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0)
2023(8150)
2022(7097)
2021(6488)
2020(5847)
2019(13878)
2018(13571)
2017(26861)
2016(14427)
2015(16175)
2014(16054)
2013(16150)
2012(15122)
2011(13814)
2010(13954)
2009(13007)
2008(13121)
2007(11950)
2006(10416)
2005(9536)
作者
(43641)
(36657)
(36609)
(35026)
(23053)
(17763)
(16738)
(14266)
(13623)
(12865)
(12434)
(12197)
(11652)
(11637)
(11634)
(11443)
(11278)
(10935)
(10736)
(10552)
(9237)
(9162)
(9053)
(8450)
(8336)
(8262)
(8036)
(7963)
(7375)
(7335)
学科
(65480)
经济(65428)
(38213)
管理(37682)
方法(30936)
(30274)
企业(30274)
数学(27523)
数学方法(27232)
(17279)
(15718)
中国(15368)
(14904)
地方(13097)
业经(12717)
(12556)
贸易(12552)
(12157)
(11899)
农业(11165)
(9639)
财务(9612)
财务管理(9589)
(9303)
理论(9144)
企业财务(9089)
(8946)
银行(8914)
(8689)
金融(8687)
机构
大学(214112)
学院(211019)
(88929)
经济(87117)
管理(79706)
研究(74477)
理学(68814)
理学院(67982)
管理学(66629)
管理学院(66224)
中国(55545)
科学(47107)
(45506)
(39983)
(39738)
(38919)
研究所(35652)
中心(34344)
业大(33371)
(32517)
财经(32046)
农业(31480)
(29099)
北京(28595)
(28475)
师范(28164)
经济学(28017)
(26503)
经济学院(25475)
(25395)
基金
项目(141010)
科学(110874)
基金(103453)
研究(99425)
(91621)
国家(90965)
科学基金(76946)
社会(63084)
社会科(59837)
社会科学(59815)
基金项目(54770)
(54461)
自然(50661)
自然科(49507)
自然科学(49491)
自然科学基金(48629)
(46420)
教育(45941)
资助(42743)
编号(39832)
重点(32694)
成果(32556)
(31688)
(30806)
(28833)
科研(27676)
课题(27294)
创新(27068)
教育部(26741)
国家社会(26519)
期刊
(94342)
经济(94342)
研究(60265)
中国(39843)
学报(36835)
(34765)
科学(33047)
(31142)
管理(27443)
大学(27150)
学学(25466)
农业(23123)
教育(20596)
技术(18357)
(17038)
金融(17038)
经济研究(16027)
财经(15863)
业经(14931)
(13670)
(13454)
问题(12928)
技术经济(11535)
统计(11070)
(10961)
图书(10829)
(10714)
理论(10075)
商业(9985)
(9905)
共检索到310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敏  薛伟贤  张应剑  
文章运用网络分析的方法对"一带一路"生产网络整体结构特征和中国的网络地位与影响力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生产网络的关系数量、密度和派系数量在1998—2018年期间提升显著;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在"一带一路"生产网络演化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中国扮演了中心行动者的角色,能够起到"发动机""传导"和"桥梁"三重功效;中国成为"一带一路"生产网络中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容易影响"一带一路"生产网络的各个国家及"小团体",从而起到协同"一带一路"生产网络有序发展的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仇怡  黄丹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了2008—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结构特征,测算沿线国家贸易网络中心位置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对不同收入国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贸易结构比较松散,意大利、土耳其、韩国、俄罗斯、中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地区)位于网络核心,共有23个国家(地区)发挥"中介"或"桥梁"作用,影响着其余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超过四成的沿线国家(地区)与非贸易伙伴国具有较强的间接贸易关系。贸易网络中心位置的提升能显著促进母国技术进步,间接贸易影响母国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大于直接贸易;中高等收入水平国家直接和间接贸易地位和贸易强度的提升均显著促进了技术进步,低等收入国家贸易强度的提升也能促进母国的技术进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素豪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重新解构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的关联关系,并基于QAP模型检验了农业资源禀赋、消费人口等因素与农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组成的农产品贸易网络具有复杂性、稳定性、等级性特征,各国在贸易网络中占据不同的地位,可以归为内向型、外向型、双向型三种板块类型;人均农业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农产品出口依赖性不能完全解释贸易网络的关联关系,而"相邻效应"、自贸协定、消费人口基数差异、经济总规模差异都会增强国家间农产品贸易的关联关系。中国需要嵌入到农业价值链的高端位置,避开租地种粮,增强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市场的控制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彭羽  沈玉良  田肖溪  
文章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协定异质性视角对"一带一路"沿线FTA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使用QAP矩阵回归方法对沿线FTA无权网络和有权网络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一带一路"沿线FTA网络从本世纪初的分散式简单局域网络演变成当今的交叠式复杂全局网络,但规则深度较高的FTA网络仍然仅发生在地理邻近或地缘相近国家之间;(2)东盟国家处于"一带一路"沿线FTA网络的绝对中心地位,目前尚未形成大国主导沿线FTA网络的格局;(3)要素禀赋差值网对沿线FTA无权网络形成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除受其他外部因素(地理距离、是否接壤等)影响外,沿线FTA无权网络形成的背后存在较强经济互补动因;(4)在考虑协定异质性的有权FTA网络下,经济互补动因对深度FTA规则网络形成的影响相对弱化,而以拥有共同语言为表征的共同文化和价值观成为促进沿线深度FTA规则网络形成的重要驱动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星  王博  蒲岳  
文章基于1992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61国(地区)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中间投入的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中间投入网络呈现出"早期稳步发展,后期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并且网络具有一定的"互通互融"性和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2)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在"一带一路"服务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其中中国、印度、俄罗斯、新加坡四国对"一带一路"区域服务经济发展更为关键,而中国服务业在"一带一路"网络中的桥梁作用也远高于制造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镇   郭虹   邱志萍  
海运设施联通推动贸易畅通是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班轮航运网络的结构特征,并实证检验了其对沿线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沿线班轮航运网络表现出“小世界”的特征;各国(地区)的个体特征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一国(地区)节点强度和广延性的结构特征显著促进了双边贸易增长;网络结构特征的贸易增长效应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不同港口环境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存在显著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网络结构特征将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增强市场引力来促进双边贸易的增长。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种照辉  覃成林  
