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41)
- 2023(18389)
- 2022(15434)
- 2021(13914)
- 2020(12037)
- 2019(27522)
- 2018(26834)
- 2017(52329)
- 2016(28168)
- 2015(31342)
- 2014(31246)
- 2013(31314)
- 2012(28973)
- 2011(26119)
- 2010(26636)
- 2009(25564)
- 2008(25168)
- 2007(22862)
- 2006(20329)
- 2005(18775)
- 学科
- 济(124022)
- 经济(123862)
- 业(101775)
- 管理(94370)
- 企(88916)
- 企业(88916)
- 方法(52578)
- 数学(42983)
- 数学方法(42524)
- 财(38936)
- 农(37292)
- 中国(34717)
- 业经(34529)
- 制(30863)
- 融(29613)
- 金融(29609)
- 银(28620)
- 银行(28582)
- 地方(28237)
- 行(27502)
- 务(26315)
- 财务(26265)
- 财务管理(26219)
- 农业(26023)
- 企业财务(24939)
- 学(22337)
- 贸(21983)
- 贸易(21969)
- 易(21294)
- 技术(21225)
- 机构
- 学院(407139)
- 大学(405075)
- 济(171061)
- 经济(167320)
- 管理(157799)
- 研究(136585)
- 理学(134754)
- 理学院(133252)
- 管理学(131073)
- 管理学院(130300)
- 中国(111020)
- 京(85198)
- 财(84004)
- 科学(82258)
- 农(72541)
- 所(70230)
- 财经(65346)
- 江(64886)
- 中心(64331)
- 研究所(63037)
- 业大(59612)
- 经(59086)
- 农业(56649)
- 北京(53412)
- 经济学(52372)
- 州(51375)
- 范(50659)
- 师范(50164)
- 院(48989)
- 财经大学(48186)
- 基金
- 项目(263959)
- 科学(208873)
- 研究(192772)
- 基金(192559)
- 家(167292)
- 国家(165817)
- 科学基金(143024)
- 社会(124365)
- 社会科(117888)
- 社会科学(117853)
- 省(105314)
- 基金项目(101546)
- 自然(91636)
- 自然科(89543)
- 自然科学(89515)
- 自然科学基金(87971)
- 教育(87340)
- 划(86328)
- 资助(78442)
- 编号(77522)
- 成果(63259)
- 重点(59646)
- 部(58325)
- 发(57295)
- 创(56978)
- 课题(53387)
- 创新(52705)
- 国家社会(51619)
- 制(51473)
- 科研(50498)
- 期刊
- 济(195810)
- 经济(195810)
- 研究(120460)
- 中国(85440)
- 财(69189)
- 农(67319)
- 学报(62309)
- 管理(61984)
- 科学(58160)
- 融(50232)
- 金融(50232)
- 大学(47632)
- 学学(44928)
- 农业(44774)
- 教育(38016)
- 技术(35958)
- 财经(33193)
- 业经(32632)
- 经济研究(30156)
- 经(28544)
- 业(26090)
- 问题(25424)
- 技术经济(22013)
- 贸(20529)
- 版(19701)
- 统计(19277)
- 理论(19103)
- 现代(18946)
- 财会(18713)
- 图书(18706)
共检索到628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孔令夷
选择"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域生产性服务业与技术或资本密集型装备制造业动态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4个细分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脉冲响应比较研究,探究其双向互促性、行业异质性及长短期差异性。结果表明:二者虽然有长期均衡关系,但是互促作用具有非对称性。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拉动力强劲。但无论辅助联动式或价值链嵌入式生产性服务,都只是短期助推装备制造业发展,仍难以构成高端服务能力和发挥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其长期匹配及推动作用较小。长期以来,装备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需求程度不高,导致装备制造业对其拉动作用不明显,二者互动关联性较弱。不同互动机理及动态匹配方式下细分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效应差异性显著。装备制造业来自于自身内部的信息变动影响显著。应加强装备制造业创新投资引资、提升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竞争力、促使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效率,以促进沿线省域两大产业高层级耦合互动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雨晨 张宏
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产业耦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UIBE GVC数据库中的ADBMRIO表从制造业的竞争性、互补性、依存性和融合性四个维度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的耦合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基于增加值贸易分解法对相关指数进行修正,使其可以准确反映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双边贸易关系的真实情况。随后从总值贸易和增加值贸易两个视角出发,进一步对中国与3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4个制造业产业2010-2017年间的耦合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在总值贸易视角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可以保持良好的耦合性,但在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双边耦合水平出现恶化;从细分区域来看,无论在总值贸易还是增加值贸易下,东南亚和东亚地区都与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内具有良好的耦合性,而中东欧地区与中国制造业的耦合性表现则最不理想,中亚和南亚地区均表现一般;从细分行业来看,在精炼石油、木制品、纸制品、皮制品等行业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相对较好的耦合性,各国在不同行业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最后,针对如何提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耦合性的问题,本文从竞争、互补、依存和融合四个方面提出不断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合作、提升双边制造业耦合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制造业 耦合性 四维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畔 刘林
文章运用面板VAR模型,研究制度环境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高端制造业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支出与投资自由度对高端制造业贸易有显著的正影响;货币自由度和商业自由度能够促进高端制造业贸易但具有滞后效应;财政自由度对高端制造业贸易有较强的解释作用,且所得结果基本与预期相符。文章提出,进出口贸易对外合作要注重对方的制度环境,加快贸易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加紧对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贸易壁垒协商谈判等促进我国高端制造业贸易的相关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蔡玲 袁春晓
2013年中国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制造业出口创造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约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五分之一。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在制造强国的新思路下,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的撬动作用,推动中国制造业出口提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樊增强 尚涛 陈静
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比较优势水平测度结果显示,大多数国家在初级产品、低技术制造业等部门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在中、高技术制造业部门的比较优势较低,且呈现出很强的地域性特征。从结构演进的动态趋势看,2008—2018年间制造业比较优势趋向于集中化;大部分制造业部门的比较优势累积变动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在具有初始比较劣势的部门,提升幅度更为明显;中、高技术制造业部门也从初始的比较优势低水平向较高水平攀升,累积变动幅度呈显著的上升趋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潘雨晨 张宏
