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03)
- 2023(10018)
- 2022(9041)
- 2021(8596)
- 2020(7322)
- 2019(17252)
- 2018(17207)
- 2017(33309)
- 2016(18088)
- 2015(20312)
- 2014(20118)
- 2013(20007)
- 2012(18160)
- 2011(16308)
- 2010(16180)
- 2009(14627)
- 2008(14081)
- 2007(12166)
- 2006(10576)
- 2005(9272)
- 学科
- 济(70105)
- 经济(70035)
- 管理(49610)
- 业(46636)
- 企(39121)
- 企业(39121)
- 方法(33189)
- 数学(28667)
- 数学方法(28277)
- 农(17906)
- 中国(17522)
- 财(16334)
- 学(16279)
- 地方(14991)
- 业经(14947)
- 理论(12443)
- 贸(12394)
- 贸易(12388)
- 易(11968)
- 农业(11901)
- 和(11571)
- 制(11224)
- 环境(10814)
- 技术(10792)
- 务(10540)
- 财务(10472)
- 财务管理(10456)
- 教育(10137)
- 企业财务(9918)
- 划(9704)
- 机构
- 大学(250576)
- 学院(247567)
- 管理(101308)
- 济(93887)
- 经济(91672)
- 理学(88445)
- 理学院(87448)
- 管理学(85706)
- 管理学院(85268)
- 研究(83386)
- 中国(60129)
- 京(54148)
- 科学(53765)
- 所(42221)
- 财(41627)
- 农(39983)
- 研究所(38769)
- 业大(38422)
- 中心(37448)
- 江(35048)
- 北京(34563)
- 财经(33905)
- 范(33817)
- 师范(33512)
- 农业(31346)
- 经(30848)
- 院(30789)
- 州(29010)
- 师范大学(27261)
- 技术(26745)
- 基金
- 项目(175812)
- 科学(137219)
- 研究(128693)
- 基金(126351)
- 家(110326)
- 国家(109407)
- 科学基金(93479)
- 社会(78167)
- 社会科(73929)
- 社会科学(73908)
- 省(68711)
- 基金项目(67573)
- 自然(62178)
- 自然科(60710)
- 自然科学(60697)
- 自然科学基金(59551)
- 教育(58793)
- 划(58257)
- 编号(53029)
- 资助(52539)
- 成果(43166)
- 重点(39115)
- 部(38313)
- 发(37167)
- 课题(36579)
- 创(36329)
- 科研(33916)
- 创新(33774)
- 项目编号(32853)
- 大学(32751)
共检索到354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向阳
2013年以来中国学术界对"一带一路"研究的投入之大、成果数量之多可谓是前所未有,这对宣传和推广"一带一路"理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必须承认,"一带一路"理论研究进展的滞后也是毋庸置疑的,这种滞后一方面表现为中国学术界面对国际社会的误解和质疑还难以做出有说服力的回应;另一方面表现为理论研究难以指导"一带一路"的实践。对此,构建"一带一路"理论体系或"一带一路"学正在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作为一个大国提出的具有国际化意义的倡议,"一带一路"的系统化理论研究至少需要满足三项基本标准:理论层面的自洽、操作层面的可行及认知层面国内外的统一。缺少理论自洽不仅会造成宣传上的混乱,而且会导致实践上的无所适从;缺少操作可行性无疑会阻碍"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缺少国内外认知的统一将必然引发外部世界的质疑。基于上述标准,对"一带一路"的研究现状进行评估可以发现:一个自洽的理论体系远未形成;大多数成果集中于"一带一路"的必要性研究,而非可行性研究;国内外的宣传口径存在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因此,伴随"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学术界需要认真反思原有的研究范式,以适应实践的需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斌
"一带一路"是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提升风险应对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转变,使"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和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以战略眼光和全球视野评估共建项目,把握历史机遇,明确利害风险,甄选优质项目。为此,本文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构建了"一带一路"共建项目分层评估体系,包括:评估原则、评估内容、评估流程以及评估工具和方法。利用该体系对"一带一路"共建项目进行前期评估,有助于减少误判漏判,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文洋 蔺顺锋
构建了由政治障碍、经济障碍、制度障碍、外资营商障碍和双边关系五个方面构成的反映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障碍的指数,采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对重点国家的分析发现,新加坡、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的投资障碍指数较小,印度尼西亚、以色列、俄罗斯、越南、泰国、巴基斯坦的投资障碍指数中等,柬埔寨的投资障碍指数较大;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投资障碍指数较小,中巴经济走廊的投资障碍指数较大。对指标重要性进行排序发现,双边关系是影响测度结果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中国应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制度,巩固和发展与沿线国家双边关系,为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投资障碍评估 神经网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伟 杜伟 王帅强
"一带一路"对于沿线国家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基于中国、俄罗斯、马来西亚、越南、德国五个国家2012—2016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基于熵值法研究了五个国家的生态绩效。研究结果表明,五个国家的生态环境随着国家对环境的重视都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这将有利于中国实施"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
关键词:
生态绩效评估 PSR 熵值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磊 白桦 齐福全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前景广阔。基于此,要做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硬、软联通项目的风险评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进行跟踪评估,并从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早期项目建设质量、构建风险防范体系等方面,推动"一带一路"早期项目的健康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蒋姮
