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07)
- 2023(17264)
- 2022(14745)
- 2021(13626)
- 2020(11372)
- 2019(26132)
- 2018(25613)
- 2017(49504)
- 2016(26442)
- 2015(29482)
- 2014(29240)
- 2013(29182)
- 2012(27126)
- 2011(24647)
- 2010(25023)
- 2009(23207)
- 2008(21836)
- 2007(19237)
- 2006(17145)
- 2005(15569)
- 学科
- 济(115356)
- 经济(115246)
- 管理(72815)
- 业(71890)
- 企(57516)
- 企业(57516)
- 方法(47873)
- 数学(41730)
- 数学方法(41310)
- 中国(36908)
- 地方(32075)
- 农(31461)
- 融(28909)
- 金融(28907)
- 财(27580)
- 银(27376)
- 银行(27333)
- 行(26414)
- 业经(25621)
- 学(22937)
- 制(22142)
- 农业(21856)
- 贸(19977)
- 贸易(19957)
- 易(19232)
- 环境(17724)
- 理论(17716)
- 务(17329)
- 财务(17252)
- 财务管理(17220)
- 机构
- 大学(371098)
- 学院(369817)
- 济(151942)
- 经济(148612)
- 管理(144932)
- 研究(129390)
- 理学(124707)
- 理学院(123265)
- 管理学(121211)
- 管理学院(120543)
- 中国(101455)
- 京(79933)
- 科学(78503)
- 财(70182)
- 所(64883)
- 农(60544)
- 中心(59982)
- 研究所(58791)
- 江(55944)
- 财经(55617)
- 业大(53818)
- 北京(50995)
- 范(50696)
- 经(50547)
- 师范(50240)
- 院(47166)
- 农业(46897)
- 经济学(46001)
- 州(45789)
- 经济学院(41550)
- 基金
- 项目(251200)
- 科学(198074)
- 研究(185644)
- 基金(181569)
- 家(157397)
- 国家(156043)
- 科学基金(134291)
- 社会(117337)
- 社会科(111309)
- 社会科学(111279)
- 省(99507)
- 基金项目(96161)
- 自然(86160)
- 教育(84735)
- 自然科(84150)
- 自然科学(84132)
- 划(82665)
- 自然科学基金(82588)
- 编号(75901)
- 资助(75092)
- 成果(61516)
- 发(57360)
- 重点(56609)
- 部(55264)
- 课题(52958)
- 创(52055)
- 创新(48557)
- 国家社会(48018)
- 科研(47678)
- 教育部(47439)
- 期刊
- 济(169343)
- 经济(169343)
- 研究(114032)
- 中国(77391)
- 学报(56832)
- 农(55354)
- 管理(53338)
- 科学(53138)
- 财(51331)
- 融(46497)
- 金融(46497)
- 教育(43810)
- 大学(43319)
- 学学(40479)
- 农业(37805)
- 技术(32141)
- 业经(28109)
- 财经(27054)
- 经济研究(26952)
- 经(23076)
- 问题(21716)
- 图书(19578)
- 业(19451)
- 理论(18498)
- 技术经济(17910)
- 科技(17399)
- 资源(17032)
- 实践(16879)
- 践(16879)
- 贸(16589)
共检索到565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白璐 赵少平 蒋满霖
监测"一带一路"沿线省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协同合作和推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文章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评价、影响因素和效应研究三个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构建区域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一带一路"沿线的18个省域金融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从地理区域和经济距离两个维度分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特征;从金融发展水平和制约因素两个角度分析造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原因。得到如下结论:"一带一路"沿线省域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地理差异性特征,且影响因素也具有区域差异。对区域金融发展造成影响的核心因素,按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状况、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志明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00—2018年1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讨论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并且金融发展的积极影响存在收入差异性,即"一带一路"沿线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作用显著,而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促进作用有限,甚至不显著。此外,研究还表明,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与贸易开放程度有关,即贸易开放程度越高,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作用越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熊晓炼 樊健
为探究"一带一路"沿线省域金融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机制,本文在引入协同学理论对系统协同演化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哈肯模型,利用2008~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省域的基础数据,从子系统和次子系统层面进行实证,进一步探析沿线省域金融生态系统协同水平差异。结果表明:在子系统层面,金融生态环境是系统动态演化的序参量,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对金融主体发展具有协同增效应。在次子系统层面,金融主体子系统动态演化的序参量是银行业;金融生态环境子系统动态演化的序参量是对外开放程度、人文环境和诚信文化,并且对外开放程度与人文环境、诚信文化存在竞争关系,人文环境和诚信文化呈协作关系,3个序参量通过合作与竞争共同主宰金融生态环境的有序演化。在此期间,沿线省域金融生态系统协同水平差异较小且呈缩小态势,同时具有阶段性特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赵军 刘春艳
实施绿色金融政策,是推动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一带一路"沿线17个中国重点省域的2003—2016年面板数据对绿色金融政策是否推动了低碳发展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基于断点回归设计表明绿色金融政策对"一带一路"沿线中国重点省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其局部平均处理效应为0.23吨/万元;绿色金融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在"一带"沿线重点省域更为显著;进一步的中介模型表明,环境技术进步和偏向性技术进步更有助于绿色金融政策减排效应的传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莉 郑元 徐兵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是当下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任务。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已成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柱。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气候战略,推动气候投融资的发展与合作,将有力地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并加快绿色产业转型,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一带一路”沿线气候行动融资缺口巨大
关键词:
投融资 发展与合作 “一带一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乔琴 樊杰 孙勇 宋邱惠
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研究国内"一带一路"沿线省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推动区域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本文运用熵值法对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近年来,沿线省域绿色金融整体发展水平提升,但内部差异显著,东南沿海地区领先,东北地区发展滞后,且发展差距存在扩大趋势。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区域金融业发展对沿线省域绿色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污染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信息化程度、居民金融文化素养和财政环保支出对区域绿色金融发展影响尚不显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周莺 虞洋
