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5)
- 2023(15438)
- 2022(13077)
- 2021(11902)
- 2020(10306)
- 2019(23560)
- 2018(22915)
- 2017(43936)
- 2016(23383)
- 2015(26142)
- 2014(25754)
- 2013(25471)
- 2012(23370)
- 2011(21184)
- 2010(21131)
- 2009(19417)
- 2008(18893)
- 2007(16642)
- 2006(14434)
- 2005(12856)
- 学科
- 济(117203)
- 经济(117095)
- 管理(65324)
- 业(59872)
- 方法(48974)
- 企(48775)
- 企业(48775)
- 数学(43798)
- 数学方法(43267)
- 中国(26117)
- 财(26014)
- 农(25626)
- 地方(25525)
- 学(22895)
- 业经(21992)
- 贸(18158)
- 贸易(18150)
- 制(18144)
- 易(17543)
- 农业(17378)
- 环境(16006)
- 地方经济(15766)
- 务(15651)
- 财务(15601)
- 财务管理(15567)
- 和(15268)
- 融(14987)
- 金融(14984)
- 银(14855)
- 企业财务(14824)
- 机构
- 大学(334726)
- 学院(333850)
- 济(147826)
- 经济(145049)
- 管理(128929)
- 研究(114937)
- 理学(111830)
- 理学院(110586)
- 管理学(108506)
- 管理学院(107883)
- 中国(86702)
- 科学(69592)
- 京(69126)
- 财(65527)
- 所(57519)
- 中心(53777)
- 农(53015)
- 财经(52847)
- 研究所(52443)
- 江(49379)
- 经(48086)
- 业大(47844)
- 经济学(47093)
- 范(42927)
- 北京(42884)
- 师范(42504)
- 经济学院(42379)
- 院(41601)
- 农业(41552)
- 财经大学(39349)
- 基金
- 项目(228459)
- 科学(181771)
- 基金(169136)
- 研究(164187)
- 家(147988)
- 国家(146855)
- 科学基金(126781)
- 社会(107160)
- 社会科(101831)
- 社会科学(101803)
- 基金项目(89146)
- 省(88011)
- 自然(82005)
- 自然科(80141)
- 自然科学(80118)
- 自然科学基金(78676)
- 教育(75166)
- 划(74428)
- 资助(69177)
- 编号(64651)
- 重点(52169)
- 成果(51730)
- 部(51052)
- 发(49836)
- 创(47246)
- 国家社会(45722)
- 科研(44572)
- 创新(44332)
- 课题(44092)
- 教育部(44003)
- 期刊
- 济(159184)
- 经济(159184)
- 研究(96608)
- 中国(59540)
- 财(51334)
- 学报(51088)
- 科学(47588)
- 管理(46526)
- 农(46449)
- 大学(38939)
- 学学(36857)
- 农业(31449)
- 技术(29915)
- 融(28752)
- 金融(28752)
- 教育(28594)
- 经济研究(27167)
- 财经(26506)
- 业经(23449)
- 经(22846)
- 问题(20540)
- 统计(18911)
- 技术经济(17950)
- 业(17512)
- 策(16790)
- 贸(16745)
- 资源(15291)
- 理论(15273)
- 决策(15219)
- 世界(15178)
共检索到488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钱国根 丁剑平
本文从省际双边支付角度考察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沿线省份经济联系的增进效应。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总体上增进了沿线省份的双边经济联系。但这种区域经济联系的增进效应主要依赖于东南沿海地区内部沿线省份的双边经济联系及其对外辐射效应。目前为止,"一带一路"战略在增强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内部沿线省份间的经济联系及西部与北部跨区域的省际双边经济联系方面并未发挥显著作用。研究建议:一是在区域侧重方面,"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上应向西部和北部倾斜;二是在经济走廊的打造上,应着重增强北部与西部间的经济联系,构建东部沿海、西部、北部稳定三角组成的互为支撑作用的三边经济走廊,促进国内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经济联系 区域差异 支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钱国根 丁剑平
本文从省际双边支付角度考察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沿线省份经济联系的增进效应。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总体上增进了沿线省份的双边经济联系。但这种区域经济联系的增进效应主要依赖于东南沿海地区内部沿线省份的双边经济联系及其对外辐射效应。目前为止,"一带一路"战略在增强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内部沿线省份间的经济联系及西部与北部跨区域的省际双边经济联系方面并未发挥显著作用。研究建议:一是在区域侧重方面,"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上应向西部和北部倾斜;二是在经济走廊的打造上,应着重增强北部与西部间的经济联系,构建东部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经济联系 区域差异 支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伏虎
本研究立足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城市群空间联系,将各类生产要素的空间联系作为国家战略的分析背景,采用社会关系网络分析工具对"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共同辐射区域开展现状分析与再定位研究,以期为各节点城市对接国家战略、更好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伏虎
