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49)
2023(13230)
2022(11193)
2021(10408)
2020(8832)
2019(20686)
2018(20262)
2017(39601)
2016(20707)
2015(23390)
2014(22740)
2013(22065)
2012(19994)
2011(17773)
2010(17885)
2009(16284)
2008(15757)
2007(13496)
2006(11596)
2005(9917)
作者
(55887)
(46850)
(46689)
(44398)
(30071)
(22449)
(21123)
(18226)
(17870)
(16626)
(16097)
(15821)
(14694)
(14639)
(14630)
(14482)
(13820)
(13552)
(13517)
(13462)
(11536)
(11402)
(11238)
(10840)
(10535)
(10529)
(10201)
(9966)
(9380)
(9068)
学科
(92821)
经济(92706)
管理(60065)
(59856)
(49981)
企业(49981)
方法(49460)
数学(44088)
数学方法(43398)
中国(22877)
(22766)
(22326)
业经(18209)
理论(16145)
(16077)
地方(15840)
(15753)
贸易(15745)
农业(15372)
(15269)
(13958)
财务(13895)
财务管理(13863)
(13681)
技术(13312)
企业财务(13223)
(12605)
(12298)
金融(12295)
环境(11870)
机构
大学(292760)
学院(290067)
(124008)
经济(121887)
管理(118814)
理学(104749)
理学院(103728)
管理学(101629)
管理学院(101101)
研究(89314)
中国(66208)
(59023)
(56320)
科学(51873)
财经(46482)
(42661)
(41955)
中心(41854)
(40705)
业大(40291)
经济学(40278)
(40220)
研究所(38287)
经济学院(36566)
(36478)
北京(36165)
师范(36118)
财经大学(35212)
(32684)
商学(32316)
基金
项目(204811)
科学(164691)
基金(153565)
研究(148573)
(133605)
国家(132279)
科学基金(116259)
社会(97978)
社会科(93194)
社会科学(93169)
基金项目(80199)
(78103)
自然(75434)
自然科(73846)
自然科学(73830)
自然科学基金(72533)
教育(70863)
(65884)
资助(63990)
编号(58431)
(46542)
成果(46178)
重点(45902)
(43242)
(42481)
国家社会(41876)
教育部(41301)
创新(40313)
人文(39908)
课题(39620)
期刊
(122057)
经济(122057)
研究(80176)
中国(51705)
管理(44568)
(43527)
学报(42042)
科学(39965)
(34946)
大学(33832)
学学(31723)
教育(30489)
技术(27688)
农业(23924)
财经(23298)
(22213)
金融(22213)
经济研究(21220)
(19962)
业经(19125)
统计(17144)
问题(16011)
(15673)
技术经济(14520)
决策(13983)
(13605)
商业(13468)
(13152)
(13011)
理论(12730)
共检索到406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杜薇  余向华  姜慧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人才跨境转移愈发频繁,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支撑,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沿线国家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理论模型提出的研究假设,利用2003-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验证区域间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机制,结果表明:高收入水平国家和中低收入水平国家劳动力转移路径具有明显差异,劳动力引入政策并不一定能提高本国福利,当两个国家收入水平相似时,高收入国家以拥有制定较低劳动力税的优势来吸引劳动力流入,而较低收入水平国家选择较高的准入壁垒对本地居民福利更有利;"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不同收入层次国家在人才流动方面的政策具有明显差异,这对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要素流动的合作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珊珊  
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双重视角,根据全球152个国家2009—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B&R"倡议何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经验证据。研究发现,"B&R"倡议对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的促进效应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实现,但与沿线国家在人文交流、政策沟通与对接方面仍然有待提高;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地理上,"B&R"倡议对"海上丝绸之路"及与中国邻近国家的促进效应更明显;从经济体类型来看,发展中经济体>新兴市场经济体>发达经济体;动态效应检验结果表明",B&R"倡议虽然与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在愿景、行动诸多方面存在契合之处,但存在一定的时滞性。研究回应了部分舆论将"B&R"倡议视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政治质疑,并为提升"B&R"倡议对接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范硕  何彬  
本文以2003-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为研究样本,并分为整体样本及地区样本,应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我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模式。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具有显著的"第三国效应",并且混合垂直型投资是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的主导模式。该种投资模式意味着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在沿线不同国家之间建立复合式的跨国生产供应链,从而使得对不同国家间的投资形成互补,降低成本,增加产业竞争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良文  毕道俊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沿线国家政治风险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关系进行分析,重点就我国在沿线国家的OFDI是否存在政治风险偏好做出说明。运用OFDI集中的35个沿线国家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扩展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并不存在政治风险偏好;自然资源丰裕的沿线国家的法制水平对我国OFDI有着显著影响;非自然资源丰裕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有效性水平对我国OFDI有着显著的影响;我国对沿线国家整体的直接投资同时表现出了资源寻求动机和市场寻求动机,而地理距离成本已经不再是限制OFDI的因素。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原  刘丽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劳动力规模和就业状况差异显著,劳动力资源大国的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村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空间也持续缩小;由于各国工业化进程不同,劳动力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别;各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质量和技能水平呈现明显的层次性,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随着各国人力资本增长而提升;由于劳动力市场制度和风险管控能力存在差异,不同国家的劳动力市场风险不一,但国际贸易增长、对外投资扩张和人口跨国流动也为劳动力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国家和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将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均衡发展。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在总量和结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贾妮莎  雷宏振  
本文基于开放经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数理模型,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数据,以及43个沿线国家经济指标,探讨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对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OFDI整体上推动了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且沿线国家与中国领导层密切互访有助于强化中国OFDI对沿线国家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OFDI通过技术溢出、要素供给及生产率效应推动了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区分样本发现:相对投资于中高收入的沿线国家,投资于中低收入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效应更为明显;中国OFDI更能显著推动包含华人经济圈的沿线国家产业升级;与中国非相邻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效应强于与中国相邻的沿线国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史恒   屈小娥  
