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02)
- 2023(16809)
- 2022(14600)
- 2021(13936)
- 2020(11591)
- 2019(26868)
- 2018(26537)
- 2017(50557)
- 2016(27122)
- 2015(30581)
- 2014(29985)
- 2013(29353)
- 2012(26503)
- 2011(24044)
- 2010(24046)
- 2009(22418)
- 2008(21584)
- 2007(18437)
- 2006(16102)
- 2005(14322)
- 学科
- 济(110203)
- 经济(110088)
- 管理(76061)
- 业(70320)
- 企(59388)
- 企业(59388)
- 方法(52060)
- 数学(45198)
- 数学方法(44442)
- 中国(30042)
- 贸(28005)
- 贸易(27987)
- 农(27672)
- 易(27201)
- 财(25572)
- 业经(23569)
- 学(22001)
- 地方(20164)
- 制(19526)
- 理论(19002)
- 农业(17791)
- 和(16909)
- 环境(16544)
- 技术(16141)
- 务(15865)
- 银(15839)
- 银行(15803)
- 财务(15779)
- 财务管理(15749)
- 划(15505)
- 机构
- 大学(377604)
- 学院(375324)
- 济(154925)
- 经济(151846)
- 管理(148485)
- 理学(129197)
- 理学院(127814)
- 研究(127426)
- 管理学(125341)
- 管理学院(124692)
- 中国(95634)
- 京(80702)
- 科学(76730)
- 财(68244)
- 所(62683)
- 研究所(57270)
- 中心(56368)
- 财经(55141)
- 农(54922)
- 业大(53107)
- 江(51982)
- 北京(51323)
- 经(50318)
- 范(49756)
- 师范(49362)
- 院(46917)
- 经济学(46850)
- 农业(42920)
- 州(42619)
- 经济学院(42226)
- 基金
- 项目(257082)
- 科学(202822)
- 研究(189812)
- 基金(187672)
- 家(163141)
- 国家(161862)
- 科学基金(139239)
- 社会(120223)
- 社会科(114016)
- 社会科学(113985)
- 基金项目(98096)
- 省(97835)
- 自然(89845)
- 教育(88154)
- 自然科(87823)
- 自然科学(87804)
- 自然科学基金(86203)
- 划(82889)
- 资助(78507)
- 编号(77154)
- 成果(62872)
- 重点(57616)
- 部(57512)
- 发(54309)
- 创(53421)
- 课题(53296)
- 教育部(49947)
- 创新(49822)
- 国家社会(49712)
- 科研(48885)
- 期刊
- 济(164891)
- 经济(164891)
- 研究(111977)
- 中国(70265)
- 学报(56505)
- 管理(55118)
- 科学(53261)
- 财(50596)
- 农(50036)
- 教育(44192)
- 大学(43739)
- 学学(40833)
- 农业(35579)
- 技术(32890)
- 融(29738)
- 金融(29738)
- 经济研究(29037)
- 业经(26560)
- 财经(26058)
- 贸(22635)
- 经(22386)
- 问题(21634)
- 国际(20012)
- 业(19619)
- 图书(19451)
- 技术经济(17971)
- 世界(17573)
- 科技(17530)
- 统计(17465)
- 版(16722)
共检索到548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艳 徐爱萍
“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中国提出的全球贸易治理新模式,旨在通过增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通过探讨中国如何主导国际贸易管理,涉及政策交流、基础设施连结、商业流通、资金流动及人民心灵互融等五个方面。随后,通过对比分析,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的效果,包括对全球贸易增长的推动、对参与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等。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增长,提升参与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有助于改革和完善全球贸易治理体系,实现共赢共享。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旺旺 张竣哲 夏维力
当前世界经济治理面临着全球化再平衡的挑战,在国际霸权政治、多极化趋势影响及现有的国际经济发展模式、全球化产业布局的大环境下,不同国家、经济体在国际分工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了国际金融、贸易、资产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全球经济治理需要新的主导与引领者。自2013年起,中国开始提出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与国际合作,为全球经济失衡创造性地提供新发展思路,同时也为全球经济治理模式与路径提出了中国方案,在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产业结构重新布局及金融资本贸易融通等多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解决当下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重要模式与路径。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经济治理 中国方案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志中
传统的全球贸易治理体系由美国等发达国家掌控,受霸权主义、单边行动影响,应对经济全球化问题步履维艰。在自身经济增长乏力、民主制度和发展模式逐步暴露不足的情况下,美国等发达国家参与全球贸易治理的意愿有所下降。目前,全球贸易治理处于比较严重的"治理困境"和"治理赤字"状况,全球性贸易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构建更加均衡普惠的全球贸易治理模式,这种全球贸易治理新模式的宗旨是共同治理,实现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贸易治理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实践将有助于解决当前全球贸易治理的失灵、失衡和失序问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刁莉 邓春慧 李利宇
基于地理环境、自然禀赋以及与中国贸易的互补性等因素,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了2001-2016年我国对西亚六国的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研究显示:进出口国的人均GDP和进口国的人口规模可以促进我国对西亚六国的出口贸易;区域贸易协定、基础设施水平和政府效率等因素对贸易非效率有重要影响。由此建议我国对西亚国家贸易中,应有针对性地出口,进一步推进地区合作平台建设、重视港口利用、开展执法合作,并警惕贸易风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侯敬媛
中国的农业发展态势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跨境贸易模式与时俱进,迎合跨境电商的发展而加速转型实为国际形势变化的必然趋势,同时更是我国农产品拓宽国际化路径的根本抉择。"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亦为农产品跨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一方面有利于借此扩大农产品的国际市场规模,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内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并推动农产品进口市场的多元化,有利于打造我国农产品健康发展的新环境。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立足于"一带一路"背景,探讨我国农产品跨境贸易朝向跨境电商模式的转型之路。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悦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贸易治理失衡表现日益突出,对经济全球化提出严峻挑战。"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付诸实践为全球贸易治理提供新平台,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向包容性发展,并推动改善多边贸易体制的制度非中性特点。中国应在夯实经贸合作的基础上,推动"一带一路"机制化建设,构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由贸易区群,从而提升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进而推进全球贸易治理向更为公平、合理的方向演进。