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01)
2023(10312)
2022(8848)
2021(8006)
2020(6673)
2019(14788)
2018(14310)
2017(27850)
2016(14628)
2015(16110)
2014(15076)
2013(14996)
2012(13641)
2011(12615)
2010(12593)
2009(11921)
2008(11220)
2007(9857)
2006(8869)
2005(7823)
作者
(41599)
(34735)
(34501)
(32746)
(22348)
(16941)
(15540)
(13327)
(13257)
(12349)
(12171)
(11870)
(11238)
(10919)
(10915)
(10834)
(10328)
(10324)
(10273)
(10224)
(8593)
(8582)
(8444)
(8048)
(7932)
(7697)
(7687)
(7482)
(7053)
(6814)
学科
(68732)
经济(68667)
管理(39687)
(36155)
方法(31977)
(29226)
企业(29226)
数学(27915)
数学方法(27647)
地方(17083)
(16072)
中国(15983)
(14746)
业经(13129)
(12749)
(11793)
贸易(11788)
(11354)
农业(11317)
地方经济(10023)
理论(9921)
(9835)
环境(9637)
(9309)
金融(9308)
(8914)
财务(8893)
财务管理(8869)
企业财务(8482)
(8245)
机构
学院(206223)
大学(205035)
(83584)
经济(81992)
管理(77187)
研究(71086)
理学(67020)
理学院(66206)
管理学(64925)
管理学院(64552)
中国(52848)
科学(44381)
(42770)
(38566)
(35395)
(33663)
研究所(32223)
中心(32077)
(31227)
财经(31059)
业大(29413)
(29206)
师范(28839)
(28325)
农业(26606)
(26600)
北京(26562)
经济学(26492)
(25056)
经济学院(23996)
基金
项目(142635)
科学(113869)
基金(105664)
研究(101671)
(93185)
国家(92501)
科学基金(79668)
社会(66764)
社会科(63451)
社会科学(63434)
(56041)
基金项目(55588)
自然(52027)
自然科(50848)
自然科学(50831)
自然科学基金(49924)
(47309)
教育(47199)
资助(44206)
编号(39385)
重点(32860)
(32221)
(31217)
成果(31052)
(29611)
国家社会(28266)
课题(28158)
科研(27877)
创新(27622)
教育部(26916)
期刊
(91514)
经济(91514)
研究(58332)
中国(37805)
学报(33750)
科学(31453)
(29939)
管理(28377)
(28236)
大学(25472)
学学(24031)
教育(21157)
农业(20667)
(17978)
金融(17978)
技术(16092)
经济研究(16071)
业经(15758)
财经(15426)
(13269)
问题(11647)
(11180)
(10633)
商业(10299)
(9972)
统计(9797)
(9682)
资源(9494)
(9139)
技术经济(9123)
共检索到301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晓东  赵勍升  
"一带一路"倡议激发了"丝绸之路"的全域旅游开发热,其对游客旅游决策和动机的影响如何?以"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和天水市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比较国内外游客的旅游动机,分析全域旅游开发对游客选择的影响;检验处于"丝绸之路"品牌伞伞顶位置的城市(敦煌)和处于伞下城市(天水)的旅游发展互动效应。得出结论:"丝绸之路"整体品牌印象在不断强化;"丝绸之路"沿线基础设施便利化建设正在降低游客的综合成本,"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互补差异化竞合促进其形成相对独立的旅游区域,捕获其他临近线路的游客;国内外游客的"丝绸之路"全域旅游动机已得到了有效的激励。最后文章对"丝绸之路"全域旅游在游客的决策和动机引导方面的"软性"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把多勋  王瑞  陈芳婷  
丝绸之路全境八千公里,在中国绵延约四千公里,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融合最古老、最重要的空间。文章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新时代全球意义上最有价值的"国际文化旅游廊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廊道"的研究,综合评价了"廊道"研究和"廊道"旅游的学理和实践,深刻分析了目前全球跨境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时序,探讨了"中国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廊道"建构的全球背景和跨境旅游发展背景。文章认为这一"廊道"建构必将极大地提升和优化全球跨境旅游发展的规模和品质,提升旅游服务贸易对全球服务贸易的贡献,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现代跨境旅游的发展,并且对"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对中国跨境旅游发展的优化及推动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等也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红梅  
基于旅游品牌共享型区域理论下,"一带一路"为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共享机制构建与协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分析旅游品牌共享的本质与特征以及外部性问题,文章提出构建政府间旅游品牌共享磋商机制、成立旅游品牌共享机制的现代化经济集团,共同推动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与现代化发展、共同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并开发丝绸之路旅游市场、构建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共享服务保障机制等策略,有利于提升区域性的旅游业竞争力,并推动我国丝绸之路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唐睿  冯学钢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利用2000~2015年的数据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入境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发现上海发展入境旅游的举措类型最为丰富,福建大力举办专题会议和主题节庆,广东号召民间积极参与,海南聚焦于境外市场开拓。利用双重差分检验可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入境旅游的发展,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增长、企业数量的增加、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均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入境旅游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扩大对外开放、优化产业结构、培养旅游人才、完善旅游交通建设等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穆哈默格尔蒂·塞尔达洛夫  马克赛特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是以中国为起点和主要推动力量,以周边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为重要推进地区,以区域内外通道的建设与利用为实施手段和路径,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一带一路"的英文翻译从最初的One Belt One Road(OBOR)到现在的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积极响应和认可,并认为世界上不只是一条带和一条路,而是应该有很多条带和很多条路。因此,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应该积极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路和带的建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作为推动中国和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新思路,其战略重点是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推进会将中国经济增长扩展到沿线的国家,并可能产生更适用于新时期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新思路: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加强区域经贸合作与发展。