一、"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风险因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地缘政治风险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其内容包括了政治、社会、经济、外交、宗教、冲突、环境、族群、非政府组织等众多非商业因子,来源则一般包括东道国、地区、全球这三个层面。(一)东道国因子:民主民族议题纷呈、法制框架模糊衰微"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经济大多处在发展中阶段,但自然资源异常丰富,不少是"资源诅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周保根 田斌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合作力度不断加大,在该区域的利益日益拓展,同时面临的风险也在随之上升。对此,我们既要增强风险意识,深入评估风险挑战,深刻理解风险成因,又要认识到风险的必然性,不为风险所惧、不被干扰所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以积极姿态在"一带一路"开展投资合作。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严丹 马吟雪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研究的深入,对于相关信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相应的专题数据库也在不断的开发和建设中。中国一带一路网、国研网"一带一路"战略支撑平台、社科文献出版社以及EBSCO公司开发的"一带一路"数据库等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文章在对这些专题库的建设现状、优势资源、构建框架等开展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其主要特征和开发策略,并进而为高校图书馆构建相应的"一带一路"信息资源体系提供建设思路上的参考和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振林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出访中亚和东盟国家时首倡,得到7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后展开的一个重大开放举措。其目标是通过加强各方合作,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扩大对外合作,从而促进国内改革,服务国内发展。一、"一带一路"倡议对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意义2017年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已形成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涵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阳昕 周怡 张敏 王曼
基于1998—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的跨国所有权专利数据,对营商环境于国际科技合作的影响、社会网络视角下跨国合作专利模式和技术领域方向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日渐加强的经贸交流和科技合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合作专利在数量和合作强度上均日趋增长;合作覆盖范围广,但是合作区域呈现非均衡性,其中95%的合作专利是与营商环境排名前100位的国家合作申请;合作以企业为主体,跨国企业组建全球分布团队是专利合作主要形式;合作技术领域方向较为集中,主要在电气工程和化学等领域。研究结论以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实施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振林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出访中亚和东盟国家时首倡,得到7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后展开的一个重大开放举措。其目标是通过加强各方合作,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扩大对外合作,从而促进国内改革,服务国内发展。一、"一带一路"倡议对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意义2017年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已形成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涵盖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沿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何敏 欧明刚
在新一轮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广西担负着"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和"西南、中南新的战略支点"的重要功能。本文以对广西口岸办、凭祥铁路口岸、钦州港口岸的实地调研为基础,针对目前广西口岸面临的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通关便利化程度有待提高、走私和毒品犯罪形势严峻等挑战,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沿边沿海各方面物流资源、发展出口加工产业、培养口岸发展人才和加强与越南等国的民间沟通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广西 口岸 沿边沿海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姚桂梅 许蔓
非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方,中非合作论坛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实践平台。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强调,要将"一带一路"同非洲各个层面的发展战略全面对接,推动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再升级。展望未来,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将在习近平主席"真、实、亲、诚"合作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引领下,逐渐落实以构建更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方向的"八大行动",推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向历史新高。其间,需要中非携手解决中非合作中存在的难以持续、失衡和不对称的三大问题,补齐各种投资"短板"、创新合作模式、平衡产业布局和各种利益关系、力求共同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蓝庆新 梁伟 唐琬
绿色作为"一带一路"的底色,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可为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和建设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有益于增进我国与沿线各国的政治互信,实现与沿线各国的合作共赢、包容性发展,减少"一带一路"建设障碍。目前,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生态基础薄弱和绿色发展诉求不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与绿色发展存在矛盾、中国企业"一带一路"绿色开发能力不足、发达国家在"一带一路"区域的绿色竞争等问题。因此,在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需要优化绿色投资区位选择,着力推广绿色发展理念、经验和实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推动适用性绿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培育和提升企业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加强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关键词:
绿色“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魏升民 韩永辉 向景
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加强经贸合作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一带一路"国际税收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开展国际税收合作有助于提升合作各方的整体利益,是促进"一带一路"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税制体系朝着税制简化、税负降低、设计优化的方向变化,为推动国际税收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但是,"一带一路"国际税收合作还面临着较多挑战,主要包括:沿线国家的税制体系结构差异较大,税收法治化和透明化水平偏低,税收征管能力不足,税收合作平台建设滞后。为此,要进一步优化我国税制体系,构建宽税基、低税率、优税种、简征管的现代化税制体系,同时加强税收设计的技术交流,促进沿线各国打造国际税收合作范例,消除部分国家的疑虑和成见;推进国际税收合作机制建设,构建有效合作平台;建立通报和磋商机制,提升税务信息透明度,深化税务信息共享;研究探索采取补偿性措施,实现国际税收合作的互惠共赢;深化国际反避税监管合作,营造公平税收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