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9)
2023(8212)
2022(6928)
2021(6224)
2020(5099)
2019(11833)
2018(11222)
2017(21262)
2016(11149)
2015(12011)
2014(11360)
2013(11196)
2012(10063)
2011(9155)
2010(8934)
2009(8333)
2008(8018)
2007(6890)
2006(6163)
2005(5454)
作者
(34043)
(28525)
(28114)
(26557)
(18082)
(13724)
(12557)
(11079)
(10923)
(9770)
(9667)
(9298)
(9197)
(8868)
(8700)
(8634)
(8608)
(8442)
(8397)
(8120)
(7083)
(6869)
(6690)
(6494)
(6447)
(6178)
(6096)
(6042)
(5638)
(5630)
学科
(48446)
经济(48392)
管理(30638)
(28439)
(22863)
企业(22863)
方法(19687)
数学(17089)
数学方法(16909)
中国(15061)
(11396)
地方(11195)
(10927)
贸易(10920)
(10576)
业经(10376)
(10017)
(9760)
农业(7779)
环境(7705)
(7177)
技术(7039)
城市(6964)
理论(6853)
(6617)
关系(6483)
产业(6366)
(6261)
(5913)
(5883)
机构
大学(160922)
学院(158071)
(65413)
经济(64110)
管理(62350)
研究(56579)
理学(54947)
理学院(54233)
管理学(53241)
管理学院(52948)
中国(40145)
科学(36863)
(34317)
(31626)
(28328)
业大(27756)
(26565)
研究所(26297)
农业(25251)
中心(25117)
(22655)
财经(21975)
北京(20910)
(20767)
(20762)
师范(20448)
(20227)
经济学(20038)
经济学院(18246)
(17848)
基金
项目(116787)
科学(92828)
基金(87949)
(79938)
国家(79356)
研究(77157)
科学基金(68128)
社会(52485)
社会科(49953)
社会科学(49939)
基金项目(47555)
自然(46296)
自然科(45385)
自然科学(45371)
自然科学基金(44558)
(44267)
(38350)
教育(34160)
资助(34152)
编号(28229)
重点(26414)
(24849)
(24817)
(24541)
计划(23106)
国家社会(22971)
创新(22933)
科研(22734)
教育部(20949)
成果(20845)
期刊
(65023)
经济(65023)
研究(43079)
学报(31035)
中国(29093)
科学(27335)
(26723)
大学(22561)
管理(21750)
学学(21485)
(18727)
农业(17831)
教育(11769)
经济研究(11666)
技术(11172)
(10882)
金融(10882)
业经(10626)
问题(10449)
(10369)
财经(10321)
(8937)
科技(8445)
(8443)
业大(8412)
商业(7921)
资源(7906)
(7837)
技术经济(7418)
(7318)
共检索到223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江会  唐瑶琦  王强  陈雷  
基于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经营推动商品、资金、技术、人员和信息在不同城市间的流动并导致"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结节成网这一事实,利用363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公司的5534个不同层级机构在142个"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空间分布数据,并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从多维度测度了"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及国内关键节点城市的影响力。结果显示: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体系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网络连通性要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网络的网络连通性;以北上广深港为代表的我国城市,具有很高的网络节点地位和链接力,但是内陆城市的网络链接力相对不足;国内关键节点城市在由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跨国公司构建的城市网络中的影响力和链接力相对薄弱,亟待提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钮潇雨  陈伟  俞肇元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核心环节。基于“一带一路”贸易网络数据库,论文综合集成组团识别、核心—边缘轮廓、视差滤波等网络中尺度分析方法,构建探索贸易网络连通性的分析框架,从节点和连边双维度揭示“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时空格局、拓扑关系以及连通性演化,以期能为新时期“一带一路”框架下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贸易网络联系持续增加、网络密度不断提升、贸易规模分布空间异质性突出,逐步形成了联系日益紧密、层级结构明显、空间上非均衡分布的贸易网络格局;(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形成了5个贸易组团,组团结构存在地理邻近效应,地理距离在全球及区域尺度的国际贸易分工体系演化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3)“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核心结构和边缘结构呈现出明显分化,极化效应凸显;(4)“一带一路”贸易骨干结构不断拓展和丰富,呈现出向核心国家集聚的变化趋势,形成了以中国为绝对核心,印度、俄罗斯和土耳其为次核心的骨干网络格局。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结构、优化贸易发展格局以及提升贸易网络韧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苏宁  杨传开  