基于2012年、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贸易数据,运用块模型及QAP等网络分析方法,对贸易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动态比较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贸易网络的联系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印度、新加坡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可划分为四个贸易板块,中国等21个国家属于双向溢出板块,以色列等20个国家属于经纪人板块,阿富汗等16个国家属于主溢出板块,马尔代夫等8个国家属于主受益板块;(3)国家间的空间邻近关系、文化差异、贸易协定关系、贸易结构及制度差异对于贸易网络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种照辉  覃成林  
基于2012年、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贸易数据,运用块模型及QAP等网络分析方法,对贸易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动态比较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贸易网络的联系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印度、新加坡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可划分为四个贸易板块,中国等21个国家属于双向溢出板块,以色列等20个国家属于经纪人板块,阿富汗等16个国家属于主溢出板块,马尔代夫等8个国家属于主受益板块;(3)国家间的空间邻近关系、文化差异、贸易协定关系、贸易结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方  胡求光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6国的机电产品进出口数据,利用社会网络结构分析方法测算网络密度、中心性、聚集系数以及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研究表明:第一,游离在机电贸易网络结构外的国家在逐步减少,整体网络联系逐步加强,网络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第二,机电贸易网络的区域化特征和国际分工集聚效应逐步凸显;第三,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贸易网络中具有绝对中心地位,对沿线国家机电贸易的影响力非常突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朱为群  刘鹏  
为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需深入分析"一带一路"国家的税制结构。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一带一路"国家的税制结构具有一般性特征。静态视角下,商品税与所得税逆向而动;动态视角下,所得税变化较为显著。同时,从静态角度而言,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偏向于选择以增值税作为主体税种,以公司所得税作为重要的辅助税种;经济发达的国家偏向于选择以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缴款)作为主体税种,以增值税作为重要的辅助税种。但从动态角度看,发达国家更趋向于选择社会保障税(缴款)作为主体税种。而在特殊的社会因素驱动下,"一带一路"国家的税制结构还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特征,具体表现于税系差异和税种差异两方面。顺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乔  程成  
基于1990—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6国文化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文化贸易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印度、泰国、俄罗斯等国逐步演变成"一带一路"文化贸易网络中心;沿线国家已经从"散兵游勇"状态,逐步形成了6大"朋友圈"。另外,提高相对点度数和网络密度、降低雪崩规模能促进文化贸易网络的空间公平性;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的提高能有效促进本国及伙伴国的文化贸易量,形成空间溢出效应。当前,中国文化影响力已经走出东亚及南亚地区,中国拓展海外文化贸易颇有成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琦平   段秀芳   赵亚琼  
文章基于出口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将“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网络解构为总出口和4个子网络,刻画了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及宏微观特征,并对其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网络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和阶梯分布,非核心梯队国家呈现明显的“长尾”特征。各子网络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但均呈现更加复杂、高效和凝聚的发展趋势。网络社团的外联性不断增强,但存在较强的地域限制。QAP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物流绩效指数、技术要素投入、区域贸易安排、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时间等指标对区域价值链网络的影响显著,劳动力禀赋、对外投资、疫情等指标对各网络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仪  戎陆庆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测度我国西南城市群物流网络的空间结构,在分析空间结构对经济影响机理的基础上研究城市个体特征对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西南城市群物流网络联系松散,网络传递性低,网络等级严格;经济实力强或区位优势突出的城市易成为网络中心,南宁和昆明是网络中重要的中介城市;物流网络等级度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网络传递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向影响,增强城市的点度中心度将促进本地、邻近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降低城市的接近中心度将有利于提升本地经济水平,但对邻近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有负效应。通过构建轴辐式物流网络、加快干支线建设、加强节点城市分工与联系等策略优化空间结构将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远  徐俐俐  
文章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天然气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微观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天然气贸易网络密度及互惠性较低,网络节点间贸易联系微弱;俄罗斯、卡塔尔、新加坡、中国属于天然气贸易网络的中心国,对整体网络结构及其他节点国家存在较强的控制力及影响力;天然气贸易分布格局符合"马太效应",但加权网络结构的异质化程度在降低,贸易大国与贸易小国的差距在减小;不均衡的、缺乏互惠性的贸易模式所占比例较高,中国、印度属于进口发起国和核心国,卡塔尔是进口的重要来源国,新加坡是贸易枢纽中心;人均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唐晓彬  崔茂生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结构是否发生了显著变化?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是否日趋复杂?又呈现出怎样的彼此交织、相互依存的特征?文章结合时态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与可分离的时态指数随机图模型(STERGM),使用动态网络分析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网络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本文构建的"一带一路"货物贸易动态网络TERGM和STERGM方法克服了传统ERGM方法局限于静态分析的缺点,很好地刻画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网络结构的变动特征及其影响机制。(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网络拓扑结构具有一定的异质性,贸易网络中存在"富人俱乐部"现象,这一现象与网络中存在的等级效应有关,且这种等级效应有逐渐增强的趋势。(3)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贸易关系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素,高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具有更强的贸易倾向,但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这种倾向有所减弱,低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发展贸易关系的几率有所提升。文章拓展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网络结构动态变化的相关研究,并为我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消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潜在贸易摩擦提供了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