本研究立足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城市群空间联系,将各类生产要素的空间联系作为国家战略的分析背景,采用社会关系网络分析工具对"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共同辐射区域开展现状分析与再定位研究,以期为各节点城市对接国家战略、更好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金勋 高维新 温馨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跨区域、跨制度、跨国别的开放包容的国际性区域合作网络框架,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联系强度对打造经济互融、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邻近区位、产业互补、经济距离等方面多维度修正了传统引力模型,运用整体网络分析法可视化测算2000—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网络初步成型,中国处于对外影响力的核心位置;金融规则和贸易自由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强化经济联系强度。未来"一带一路"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的优化应从共建立体化的经贸格局、倡导国际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发展导向的方面进行。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吴文皓
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研究互联网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影响效应和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互联网对贸易规模扩大有直接的促进效应;互联网通过贸易成本、人力资本中介效应,可有效地扩大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互联网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效应是非线性的,对互联网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国家而言,互联网对其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强,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因此,我国应根据各个国家的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互联网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吕靖烨 丁周香 李朋林
中国作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之一,其经济增长速度备受关注。"一带一路"的实施加快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西北地区作为"一带一路"的起点,研究"一带一路"对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收入效应,有利于从社会经济效应角度深入剖析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文章以2001—2016年西北五省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西北五省进出口总额和生产总值进行F检验,建立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一带一路"对我国西北五省的收入效应。研究发现:"一带一路"促进了陕西和宁夏生产总值的增长,但对甘肃和新疆的生产总值增长短期内起相反作用,而对青海地区生产总值没有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娟
利用2006—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38个国家的OFDI数据,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系统考察东道国制度、经济因素对中国的OFDI的影响及其相应第三国的邻近效应。总样本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的OFDI显著地偏好资源禀赋丰沛的东道国市场并伴有明显的潜在市场规模及低人工成本寻求特征,也更倾向于具有较低质量的政治制度环境及较高水平经济制度环境的东道国市场。总样本空间邻近效应表现为溢出效应。中西亚15国的回归结果与总样本的实证结论大致吻合。欧洲10国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中国的OFDI与其政治、经济制度环境水平均无显著的关联,空间邻近效应表现为挤出效应,邻近国家工资水平、市场规模及与中国双边贸易量等是挤出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胜利 孙伊宁
基于国家间数字经济联系程度和贸易密切度指标,利用2013—2021年3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数字经济联系程度对其贸易密切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的数字经济联系程度对其贸易密切度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关税壁垒对国家间的贸易密切度具有显著抑制效应;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的数字经济联系程度能够弱化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关税壁垒对贸易密切度的抑制作用;数字经济联系程度提升贸易密切度的作用机制在不同国家间存在区域异质性。为此,要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加强各国数字经济联系,提升贸易密切度,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邹永广
本文测度和分析了"一带一路"中国主要节点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主要节点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空间结构,并阐述了"一带一路"中国主要节点城市旅游合作空间结构和合作格局,主要研究发现:(1)2011年和2015年"一带一路"中国沿海和内陆节点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不高,但呈现增长趋势,旅游经济关联较高的节点城市优势地位较为稳定,节点城市间的区位和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经济联系度。(2)上海、深圳、厦门、重庆、武汉等节点城市点度中心度较高,同时接近中心性较高,中心地位稳定,且不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邹永广