贸易便利化是"一带一路"贸易合作的关键环节,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利于促进区域内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论文从贸易便利化入手,基于已有文献回顾,构建包含29个指标的贸易便利化评价体系,分析201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发展态势和空间格局,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①2013—2017年,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呈缓慢上升态势,蒙俄、中亚、中东欧、西亚增长较明显;②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呈"东西高、中间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空间差异呈缩小态势;③二级指标与贸易便利化总指标的发展态势相对一致,电子商务、市场准入、海关环境、口岸设施等增长态势较明显;④综合发展高水平型、综合发展低水平型是沿线国家主要模式,通关成本与国际合作滞后型、内部贸易环境领先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先型分别成为东南亚、中东欧和中亚部分国家的重要发展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亚娟
"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深入推进,尤其是"一带一路"在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发展,已然成为对接各国发展的黏合剂。通过点面结合,以科技、文化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案例透析方法,选取"一带一路"沿线10个合作紧密的国家,全面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合作发展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同时依托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理念和"五通"合作要求,提出推进科技、文化合作进而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宗民
分配不平衡以及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在国家治理过程中迫切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理论和实践都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帮助贫困人口通过获得金融服务摆脱贫困、增加收入从而降低其生活脆弱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和途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发展普惠金融领域已经进行了很多尝试和探索,也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符合本国国情的模式和经验。而"一带一路"倡议本身也为沿线发展中国家拓展普惠金融、促进国际经验交流提供了战略平台,为打造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机遇。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惠金融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深入分析了这些发展模式的内在逻辑,以期为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方齐云 张思滢
本文选取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信设施对我国OFDI的影响以及金融发展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东道国及其周边国家通信设施水平的改善,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在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东道国通信设施的发展有赖于其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其通信设施水平就越高。本文的研究结论说明,我国在"一带一路"地区投资时,应同时考虑东道国的通信设施与金融发展水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军 王晓辰
本文为探究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纳入金融发展的不同维度,通过门槛模型探究其在中国OFDI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过程中的门槛效应。本文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3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从影响效应来看,结构效应促进了碳排放规模的增加,而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均不显著;(2)异质性分析表明发达国家和OECD国家FDI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小;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FDI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大;(3)门槛效应表明: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结构对FDI的碳排放效应分别存在单一门槛和双重门槛。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程雪军
在金融科技背景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创新发展与风险治理是重要难题。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为发展模式的创新。在金融科技的驱动下,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形成以电子商务平台、分期购物平台与网络借贷平台为主的发展模式,并推进了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但也衍生了众多的金融风险,包括市场无序化竞争风险、监管套利风险、"运动型"金融监管风险、金融消费者的算法歧视与数据安全风险。基于此,文章通过对"一带一路"北线国家(美国)以及南线国家(印度、肯尼亚)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进行比较研究,深入剖析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模式、风险衍生与风险治理经验,从而提出促进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创新发展的全面风险治理路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虹 陈文娟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在金融服务贸易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和增速发展水平呈现分层化,总体来看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程度中等偏下。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金融服务贸易上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与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埃及等国家存在双向互补关系。沿线国家彼此之间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发展金融服务贸易,我国也要逐渐通过"放管服"帮助金融机构"走出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钰 张维今 孙涛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省间服务业不均衡的发展现状和各自相对独立的发展导向进一步加剧了区域间的不协调性,影响"一带一路"整体战略的实施成效。本研究在梳理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服务业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在内的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一带一路"涉及的省份和区域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做出了综合评价,并提出在"一带一路"战略整体背景下,优化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区域服务业 评价体系 优化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