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63)
- 2023(17413)
- 2022(15262)
- 2021(14451)
- 2020(12024)
- 2019(28042)
- 2018(27398)
- 2017(51814)
- 2016(27909)
- 2015(31297)
- 2014(30691)
- 2013(29899)
- 2012(26921)
- 2011(24045)
- 2010(23830)
- 2009(22016)
- 2008(21063)
- 2007(17718)
- 2006(15210)
- 2005(13071)
- 学科
- 济(109104)
- 经济(108993)
- 管理(77334)
- 业(72823)
- 企(59828)
- 企业(59828)
- 方法(53532)
- 数学(46560)
- 数学方法(45782)
- 农(30642)
- 中国(28670)
- 贸(28339)
- 贸易(28324)
- 易(27525)
- 财(26199)
- 业经(23750)
- 学(22569)
- 地方(21251)
- 农业(19568)
- 理论(19271)
- 制(17228)
- 务(16876)
- 财务(16788)
- 财务管理(16755)
- 和(16706)
- 技术(16255)
- 环境(16033)
- 企业财务(15732)
- 银(14708)
- 银行(14668)
- 机构
- 学院(377884)
- 大学(377598)
- 济(151725)
- 管理(150434)
- 经济(148698)
- 理学(131533)
- 理学院(130119)
- 管理学(127321)
- 管理学院(126663)
- 研究(123839)
- 中国(91439)
- 京(78979)
- 科学(76733)
- 财(66169)
- 所(60580)
- 农(59001)
- 中心(56978)
- 业大(56765)
- 研究所(55439)
- 财经(54012)
- 江(52860)
- 范(49843)
- 师范(49370)
- 经(49356)
- 北京(49123)
- 农业(46286)
- 院(46074)
- 经济学(45182)
- 州(43271)
- 经济学院(40829)
- 基金
- 项目(266709)
- 科学(209945)
- 研究(194607)
- 基金(193984)
- 家(168822)
- 国家(167478)
- 科学基金(144603)
- 社会(121821)
- 社会科(115510)
- 社会科学(115477)
- 省(103925)
- 基金项目(102324)
- 自然(95162)
- 自然科(93015)
- 自然科学(92993)
- 自然科学基金(91227)
- 教育(90607)
- 划(87325)
- 资助(80634)
- 编号(80195)
- 成果(63580)
- 重点(59677)
- 部(58366)
- 发(56163)
- 创(55494)
- 课题(54234)
- 创新(51694)
- 科研(51525)
- 教育部(50437)
- 大学(50242)
- 期刊
- 济(157201)
- 经济(157201)
- 研究(106957)
- 中国(69310)
- 学报(59485)
- 管理(54402)
- 科学(53937)
- 农(53037)
- 财(49780)
- 大学(45696)
- 教育(42857)
- 学学(42799)
- 农业(37447)
- 技术(34639)
- 融(27676)
- 金融(27676)
- 业经(27217)
- 经济研究(27206)
- 财经(24917)
- 经(21346)
- 贸(21042)
- 图书(20966)
- 问题(20766)
- 业(19870)
- 国际(18113)
- 理论(17952)
- 统计(17940)
- 技术经济(17869)
- 科技(17710)
- 商业(17447)
共检索到544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宝荣 刘瑜 谢驰宇
对于中越两国2007-2013年劳动密集型产品双边贸易发展状况分析显示,中越劳动密集型产品货物贸易一体化在规模、广度、深度上都在向前推进,但以规模扩张为主,纵深发展不足,尤其是新增品种的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产业内贸易水平过低;中越货物贸易一体化发展不平衡,中国在出口规模及其增长速度上强于越南,越南则在广度拓展及出口结构调整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劳动力势能对中越货物贸易一体化的发展具有驱动作用。中越之间劳动力势能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在单位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仍将保持,但二者的差距将趋于缩小,越南在劳动力要素方面的后发优势日益显现,中越之间劳动力的结构性差异所蕴藏的能量将逐渐释放。这一变化趋势为推动中越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玉真 魏敏
在国际贸易遭到新冠疫情严重冲击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立足于发挥规模市场优势,建构国内外双循环发展格局,这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均价及国际市场份额占比等方面均呈现下滑态势。加之劳动力成本上升、反倾销风险较高、出口结构较为集中等问题日益凸显,致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面临严峻挑战。由此,需从加快产业梯度转移、构建贸易壁垒防范体系、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用明 朱源秋 吕一清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本文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中依然存在非效率因素的影响。中俄双边贸易效率虽保持了较高水平,但中方对俄方出口效率明显偏低。样本期内,中方对俄方出口及进出口贸易的潜力提升空间持续扩大。中国应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完善中俄双边对话及合作机制,重视贸易服务体系构建,开展中俄自贸区建设的可行性探讨,以充分挖掘双方贸易潜力。
关键词:
贸易效率 贸易潜力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少雪 蒋雪梅
基于Eora数据库和投入产出模型,假设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正常状态到降低为零时,在满足双方等量最终需求的前提下,测算了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2015年双边贸易累计降低全球碳排放约4.7亿吨,占全球碳排放增量的5.19%。分部门来看,石油化工等制造业部门及电气水部门的双边贸易对碳排放降低的贡献最大。分地区来看,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双边贸易对碳排放降低的贡献最大。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需要加强地区间低碳技术的互相扶持,才能够实现绿色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田泽 韩菁菁 严雪
中非5国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中国与中非经济体加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和全供应链综合服务跨境电商平台建设等均为双边贸易创造了新的机会。基于中非双边贸易现状与出口商品结构分析,采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和贸易结合度指数进行双边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双方贸易互补性很强而竞争性较弱,出口相似度和贸易结合度指数均呈稳中有升趋势。同时构建了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国与中非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影响中国与中非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及产业结构,中非5国的经济规模对双边贸易基本无影响。最后,提出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提高优势出口产品竞争力及共建中非自贸区等建议。
关键词:
中国 中非 双边贸易 竞争性 互补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昊 祝志勇
本文采用1996—2015年中越农产品贸易HS-6位产品层面贸易数据,在对农产品按属性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越农产品三元边际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对越南农产品出口种类较为丰富,出口价格高速增长但质量未明显提升,农产品市场份额由于数量边际的下降而萎缩;越南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种类增长较快,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市场份额实现了扩张。基于这一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进一步推进中越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 越南 农产品贸易 三元边际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尹轶立 刘澄
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方面,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贸易往来的影响及其差异性有待深入探讨。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借助Kogut和Singh等的方法构建跨国文化距离的测算指标,利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实证探讨1993-2015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有长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样本期间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即沿线贸易国家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小,双边贸易往来越频繁。文化距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尹轶立 刘澄
