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16)
- 2023(5174)
- 2022(4128)
- 2021(3578)
- 2020(2867)
- 2019(6523)
- 2018(6067)
- 2017(11524)
- 2016(5521)
- 2015(6053)
- 2014(5939)
- 2013(6110)
- 2012(5984)
- 2011(5778)
- 2010(6055)
- 2009(5791)
- 2008(5436)
- 2007(4927)
- 2006(4873)
- 2005(4673)
- 学科
- 济(53771)
- 经济(53744)
- 地方(15379)
- 管理(14692)
- 方法(12798)
- 地方经济(11993)
- 数学(11285)
- 数学方法(11189)
- 业(10220)
- 中国(10206)
- 学(8556)
- 业经(8444)
- 企(8063)
- 企业(8063)
- 农(7096)
- 经济学(6466)
- 关系(5780)
- 环境(5693)
- 融(5586)
- 金融(5586)
- 制(5565)
- 发(5445)
- 体(5270)
- 财(5186)
- 产业(5096)
- 农业(4953)
- 和(4912)
- 贸(4663)
- 贸易(4658)
- 银(4506)
- 机构
- 大学(92181)
- 学院(91027)
- 济(52005)
- 经济(51193)
- 研究(37526)
- 管理(31200)
- 中国(27903)
- 理学(26086)
- 理学院(25760)
- 管理学(25340)
- 管理学院(25145)
- 财(21541)
- 科学(19183)
- 京(19115)
- 所(18623)
- 经济学(17943)
- 财经(16767)
- 研究所(16546)
- 经济学院(15709)
- 中心(15418)
- 经(15119)
- 江(14093)
- 院(13237)
- 北京(12586)
- 财经大学(12221)
- 范(12097)
- 师范(12030)
- 社会(11512)
- 科学院(11375)
- 州(10864)
- 基金
- 项目(53770)
- 科学(42865)
- 研究(41009)
- 基金(39948)
- 家(34043)
- 国家(33786)
- 社会(29430)
- 科学基金(28849)
- 社会科(27995)
- 社会科学(27987)
- 省(19679)
- 基金项目(19610)
- 教育(17823)
- 资助(16369)
- 划(16003)
- 自然(15409)
- 自然科(15043)
- 自然科学(15039)
- 编号(14975)
- 自然科学基金(14748)
- 发(13423)
- 国家社会(13363)
- 济(12933)
- 成果(12869)
- 经济(12825)
- 重点(12446)
- 部(11933)
- 发展(11781)
- 展(11628)
- 课题(11231)
共检索到155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卢锋 李昕 李双双 姜志霄 张杰平 杨业伟
作为东亚与欧洲"中间广大腹地国家"共同谋求发展的宏大规划,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包含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广泛系统的合作内容。"一带一路"是中国新时期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出中国更加重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共进谋发展的清晰指向,传递出做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短板"以培育全球经济新增长点的新思路,体现了开放国策、外交战略、结构调整、促进增长目标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国现阶段生产能力在常规制造与建造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开放宏观经济领域拥有充裕的国民储蓄与外汇储备资源。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有机会向世人展示,中国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可靠得力的合作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卢峰
作为东亚与欧洲"中间广大腹地国家"共同谋求发展的宏大规划,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包含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广泛系统的合作内容。"一带一路"是中国新时期全方位扩大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传递出做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短板"以培育全球经济新增长点的新思路,体现了开放国策、外交战略、结构调整、促进增长目标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国现阶段生产能力在常规制造与建造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开放宏观经济领域拥有充裕的国民储蓄与外汇储备资源,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有机会向世人展示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可靠得力的合作发展伙伴,中国也将通过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谋发展而获得广泛利益。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可云 邓仲良
通过回顾区域合作模式类型与演进规律,本文着重论述了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框架的构建逻辑。研究认为我国应以一带一路为载体来完善和对接国际国内"双向"区域合作机制,构建以基础设施、国际贸易、技术创新、公共品供给、合作保障为主要特征的合作模式,并通过创新区域合作主体利益的分配机制,进一步带动形成中国与沿线各国产业国际分工与产品贸易体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可云 邓仲良
通过回顾区域合作模式类型与演进规律,本文着重论述了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框架的构建逻辑。研究认为我国应以一带一路为载体来完善和对接国际国内"双向"区域合作机制,构建以基础设施、国际贸易、技术创新、公共品供给、合作保障为主要特征的合作模式,并通过创新区域合作主体利益的分配机制,进一步带动形成中国与沿线各国产业国际分工与产品贸易体系。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鲁 刘乃全 刘学华
近期全球范围兴起新一轮经济园区建设浪潮,"一带一路"为中国园区的国际化合作提供了战略指引。在逻辑层面,上海以园区出海为战略抓手服务"一带一路"必要且可行,符合园区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能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载体支撑和提升上海全球城市的影响力,当前上海园区具备领先发展的实力、公司化运营优势及国内外合作的丰富经验。在对策层面,上海需发挥城市综合优势将园区出海列入对外合作重要事项,把握园区发展动态和政策导向、推动园区企业"走出去"、对标新加坡打造海外标志性园区项目以及拓展上海自贸区示范引领作用。上海园区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鲁 刘乃全 刘学华
近期全球范围兴起新一轮经济园区建设浪潮,"一带一路"为中国园区的国际化合作提供了战略指引。在逻辑层面,上海以园区出海为战略抓手服务"一带一路"必要且可行,符合园区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能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载体支撑和提升上海全球城市的影响力,当前上海园区具备领先发展的实力、公司化运营优势及国内外合作的丰富经验。在对策层面,上海需发挥城市综合优势将园区出海列入对外合作重要事项,把握园区发展动态和政策导向、推动园区企业"走出去"、对标新加坡打造海外标志性园区项目以及拓展上海自贸区示范引领作用。上海园区出海作为一项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策略选择和实践探索,可为其他地区对接融入"一带一路"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健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建设美好世界、破解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之困、探寻人类现代化发展道路等现实问题而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这一倡议的提出有助于破解全球发展失衡、贫富差距加大、生态问题凸显等问题。这一倡议的提出也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其遵循马克思主义真正交往观、马克思主义美好生态观和马克思主义逆不平等观等理论逻辑。同时,针对如何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数字丝路、绿色丝路和健康丝路等国际合作实践方案,并以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绿色发展和中国担当引领数字丝路、绿色丝路和健康丝路,从而促使"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宁 史一翔 王希元
