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4)
- 2023(10111)
- 2022(8517)
- 2021(7604)
- 2020(6226)
- 2019(14449)
- 2018(14107)
- 2017(26227)
- 2016(13907)
- 2015(15365)
- 2014(15549)
- 2013(15569)
- 2012(15027)
- 2011(13957)
- 2010(14545)
- 2009(13501)
- 2008(13161)
- 2007(11893)
- 2006(11123)
- 2005(10662)
- 学科
- 济(83889)
- 经济(83828)
- 管理(36440)
- 业(32664)
- 地方(25667)
- 企(24724)
- 企业(24724)
- 中国(24067)
- 方法(23639)
- 数学(20153)
- 数学方法(19888)
- 农(17723)
- 业经(16805)
- 地方经济(15915)
- 学(14995)
- 融(14382)
- 金融(14382)
- 制(14262)
- 银(14081)
- 银行(14067)
- 行(13772)
- 财(12846)
- 农业(12574)
- 发(12193)
- 贸(11627)
- 贸易(11613)
- 环境(11255)
- 易(11083)
- 体(10490)
- 和(10122)
- 机构
- 学院(205052)
- 大学(204693)
- 济(94633)
- 经济(92679)
- 研究(81707)
- 管理(72971)
- 中国(63841)
- 理学(60179)
- 理学院(59396)
- 管理学(58338)
- 管理学院(57941)
- 科学(47372)
- 京(45846)
- 财(42879)
- 所(42442)
- 研究所(37838)
- 中心(36189)
- 江(33722)
- 农(33253)
- 财经(32515)
- 北京(30343)
- 院(29653)
- 经济学(29508)
- 经(29165)
- 范(28930)
- 师范(28681)
- 业大(27072)
- 州(26923)
- 省(26014)
- 经济学院(25991)
- 基金
- 项目(125851)
- 科学(98226)
- 研究(93745)
- 基金(88273)
- 家(76734)
- 国家(76093)
- 科学基金(64079)
- 社会(60425)
- 社会科(57408)
- 社会科学(57391)
- 省(50222)
- 基金项目(45225)
- 教育(42060)
- 划(41581)
- 自然(38305)
- 自然科(37393)
- 自然科学(37384)
- 编号(37091)
- 资助(36996)
- 自然科学基金(36650)
- 发(33780)
- 成果(31259)
- 重点(29233)
- 课题(28142)
- 发展(27612)
- 部(27217)
- 展(27153)
- 国家社会(25166)
- 创(25125)
- 创新(23629)
共检索到349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娟 王文佳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各地区积极响应,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为我国沿线省份的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内涵,文章从经济基础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效率、经济稳定性、社会生活水平、资源环境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7个维度构建“一带一路”国内沿线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对沿线省份进行纵向指标监测和横向时间截面监测与评价。同时,通过灰色GM预测模型对沿线省份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利用3σ法则划分经济监测预警指数和区间,并分析“一带一路”国内沿线省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建国 孙习祥 陈丹艳 张伟
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文章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相对发展程度模型对2013—2021年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系统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基本达到协调发展等级,但协调发展质量偏低;(2)各区域间呈现发展不协调的特征,“东高西低”局面十分突出;(3)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属于环境效益滞后类型,环境效益系统的滞后发展已经成为影响“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胡留所 胡健 卢山冰
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2000—2021年中国281个城市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识别了公众关注度作为中介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判定了沿线节点城市和周边区域间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但该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从影响机制来看,公众关注度会影响生产要素配置,提升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从空间效应来看,沿线城市虹吸周边地区的资源对周边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研究厘清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对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和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芙蓉 胡北明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国家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对外开放战略,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在理论机制分析基础上,本文采用2010~2017年国内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分析思路,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内沿线省份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省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影响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环境、加大旅游投资、丰富旅游产品和便捷交通网络的双向促进作用等路径予以实现;且旅游接待水平的提升仍然是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后,应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政策,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提升地区旅游接待质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主光 刘昱含
本文在构建外贸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外贸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沿线地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行区域异质性研究和路径分析。结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沿线省份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效果;“一带一路”倡议的效果从政策正式实施的第三年(2017年)产生促进作用,且作用一直持续;“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西部促进作用较强,对于东部作用不显著;“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聚集提高中西部沿线省份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但是不能通过上述路径对东部沿线省份外贸高质量发展发挥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兴平 彭思伟 韩静
“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经过多年建设,“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已经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具备提升发展质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文章研判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和要求,梳理了相关文献和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发展概况及其转变发展方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而辨析、揭示和构建了“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路径,并以中白工业园区为例进行实证,进而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产业园区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洪伟 姜海洋 孙作人
