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72)
- 2023(19227)
- 2022(16355)
- 2021(14863)
- 2020(12726)
- 2019(29064)
- 2018(28610)
- 2017(55467)
- 2016(29476)
- 2015(32904)
- 2014(32370)
- 2013(32138)
- 2012(29418)
- 2011(26389)
- 2010(26424)
- 2009(24545)
- 2008(23900)
- 2007(21208)
- 2006(18805)
- 2005(16791)
- 学科
- 济(144871)
- 经济(144733)
- 业(104322)
- 管理(97055)
- 企(92751)
- 企业(92751)
- 方法(59588)
- 数学(49024)
- 数学方法(48403)
- 业经(38318)
- 农(36813)
- 财(35915)
- 中国(31849)
- 地方(29462)
- 农业(25866)
- 务(25122)
- 财务(25044)
- 学(25039)
- 财务管理(25009)
- 企业财务(23719)
- 制(23379)
- 技术(23337)
- 理论(22530)
- 和(22162)
- 贸(21148)
- 贸易(21136)
- 易(20430)
- 划(20083)
- 策(19522)
- 环境(19193)
- 机构
- 学院(425161)
- 大学(422407)
- 济(183907)
- 经济(180455)
- 管理(173504)
- 理学(149874)
- 理学院(148363)
- 管理学(145884)
- 管理学院(145112)
- 研究(138874)
- 中国(105475)
- 京(88977)
- 科学(82739)
- 财(82047)
- 所(68188)
- 财经(66058)
- 农(65702)
- 中心(63227)
- 江(62965)
- 研究所(61688)
- 业大(60334)
- 经(60048)
- 经济学(56053)
- 北京(55764)
- 范(52277)
- 师范(51841)
- 农业(51051)
- 院(50426)
- 经济学院(50371)
- 州(50273)
- 基金
- 项目(286007)
- 科学(227304)
- 研究(210731)
- 基金(209711)
- 家(180937)
- 国家(179410)
- 科学基金(156707)
- 社会(136015)
- 社会科(129169)
- 社会科学(129135)
- 省(111328)
- 基金项目(110725)
- 自然(100707)
- 自然科(98444)
- 自然科学(98422)
- 自然科学基金(96644)
- 教育(95572)
- 划(91975)
- 资助(86338)
- 编号(85023)
- 成果(67420)
- 重点(63231)
- 部(63008)
- 发(61551)
- 创(60930)
- 课题(57396)
- 国家社会(56605)
- 创新(56366)
- 教育部(54735)
- 人文(54105)
- 期刊
- 济(207297)
- 经济(207297)
- 研究(126286)
- 中国(76393)
- 管理(69515)
- 财(65357)
- 学报(60576)
- 农(60023)
- 科学(58288)
- 大学(47389)
- 学学(44868)
- 农业(41472)
- 技术(40419)
- 教育(39406)
- 融(35240)
- 金融(35240)
- 业经(34100)
- 经济研究(33451)
- 财经(33308)
- 经(28801)
- 问题(26523)
- 技术经济(24470)
- 业(23454)
- 统计(21569)
- 现代(20682)
- 商业(19962)
- 策(19754)
- 图书(19559)
- 理论(19423)
- 科技(19422)
共检索到629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瑛 杨先明 袁帆
经济走廊是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建设内容,吸引大量的企业进入跨境经济园区,是推动经济走廊的关键。本文利用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GMS)跨境地区的企业调查数据,根据投资激励政策、投资环境对企业投资类型与企业投资绩效作用,分析了跨境经济走廊企业聚集的政策与环境条件。研究发现,跨境经济走廊沿线的投资激励政策与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寻求资源与寻求效率的企业入驻,跨境经济走廊地区的企业聚集功能正在形成,通过调整跨地区间的投资政策及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为生产要素的聚集奠定基础,才能推动更多跨境经济走廊的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克岭 张灿 陈明祥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使得文化产业被列为重要的开放领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企业的合作,至今仍是以文化产品或要素贸易为主,深层次的企业合作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基于企业合作的横向-纵向维度(价值链环节的匹配程度)、市场化-层级化维度(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构建了文化企业国际合作的双维度概念模型。根据对中蒙俄经济走廊文化企业的发展现状、价值链环节、交易复杂性、知识重要性及行业准入限制的分析后提出:知识产权型文化企业以战略联盟、品牌特许、合资经营等合作路径为主;服务型文化企业以项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宜红 顾丽华
文章利用2011~2016年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以4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3075家企业为样本,从海关效率、政策透明度和基础设施三个维度9项指标实证研究贸易便利化对"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出口清关天数增加、法庭障碍和交通障碍的增大都会显著降低"一带一路"企业的出口比重,当出口清关天数增加一天,企业出口比重会减少0. 221%。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投入品所产生的进口清关天数也会降低企业的出口比重。贸易便利化对不同出口方式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出口比重的影响存在差异,进口清关天数显著降低企业直接出口的比重而显著增加企业间接出口的比重,交通障碍主要显著影响企业直接出口。此外,腐败会显著降低小企业的出口比重而增加大企业的出口比重,政治不稳定主要影响大型企业的出口。文章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提高海关效率降低进出口清关时间,营造政策公开、法律公正的透明制度环境和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等对策来提升"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加企业出口。