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89)
- 2023(4779)
- 2022(3957)
- 2021(3428)
- 2020(2883)
- 2019(6563)
- 2018(6234)
- 2017(11754)
- 2016(5758)
- 2015(6392)
- 2014(6281)
- 2013(6455)
- 2012(6355)
- 2011(6130)
- 2010(6420)
- 2009(6163)
- 2008(5827)
- 2007(5283)
- 2006(5196)
- 2005(4980)
- 学科
- 济(53231)
- 经济(53204)
- 地方(15278)
- 管理(14369)
- 方法(12901)
- 地方经济(11960)
- 学(11421)
- 数学(11299)
- 数学方法(11198)
- 中国(10002)
- 业(9959)
- 业经(7985)
- 企(7893)
- 企业(7893)
- 农(6501)
- 经济学(6478)
- 关系(5801)
- 环境(5647)
- 融(5539)
- 金融(5539)
- 制(5394)
- 发(5204)
- 理论(5148)
- 财(5142)
- 体(5125)
- 和(5089)
- 产业(4930)
- 贸(4593)
- 贸易(4587)
- 农业(4559)
- 机构
- 大学(96052)
- 学院(93761)
- 济(51451)
- 经济(50620)
- 研究(38999)
- 管理(31692)
- 中国(28549)
- 理学(26170)
- 理学院(25810)
- 管理学(25366)
- 管理学院(25155)
- 财(21432)
- 科学(21033)
- 京(20235)
- 所(19868)
- 研究所(17726)
- 经济学(17711)
- 财经(16673)
- 中心(15945)
- 经济学院(15516)
- 经(14997)
- 江(14910)
- 院(13546)
- 北京(13282)
- 范(13259)
- 师范(13167)
- 财经大学(12111)
- 农(12088)
- 科学院(11772)
- 州(11458)
- 基金
- 项目(54662)
- 科学(43085)
- 研究(41029)
- 基金(40141)
- 家(34422)
- 国家(34175)
- 科学基金(28811)
- 社会(28689)
- 社会科(27253)
- 社会科学(27245)
- 省(20340)
- 基金项目(19840)
- 教育(18192)
- 资助(16877)
- 划(16488)
- 自然(15978)
- 自然科(15588)
- 自然科学(15583)
- 自然科学基金(15274)
- 编号(15080)
- 发(13478)
- 成果(13333)
- 国家社会(12758)
- 济(12747)
- 重点(12725)
- 经济(12638)
- 部(12120)
- 发展(11665)
- 展(11526)
- 课题(11340)
共检索到161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程 周丽
"一带一路"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用哲学追问当代经济热点,是哲学在场性以思想追问的形式去实现历史脱域性进步的重要显现。"一带一路"的提出是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理论与实践不断牵引的结果,它至少蕴含三点经济哲学思想:资本空间逻辑的合理运用;资本与权力关系的双向追问;中国传统"和合"思想的当代实现。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资本 “和合”思想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永秀 王泽润
"一带一路"经济学既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是在推动新型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以"一带一路"实践中沿线国家形成的新型国际分工合作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基于互联互通的"一带一路"协同发展为研究主线。"一带一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包括"一带一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协同发展、"一带一路"与新型全球化。其中,互联互通是实现"一带一路"协同发展的基础,而"一带一路"协同发展是新型全球化的重要推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井百祥
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发展中所产生的新的结构性矛盾,推动着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一带一路"工程的实施,既是对政治经济学的物质批判,也是文化的批判。在保证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平稳发展中,使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心由物质层面转向文化层面,由生产关系转向社会关系。改变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微观化趋势。在带动东西方物质和文化的交融中,实现理念的超越和思维的转型。把中华文化的科学性带入发展过程,以公利公益性文明意识弥补功利主义文化之不足。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理念创新 思维转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永秀 王泽润
"一带一路"经济学既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是在推动新型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以"一带一路"实践中沿线国家形成的新型国际分工合作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基于互联互通的"一带一路"协同发展为研究主线。"一带一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包括"一带一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协同发展、"一带一路"与新型全球化。其中,互联互通是实现"一带一路"协同发展的基础,而"一带一路"协同发展是新型全球化的重要推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伟光 黄亮雄 程永林 韩永辉
"一带一路"战略的宏大实践客观上需要学科化的理论构建。"一带一路"建设体现的地缘经济属性和经济合作行动,是创立"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基础和依据。以共同发展理念为导向,综合运用经济学的原理、方法和手段提炼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的创立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序推进、中国发展模式的经验推广以及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提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伟光 黄亮雄 程永林 韩永辉
"一带一路"战略的宏大实践客观上需要学科化的理论构建。"一带一路"建设体现的地缘经济属性和经济合作行动,是创立"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基础和依据。以共同发展理念为导向,综合运用经济学的原理、方法和手段提炼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的创立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序推进、中国发展模式的经验推广以及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提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沈斐
面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问题,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我们提供了历史视野和分析方法。西方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说到底,是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是市场经济,它不仅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福音。与西方国家心目中的那种零和游戏和霸权主义经济秩序不同,中国所主张的是互利共赢的新秩序。中国必须明确自己的历史方位,尽可能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朋友圈,发挥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避免资本主义唯利是图和霸权主义的老路;同时跳出西方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发展出当代中国的全球化理论,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宁 陈兰 罗志慧
