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65)
2023(15948)
2022(13720)
2021(12869)
2020(10717)
2019(24670)
2018(24384)
2017(46276)
2016(24697)
2015(27816)
2014(27401)
2013(27259)
2012(24966)
2011(22902)
2010(22746)
2009(21310)
2008(20238)
2007(17466)
2006(15574)
2005(13956)
作者
(70429)
(58460)
(57980)
(55306)
(37395)
(27866)
(26368)
(22945)
(22301)
(20796)
(19970)
(19676)
(18516)
(18475)
(18007)
(17968)
(17369)
(16906)
(16657)
(16605)
(14629)
(14276)
(13948)
(13405)
(13172)
(12985)
(12804)
(12577)
(11730)
(11311)
学科
(116849)
经济(116736)
管理(68018)
(61386)
(50668)
企业(50668)
方法(46799)
数学(40752)
数学方法(40318)
中国(30465)
(26307)
地方(24821)
(23666)
(23258)
业经(23164)
(20966)
贸易(20952)
(20326)
(18234)
农业(17443)
环境(16708)
(16700)
理论(16594)
(15593)
金融(15591)
(15480)
银行(15440)
地方经济(15159)
(14870)
技术(14045)
机构
大学(354661)
学院(351266)
(151954)
经济(148988)
管理(136420)
研究(125315)
理学(117862)
理学院(116548)
管理学(114564)
管理学院(113940)
中国(93607)
(76037)
科学(74885)
(65988)
(62808)
研究所(57212)
中心(54725)
财经(53162)
(52698)
业大(49356)
(49324)
北京(48790)
(48464)
经济学(47051)
(46890)
师范(46521)
(45335)
经济学院(42098)
农业(41193)
(40120)
基金
项目(237374)
科学(186926)
研究(175172)
基金(173571)
(150857)
国家(149680)
科学基金(128101)
社会(112074)
社会科(106246)
社会科学(106217)
基金项目(91121)
(89779)
自然(81570)
教育(79865)
自然科(79678)
自然科学(79660)
自然科学基金(78204)
(75977)
资助(72054)
编号(70446)
成果(57733)
重点(53172)
(53096)
(51256)
(48711)
课题(48706)
国家社会(46726)
教育部(45949)
创新(45537)
科研(44955)
期刊
(170413)
经济(170413)
研究(109771)
中国(66215)
学报(53489)
管理(51745)
科学(50677)
(48422)
(48316)
大学(40694)
教育(38180)
学学(38055)
农业(34048)
技术(30229)
(29663)
金融(29663)
经济研究(29169)
财经(26506)
业经(25291)
(22823)
问题(21679)
(18991)
图书(18391)
(18314)
技术经济(18108)
世界(17735)
国际(16868)
理论(16531)
科技(16002)
现代(15619)
共检索到525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南  
随着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不断扩大,双方的经济依存度日益提高,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周期的联动性有所增强。以"一带一路"为背景探讨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联动性的趋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新经济周期联动性最高,2007年2季度以后,中泰、中菲、中越的联动性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中新、中马的联动性趋势上升。在影响双方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因素中,国际贸易有显著影响,而金融与政策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南  
随着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不断扩大,双方的经济依存度日益提高,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周期的联动性有所增强。以"一带一路"为背景探讨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联动性的趋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新经济周期联动性最高,2007年2季度以后,中泰、中菲、中越的联动性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中新、中马的联动性趋势上升。在影响双方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因素中,国际贸易有显著影响,而金融与政策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嗜成  万月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主要是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产能合作是发挥中国与东盟各自的比较优势,而非简单的落后产能的转移。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目标是构造一个地区的价值链,让更多的国家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促进中国与东盟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园区是产能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产业聚集效应,带动当地产业的协同发展,是一种有效地产能合作模式,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产能合作蕴含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慧  
"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纵深推进,为推动我国与东盟各国开展产能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目前,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产能合作已有一定基础,未来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为能源资源产业、基础设施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物精加工与研发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应完善产能合作政策支持体系、科学规划产能合作领域、加快建立产能合作评估监测体系、增加资本输出以带动双边产能合作、积极建设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以扩大"轻资产"合作范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慧  
"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纵深推进,为推动我国与东盟各国开展产能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目前,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产能合作已有一定基础,未来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为能源资源产业、基础设施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物精加工与研发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应完善产能合作政策支持体系、科学规划产能合作领域、加快建立产能合作评估监测体系、增加资本输出以带动双边产能合作、积极建设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以扩大"轻资产"合作范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威  
文章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背景,探讨了投资主体之一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的法律风险、投资保护问题及相应对策。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带来的具体法律风险包括股东资格、股权投资及企业并购的限定,司法管辖和准据法的适用,用工管理,交易结算和纳税等方面。中国企业应对投资风险的主要措施为:政府制定及实施《对外投资促进法》,构建对外直接投资服务体系,加强对直接投资产业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指导投资国别方向,企业内部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监管,企业实施本地化战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瑶雯  莫敏  范祚军  