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仇娟东 李勃昕 安纪钊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极为深远的国际、国内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库的2005—2019年中国企业3 612笔对外投资项目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投资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在沿线经济体的投资金额和次数,无论“问题”投资的次数还是“问题”投资次数的比重均不显著。由此得出结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中国企业的投资促进了沿线经济体的发展而非增加债务风险。经系列稳健性检验和识别策略检验,该结论仍然成立。本文的拓展性讨论依然支持基准检验的结论,同时发现对“一带”沿线所带来的发展效应要高于对“一路”沿线的该效应,并且主要通过集约边际而非广延边际来产生。最后,本文从实现软实力输出、构建多渠道协同资金供给机制、从源头上减少“问题”投资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树华 王玺 郭天一
文章基于“中心—外围”模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指数测量“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2009—2019年)我国9个沿边省份空间格局演变情况。研究发现:除西藏外,“一带一路”倡议对8个省份的政策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对东北三省影响最为强烈,广西、内蒙古和新疆受到的政策效应相对较小,甘肃、云南的政策效应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沿边地区空间演化总体情况符合钟状曲线的演变规律;各地区两个维度的开放水平、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及各自的制度环境是造成政策效应异质性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代盛 蒋涛
采用1992—2017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一带一路"沿线企业银团贷款数据,实证研究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一带一路"沿线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增加"一带一路"沿线企业银团贷款利率,但是对贷款额度和期限均无显著影响;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一带一路"沿线企业融资的影响主要通过中国银行参与贷款、银团风险规避等渠道传导;"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消除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沿线企业融资的溢出性影响,促进沿线企业融资。因此,应保持中国经济政策定力,加大经济政策宣传和解读,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金融合作和政策协同,共同优化沿线融资环境,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泽生 王耀青
基于认知-影响-反应分析范式和企业调研问卷数据并区分企业特征和管理者异质性来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企业投资反应特征及机理。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给出管理者异质性衡量指标后,运用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有更高认知强度和投资意愿反应激励,但风险厌恶型管理者产生了企业认知和投资反应稳定器作用;管理者异质性主要作用于企业面对"一带一路"环境变化的外视反应;投资经验不对企业认知和投资意愿反应构成影响,企业规模不影响企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一带一路"的企业认知及所受影响间存在正向互动影响,二者联合推动企业做出正向投资反应。分类模型还发现,企业规模对投资便利化的影响为正,与抱团式投资、合资或东道国政府签约意愿正相关;国有企业要比非国有企业有更强抱团式投资、合资和并购的意愿;企业反应主要源于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但企业可不依赖于认知强度而做出独立的并购、合资、研发、人才招聘等投资和风险防控反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强 李贵云
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与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引领,沿边省份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阵地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排头兵。以我国沿边8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带一路"视角下沿边省份绿色发展指数评价体系,特别是纳入周边接壤国家碳排放等指标,测算各沿边省份绿色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边省份碳排放水平总体高于周边接壤国家,沿边省份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向好趋势,但各省份之间差距较大。这一指数的构建与测度对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及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肖建忠 肖雨彤 施文雨