以现有研究为基础,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建立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10-2019年4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发展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评价。随后将2018年效率作为结果变量,运用fsQCA方法得到了三条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路径。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效率整体较低,倡议的实施使得整体的绿色发展效率有所下降;(2)各国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进步趋势,主要由技术进步贡献,而效率变化指数则呈现退步趋势;(3)不存在普遍适用的高质量绿色发展实现路径,因此各国绿色发展过程中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效率提升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利红 梁小甜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经济实力的测度与分类,对沿线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选取影响经济实力的指标,搜集"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相关数据,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索影响经济实力的主要因素。并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得出各省份经济实力的分排名项与综合排名以及各省份在经济实力方面的聚集状态。结果显示年末常住人口、货运量等指标对经济实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沿线18个省份中,东部经济强省依旧是经济强省,沿海省份经济实力要优于内陆省份,传统认识中落后的西部省份综合实力在逐步增强,有望赶超东部沿海发展滞后的省份。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经济实力 货运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利红 梁小甜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经济实力的测度与分类,对沿线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选取影响经济实力的指标,搜集"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相关数据,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索影响经济实力的主要因素。并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得出各省份经济实力的分排名项与综合排名以及各省份在经济实力方面的聚集状态。结果显示年末常住人口、货运量等指标对经济实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沿线18个省份中,东部经济强省依旧是经济强省,沿海省份经济实力要优于内陆省份,传统认识中落后的西部省份综合实力在逐步增强,有望赶超东部沿海发展滞后的省份。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经济实力 货运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舒钰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面合作必须建立在对这些国家宏观经济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本经济事实进行概括性描述,并基于经济事实描述,细致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宏观经济结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低速增长的中等收入国家,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大多具备丰富的能源储备、拥有较高的开放度和受教育水平,并积累了较高的国民储蓄。除此之外,本文还探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一带一路"沿线高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能源或一些传统支柱产业;低收入国家陷入高消费、低储蓄、低投资的贫困陷阱;中等收入国家金融波动频发等。基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分析,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长期经济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舒钰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面合作必须建立在对这些国家宏观经济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本经济事实进行概括性描述,并基于经济事实描述,细致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宏观经济结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低速增长的中等收入国家,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大多具备丰富的能源储备、拥有较高的开放度和受教育水平,并积累了较高的国民储蓄。除此之外,本文还探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一带一路"沿线高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经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廷珺 孙睿
笔者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一带一路"沿线西部省份2003年~2013年的经济开放度,并采用DEA包络线分析西部各省开放型经济运行效率,发现其总体经济开放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省份经济开放程度与运行效率脱节,开放度受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为此,"一带一路"沿线西部省份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重点省市为核心发展城市群,重点扶持落后省份,注重开放的提质增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晶 方创琳 何伦志 马晓东
将制度因素加入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中,并使用2000—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综合考虑指标权重和时间权重,采用综合赋权法从经济水平、制度质量、社会发展三个层次对各国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并分别从时间、空间等维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镇化发展质量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地区的发展质量和时间演变趋势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中东欧地区整体质量较高,中亚、南亚地区整体质量偏低。中国排在中上位置,经济因素得分最高,制度因素得分最低。对各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进行同步化分析,发现大部分国家属于质量同步型。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伦晓波 刘颜
深化数字经济领域合作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数字“一带一路”的理论和实践,探讨数字“一带一路”推动沿线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结合数字经济的内涵和特征,文章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制度环境、数字商业生态三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全球各国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实证检验数字“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沿线国家高质量发展水平;“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正向作用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效应显著存在于高收入组国家,但不存在于低收入组国家;无论对海上还是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邻近还是非邻近沿线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都具有显著的高质量发展效应。文章提供了“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经验证据,对发挥“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效应有所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 收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苏伟洲 李航 钱昱冰 郭四代
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了"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市区2006-2015年的工业环境效率,通过Tobit模型对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高了沿线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平均工业环境效率也略有提升;(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较高,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普遍偏低;(3)人均GDP、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对"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外贸易水平和环境规制对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建议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科技水平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等措施实现"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