文章基于吸收能力和制度环境视角,实证检验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母国绿色生产率增长效应。结果表明:(1)社会资本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产业集聚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创新能力存在“三重门槛”效应。社会资本和产业集聚门槛下,OFDI对绿色生产率的影响呈正向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越过产业集聚门槛的主要以少数东部省市为主。创新能力门槛下,OFDI与绿色生产率之间呈“U型”关系,目前只有少数东部省市越过门槛值。(2)政府参与度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该门槛下OFDI与绿色生产率之间呈“倒N型”关系,即政府适度参与有利于发挥OFDI逆向溢出效应,但过度参与和参与不足则会起反作用,这些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存在“单一门槛”效应,环境规制跨过一定的门槛值后OFDI的正向效应才变得显著,目前越过门槛值的只有少数东部省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理娟  张晓青  姜涵  刘畅  
面对世界经济形势新变化,"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有望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等战略,同时改变沿线各国产业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文章主要通过沿线各国经济基础及区位条件的分析,以及通过产业转移及引进外资的基本国别分析,结合引力模型、结构相似系数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对于沿线产业转移区位选择,最后结合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的分析结果,对中国沿线产业转移提出推动沿线产业转移需要兼顾两个方向,即国内产业应积极寻求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沿线产业转移应积极顺应新的国家产业转移趋势等优化措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莉君  刘雪婧  刘友金  
在剖析金融发展规模、深度、效率影响产业转移的作用机理之后,通过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东道国金融发展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产业转移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产业转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同水平下的促进效应不同,具有非线性特征,当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高于4.6281时,其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产业转移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东道国,而且较好的城镇化水平、完善的东道国制度、丰富的自然资源均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具有吸引和促进作用。鉴于此,应拓宽金融合作途径、完善金融设施建设、防范境外投融资风险以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产业转移共生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志华  何毅  
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备受广泛关注。此倡议可以有效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的经济贸易发展,以及为本地市场效应的探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根据本地市场效应研究模型——引力模型,完成"一带一路"沿线34个国家对中国的本地市场效应的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整体贸易未呈现本地市场效应。然而,在SITC商品细分中,第5类、第7类以及第9类商品呈现本地市场效应。同时,在地区划分中,东南亚地区与中亚地区呈现本地市场效应,中东欧、东北亚以及南亚地区则呈现逆向的本地市场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曹伟  言方荣  鲍曙明  
本文将邻国效应引入汇率与贸易关系理论框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以"一带一路"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OLS、相依回归以及面板数据两阶段工具变量法等估计方法和灵敏度分析法,研究了汇率变动、邻国效应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1)整体而言,当期人民币升值反而使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减少,但滞后一期升值导致进口增加;当期和滞后一期的人民币贬值均有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2)汇率变动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普遍小于邻国效应的影响;各国之间的邻国效应大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无论是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还是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贸易,邻国效应普遍表现为"竞争抑制"关系。(3...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沈子杰  
本文基于2011-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样本数据,以及世界银行发布的《物流绩效指数报告》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就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不同区域之间跨境物流发展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屈小娥  赵昱钧  王晓芳  
文章基于制度环境和吸收能力双重视角,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母国绿色发展效应。结果表明,从制度环境视角看,政府参与度和资源配置条件下,OFDI对绿色发展呈现出“双重门槛”特征,环境规制条件下呈现“单一门槛”特征。政府资源配置能力门槛下,OFDI对绿色发展的边际效应呈递增规律,OFDI对绿色发展的正向溢出效应在环境规制跨过特定门槛值后变得显著。从吸收能力视角看,人力资本条件下,OFDI对绿色发展呈现出“三重门槛”特征,产业集聚呈现出“单一门槛”特征,金融发展呈现出“双重门槛”特征。只有当人力资本、金融发展跨过特定门槛值后,OFDI才能显著推动绿色发展;产业集聚门槛下,OFDI对绿色发展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规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世翔  林艺璇  廖昆  王辉  
文章以"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在2001—2016年的经济、人口等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分组并结合EKC检验方法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命运共同体"效果明显,双边贸易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的动态关系;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对双边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双边贸易也可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不同组别国家之间促进贸易往来和经济增长的具体策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梁琦  吴新生  
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3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活动存在显著的母国市场效应,且表现出了动态特征,同质产品和差异产品的母国市场效应存在行业差异;地理距离与贸易壁垒仍是影响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且非关税贸易壁垒对双边贸易的阻碍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关税壁垒;交通网络的优化完善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对贸易活动的负向影响;低劳动力成本仍是发展中国家获取出口竞争优势的主要渠道,且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具有低成本优势的国家贸易恢复较快;以欧盟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了贸易自由化,带来了区域内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