文章从中国双向FDI与经济发展具有一致性以及中国双向FDI与一般意义的FDI演进规律存在异质性的事实出发,基于东亚经济赶超的背景,提出发展型FDI的概念,用以表征东亚地区FDI的典型属性,明确发展型FDI与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逻辑。研究认为,发展型FDI能够推动比较优势动态化,不断满足工业化进程中从要素缺口弥补到能力成长的要求,从而实现经济赶超,其中的动力机制是发展型国家制度优势与FDI演化内在动力的相互匹配;共建“一带一路”与当前中国FDI演进方向一致,FDI主要以强化OFDI的增长趋势促进企业动态能力提升,并实现国家层面的全球价值链空间拓展和位势提升,进而通过重塑区域经济地理来重构新“雁阵模式”。发展型FDI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具有理论逻辑的一致性,发展型FDI理论框架能够从长期视角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杜晓君 唐晨曦 祁乔 冯飞
受特殊地缘位置和地缘政治形势的影响,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海外投资项目面临愈加复杂的地缘政治风险挑战。文章基于地缘政治理论,以美国为例,考察域外大国干预导致的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以及受经济逻辑和政治逻辑权变性的影响,东道国对中国市场出口依赖和东道国与域外大国联盟关系的双层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地缘政治风险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特定国家的投资倾向;东道国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依赖能显著弱化地缘政治风险的负向影响;在域外大国的盟国体系内,地缘政治风险的负向影响更加明显,并且东道国对中国市场出口依赖的调节作用不再显著,说明面对域外大国强大的关系性权力,经济依赖的“压舱石效应”是脆弱的;拓展性分析发现,国家层面的发展潜力和企业层面的竞争潜力是引发域外大国对中国威胁认知和权力消长认知发生剧变的关键变量,因为在中国对外投资存量较多的东道国,以及中国企业的高技术产业投资和大规模投资上,地缘政治风险的负向影响更加明显。研究结论拓展了对外投资区位决策的研究视角,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区位的战略布局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段艳丰
科学诠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旨趣,是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丝路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是基于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新时代丝路精神的弘扬要凝聚思想共识,扩大丝路精神弘扬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展现丝路精神弘扬的生命力;有序推进国际合作,提升丝路精神弘扬的实践感染力;坚持新发展理念,发掘弘扬丝路精神的创造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小艳
以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和绿色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在阐释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绿色金融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存在问题。虽然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但是依然存在绿色金融供给体系不健全、政策体系不完善、供需渠道不畅通、标准体系不统一等问题。因此要坚持市场导向,构建绿色金融供给体系;坚持制度先行,健全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坚持精准匹配,畅通绿色金融供需渠道;坚持对标对表,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大推动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锐 安亚伦
教育共同体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应然内容,值得对其理论基础进行深刻省察。通过对传统全球教育治理理论与“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失配分析,发现资本逻辑与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共同利益的背离;个体理性与教育共同体建设的集体行动的冲突:弱者边缘与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共建共享的抵牾;单边主义与教育共同体建设的互联互通的矛盾。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重构全球教育治理价值共识、转变全球教育治理主体身份、构建全球教育治理制度框架、寻绎全球教育治理利益格局,进而实现对传统全球教育治理理论的历史性超越。并且,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有着共同的思想渊源、价值脉络、理念愿景及表征形态,具有契合性。因此,可诉诸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在价值逻辑、话语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四个维度上进行赋新,即服务所有类主体发展、构建普遍性特色话语、促进成员国共生协变、实现美好的教育生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刘海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参与并服务这一战略既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担当,更是应有的行动。同时"一带一路"的建设也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此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必须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政府合作与民间合作相结合、教育与产业相结合的策略,树立国际眼光,提升服务能力,加强质量保障,扩大合作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职业教育 合作交流 质量保障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洪愧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推动中国企业高质量、规模化和协同化“走出去”,构建以中国为主导的“一带一路”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营造良好的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政府推动和引导、政策优惠、园区选址和产业定位是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应完善政府间合作机制,规范园区管理体制,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标准互认互通,提高园区的金融服务供给水平,更好地发挥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的作用,积极发挥中欧班列的运输和物流作用,总结园区发展经验并创新园区类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欢 林克松
"一带一路"的有序推进迫切要求高职院校"走出去",协同境外企业就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走出去"是政府、企业以及院校自身三个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网状治理结构。然而,由于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存在制度阻隔的信息不对称,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三维主体在合作过程中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可能形成各自的行为逻辑,而这些行为逻辑在实施过程中又有可能产生冲突。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高职院校"走出去",有必要建构政府、企业、院校三者联盟的"政校企治理共同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