基于共生理论,从融合、竞争、互补、依存四个维度构建"产业共生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的共生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拓展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在共生环境下2008—2016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在市场域层面和产品域层面的贸易效率。结果显示:双边制造业具有较好的共生水平;融合性与依存性对双边贸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竞争性和互补性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市场域层面,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整体贸易效率偏低且相对稳定,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效率较高而与中东欧地区的贸易效率较低;在产品域层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初级产品领域内的贸易效率较低,而在工业制成品领域内的贸易效率较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文彬 桂璐
文章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国际贸易增加值中的WWZ分解法,以“一带一路”沿线32个主要国家制造业价值链网络中的DVA、FVA、RDV及PDC进行价值链网络特征分析、TOP1价值链网络演化过程的拓扑特征分析,结果发现:沿线国家在制造业价值链网络中的贸易地位不平等;在被国外吸收的国内增加值网络中,俄罗斯是“中心”,而在国外增加值网络中,中国是“中心”,相较于被国外吸收的国内增加值网络,国外增加值网络链条更短,更偏向于星型拓扑结构;纯重复计算部分网络结构比较疏散,偏向于链形拓扑结构;同时,通过QAP实证对双边贸易增加值进行影响因素的矩阵回归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蔡玲 袁春晓
2013年中国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制造业出口创造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约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五分之一。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在制造强国的新思路下,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的撬动作用,推动中国制造业出口提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丁如曦 赵磊 李东坤
文章基于生产性服务业跨国公司联系的视角,定量测度并刻画2013年和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地区)190个样本城市网络联结状况,并探究其集聚性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联结具有复杂性和尺度变异特征,不同层级城市联系网络的空间形态与密度存在较大差异;沿线城市间网络联结具有核心-边缘结构,东、西两端分别已形成多中心网络化联结格局,中间欧亚内陆腹地城市的网络联结及其集聚性相对不足;整体上,"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具有多中心、多层级、嵌套型特征;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连通性硬件设施、软件环境以及城市所在国家的对外开放水平和营商便利度因素,对城市网络联结的集聚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玲
经济新常态下,"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更好地由国内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国际资源配置模式提供了历史契机。本文实证研究后发现进口生产性服务复杂度对"一带一路"18省份制造业增加值率提升有区域异质性特征。沿海5省处于要素驱动、资本驱动过后第二波创新驱动过渡期。西北6省制造业尚处于第一波增长期。东北3省和重庆效应尚不显著。避免"一带一路"战略下"运动式"增长,优先发展地区特色、优势制造产业,升级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
进口复杂度 增加值率 区域异质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广斌 刘伟青
文章通过构建随机前沿出口引力模型,利用2005-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对其沿线国家制造业出口的效率、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造业出口效率较低,出口潜力巨大;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主要因素是进口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通关便利度等。基于以上结论,文章认为为了提高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造业出口效率,在政策选择过程中通关便利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最重要的政策方向。因此,我国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通过优势互补以完善进口国基础设施;同时加强双边贸易建设及海关、认证认可等方面的合作,深化区域通关一体化合作,改善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条件。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制造业 出口效率 引力模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淑嫱
在国家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背景下,本研究利用福建省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结合融合均衡度、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率和影响力系数等指标,分析福建省制造业整体与生产性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融合与互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处于非均衡融合形态,两大产业的融合主要表现为以制造业为主,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渗透;生产性服务业依赖于制造业的发展,且与制造业联系紧密的主要是传统服务业部门。在此基础上,提出鼓励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发展,引导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部门的发展,以及提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投入产出 福建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钰 张维今 孙涛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省间服务业不均衡的发展现状和各自相对独立的发展导向进一步加剧了区域间的不协调性,影响"一带一路"整体战略的实施成效。本研究在梳理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服务业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在内的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一带一路"涉及的省份和区域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做出了综合评价,并提出在"一带一路"战略整体背景下,优化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区域服务业 评价体系 优化研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宜红 顾丽华
文章利用2011~2016年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以4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3075家企业为样本,从海关效率、政策透明度和基础设施三个维度9项指标实证研究贸易便利化对"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出口清关天数增加、法庭障碍和交通障碍的增大都会显著降低"一带一路"企业的出口比重,当出口清关天数增加一天,企业出口比重会减少0. 221%。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投入品所产生的进口清关天数也会降低企业的出口比重。贸易便利化对不同出口方式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出口比重的影响存在差异,进口清关天数显著降低企业直接出口的比重而显著增加企业间接出口的比重,交通障碍主要显著影响企业直接出口。此外,腐败会显著降低小企业的出口比重而增加大企业的出口比重,政治不稳定主要影响大型企业的出口。文章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提高海关效率降低进出口清关时间,营造政策公开、法律公正的透明制度环境和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等对策来提升"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加企业出口。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江 陶磊 黄雨婷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推动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布局具有重大作用。本文利用IMS指数、RCA指数、TC指数、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对比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十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发现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低、结构比较劣势明显,中国在高技术含量服务领域不具有竞争优势,但在中等技术含量服务领域、低技术含量服务领域存在一定实力。因此,优化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是提升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生产性服务贸易 贸易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