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方面,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贸易往来的影响及其差异性有待深入探讨。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借助Kogut和Singh等的方法构建跨国文化距离的测算指标,利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实证探讨1993-2015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有长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样本期间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即沿线贸易国家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小,双边贸易往来越频繁。文化距离分项维度的实证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而细分地域与收入组别的估计结果表明,欧洲、中低等收入国家子样本中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这意味着中国与欧洲、中低等收入沿线国家在文化融合与包容性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鉴于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应着力优化"软环境",逐步缩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距离,坚持文化先行,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来化解和消除相互之间的沟通障碍与贸易壁垒,稳步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扩大与贸易结构优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艳艳 于津平
交通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64国1996—2016年的贸易数据,采用似无关方法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将空间模型思想引入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出口贸易模型,构建相邻效应函数,实证分析进口国及其邻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国及其邻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出口贸易具有积极影响,交通基础设施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将会减弱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加强对中等收入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显著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洪铎 李文宇 陈和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出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备受关注。立足于上述背景,本文借助Hofstede(1980,2001)的国家文化维度指数并结合Kogut and singH(1988)等人的方法构建了文化交融指标,继而利用中国与沿线36个国家的双边微观贸易数据,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并从区分贸易的货值和数量两个层面实证考察了1995-2013年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融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本文考察期内,各估计样本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融度与双边贸易流量均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在全样本下文化交融指标有超过一半的观测点落在最优值的左侧,这意味着继续提高双边的文化交...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彬 桑百川
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已经成为中美贸易的主体,且中国对美出口不断扩大。本文以该类产品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揭示中美的优势;运用产业内贸易调整指数,说明两国间产业内贸易状况;运用产业内贸易失衡指数,指出该大类下对两国间贸易失衡起到推动和缓解作用的产品;借助于动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美间该大类贸易平衡状况的未来走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洪铎 蔡晓珊
本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1995—2013年间的双边贸易成本的演进特征、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1)从绝对值水平来看,在本文的考察期内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农林牧渔部门的双边贸易成本最高,整体的双边贸易成本次之,而制造业部门的双边贸易成本则最低;从变化趋势来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农林牧渔部门、制造业部门以及整体的双边贸易成本在1995—2013年间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2)划分子区域考察发现,中国与沿线绝大部分区域间的双边贸易成本在考察期内基本呈下降态势,但与东北亚、南亚地区的整体和制造业部门的双边贸易成本以及与西亚北非地区的农林牧渔部门的双边贸...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曹伟 言方荣 鲍曙明
本文将邻国效应引入汇率与贸易关系理论框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以"一带一路"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OLS、相依回归以及面板数据两阶段工具变量法等估计方法和灵敏度分析法,研究了汇率变动、邻国效应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1)整体而言,当期人民币升值反而使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减少,但滞后一期升值导致进口增加;当期和滞后一期的人民币贬值均有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2)汇率变动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普遍小于邻国效应的影响;各国之间的邻国效应大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无论是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还是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贸易,邻国效应普遍表现为"竞争抑制"关系。(3...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飞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作用不断凸显。文章基于引力扩展模型,聚焦于"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其区域内贸易量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一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通信基础设施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之间的进口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求不同,其中高等收入水平国家从中低等收入水平国家进口更加注重出口国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中低等收入水平国家从高等收入水平国家进口更加注重出口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中低等收入水平国家之间的进口取决于出口国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但是通信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强于交通基础设施。此外,相对于一国基础设施建设对进口贸易的影响,经济自由度对中低等收入水平国家的进口贸易也同样重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万永彬
在对"一带一路"论争的理论辨析基础上,基于2001-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我国周边22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通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依存度考察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贸易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高于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依存度,双方依存度都呈稳步增长趋势;变量WTO (世界贸易组织)、APE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OBAOR ("一带一路"倡议)和Bor (直接相邻)为显著正向影响,ASEAN (东南亚国家联盟)为反向影响,lnYt (中国GDP)和lnYit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的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