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主动作为参与构建的国际经济合作共赢平台。不同于以往的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是由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动倡议的,这一国际合作平台的提出,一方面是基于中国经济的性质与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也是基于特殊的国际经济背景,具有历史必然性。"一带一路"的提出将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引领全球化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长时间、高速度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诸多方面的发展经验。在新型全球化格局中,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可以借鉴中国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等方面的经验,获得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与新契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娜
随着国内产能过剩、人口红利消失、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国内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提升国际影响力及竞争力提供了机会,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快速增长。本文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对外投资的意义入手,探讨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企业提供可靠的政策建议及参考资料,避免对外投资的盲目性,降低对外投资的风险。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及实践价值。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华 李景腾
推进金融创新不仅对国家战略的实施有积极推动作用,还有利于加大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布局,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装备制造等产能过剩行业重组和优化,刺激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成为我国走出去直接投资的新契机、新机遇、新引擎和新方式。"一带一路"的金融创新需求(一)融通资金需求。"一带一路"规模大,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巨大。为了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发展,我国联合主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跨境投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嗜成 万月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主要是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产能合作是发挥中国与东盟各自的比较优势,而非简单的落后产能的转移。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目标是构造一个地区的价值链,让更多的国家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促进中国与东盟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园区是产能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产业聚集效应,带动当地产业的协同发展,是一种有效地产能合作模式,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产能合作蕴含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欧阳华
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进入稳步调整期,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对外投资合作面临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世界经济复苏之路曲折艰难、"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地缘政治风险增加等问题也使中国对外投资合作面临各种挑战。纵观国内外形势,中国当下应稳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加强国际产能合作、聚焦热点进行对外投资并购、快速有序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加快中国服务"走出去"的步伐,使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金丹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的逐步构建,中越产能合作呈现出较快发展的局面。中越产能合作不仅能有效推动双方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而且能有效改善双方贸易不平衡,促进两国经济深度融合。目前,中越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力产业、建材业、电子制造业、辅助工业和基础设施产业,但是中越在推进产能合作的过程中仍存在政治与民间互信较低、金融支撑不足和中国企业目光短视等障碍,需要两国不断培育战略互信,深化金融合作并规范中资企业行为,以拓展双方的合作空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新奇 苏伟琳
国际化人才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关键与支点,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带一路"的实施效果,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国际化人才流动的新趋势与新特点,构建符合"一带一路"背景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新内涵,梳理与总结国际化人才流动的新特点,提出构建政府、高校和企业"三位一体、联动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以期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献计献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凌云 郑淑芳 王珏
中国"一带一路"提出了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为核心的国际经济合作倡议,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依托。本文拟构建完全理性和公平互惠两种情形下跨国企业-东道国政府的博弈模型,并对二者进行比较静态研究,探讨社会责任对企业对外投资效用的影响关系,并试图寻找一条缓解跨国企业-东道国政府争端的"合作共赢"新思路。研究验证了公平互惠偏好下跨国企业-东道国政府的合作共赢能实现帕累托改进:假定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政府提供税收扶持、改善投资环境,博弈的结果是双方效用均大于完全理性时的期望效用。这一命题的研究对于"一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光辉
现阶段,我国交通教育机构的发展面临着外部发展环境存在障碍、内部起步晚带来的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交通教育机构"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可分三步走: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力;确定基本、适宜的"走出去"模式;搭建"走出去"信息服务平台。同时,我国政府应从管理、服务、资金、风险防范应急以及交通教育机构内部保障等层面来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助力交通教育机构"走出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志中
传统的全球贸易治理体系由美国等发达国家掌控,受霸权主义、单边行动影响,应对经济全球化问题步履维艰。在自身经济增长乏力、民主制度和发展模式逐步暴露不足的情况下,美国等发达国家参与全球贸易治理的意愿有所下降。目前,全球贸易治理处于比较严重的"治理困境"和"治理赤字"状况,全球性贸易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构建更加均衡普惠的全球贸易治理模式,这种全球贸易治理新模式的宗旨是共同治理,实现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贸易治理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实践将有助于解决当前全球贸易治理的失灵、失衡和失序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芳芳 张倩 程宝栋 熊立春 侯方淼
全球价值链重构是发展中国家突破"低端锁定"困境,进而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全球价值链存在着重构可能性。从理论上来讲,全球价值链重构是在禀赋变动、技术变革和制度重构三种力量协同作用下不断向横纵延伸的动态、复杂过程。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正使三种力量得以积蓄并爆发,成为全球价值链重构的突破口。未来,中国需要发挥领头羊作用,借力"一带一路"平台,顺应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与沿线国家进行差异化产业合作;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推动沿线国家创新资源共享;创新、整合国际经贸规则;不断推动要素资源的全球配置与重组进程。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全球价值链 重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段晓华
"一带一路"建设开创了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挑战与机遇并存。借助"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路径主要有:积极缓解全球经济市场化发展所产生的供需矛盾;积极推动区域间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平衡发展;加快实现国际产业分工合作格局的优化升级;促进金融资本的全球均衡配置;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方慧
中亚各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支点国家。近年来,中国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亚国家各自发展战略的对接,双方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经贸合作的平台与机制建设也不断完善。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前途光明,未来可以在贸易投资、互联互通、能源开发、产能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亚国家 经贸合作 机制建设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艳 徐爱萍
“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中国提出的全球贸易治理新模式,旨在通过增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通过探讨中国如何主导国际贸易管理,涉及政策交流、基础设施连结、商业流通、资金流动及人民心灵互融等五个方面。随后,通过对比分析,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的效果,包括对全球贸易增长的推动、对参与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等。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增长,提升参与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有助于改革和完善全球贸易治理体系,实现共赢共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