本文基于DEA模型,对"一带一路"经济带各地旅游产业效率进行三阶效率测定。结果表明:静态上,地区间旅游产业效率差别较大,整体综合效率主要依靠纯技术效率拉动;动态上,除东北和西南外12个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呈逐年上升态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向拉动效率提升。最后根据测定结果,从产业融合、地区差异化发展和政策角度提出优化"一带一路"经济带旅游产业效率的相关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军 陈瑾 赵小杰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赋予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更加广泛的内涵和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首先对新亚欧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发展思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把"一带一路"战略与新亚欧经济带建设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给新亚欧经济带所带来的机遇,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把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的亚太地区、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和经济发达的欧洲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将极大地推进这些区域的国家之间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的双赢合作。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发展、人文合作和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新亚欧经济带建设的举措。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利红 梁小甜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经济实力的测度与分类,对沿线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选取影响经济实力的指标,搜集"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相关数据,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索影响经济实力的主要因素。并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得出各省份经济实力的分排名项与综合排名以及各省份在经济实力方面的聚集状态。结果显示年末常住人口、货运量等指标对经济实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沿线18个省份中,东部经济强省依旧是经济强省,沿海省份经济实力要优于内陆省份,传统认识中落后的西部省份综合实力在逐步增强,有望赶超东部沿海发展滞后的省份。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经济实力 货运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楠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我国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一带一路"战略可以有效拓宽国际市场空间,挖掘周边地区市场潜力,寻求多元化的投资目标;拉动市场消费需求,提升我国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功能,健全对外贸易机制;加速我国中部地区崛起,增强外贸合作中的纽带作用,并进一步构建起以我国为核心的亚太经济一体化格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培源 程钦良
"一带一路"是创新之路,科技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和支撑。那么,当前合作的主要国家和模式有哪些?其促进沿线国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效应如何?合作该如何提质增效?文章在分类梳理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9-2017年44个沿线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与中国的科技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合作较多的为东南亚及南亚等地理临近国,且具有偏向性,以技术转移类合作为主;(2)各种科技合作可归并为研发合作类和技术转移类,两者分别通过影响研发能力和知识存量而促进沿线国的经济增长,且对不同技术基础条件的国家作用不同;(3)两类合作在产生经济增长效应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加强,因此两类科技合作同时开展才能充分发挥其效应;(4)若将沿线国分为创新落后者和创新追赶者,则研发合作类的作用效果在两类国家存在明显差异,这既与合作的技术层次和难度有关,也与技术转移类合作直接的生产率效应有关。上述结论说明,"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要因国(地)施策,坚持研发合作和技术转移并举,注重研发合作的基础和质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我国的一大主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今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雨彤 陈军 肖建忠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合作对保障沿线国家能源发展权益、塑造新型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构建全球能源平衡机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系统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经济效应的发生机理,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模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可能产生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对提高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和改善经济福利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由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驱动因素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效应又体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高质量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合作,需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经济效应的时代性特征为依据,增强能源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沿线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完善沿线地区能源供需互补机制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落实能源政策与协作交流增进沿线国家民生福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