文章以世界地缘经济新变化趋势作为背景,归纳总结了"丝路城市"的概念、特点以及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对这一城市群体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主要作用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丝路城市"概念是对世界城市网络理论的补充,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发展作用功能,其发展依托于沿线区域的城市间网络建构。"丝路城市"将承担沿线国家主要增长极和地缘经济新发展区域的重要功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起到网络骨干、区域枢纽和国际治理等多种重要作用。"丝路城市"的发展也面对历史与现实、规模与功能、板块与网络等多方面的落差,同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苏宁  杨传开  
文章以世界地缘经济新变化趋势作为背景,归纳总结了"丝路城市"的概念、特点以及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对这一城市群体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主要作用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丝路城市"概念是对世界城市网络理论的补充,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发展作用功能,其发展依托于沿线区域的城市间网络建构。"丝路城市"将承担沿线国家主要增长极和地缘经济新发展区域的重要功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起到网络骨干、区域枢纽和国际治理等多种重要作用。"丝路城市"的发展也面对历史与现实、规模与功能、板块与网络等多方面的落差,同时面对单一城市过度发展、基础设施水平不足等诸多挑战。中国城市在促进"丝路城市"互动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金红  潘莹  
文章以沿线36个重要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在投资环境评价指标构建的基础上,依托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一带一路"沿线各城市的投资环境,挖掘投资环境差别所在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江杭  马淑琴  李敏  
中心节点是"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区网络有效运行的系统承载。遵循区际经济地理禀赋与价值链网络理论规律,中心节点在自由贸易区网络中既有正向辐射与反向集聚的互嵌作用,又有区际迭代和多层并发的共轭作用,因此中心节点的选择是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关键环节。据此,从契约质量与经济地理禀赋视角,以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自由贸易区形成为理论依据,设计经济引力、全球价值链嵌入、自由贸易区间关联及政府治理水平四个维度为中心节点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测算了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作为自由贸易区网络中心节点的加权综合指数,并按照"一带一路"区域与次区域进行排序。兼顾次区域布局,优先选择综合排名靠前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印度、俄罗斯、捷克和波兰、土耳其、哈萨克斯坦8个国家为"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区网络的中心节点。中国应优先与这些中心节点国家签订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藉以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高水平自由贸易区网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俊久  蔡琬琳  
使用Frankel和Wei建立的计量模型,选取33个"一带一路"沿线货币汇率作为样本,利用SUR方法,分阶段对人民币和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四大国际货币对"一带一路"沿线货币汇率的影响力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对"一带一路"沿线货币汇率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并且在东南亚地区、东亚地区的韩国、南亚地区的印度、东欧地区的俄罗斯以及非洲地区的南非尤为显著,但仍不及美元和欧元。我国应积极推动人民币成为贸易计价和结算货币,完善人民币的国际循环机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货币和金融合作,借助AIIB和丝路基金等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中国在国际投融资领域的主导优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权  王成军  王红亮  
从效率差异视角构建国家创新影响力评价方法,揭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要素流动倾向性以促进交流合作。运用DEA模型测算各国创新效率,根据DEA原理识别国家间的认可关系,构建创新网络并用节点特征向量中心度表示各国创新影响力,分析创新影响力类型、创新网络特征及创新投入冗余率与产出不足率。结果发现,各国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距;各国分别处于创新网络中心、核心和边缘位置,国家创新影响力依次递减;按照创新要素相对强度,沿线国家可分为6种创新类型;最后,提出沿线国家间开展创新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尤苗  王连宫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增速放缓,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引擎。本文以母国影响力为研究视角,对2003—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且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补充,研究发现:母国影响力、东道国优势和公司优势共同构成了全面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其中,母国经济影响力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核心驱动力,政治影响力为对外投资保驾护航,文化影响力有助于打消东道国的顾忌。针对当前欧美加大海外投资审查力度的趋势,本文对中国如何发挥母国影响力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丁如曦  赵磊  李东坤  