本文测度和分析了"一带一路"中国主要节点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主要节点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空间结构,并阐述了"一带一路"中国主要节点城市旅游合作空间结构和合作格局,主要研究发现:(1)2011年和2015年"一带一路"中国沿海和内陆节点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不高,但呈现增长趋势,旅游经济关联较高的节点城市优势地位较为稳定,节点城市间的区位和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经济联系度。(2)上海、深圳、厦门、重庆、武汉等节点城市点度中心度较高,同时接近中心性较高,中心地位稳定,且不受其他节点的控制;上海、宁波、天津、深圳、西安、重庆、成都、兰州等节点城市占据较高的结构洞,最具有控制能力;上海、宁波、深圳、广州、湛江、兰州、重庆、西安等节点城市的中间中心性较高,处于核心位置,发挥中介作用。(3)"一带一路"中国主要节点城市旅游合作空间具体布局为两板块、七圈发展格局。主要节点城市间旅游要素互动,促进旅游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实现沿海和内陆节点城市板块间的协同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志颐 王琦 马志刚 何君 胡月
"一带一路"区域是中国企业对外农业投资较为集中的区域。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全国范围内(不包括西藏、青海、香港、澳门和台湾)企业在"一带一路"区域农业投资数据分析,得出投资地域广,产业结构完整;企业投资集中,平均投资规模偏小;新建企业较多,投资效果有待提升;投资主体分布不均,地缘性投资明显;各线发展不均,区域优势显著;种植业地位重要,投资前景广阔等6大基本特征,并探讨优化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区域农业投资的路径。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农业投资 特征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沈维萍 张莹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积极响应,签署合作协议的国家已逾百个。参与国家众多、地域覆盖广泛使中国与各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不但具有国别差异,也表现出区域特征。将137个样本参与国划分为东亚、西亚、南亚、中亚、大洋洲、拉丁美洲、中东欧、南欧、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SSA)、非洲其他地区10个区域,采用GTAP 10.0版数据和CGE模型模拟中国分别与各区域关税互惠产生的贸易经济效应,结果显示:关税互惠使中国和相应区域的进出口贸易和GDP均有明显增长,虽然南亚、SSA、非洲其他地区、拉丁美洲、西亚和中亚6个区域的贸易条件下降,但只有南亚区域的福利下降;中国与贸易往来规模较大的区域关税互惠可以得到更多收益;参与区域与中国关税互惠的绝对收益(GDP增加和福利增加)与其自身经济体量及和中国的贸易规模有关,相对收益(GDP增长)则表现出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较低的区域经济增长幅度较大的趋势。“贸易畅通”确实促进了中国与各参与区域和国家的互利共赢,且这种互利共赢趋于强化,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基于区域及国别特征采取差异化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戴军 韩振
文章首先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整理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影响因素,接着基于2010-2014年度区间服务外包相关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混合数据模型对影响因素变量进行分析,实证检验中国八大经济区域承接一带一路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状况。结果显示:信息技术发展、对外开放、劳动力成本以及大学生人力资源对承接一带一路国际服务外包的影响各异,同时需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合理优化与强化对外直接投资及利用外资程度,提高大学生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素养,综合提升经济区域的承接竞争力。最后从六个方面给出了八大经济区域应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卫 曹小曙 李涛 高兴川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开放度综合评价指标,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探讨了开放度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度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5.24%,总体上,开放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存在倒U形影响。分时段来看,2000—2008年开放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2008年以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分区域来看,开放度对中东欧、独联体、南亚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较大,而对中亚、西亚-北非的正向影响较小。分不同经济水平国家来看,呈纺锤体形影响,即开放度对中高收入国家影响较大,而对高收入和中低及以下收入国家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开放度 经济增长 时空格局 “一带一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