"一带一路"合作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倡议,为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能源投资提供了良好契机,近年来,中国对外能源投资呈规模不断扩大、效率逐渐提升和投资地区较为集中的趋势。文章基于美国企业研究所和美国传统基金会公开的2005~2018年"中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库,运用三重差分法研究了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能源投资的促进效应。主要结论有: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规模的增长,其中能源行业促进效应突出,且该实证结果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和工具变量检验;其次,通过投资形式比较发现中国企业对外能源投资以跨国并购方式为主且跨国并购投资效应显著高于绿地投资;再次,通过投资区位比较发现海上丝绸之路能源投资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陆上丝绸之路,另外"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受益地区为亚洲地区;最后,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能源中以天然气和煤炭为代表的不可再生能源对沿线投资产生的促进效应较为显著。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曦
跨境并购作为海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是企业获取国际化协同效应和实现他国市场进入的主要方式,在当前"一带一路"的契机下,跨境并购成为福建民营企业抓住这一机遇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针对民营企业跨境并购的研究相对缺乏。文章通过分析福建民营企业借助"一带一路"实施跨境并购的机制,明确了跨境并购具体的实施策略,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跨境并购 福建民营企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鑫 顾春光
文章选取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企业专用性投资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建设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专用性投资,这一结论在控制地区经济水平、倾向得分匹配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基于外部治理发现,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时,“一带一路”建设对企业专用性投资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基于国有股东治理发现,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一带一路”建设对企业专用性投资的正向影响更显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内外联系日渐紧密,尤其是贸易和投资,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因而本文着重研究企业顺梯度OFDI所引致的经济效应。机理分析表明,企业顺梯度OFDI对其经济效应影响包括成本差距机制、资本反馈机制以及挤出效应机制,前两个机制具有正向效应,第三个机制为负向效应。随后数理模型的建立验证了机理分析所提出的三个假设,实证检验部分借助倾向得分匹配(PSM)研究方法对2014—2016年间微观企业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在这三年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顺梯度OFDI的经济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娟
本文利用2006—2015年中国跨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63个国家OFDI数据,结合跨国公司理论和制度理论,系统考察东道国制度环境、投资导向与中国跨国企业OFDI三者间作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跨国企业OFDI具有突出的资源导向特征,东道国市场资源禀赋会对中国跨国企业OFDI投资决策产生积极影响,东道国经济制度环境并未抑制中国跨国企业OFDI投资规模,东道国文化制度环境差异对中国跨国企业OFDI影响不明显,东道国政治制度环境和市场规模对中国跨国企业OFDI影响程度不同。本文研究结论是对既有跨国投资理论的丰富和矫正,对中国跨国企业的OFDI实践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萍 陈捷 陈兆康
一带一路是新常态下我国加强区域合作、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支持对"一带一路"建设极为重要,金融支持建设不仅是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合作的必然选择,也是发挥金融的支撑、优化和服务作用的重要途径。同时,提升"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支持具有紧迫性,对金融支持力度与金融机构参与度的提升迫在眉睫。在落实"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支持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问题和挑战。由于"一带一路"的金融需求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等特征,当前"一带一路"金融环境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萍 陈捷 陈兆康
"一带一路"是新常态下我国加强区域合作、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支持对"一带一路"建设极为重要,金融支持建设不仅是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合作的必然选择,也是发挥金融的支撑、优化和服务作用的重要途径。同时,提升"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支持具有紧迫性,对金融支持力度与金融机构参与度的提升迫在眉睫。在落实"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支持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问题和挑战。由于"一带一路"的金融需求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等特征,当前"一带一路"金融环境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资金供求失衡、金融机构辐射范围较小以及国内融资成本偏高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应当致力于构建市场主导、政策扶持、协同共赢的"一带一路"多元金融支持体系,以市场化为原则,落实"一带一路"建设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动员沿线国家金融要素,优化区域内金融资源配置,实现沿线国家协同共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