文章基于生产性服务业跨国公司联系的视角,定量测度并刻画2013年和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地区)190个样本城市网络联结状况,并探究其集聚性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联结具有复杂性和尺度变异特征,不同层级城市联系网络的空间形态与密度存在较大差异;沿线城市间网络联结具有核心-边缘结构,东、西两端分别已形成多中心网络化联结格局,中间欧亚内陆腹地城市的网络联结及其集聚性相对不足;整体上,"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具有多中心、多层级、嵌套型特征;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连通性硬件设施、软件环境以及城市所在国家的对外开放水平和营商便利度因素,对城市网络联结的集聚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廖青虎  王瑞文  陈通  
文章构建了城市丝路文化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以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15个城市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运用CFCS算法改进传统TOPSIS模型,以评价与解析城市丝路文化竞争力。结果表明:首先,与传统TOPSIS模型相比,CFCS-TOPSIS可实现模糊指标的去模糊化,并降低数据信息丢失;其次,泉州、舟山、天津、福州四个城市的丝路文化竞争力排在前四名。丝路文化强度与势能指标对城市丝路文化竞争力的贡献比较大,而丝路文化功能与频度指标的贡献则比较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廖青虎  王瑞文  陈通  
文章构建了城市丝路文化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以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15个城市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运用CFCS算法改进传统TOPSIS模型,以评价与解析城市丝路文化竞争力。结果表明:首先,与传统TOPSIS模型相比,CFCS-TOPSIS可实现模糊指标的去模糊化,并降低数据信息丢失;其次,泉州、舟山、天津、福州四个城市的丝路文化竞争力排在前四名。丝路文化强度与势能指标对城市丝路文化竞争力的贡献比较大,而丝路文化功能与频度指标的贡献则比较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伟   王芯芮   龙燕   赵晞泉   刘志高  
文章借鉴复杂网络理论内涵,综合运用多种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测度贸易网络韧性的分析框架,从节点韧性和结构韧性2个维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网络韧性开展综合测度,探讨其演变过程、发展特征和趋向。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贸易联系日趋紧密,贸易网络密度不断提升,不均衡态势逐渐显现,贸易网络拓扑结构呈现由松散向紧密发展、由多极向单极演变的趋势;(2)“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网络节点韧性具有明显异质性,并处于动态演化中,逐渐形成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国家为强韧核心的贸易格局;(3)综合考虑连通性、抗毁性、恢复性和稳健性4个维度,随着时间演化,“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网络结构韧性有所提升,网络结构异质性不断增强。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提升贸易网络连通性和稳健性,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畅通走向更高水平和更宽维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胡留所   胡健   卢山冰  
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2000—2021年中国281个城市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识别了公众关注度作为中介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判定了沿线节点城市和周边区域间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但该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从影响机制来看,公众关注度会影响生产要素配置,提升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从空间效应来看,沿线城市虹吸周边地区的资源对周边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研究厘清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对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和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朋林  鲁宇  唐珺  
良好的综合承载力对一个城市群能否带动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大量调研"一带一路"沿线各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由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科技文化等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近年来在承载力评价领域较为新颖的客观赋权法—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RAGA-PP),对我国"一带一路"沿线7个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剖析了沿线7个城市群在综合承载力评价中各自的优劣势,据此提出了优化沿线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政策建议:发挥城市群核心城市作用;重视中西部欠发达城市群的发展;因"群"制宜,扬长避短;城市群间要加强协同,形成联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