文章基于"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对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双向投资及其便利化现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构建投资便利化指标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2011—2015年中国与东盟十国的投资便利化水平。结果表明:各研究对象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投资便利化程度较高,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文莱与菲律宾的投资便利化程度一般,越南、老挝、柬埔寨与缅甸的投资便利化程度偏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国恩  宋泽楠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性快速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钻石十年"核心建设内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推进的实现背景下,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广西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地理中心,是中国—南亚海上丝绸之路最为便捷的起点,亦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地区进行开放型发展的战略支点,在推动海上丝绸之路与自贸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雪梅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广西利用文化与地缘优势积极开展与东盟的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初显成效。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广西紧紧围绕"三大定位",深入实施"四大战略",不断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拓展合作项目、深化合作内涵、提升合作品质,逐步构建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新高地,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静  于豪谅  
本文以东盟作为贸易畅通的研究对象,在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发布的"五通指数"基础上,构架了东盟国家贸易畅通指数,分析中国—东盟贸易往来的现状,比较成员国之间的异同和形成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与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的贸易来往顺畅且分布比较均衡。(2)中国与老挝、缅甸、菲律宾、柬埔寨四国的贸易来往属于良好型,但除柬埔寨之外,其余三国各指标间发展不够均衡。(3)中国与文莱间的贸易往来属于潜力型,但离散系数过大,表明指标间发展存在很大差距,极不平衡。(4)总体来看,中国与东盟间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霞  柯琦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中国-东盟跨境电商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东盟跨境电商也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时面临许多困境。结合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发展的现状,研究认为推进中国-东盟跨境物流体系建设、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国-东盟跨境电商绿色通道及大力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是促进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静  于豪谅  
本文以东盟作为贸易畅通的研究对象,在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发布的"五通指数"基础上,构架了东盟国家贸易畅通指数,分析中国—东盟贸易往来的现状,比较成员国之间的异同和形成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与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的贸易来往顺畅且分布比较均衡。(2)中国与老挝、缅甸、菲律宾、柬埔寨四国的贸易来往属于良好型,但除柬埔寨之外,其余三国各指标间发展不够均衡。(3)中国与文莱间的贸易往来属于潜力型,但离散系数过大,表明指标间发展存在很大差距,极不平衡。(4)总体来看,中国与东盟间贸易畅通情况良好,但投资水平及营商环境仍存在改善空间。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洪瑞  郭海红  殷健  
文章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各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绿色生产率效应,探讨了中国与东盟各国进行木质林产品贸易对东盟各国绿色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策略调整,以及消除沿线国家对于绿色经济增长的担忧和质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此,文章基于2003-2019年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在测度东盟各国绿色经济增长水平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双方木质林产品贸易对东盟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1)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显著正向提升了东盟各国绿色生产率,影响系数达到了0.134,各国平均技术进步指数达到了1.369,说明技术进步是推动绿色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2)"一带一路"相关贸易政策对东盟各国绿色生产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影响系数为0.143,显示与我国进行木质林产品贸易并未削弱东盟地区发展的绿色红利;(3)木质林产品贸易对技术进步指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161,表明东盟各国林业企业技术与设备得到有效的进步与升级。但受制于人力资本差异与水平限制,当地的林业企业在管理水平、资源配置与规模生产等方面提升效果不佳。基于此,提出四点政策启示:一是进一步优化现有贸易体制,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加快推进贸易政策自由化与便利化;二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出口退税等措施积极引导中国林业企业"走出去";三是加大林业教育投入与支出,不断强化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林业行业高端人才储备;四是林业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得产品差异优势。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好  王耀华  刘志超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深化提供了重要的合作平台。广西利用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以深化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为重点,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基于"重点市场+重点产业"的划分导向,以双边贸易额、投资合作度、五通综合优势三个维度为划分依据,综合分析得出:越南和马来西亚应该是广西最优先发展的重点市场;借助产业贸易互补指数的实证分析,发现农产品、机械、电子应该是广西与越南、马来西亚优先合作的重点产业。"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应采取通推结合、差异化发展、资本产业跨界融合等策略,深入推进与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示范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邵琪  张义民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对双边教育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与东盟形成了制度化的教育交流合作框架,建设了多样化的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拓展了丰富的教育交流合作内容,深化了多类型的教育务实性交流合作。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重视双边高层引领、构建多元主体互动框架和发挥教育交流合作的外交功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双方应继续完善顶层设计与保障制度,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以教育为媒深化双边人文交流,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