2016年11月10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联合举办的"2016全球治理高层政策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旨在探索"一带一路"倡议的模式及其与现有的全球治理格局的内在联系,寻求中国和其他合作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保持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来自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联合国官员、发展专家、智库学者和企业领袖出席本次会议,就"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探讨‘一带一路’发展红利""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共同愿景""互联互通和可持续性"三个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专题讲座。本组笔谈,编辑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董誉文出席会议并组稿。得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先生的大力支持。董女士约请与会的三个沿线国家,分别是蒙古、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的相关专家,是其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的成果及其观点的荟萃,以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新思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穆哈默格尔蒂·塞尔达洛夫  马克赛特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是以中国为起点和主要推动力量,以周边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为重要推进地区,以区域内外通道的建设与利用为实施手段和路径,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一带一路"的英文翻译从最初的One Belt One Road(OB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睿  金磊  丁培毅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和高度的关注,"一带一路"的背景、内容、动机和影响成为了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研究的焦点。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以下简称《愿景和行动》)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加深了国际社会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睿  金磊  丁培毅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和高度的关注,"一带一路"的背景、内容、动机和影响成为了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研究的焦点。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以下简称《愿景和行动》)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加深了国际社会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睿  金磊  丁培毅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和高度的关注,"一带一路"的背景、内容、动机和影响成为了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研究的焦点。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以下简称《愿景和行动》)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加深了国际社会对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梁雪松  马耀峰  
文章以丝绸之路沿线旅游热点城市入境游客市场调查为基础,以入境游客的个人特征、出游选择与偏好等作为调查的主要内容,对丝绸之路地区国际旅游游客旅游选择偏好和行为决策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促进丝绸之路旅游目的地更加合理的市场细分和具有针对性的市场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石斌  马耀峰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陕西入境旅游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改变了陕西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格局。本文依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1-2016年)等数据,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法(DSSM),对2011-2015年陕西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演变作了分析。研究发现:2011-2015年,陕西的16个主要客源市场对客源增长的贡献呈稳定型、增强型、衰退型、波动型四种演变态势。近程市场除日本和菲律宾外,竞争力强且持续稳定。远程市场中,大洋洲市场的竞争力强且持续稳定,西欧和北美市场的竞争力则呈现出"强—弱—强"的规律性波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石斌  马耀峰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陕西入境旅游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改变了陕西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格局。本文依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1-2016年)等数据,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法(DSSM),对2011-2015年陕西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演变作了分析。研究发现:2011-2015年,陕西的16个主要客源市场对客源增长的贡献呈稳定型、增强型、衰退型、波动型四种演变态势。近程市场除日本和菲律宾外,竞争力强且持续稳定。远程市场中,大洋洲市场的竞争力强且持续稳定,西欧和北美市场的竞争力则呈现出"强—弱—强"的规律性波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陕西应打造"丝绸之路起点"旅游品牌,开拓中亚等新兴市场;大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巩固欧美传统市场;创新旅游营销方式,深耕港澳台重要市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菲菲  耿修林  袁少茹  
采用多维超体积生态位模型,基于2007-2016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自治区)的统计数据,从"生态位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生态位适宜度"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各省(市、自治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生态位。研究发现:各省(市、自治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生态位值并未随时间变化呈现较明显的增长态势,竞争力生态位差异较大,相对而言,西南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综合生态位高于西北地区;十年间四川省生态位宽度呈缩减趋势,陕西、新疆、甘肃生态位宽度略有扩张,其余各省域呈现出高低交叉的动态变化;各省(市、自治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生态位重叠度较高;大部分省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生态位适宜度在不断上升。最后从扩充、分离、优化生态位三方面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省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钟磊  杨为程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开展国际旅游区域合作的优势在于关联带动性强、壁垒少、合作共识多,民间动力强。旅游资源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非常明显比较优势的人文经济资源,但是目前的中国中亚国际旅游区域合作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本文针对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建立区域旅游合作决策与协调组织机构"中国中亚旅游合作开发委员会"、推进签证便利化的具体措施、与中亚国家签署航空自由化协议,促进西部城市航空自由化、创新融资方式等制度建设方面的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井乐  
随着我国旅游业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旅游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发展水平也不断提升,但是目前只能被称为旅游大国而非旅游强国。文章在研究近十年来服务贸易发展规模和市场结构的现状基础上挖掘出一系列问题,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为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提出促进旅游消费结构的改革、提高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等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