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全球贸易治理 失衡 路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晓东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服务贸易成为中国国际贸易发展新的增长点,"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国服务贸易尽管规模较大,但还存在开放度不高、贸易竞争力行业差别大等问题,未来在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建筑服务、通信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技术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应着力促进服务贸易优势行业发展;推进中西部服务贸易发展,改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金融服务贸易发展;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扩大旅游服务贸易出口。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服务贸易 贸易竞争力 比较优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金叶 徐俊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之际,利用Novy(2011)模型测度1995—2017年中国、美国、日本与"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的贸易成本,研究中国在"一带一路"的贸易成本比较优势及5年来取得的进步。结果表明: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成本比较优势日益显现,下降幅度远高于美、日。从区域看,中国在亚洲大洋洲的贸易成本优势最明显,在非洲和拉美地区贸易成本较高;中国在"一路"国家贸易成本下降幅度大于"一带"国家,均好于美、日;自"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成本下降了6个百分点,远超美、日,表明"贸易畅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要继续深化贸易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 新比较优势 贸易成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少雪 蒋雪梅
基于Eora数据库和投入产出模型,假设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正常状态到降低为零时,在满足双方等量最终需求的前提下,测算了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2015年双边贸易累计降低全球碳排放约4.7亿吨,占全球碳排放增量的5.19%。分部门来看,石油化工等制造业部门及电气水部门的双边贸易对碳排放降低的贡献最大。分地区来看,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双边贸易对碳排放降低的贡献最大。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需要加强地区间低碳技术的互相扶持,才能够实现绿色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思奇
中亚是中国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域。自"一带一路"推进以来,中国与中亚贸易有了长足发展,但各种非关税壁垒仍然制约着双边贸易畅通,贸易便利化有很大提升空间。本文运用GTAP模型研究得出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将促进中国与中亚五国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增加,贸易条件改善;但除美国外的其他国家经济将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从产业层面来看,贸易便利化对矿产资源、纺织服装、轻型制造业及重型制造业部门产生较大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金彦 刘海云
利用时不变和时变衰减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别估计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的出口贸易效率与总贸易效率,分析了影响中国出口贸易效率和总贸易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效率和总贸易效率均呈随时间递增的变化趋势,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较大的出口贸易潜力。中国贸易潜力对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及市场规模的变化尤为敏感;进口国的关税水平、进口清关时间、政体指数和物流绩效指数是影响中国贸易潜力的关键因素。自由贸易区并不是影响我国贸易潜力的主要因素,原因在于那些已与中国建立起FTA的国家在中国的贸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为此,我国应加快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潜力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秋红 赵乔
利用1992年~2015年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贸易流量的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两国贸易依存度并构建引力模型,同时对中土贸易发展现状和双边贸易潜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测算双边贸易潜力值。结果表明,研究样本期间,中土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双边贸易依赖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影响双边贸易潜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成本、关税水平和资源禀赋等;中土贸易潜力值波动明显,贸易潜力较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静 于豪谅
本文以东盟作为贸易畅通的研究对象,在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发布的"五通指数"基础上,构架了东盟国家贸易畅通指数,分析中国—东盟贸易往来的现状,比较成员国之间的异同和形成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与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的贸易来往顺畅且分布比较均衡。(2)中国与老挝、缅甸、菲律宾、柬埔寨四国的贸易来往属于良好型,但除柬埔寨之外,其余三国各指标间发展不够均衡。(3)中国与文莱间的贸易往来属于潜力型,但离散系数过大,表明指标间发展存在很大差距,极不平衡。(4)总体来看,中国与东盟间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畅通 中国-东盟 指标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悦
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与会各国政府与我国地方和企业等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共识和务实成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围绕"五通"合作格局已经取得了许多丰硕成果,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沟通交往更加密切,贸易往来更加通畅,重点基础设施合作项目稳步推进,多边互信合作开展初见成效。经济合作方面,贸易和对外投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推进,我国作为该倡议的发起者和推动者,迫切需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和对外投资情况做出评估、总结和思考。因此,文章分析总结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和对外投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双边贸易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谭晶荣 王丝丝 陈生杰
文章采用1995-2013年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与中亚五国主要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其结构,并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中亚五国主要农产品贸易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就中国与中亚五国如何进一步开展合作,以便更大程度地提升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潜力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